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问题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摘要】转基因食品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农作物基因组的食品。

我国转基因食品市场规模庞大,但其安全性备受争议。

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入手,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及安全性问题,并分析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论述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和健康的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本文旨在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探讨,促进相关政策的完善和食品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我国、现状、监管、影响、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外源基因插入食品作物的基因组中,以改善作物的抗病虫性、耐逆性等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全球粮食安全、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食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

随之而来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长期影响等方面存在着担忧和疑虑,这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监管标准不够严格、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力度不够强等问题仍待解决。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也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国民健康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深入探究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提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对于维护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转基因食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受关注的阶段,而转基因食品作为其中的一个争议点,更是备受争议和争议。

对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之间的区别。

转基因食品调查报告

转基因食品调查报告
生产技术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主要依赖基因工程技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成,达到期望的性状。生产过程包括基因选 择、基因导入、验证和筛选等步骤。
加工技术
转基因食品的加工技术与传统食品的加工技术大致相同,包括粉碎、压榨、提炼、烘干等。但由于转基因食品的 某些特性,某些特定的加工技术可能会被应用,如针对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可能需要采用特定的除草剂处理 。
背景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传统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全球食 品需求,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抗逆性的重 要手段。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生态影响一直备受争 议,需要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目的和意义
目的
全面了解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加 工、销售和消费情况,评估其安 全性、营养价值和生态影响,为 政府决策和公众消费提供参考。
对转基因食品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转基因作物的产量 、品质和安全性。
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科学认知和了解,提高公众接 受度,促进转基因食品的合理使用和推广。
完善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机制,加强安全评估和标识管理 ,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推进转基因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转基因技 术的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对未来研究和监管的建议
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估 和长期影响研究,完善相关法 规和技术标准,确保人类健康
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建立全面的转基因食品监管体 系,实现全链条、全生命周期
的监管,防范潜在风险。
提高监管部门的科学性和专业 性,加强监管人员的技术培训 和能力建设,确保监管工作的 准确性和公正性。
05
结论和建议
调查结论总述
01 02 03 04
转基因食品在调查范围内广泛存在,并且已经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方 式。

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问题愈加引人关注。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项技术逐渐崭露头角——转基因技术。

然而,这项技术也引起了公众的争议和质疑,许多人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和环境。

为了深入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以下是转基因调查分析报告。

1.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能够将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进行转移。

通俗来讲,就是将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加入到另一种植物或动物中,以达到特定的效果,如提高耐旱、耐病性等。

2.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目前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生物制药、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更高产、更耐旱、更抗病、更美味的作物品种;在食品工业中,转基因技术可以解决食品营养不足的问题。

3. 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风险和安全性有很多疑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转基因作物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实际上,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作物品种,相比传统品种更加耐旱、耐病、耐虫害,可以减少农药或农药的用量,对环境反而更加有益。

(2)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

事实上,转基因食品在产生过程中,进行了严格的审批和监管,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转基因技术缺乏监管和透明度。

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审批和监管,各国有不同的规定和标准,一些国家的标准比较严格,如欧盟、日本等,而一些国家的标准则相对宽松。

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透明度,各国也有不同的规定和标准,但总体来说,转基因技术的审批和监管是透明的。

4. 转基因技术的未来未来,转基因技术有望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益处。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开发出具有更多营养成分和更好口感的食品;可以制备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物;可以培育出更加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作物品种等。

未来的转基因技术很有可能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饥饿、疾病和生态问题的有力工具。

《2024年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范文

《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已经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领域。

尽管它提供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效益,但是也伴随着许多伦理问题的争议。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探讨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以期为公众、政策制定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二、转基因食品的概述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其遗传物质(DNA)的生物体所生产的食品。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在特定的物种中引入特定基因的方式,改进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性等特性。

这一技术在农作物领域中的应用对食品产业、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贡献。

三、伦理问题的产生然而,在发展转基因食品的过程中,一系列伦理问题随之产生。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基因改变的伦理风险、基因工程与生物多样性、食物主权问题以及消费者权益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在科研界产生了巨大的争议,也对社会道德伦理观念提出了挑战。

四、伦理问题的深入分析1. 基因改变的伦理风险:对于转基因食品,最大的伦理争议点在于通过基因改变作物性状的过程是否侵犯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许多科学家认为,这样的改变可能会对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和进化产生影响,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2. 基因工程与生物多样性: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影响。

