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 PPT

合集下载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绘本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绘本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
•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 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 知不觉又到了城外。
➢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正在磨一根铁棒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 婆,你在做什么啊?”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铁杵磨成针
➢ 李白说:“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 细的绣花针呢?” 李白又说:“您的年纪那么大”, 老婆婆说:“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 到的事情。”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回去以后李白再也没有逃过学。
思考: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有决 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 也能做成功。

《铁杵磨成针》课件

《铁杵磨成针》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挫折
05
CHAPTER
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启示
毅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够被克服。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毅力和恒心的重要性,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02
CHAPTER
铁杵磨成针的寓意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毅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01
通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我们了解到毅力是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品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02
成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和努力,而毅力则是支撑我们走过艰难历程的动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具备坚定的毅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民间流传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
故事以文字形式记载,流传于各种典籍和文献中,包括《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等。
文字版
故事也经常被画家们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绘画版
持之以恒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寓意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取得成功。
毅力与恒心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从铁杵磨成针看人生的智慧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同样,人生中很多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耐心
选择用铁杵磨针而不是直接购买已经存在的针,显示了古代人的智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智慧去寻找最有效的方法。

铁杵磨成针儿童成语故事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儿童成语故事PPT课件

2023/2/5
4
2023/2/5
Ø 李白说:“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 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 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 呢?”
5
2023/2/5
ü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回去以后李白再也没有逃过学,每 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为了 名垂千古的诗仙。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铁杵磨成针
2023/2/5
1
• 李白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
2023/2/5
2
•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 知不觉又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 摆的花草。
2023/2/5
3
Ø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正在磨一根铁棒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道语告诉我们,只要有决 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 也能做成功。
2023/2/5
7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感谢您聆听
2023/2/5
8

2024《铁杵成针》PPT优秀课件

2024《铁杵成针》PPT优秀课件

故事结局与影响
阐述故事最终结局,以及这一事件对 老铁匠和周围人的影响。
主要事件与情节发展
详细叙述老铁匠如何将铁杵磨成细针 的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老铁匠形象特点
分析老铁匠的性格、品质、技艺等方面特点,探讨其在故事 中的作用。
其他人物形象
简要介绍故事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分析其与老铁匠的关系以 及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时代背景
故事产生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需要通过勤劳 和智慧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文化内涵
故事所蕴含的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
故事传播及影响
传播方式
通过文献典籍、口耳相传、民间艺术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使故事得以广泛流传 。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 针”
这句话成为了广为流传的谚语,它告诉人们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目标 。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最容易记住的一句 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句话通过重复和排比的手法,强调了时间 的流逝和努力的积累,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 地理解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同时,这句话 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了文章
2024《铁杵成针》PPT优秀课件
• 故事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 文学艺术特色赏析 • 文化内涵与价值观探讨 • 知识拓展与实际应用 • 课堂互动与思考题
01
故事背景与作者简介
《铁杵成针》故事来源
源于中国古代传说
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历代 口耳相传,成为一则脍炙人口的 寓言故事。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PPT课件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感谢聆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铁杵磨成针
• 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 到街上去闲逛。
•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 知不觉又到了城外。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 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
➢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正在磨一根铁棒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 婆,你在做什么啊?” 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 吗?”“当然”老婆婆回答。
➢ 李白说:“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 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 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 呢?”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回去以后李白再也没有逃过学,终 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思考: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有决 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 也能做成功。

铁杵成针 课件PPT

铁杵成针 课件PPT


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在小组内交流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传:传说。 成:成功。
弃:放弃。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指老媪。
想要。
注释 ②[是]这。 ③[方]正在。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⑤[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 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 中,未成,弃去。(交代了事情的 起因 。)过 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闻之,曰:“欲作 针。”(交代了事情的 经过 。)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交代了事情的 结果 。)
扩展延伸
推荐阅读: 《五十步笑百步》 《煮鱼》 《偷鸡贼》
学习途径:上网搜索、 查阅书籍等。
课后作业: 用自己的话和家人分享这个故事。
谢谢!
《铁杵成针》
小学统编版 语文
chǔ
注释 ①[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
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
子多读几遍。

