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优秀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2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课前预习【预习自测】1、人物出场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

人物描绘详略适当,虚实并用。

试据此填写下边的表格。

详写:略写:实写:虚写:独自写:集体写:【我的疑问】课内研究 2 人物形象【学始于疑】——我思虑,我收获小说中王熙凤有什么性格特色?【怀疑研究】——怀疑解疑,合作研究一、王熙凤1、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色?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出什么来?3、王熙凤和黛玉相见时,携着黛玉的手,细细打谅,是由于她喜爱黛玉吗?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思想提高:王熙凤形象总结:【有关链接】王熙凤的拍马艺术其实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形之下都是适合于拍马屁的。

拍得听话,拍得让人喜爱而不讨厌,是极不简单的事。

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赏识景色,内心快乐,就提及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当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当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

在这类情形之下,你说:“老祖宗,劫后余生,必有后福。

”这太平庸;你说:“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破美。

”关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况且是残破美。

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是9、 8,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

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她说:“那时要活不得,现在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

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由于万福万寿盛满了,因此倒凸出些来了。

”王熙凤专从福、寿双方面发挥,贾母听了怎么会不快乐?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了凤姐的世故聪慧,所谓“大拍无形啊”。

《聪慧累》(歌词)机关算尽太聪慧,反算了卿卿性命。

省钱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跑。

白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欣忽悲辛,叹人间,终难定。

小说人物出场方式:( 1)直截了当。

又叫直截了当法,它不抹角拐弯,一开篇人物就走出场来。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育点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二)、能力训练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分析形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和知识迁移地能力(三)、德育渗透点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二、重、难点文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疏理小说情节,圈划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语句。

3、鉴赏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情况1、放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的录音,勾起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回忆,营造气氛。

2、作者简介及《红楼梦》的创作:《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大约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

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

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

在康熙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

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4课时)(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4课时)(教师版)

《林黛玉进贾府》优教导学案第1课时教师版一、文学常识1、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颙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年2月12日),他终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

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

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为他人所续。

80回以后他已写出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学习重点1.熟悉及写作背景,了解《红楼梦》前五回的主要内容,了解本课的人物及其关系,理清内容结构。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及技巧,尤其是侧面描写。

一、文本名句1.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2.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3.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4.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5.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6.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7.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二、《红楼梦》中的名句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痴,谁解其中味?——第一回《自题一绝》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3.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第一回《好了歌》4.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第二回智通寺对联5.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第五回《春梦歌》6.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第五回《恨无常》7.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第五回《聪明累》8.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

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第十七回9.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柳絮词《临江仙》10.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

——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杜撰(zhun) 敕造(ch)纨袴(wn k) 翠幄(w)忖度( du) 阜盛(f)盥洗(un) 懵懂(mn)嫡亲(d) 丝绦(to)惫懒(bi) 绾着(wn)(2)多音字姓肖(Xio)不肖(xio) 屏气(bn)屏风(pn)攒射(cun)攒钱(zn) 发丧(sn)丧失(sn)华冠丽服(un)冠军(un) 仆人(p)前仆后继(p)2.辨形组词(1)姣(姣美)娇(娇惯) (2)绾(绾着)馆(饭馆)(3)袴(纨袴)胯(胯下之辱) (4)忖(忖度)肘(肘腕)(5)靥(笑靥)魇(梦魇) (6)诞(放诞无礼)涎(垂涎三尺)3.理解词义(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用评点法赏析课文中“王熙凤出场”和“宝黛初会”两个片段。

2、分析节选片段中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方法提示】:评点法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

古代的四大名著,都留下了经典的评点,评点本身也成为另一种极具价值的名著。

那么,什么是评点法呢?评点法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可以评点字词,也可评点句段;可以评点人物,也可评点情节、环境,等等。

评点法的抓手: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和典型细节,通过比较分析和探究归纳这样的思维流程,得出的评点语言要尽量的简洁、独到和深刻。

【问题探究】:1、认真研读课文第5、6段“王熙凤出场”,对能够体现王熙凤人物形象的精彩词语、句子、细节等进行评点,注意评点语言的简洁、独到、深刻,评点不少于三处。

(答题模式:原文﹢评点)总结:王熙凤形象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认真研读课文第13、14段“宝黛初会”,对能够体现宝、黛人物形象的精彩词语、句子、细节等进行评点,注意评点语言的简洁、独到、深刻,评点不少于三处。