这可能包括对本地物种的替代和灭绝,以及可能产生的超级杂草和超级害虫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产生威胁。

3. 食物主权问题: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和商业化种植可能对农民和社区的食物主权产生影响。

一些小规模农民可能因为无法负担昂贵的转基因种子而被迫放弃传统的种植方式,这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对食物生产的控制权。

4. 消费者权益问题: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是另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由于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影响和安全性存在疑虑,他们可能不愿意购买或食用这类产品。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报告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调查报告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食品中的基因进行改造,使其获得某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这种技术在农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旨在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耐旱性等。

然而,转基因食品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关注。

本文将对转基因食品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其优点、缺点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一、转基因食品的优点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优点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向作物中导入抗虫、抗病或耐旱等基因,使其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抗逆性。

这样一来,农作物的产量可以大幅提高,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转基因食品还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价值。

通过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可以向作物中导入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使其更加营养丰富。

这对于解决全球营养不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转基因食品的缺点尽管转基因食品有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首先,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由于转基因技术尚属新生事物,其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

因此,一些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导致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过敏反应或致病性增加等。

其次,转基因食品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导致非转基因作物的遭到污染,进而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转基因作物抗虫或抗草药性可能导致害虫或杂草的抗药性增加,进而加剧农药的使用量,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三、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与标识鉴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和风险,各国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监管和标识。

在一些国家,转基因食品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和安全评估,才能上市销售。

而在一些其他国家,转基因食品的销售受到限制或禁止。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问题也备受争议。

一些人主张应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明确的标识,以便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上并无明显区别,因此无需特别标识。

四、公众的态度和认知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认知也存在较大差异。

转基因食品研究报告

转基因食品研究报告

转基因食品研究报告
转基因食品研究报告
转基因食品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特性以改善产量、抗病能力或营养价值的食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转基因食品成为了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

本研究旨在调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验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评估了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和缺点。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之一是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性。

转基因作物通常被设计成能够抵抗害虫和病毒感染,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转基因作物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使其能够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另一方面,转基因食品的缺点之一是引发了健康和环境风险的争议。

一些研究表明,在转基因作物中引入了新的基因后,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然而,这些研究结果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

此外,转基因食品还引起了道德和伦理问题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是干涉自然规律,并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还有人担心转基因食品可能对动物和植物种群的多样性造成破坏。

综上所述,转基因食品作为新兴的生物技术应用,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估。

我们建议在推广和应用转基因食品时保持审慎态度,同时加强监测和标识制度,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做出明智的食品选择。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探究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普及,而中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之一。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现状、安全性、监管政策等方面探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与消费现状。

目前,我国主要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棉花等,其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广。

我国还从美国、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量转基因食品原料,如转基因豆粕、转基因玉米等,用于生产食品加工品。

消费方面,我国市场上销售的食品中,也有不少产品采用了转基因原料,如转基因食用油、转基因大豆制品等。

由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与消费规模庞大,其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转基因食品中含有外源基因,人们担心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食品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权威机构都公开表示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而在中国,国内外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从科学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并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

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政策。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非常严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2001年,《生物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了生物安全评价、标识和追溯的制度。

2011年,《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流通、标识、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我国还成立了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审查委员会和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监管政策相当完善,为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4年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范文

《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转基因食品的研发与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转基因食品是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结构,以实现其具有新的特性或提高产量、抗病性等目标而产生的食品。

然而,这种技术的使用引发了众多的伦理问题,涉及到生命伦理、道德伦理以及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

本文旨在探讨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分析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转基因食品的伦理争议1. 生命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的生命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上。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对非目标生物产生潜在的威胁。

此外,转基因技术也可能导致某些特定基因的消失,对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造成威胁。

这些都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 道德伦理问题在道德伦理方面,转基因食品的研发与生产涉及到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尊重。

消费者有权了解食品的来源和成分,并决定是否购买。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技术专利等商业秘密,这使得消费者很难充分了解食品的成分和潜在风险。

这违背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引发了道德争议。

3. 社会伦理问题在社会伦理方面,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食物安全和粮食分配等问题。

尽管一些国家鼓励种植转基因作物以提高产量,但在许多地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持怀疑态度。

此外,如果食物生产主要依赖于少数大公司控制的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引发食物供应链的垄断和权力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三、解决方案与建议1. 加强政策监管与法律约束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和标准,以规范转基因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包括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技术研发的审批流程、设立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制度等措施,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得到保障。