铁杵成针
chuán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
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来自huán zú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PPT教学课件

《铁杵成针》PPT教学课件
16
关键事件回顾与讨论
关键事件列举
列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如主人 公的遭遇、重要转折等。
事件影响分析
分析这些关键事件对故事情节和 人物性格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故
事中的作用。
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事件进行深 入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看法。
2024/1/24
17
情节发展逻辑及内在联系
情节发展逻辑分析
故事中运用的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 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外延。
22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
2024/1/24
23
不同文化背景下类似故事比较
西方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讲述了一个老人坚定不移地挖山,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山峰的故事,体现了毅力和决心的力 量。
古代印度故事《摩诃婆罗多》中的“继续挖井”故事
2024/1/24
14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探讨
2024/1/24
15
故事情节概述及结构分析
故事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 主要人物。
2024/1/24
情节发展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的发 展过程,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结构特点分析
分析故事的结构特点,如线索、悬 念、转折等,以及它们对情节发展 的作用。
2024/1/24
19
独特艺术手法举例分析
夸张手法
通过极度夸张的描述,将铁杵磨成针的过程赋予超现实的色彩,突 出主题。
寓言形式
以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为载体,传达出坚持不懈、毅力可嘉的道理, 具有深刻的寓言性质。
对比手法
在故事中运用对比,如将铁杵与细针相对比,强调变化的巨大和困难 程度,进一步凸显主题。

《铁杵成针》(精品)PPT课件

《铁杵成针》(精品)PPT课件

二、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 胤恭勤不倦:_肃__敬__勤__勉__。______车__胤___肃__敬__勤__勉__而__不__知__疲__倦__。
·· 2. 博学多通:_通__晓__,__明__白__。______知__识__广__博__,__学__问___精__通__。____ · 3. 太白感其意:_(被__)_感__动__。_____李__白__被__她__的__(_意__志__)_所__感__动__。___ ·· 4. 过是溪:__这__。________________过__了__这__条__小__溪__。__________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 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 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磨针溪 ,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三、精彩赏析。 读《铁杵成针》,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坚持不懈, 才能取得成功。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 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 的故事。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 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 对比,是通过对不同的人、事、物的对比描写或说 明,以突出其各自的特色,或者将同一个人、事、物在 不同时空或境况下的情景进行对照,以彰显其变化。
我会认
ch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之,曰:“欲作针。”
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 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
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为什么不都用同一 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 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 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未成,弃去。 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成”,完成; 反义词 “弃”,放弃。
问之,曰:“欲作针。”
“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 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 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 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
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他碰到一位 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 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 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
理解“过是溪”。
“过”,组词: 路过、经过、跃过 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 溪”代替。
细读感悟 对照文章听故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
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
针溪。
地 点
象耳山 磨针溪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 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世:世间、世上; 人
传:传说。

李太白
未成,弃去。
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 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
谁来接着讲?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前途光明的学业或事业,即便有天赋的人去 学习、去做事,也是难以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 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 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
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板书设计
读书未成,弃去

杵 成
逢老媪方磨铁杵
理解“问之”。 谁问?问什么? 李白问,问老媪“你为什么磨铁杵呀?”
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 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 完成学业。
概括内容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
品词析句
自由读下面三句话,想一想:它白读书山中 ②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③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②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③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 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 “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 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
铁杵成针
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
初读文本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 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认读词语
chǔ
磨针溪 弃去 铁杵
ǎo
huán zú
老媪 欲作针 还卒业
ǎo
老媪
指老奶奶 或者老婆婆。
观察“卒”字
卒 的“十”在田字格 里占位。
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 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
感其意 还卒业
趣味诵读
变成诗歌,读一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 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
有毅力 下苦功

感其意,还卒业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