七年级历史第18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X成功收复某某的时间和清朝在某某的建制;2.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的史实;3.知道清政府巩固西北边疆的主要措施;4.认识到某某、某某、某某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5.梳理有关某某、某某、某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史实的纵向归纳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X成功收复某某和清朝在某某的建制;清廷对某某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清朝的疆域难点:清廷对某某地区的有效管辖【自主学习】清朝对全国的统治1.背景:清朝统治者以为都城,清军南下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

2.措施:(1)政治制度方面:加强,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思想文化方面:推崇,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X成功收复某某和清朝在某某的建制1.X成功收复某某:(1)背景:明朝末年,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某某。

(2)经过:。

①1661年,X成功率船队从金门出发,横渡某某海峡,把敌人包围在。

②1662年,荷兰殖民长官被迫宣告投降。

(3)意义:某某回到祖国的怀抱,X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

2.淸朝在某某的建制:(1)概况:1683年,清军进攻某某。

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省。

年某某省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2)意义:加强了某某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某某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清廷对某某地区的有效管辖1.措施:(1)确立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①接见某某某某首领达赖五世,正式賜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赐予另一位某某某某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与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

1727年设置,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某某事务。

2.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某某的管辖。

巩固西北边疆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背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乱。

(2)结果: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

2.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3.通过学习,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重点难点】1.重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2.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一、东晋的兴亡1.东晋的兴起(1)背景: 年,内迁的人灭掉西晋。

(2)建立: 年, 建立东晋,定都。

(3)政权特点: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之为“ ,共天下”。

(4)兴盛: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2.东晋的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1.名称由来:420—年,中国南方政权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 ,总称为“”。

2.统治状况(1)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2)时,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3)时政治腐败,后发生大规模叛乱, 失守,在南北实力对比中, 处于明显劣势。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1)北方人的南迁,输送了大量 ,带来了中原先进的和生产技术。

(2)江南地区社会。

(3)江南地区优越。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2.表现:(1)农业:开垦荒地,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兼作,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2) :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使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奠定了基础。

【当堂达标】1.一个生活在 318 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A.东汉B.东吴C.西晋D.东晋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句中的“南朝”共有四个朝代,它们的先后顺序依次为()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3.东晋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分别是()A.316年、383年B.317年、420年C.317年、589年D.316年、589年4.(菏泽中考)在我国南方各省,分布着数以百万计的客家人。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 《中国石拱桥》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8课《中国石拱桥》预习导学案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重点)2.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

(重点)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介绍茅以昇(1896~1989),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

我国著名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著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桥梁史话》(北京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曾自叙过撰写此文的构思:(1)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

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

(2)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使在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3)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

二、文体知识说明文1.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进行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

2.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就是事物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科学小品文)。

3.特征: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说明文概念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实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性质、种类、关系等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等能有科学的认识。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方案预设:
学习古代科学家的精神。
随堂笔记一:祖冲之与圆周率
是世界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位的人,他推算的圆周率数值是3.1415926和3.1415927,比欧洲早约年,被称为“”。
随堂笔记二: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北魏时期的,他的主要成就整的农学著作,而且在世界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导学3】自习课本p93郦道元与《水经注》部分,了解我国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完成随堂笔记,并做好读书笔记。
【测测·比比】大显身手 巩固提升
(一)填空题
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这比外国早了______年。为了纪念他,现代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_______”。
二、【定向导学20分钟·互动展示10分钟·当堂反馈10分钟】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
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 学 指 导(20分钟)
互 动 策 略(5分)
展 示 方 案(12分钟)
随 堂 笔 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
【导学1】自习课本p91——p92祖冲之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完成随堂笔记,并做好读书笔记。
C、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D、详细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物产等史事
4、祖冲之在哪些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数学(2)农学(3)天文学(4)地理学
A、(1)(4)B、(2)(3)C、(1)(3)D、(2)(4)
(三)问答题
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古代著名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借鉴?
随堂笔记三:郦道元与《水经注》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导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南方战乱较少,较安定
(3)自然条件优越
2.表现 (1) 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
【课后反思】
三、课后作业
思考: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四、板书设计
1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条件:南北大地主拥戴
2.时间:317年
3.统治:北伐、淝水之战
二、南朝的统治
1.王朝:宋 齐 梁 陈
2.政治表现:前期(宋) 后期(梁)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 (1)北方人民南迁
二、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东晋的建立:时间 人物 都城 政权特点
2.南朝的政治:
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工商业)、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对比《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三)展示反馈
1.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1)北方人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南方社会比较安定
(4)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2.《史记》描述了江南地区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力水平低下。
《宋书》描述了江南地区开发后,物产丰富,经济发展迅速。
(四)达标检测
1.商朝时,商业发展迅速,都市是()
A.番禹 B.洛阳 C.建康 D.江陵
4.和平与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及其表现
【课前预设】
学习流程
【课上生成】
一、导入新课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导学案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导学案