同时,对于违反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应予以严厉的处罚。

2. 推进科学研究与教育普及应加强关于转基因食品的科学研究,深入探讨其潜在的风险和益处。

同时,通过教育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判断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食品问题调查报告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来自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分析结果明确地证明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均采用同一种遗传物质,以及相似的编码方式,这使得转基因终于成为可能。

转基因技术,或通常说的生物工程、基因改造,是指把经过人工改造过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用作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药用蛋白质、食用蛋白质并加以利用,或利用该过程的次生代谢物。

其实说白了,转基因只是一项育种技术。

转基因技术从理论到实践只花了很短的时间。

1973年,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斯坦利•柯恩从一种非洲爪蟾的染色体上切下一小段DNA,“偷偷”塞进了大肠杆菌的质粒中,获得了成功。

这个“倒霉”的大肠杆菌是历史上第一个被人工转了基因的生物,这件事标志着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工程学(又叫基因工程学)的诞生。

可惜的是,柯恩只对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感兴趣,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赫伯特•波伊尔却意识到了这个新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巨大潜力。

1976年他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让细菌帮助人类生产有用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

一位风险投资商认同波伊尔的看法,两人联手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取名Genentech。

1978年,波伊尔成功地把人类胰岛素基因转进了大肠杆菌,“骗”它们生产出和真品完全一样的人胰岛素。

换句话说,人类使用了很多年的人工胰岛素制剂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转基因产品。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烟草培育成功(Calgene公司),标志着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5种转基因材料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美国批准耐储藏转基因番茄进入市场;2006年,种植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的作物有——大豆,种植面积5860万hm2,约占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57%,均为抗除草剂大豆;玉米,种植面积2520万hm2,约占25%;棉花,种植面积1340万hm2,约占13%;油菜,种植面积480万hm2,约占5% 。

目前,花生、向日葵、亚麻、甘蓝、烟草、马铃薯、番茄、甜菜、南瓜、小麦、亚麻、木瓜、罗马甜瓜、菊苣、匍匐剪股颖和苜蓿等多种转基因作物均已实现商品化。

截止到2010年为止,全世界一共有29个国家的1540万农民种植了22.2亿亩转基因作物,总共有59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食物和饲料以及释放到环境中,转基因种子的全球市场价值高达112亿美元,商业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产品的总价值约为1500亿美元。

2005年,我国转基因作物面积达到330万hm2。

至2006年,我国已受理稻、麦、棉、豆、玉米、油菜、牧草等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申请1525项,共批准中间试验456项、环境释放211项、生产性试验181项、安全证书424项。

至2008年,我国已批准商业化种植的产品有25种,其中1种转基因大豆、8种转基因玉米、1种转基因番茄、7种转基因油菜、2种转基因棉花,以及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毒甜椒等转基因植物。

其中,已获得商业化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作物有耐贮藏番茄、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毒甜椒、抗虫棉花(占全国>60%)、抗病毒番木瓜等 5 种转基因物种。

2009年11月27日,农业部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的国家。

农业部此举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学者上书中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关于谨慎对待转基因问题的提案。

而转基因食品之所以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内外许多转基因食品动物实验危害事件。

由于转基因食品缺乏安全性试验,减少了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了食品中重要的成份,会使人产生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甚至会引起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其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可能会杀害人体,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种种担忧。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在当今市场上逐渐泛滥成灾,其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了解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的看法,我特地向我的朋友发放了100份问卷,回收95份,有效问卷95份。

问卷设计如下所示:转基因食品调查问卷1.在此次调查之前,您是否听说过转基因食品?( )A是 B否2.您从什么途径了解转基因食品?( ) [多选题]A电视 B报刊杂志 C网络 D朋友家人 E其他3.您知道的转基因食品有哪些?( )[多选题]A大豆 B大米 C玉米 D马铃薯 E西红柿 F油菜籽4.你认为你摄入的转基因食品()A.很多B.多C.说不好D.少E.基本没有5.你认为转基因食品的主要优点有()[多选题]A.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B.可以降低生产成本;C.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D.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E.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F.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G.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6.你认为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缺点有()[多选题]A.毒性问题B.过敏反应C.对抗生素的抵抗D.对环境的威胁E.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7.目前,您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 )(选A请回答8,选B请回答9,选C请回答10)A.是B.否C.中立8.您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A外观口味好 B营养价值高 C价格低 D我认为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无害E其他9.您反对转基因油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题]A转基因食品可能对人体有害 B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C反对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改变 D其他10.您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A不了解 B觉得两派都有理 C很多负面影响是在很多年后才显现的 D其他11.你认为中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状况是()A.转基因食品较少,政府管理严格;B.转基因食品较多,政府管理宽松;C.转基因食品较多,政府管理严格;D.转基因食品较少,政府管理宽松。