(答题模式:原文﹢评点)总结:贾宝玉形象总结:林黛玉形象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拓展阅读:林黛玉和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一句是说薛宝钗。

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优秀的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理念当前,高中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常常应付了事。

因此,我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理论,我把《林黛玉进贾府》的第一课时设计成“穿越”形式的阅读体会课,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有所期待。

本课时以阅读分享法、情境教学法的模式,让学生围绕“林黛玉进贾府后的见闻”的论题展开,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犹如全书的“序幕”或“缩影”,小说从第六回才开始展开故事情节。

曹雪芹安排前五回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主线、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归宿等,作或明或暗、或详或略的提示,使读者一开始就能大致了解全书,不致读来漫无头绪。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通过荣国府的女主人对来自苏州的第一次见面的十三岁的外甥女林黛玉的接待,极其自然地介绍了荣国府的环境、人物。

《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序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所以细读文本、仔细体味应该成为教学的首选方法。

同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尽管有几个主要人物登台亮相,主要故事情节初见端倪,但从整个小说来说,它只是前五回“大序”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还是为以后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典型环境。

因此,我们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为重点进行教学,并以此带动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来鉴赏人物形象。

二、教材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小说第一课。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训练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的重点篇目。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意在激发学生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兴趣,谈谈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多数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多来自电视剧,对于文字读本的《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不甚了解,加上快餐文化的影响和学习任务重等原因,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文本,由体会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而生发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困难。

陕西省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docx

陕西省高中语文导学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docx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1【教学目标】了解作者、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红楼梦》全书中的地位;体会课文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方法及作用;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

【预习案】一.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曹雪芹,名霆,字梦阮,号雪芹。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贵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简介《红楼梦》《红楼梦》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共120回,前80回曹雪芹作,后40回高鹦续作。

成书于清乾隆中期,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3、人名隐章书中很多人物的名字、地名,其谐音都有特殊的含义,或讽刺,或感叹,是为红楼梦的艺术之一。

脂砚斋的批文指明了部分的隐意。

例如:贾宝玉——假宝玉林黛玉——怜待玉贾政、贾敬——假正经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言)或假语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或惜叹姻缘贾府——假府十里街——势利街潇湘馆——消香馆蔺芜院一恨无缘怡红院---------- 遗红怨4、选段在作品中的位置《红楼梦》共120回,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 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

选段是第三回“贾雨村簧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1)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2)书中主要人物大多登台亮相;(3)宝黛初会并互有好感,为故事情节发展打下了伏笔。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3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课时目标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了解作者及《红楼梦》。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4.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环境描写。

课时重点1.阅读课文,正音释词。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

课时难点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学法指导朗读·讨论·点拨知识链接1.曹雪芹与《红楼梦》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他出身于贵族世家,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颙等祖孙三代人,相继连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雍正继位后,开展了一场凶残的斗争,排除异己,其父因牵连了进去,在雍正五年被革职抄家,曹家从此衰落。

到了乾隆初年,曹家似乎又遭到一次更大的祸变,从此就一败涂地了。

曹雪芹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创作过程十分艰苦。

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还不到五十岁,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

他的未完稿题名《石头记》,基本稿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

2.写作背景《红楼梦》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康乾盛世”。

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

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当时政治腐朽,封建剥削加剧,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统治阶级内部也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与罪恶,揭示了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3.《红楼梦》《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异常广阔。

书中涉及的人物从皇亲国戚、贵族官僚,到丫鬟小厮、僧道商农,几乎涵盖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阶层。

它对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土地制度、宗法制度、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等都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此外,此书对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制艺尺犊、医药卫生、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烹调饮食等都有细致的描写。

作品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众多。

作品的语言凝练自然、准确传神,达到了空前纯熟的境地。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由它引发的“红学”已经是国际显学。

4.小说常识概况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小说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科幻小说等。

学习过程一、语言积累(A级)1.正字音敕.造( ) 纨绔....( ) 盥.洗( ) 杜撰.( ) 宸翰( )攒.聚( ) 翠幄.( ) 瞋.目( ) 懵.懂( ) 忖度..( )绾.结( ) 嫡.亲( )2.辨字形嫡( ) 敕( ) 钗( ) 帷( )谪( ) 赦( ) 杈( ) 帏( ) 3.通词义(古义\今义)形容偏僻风流乖张仔细惫懒可怜总角便宜风骚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B级)1.这篇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请归纳概括。