第18课美国的独立【自主学习】一、独立战争的序幕1.原因:(1)17世纪开始,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作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北美的经济发展起来了。

(3)1773年,英国授权垄断北美的贸易,引起了新的抗税浪潮。

2.爆发:1775年,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1775年第二届在费城召开,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委任为总司令。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1.《独立宣言》:(1)时间: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起草的《独立宣言》。

(2)内容:宣称人人生而,享有生命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举了殖民统治的暴行,号召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意义:第一个以名义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2.转折:年,大陆军取得了,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胜利: 年,在(地点)英军司令康华利率部投降,独立战争结束;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4.性质:既是一次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5.美国宪法:(1)时间:年在费城由华盛顿主持的(机构)制定。

(2)内容:依据原则确立美国是一个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产生。

(3)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合作探究】“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①上述材料是哪国的、什么文献的内容?②是什么机构、什么时候发表的?③为实现材料中的目标,殖民地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④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是在哪一年?这次战争的性质是?【当堂达标】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A.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B.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C.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D.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2.“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2021-5-审批:课题【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

2、过程与方法:导学、合作、探究,通过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历史知识的初步运用能力。

通过对继光戚继光背景、功绩和获胜原因的自学和分析,鼓励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升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写作、听课、鼓腮三方面材料综合出来的思维能力及独有、灵敏就是思维品质的培育第18课攻占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课时;共1课时)设计者:燕子一年级组制ⅰ.自学自研部分(时段:正课时间:10分钟)1、旧知链接:清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文字狱及危害2、新知自研:融合独立自主自学的导学一自学介绍荷兰殖民者强占我国台湾。

郑成功攻占台湾。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

雅克萨之战。

中俄《尼布楚条约》等相关内容。

ⅱ.交流展现部分(时段:正课时间:25分钟)【学习目标】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以及《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教具准备】历史填充图册、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导学〃合作〃探究”流程模块内容操作流程自主学习环节交流合作环节展示质评环节探究总结环节、巩固延伸环节模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随堂笔记(规律总结〃重设计重点块(内容〃学法〃时间)(形式〃过程〃时间)(方案、建议、时间)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阅读33―36页的内容,,勾划要点,完成并识记下列问题:等级评定:导学一1、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了我国的。

清朝初年,决心收复。

对子互学:2、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出发,开始了收复台湾的战斗。

1、用红笔在课本上3、郑成功先后在和大败荷兰殖民者。

对关键词做标记。

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组别:姓名:
课题
第18课三国鼎立
课型
自学验收课
2、填表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奠定了的基础
◆知识点二、赤壁之战(课本P103-P104)
1、赤壁之战的背景:(了解)
①曹操基本上统一了,想要。
②南方、势力有所发展。刘备依附于的割据势力,请辅佐;孙权割据,统治稳固。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说出它们的相同点。
六、小结
四.学习程序
1.独学(10分钟)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5分钟)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3组学(5分钟)达标率90%
4.展示(15分钟)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预设展示题:综合探究
五、学习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A.曹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
4、《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很大反响,
问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A.公元220年B.公元221年C.公元222年D.公元229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填表: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奠定了________局面的基础
◆知识点三、三国鼎立的形成(课本P105-P106)
1、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都城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蜀国的业兴旺,吴国的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二)【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巩固检测】(细心造就成功)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A.军心涣散B.骄傲轻敌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
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导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勾画教材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示出来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知识点一、官渡之战(课本P102-P103第一段小字)
1、官渡之战的背景:(了解)
①末年,割据混战,遭到严重破坏。
②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不断增强。
③盘据河北一带,势力很大。
1、官渡之战中曹胜袁败的原因是什么?
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同一人在两次战役中的两种不同结局,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八、检查学案
九、教学反思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的建立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自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