12.您认为目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有力吗?( )A非常有力 B一般 C缺乏力度 D不知道13.对转基因食品,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监管?( )A完全禁止B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限制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进口C要求对转基因产品加以专门的醒目标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剩下的留给公众自己去判断放任自流14.对于转基因食品您希望政府在哪方面给予指导或宣传?( )A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法规 B品种类型等方面的知识C安全风险方面的知识 D购买时如何辨别的知识15.您认为转基因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A好,因为转基因技术是科技的进步B比较好,因为转基因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C一般,因为转基因技术优点多,缺陷也多D很差,相对于拥有的优点,转基因技术存在更多缺陷及不安全因素本次调查我主要通过网络进行,将100份word版的调查问卷通过腾讯qq发送给我的朋友,并让其填写好再发回给我,其中95个朋友都好心地帮我填写了问卷并发回给我,5个朋友对我的调查不予理会。

本次调查的对象基本集中在18至23岁,多为来自不同学校的在校本科大学生和大专学生,少数高中生和上班族。

通过分析本次调查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所得的数据,我发现99%的被调查者都听说过转基因食品,对转基因食品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并且他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大众媒体的传播,因此大众传媒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宣传与报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和看法。

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对大豆和玉米这两种作物的转基因产品了解较多,其次对西红柿、马铃薯和大米(即水稻)三种作物的转基因产品也比较了解,但对于油菜籽和其他作物的转基因情况则不大清楚,这表明人们大多数都只是耳濡目染地“听说转基因食品”,大众传媒报道得多,身边的朋友讲得多,也就略懂一二,但其实对于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更多深入的了解。

对于自己所摄入的转基因食品的量,大多数被调查者均认为“说不好”,占所有调查者中的85%,他们对于自己所摄入的转基因食品的量并不大清楚,心里也没个底,这跟现今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肆意流通,市场监管力度不足密切相关,人们对于自己从市场上买回来的产品是不是转基因食品也不能确定。

而认为自己摄入的转基因食品的量“很多”、“多”、“少”均占据5%,敢断言自己“基本没有”摄入转基因食品的人则一个都没有。

对于问到转基因食品的优点,大多数人认为其主要的三大优点是可以增加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

此外,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其保鲜期;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也是人们认可的转基因食品的几大优点。

然而,对于转基因技术能够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一说,则基本不为人们所认同,这说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还是颇令人担忧的。

至于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缺点,被调查者多数认为其毒性问题、对抗生素的抵抗、对环境的威胁是三个最主要的隐患。

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则不在人们的主要缺点评判中。

但是,对于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这一问题,被调查的群体中所知悉的只占很少的比例,75%的被调查者并不了解转基因食品潜在的过敏反应问题。

由此可看出,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了解并不全面,大概多是源于大众传媒,从而大众传媒报道得多的安全问题就知之较多,但对于大众传媒报道得相对较少的过敏反应等问题则不甚了解。

对于问到是否支持转基因食品,调查问卷最终得出的数据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本以为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人会比较多,但是最终经过分析调查数据所得出的结果是,虽然只有很少的人支持转基因食品,但是表示不支持的人和保持中立的人却一样多,明确表示不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人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

对此我大胆揣测,表示不支持的人也许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隐忧比较清楚,或者受当今媒体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主流思想的影响,而保持中立的人有可能是不大了解转基因食品潜在的巨大安全问题,甚至是根本不大了解转基因食品,也有可能是为了转基因食品的种种优点而无法拒绝,即使是知道其有一定的安全问题,但是希望经过时间的磨炼通过强大的技术来解决其安全隐忧,因此站在了中立的立场上。

在表示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人当中,选择转基因食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转基因产品价格比较低廉,是站在经济实惠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表示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则主要是因为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并且有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是站在安全环保的角度思考;而选择中立的人则只是因为觉得两派都有理,因此在反对派与支持派中无法抉择,于是舍弃自己的立场在调查当今中国市场的转基因食品状况时,95%的被调查者均认为中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较多,政府管理过于宽松,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缺乏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