2.快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林黛玉进贾府都见到了哪些人?三、分析文中的环境描写(C级)课文第1段交代,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要求:1.请大家速读课文,同位或前后位同学互相交流补充,然后概括归纳。

2.读课文时要动笔,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语句作为阐述观点的有力佐证。

3.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加以引导。

A贾府(1)宏伟的外观(2)讲究的布局(3)华贵的陈设(4)威严显赫的气势B人物(1)非凡的服饰(2)骄矜的气质(3)繁琐的礼仪四、学习反思(C级)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是个怎样的大家庭?五、布置作业(C级)1.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二。

2.试着分析理解课后习题三。

3.背默《西江月》二首。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二)课时目标1.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课时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难点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学法指导摘读.讨论.点评学习过程一、分析林黛玉形象1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投奔外祖母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

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他近日所见得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度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林黛玉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可以说“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贯穿了她进贾府的始终。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种心理的细节。

(1)见迎探惜三姐妹时(2)见王熙凤时(3)在邢夫人处(4)在王夫人处(5)回贾母话时(6)和宝玉相见时小结:2.除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之外,课文中也有对黛玉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我们来感觉一下黛玉的神韵。

(1)众人眼中的黛玉(2)王熙凤眼中的黛玉(3)宝玉眼中的黛玉二、分析王熙凤和贾宝玉形象本文通过从未到过贾府的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描写贾府环境、介绍贾府人物的线索。

本文刻画了一系列重要人物形象。

其中对王熙凤、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尤其精彩,历来受到称赞。

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对他们描写的部分,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哪一点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原因是什么?(一)王熙凤节选部分分五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写出场(2)描眉目(3)绘服饰(4)见黛玉(5)回王夫人(二)贾宝玉节选部分重点有四处描写:(1)出场前(2)衣饰描写(3)肖像描写(4)两首《西江月》三、诱思探究,小结课堂“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结合全文谈谈你自己对本文写法的感受。

(1)(2)(3)(4)四、学习反思通过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和感悟?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二。

2.独立完成课后习题三。

3.语言学家王力说:“看一本好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就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

你好好看的时候,总会有意见。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通读《红楼梦》,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一)(答案)一、语言积累1、正字音chi wanku guan zhuan chenhan cuanwo chen meng cunduo wan di 2、辨字形嫡庶敕造金钗帷幄贬谪赦免树杈内帏3、通词义形容:形体容貌。

偏僻:偏激,不端正。

仔细:小心。

风流:风韵神态。

乖张:偏执,不驯顺。

惫懒:涎皮赖脸。

可怜:可惜。

总角:把头发扎成髻。

便宜:方便。

风骚:姿容俏丽。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1、明确: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

第二部分(第2—14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

第三部分(第15—16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2、明确:第2—4段是第一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和王夫人、邢夫人等。

第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二层。

第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是第三层。

第—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

三、环境描写:A贾府明确:(一)(1)宏伟的外观。

(课文第一段,可依据宁国府的外观来推测荣国府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

五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

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

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

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华丽。

(3)华贵的陈设。

就“荣?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和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之高;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

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觚、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4)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赫,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B人物(二)除此之外,林黛玉进贾府,她还见到了众亲戚。

在贾府中生活的这些人又透漏给林黛玉了怎样的信息?(学生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并标记。

)明确:(1)非凡的服饰。

(第1段、第5段等处)例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

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佛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

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有物质的,也有礼教的。

课文不仅写出了贾府的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四、明确: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林黛玉来到贾府,与众人见面。

透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贾府是一个社会地位和气派非比寻常的豪门旺族,是皇帝信任和赏识的簪缨世家,礼节繁复,等级森严,仆从如云,吃穿用度豪奢。

通过这些描写,小说交代了作品人物所生活的典型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二) (答案)一、分析林黛玉形象1、明确:(1)(第3段)迎春三姐妹来时,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第5段)王熙凤出场时,黛玉“连忙起身接见”“忙陪笑见礼”。

均说明黛玉有着良好的教养,非常注意礼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