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哺乳动物的牙齿
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全部知识点(一)

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全部知识点(一)哺乳动物牙齿分化全部1. 哺乳动物牙齿分类•哺乳动物的牙齿可分为尖形牙、剪形牙、臼形牙和犬牙四类。
•尖形牙:主要用来刺穿和撕裂食物,一般为单尖形。
•剪形牙:有两个尖头,用于咬断和剪切食物。
•臼形牙:带有多个尖头,用来研磨和嚼碎食物。
•犬牙:一般为尖形或锥形,用于紧紧抓住和撕裂肉食。
2. 牙的结构•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
•牙冠:位于牙龈以上的部分,通常是可见的部分。
•牙根:嵌入在牙槽骨中的部分,用来提供支持和固定牙齿。
3. 牙齿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牙齿在进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和消化食物的任务。
•尖形牙适用于刺穿和撕裂食物。
•剪形牙用来剪切食物,如切断肌肉或嚼碎植物纤维。
•臼形牙的多个尖头能够对食物进行研磨和嚼碎。
•犬牙用于抓住和撕裂肉类食物。
4. 牙齿的进化•哺乳动物牙齿的分化是一个长期的进化过程,随着物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同的食物习惯和生存环境对牙齿的形态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进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牙齿逐渐特化为特定的功能,以应对特定的生态需求。
•牙齿形态的变化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5. 牙齿的保健•牙齿的保健对于哺乳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是常见的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
•饮食结构合理、避免过度进食糖分和酸性食物,对牙齿的保护也至关重要。
•牙齿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疾病的扩散和牙齿的丧失。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哺乳动物牙齿的分类、结构和功能,以及牙齿的进化过程和保健方法。
牙齿的多样性和特化适应使得不同物种的哺乳动物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和生态环境,保持牙齿健康对于其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牙齿保健习惯和定期的口腔检查可以预防牙齿问题,保持口腔健康。
动物也换牙吗教案

动物也换牙吗教案【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动物也换牙吗?我们都知道,人类在幼年时期会经历乳牙期,然后逐渐长出恒牙。
那么,其他动物是否也有类似的牙齿生长和更替过程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主体】一、哺乳动物1.1 哺乳动物中有不少都会换牙。
例如,猫、狗等宠物在幼年时期会长出乳牙,随着成长,这些乳牙会被恒牙逐渐替代。
1.2 与人类不同的是,有些哺乳动物的乳牙会一直保留到老年。
例如,海豹的乳牙只有在成年后才会脱落。
1.3 哺乳动物的牙齿更替过程通常是自然发生的,它们并不需要像人类那样通过拔牙或其他方式帮助牙齿生长。
二、爬行动物2.1 爬行动物也会换牙,但换牙的方式与哺乳动物有所不同。
它们的牙齿不会逐渐生长,而是以一种连续不断的方式更替。
2.2 例如,蛇类会在成长过程中多次脱皮,同时也会更替牙齿。
当蛇脱皮时,新的牙齿就会逐渐取代旧的牙齿。
2.3 爬行动物的牙齿更替过程与其生长速度有关,而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也有不同的换牙周期。
三、鸟类3.1 大多数鸟类在幼年时期会长出乳牙,但这些乳牙很快就会被恒牙替代。
3.2 鸟类的牙齿更替过程通常是在幼年时期完成的,而成年后的牙齿则会一直保持到老年。
3.3 鸟类的牙齿更替过程与它们的食性有关。
例如,食草鸟类的牙齿更替过程较为简单,而肉食鸟类的牙齿更替则较为复杂。
【结论】通过对不同类别动物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动物也会换牙。
不同动物的牙齿更替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是自然发生的,无需人为干预。
了解动物的换牙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理特征和生长发育。
【延伸思考】1. 为什么有些动物的乳牙会保留到老年?2. 人类如何帮助动物更好地完成牙齿更替过程?3. 除了牙齿,动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更替过程?【小结】通过本次探索,我们了解了不同动物的牙齿更替过程。
动物也会换牙,这一事实让我们更加惊叹于自然界的多样性与奇妙之处。
希望大家能够继。
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指南

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指南英文回答:Mammal skeletal and dental identification is a crucial skill in the field of zoology and paleontology. It allows researchers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age, and health of an animal based on its bones and teeth. In this guide, I will provide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mammal bones and teeth using various methods.Firstly, let's discuss the skeletal identification process. When examining a bone,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its size, shape, and overall structu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animal's size, locomotion, and adaptations. For example, a long and slender bone may belong to a fast-running predator, while a thick and sturdy bone could indicate a large herbivorous mammal.Next, we move on to dental identification. Teeth areextremely useful in determining the diet and lifestyle of a mammal. Different types of teeth, such as incisors, canines, premolars, and molars, are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For instance, sharp and pointed canines are often found in carnivorous mammals, while flat molars are characteristicof herbivores. By examining the wear patterns on teeth, we can also estimate the age of the animal.To further narrow down the identific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ompare the bones and teeth to reference materials such as skeletal collections or dental atlases. These resources provide detailed descriptions and images of various mammal species, allowing for accurateidentification. Additionally, digital databases and online resources can be valuable tools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In some cases, it may be necessary to use more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DNA analysis or radiography, to confirm the identification. DNA analysis can provide a definitive answer by comparing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the specimen to known species. Radiography, on the other hand, can revealinternal structures and anomalies that are not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In conclusion, mammal skeletal and dentalidentification is a complex process that requires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By examining the siz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bones, as well as the type and wear patterns of teeth, researchers can determine the species, age, and health of a mammal. Reference materials, digital databases, and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DNA analysis and radiography are also valuable tools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中文回答: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的鉴定是动物学和古生物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技能。
小议哺乳动物的牙齿

・
21 3・
新 校 闻理 论
XJ i Yl 1 i a ln.l l o a il X In
奔 涌 而 出 , 人 深 陷其 中 , 得 不 感 叹 其 构 图 的 巧妙 和 画 家们 让 不
的用 心 。
杏坛风采
所 受 的 局 限 性 比较 小 , 受 材 料 的 限 制 , 其 在 造 型上 不 受 大 不 尤
既是一种艺术 , 但更是一种精神。一副好的作 品除了外形上的
美 ,更重要的是应该画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去 ,这才是好的作
品。
( 接 第 23页) , 齿 的大 小 和 发达 程 度 往 往也 不 一 致 。 现 上 1 中 裂 代 食 肉动 物 有 着 典 型 的切 尖 型 颊 齿 , 本 上 仍 为 原 始 的 三 尖 , 基
不 同的哺乳类 , 种牙齿 的数 目是一 定的 , 各 因此 , 齿式 在
分 类 学 上 可 以作 为 一 种 重要 的依 据 。下式 横 线 的上 下 , 别 为 分
上 颌 和 下 颌 , 左 至右 半 侧 的 门 齿 、 齿 、 臼齿 和 臼齿 的 数 从 犬 前 目即 所 谓 齿式 。 齿 式 可 以 用来 描 写 哺乳 动 物 一 侧 牙齿 的数 目, : 即 ( ) 牙 数 ,上 ) 牙数 ,上 ) 臼齿 ,上 ) 齿 上 门 ( 犬 ( 前 ( 臼
们 的姿 态 不 会 过 于 僵 硬 , 奏 感 更 强 , 体 看 起 来 是 那 么 的 协 节 整
调。
去描 绘 , 而是 遵循 着 严 密 的法 则 , 据 自 己的记 忆 去 画 。《 个 根 三 女 乐 师 》 用 色 彩 平 涂 , 及 绘 画 中所 用 的色 彩 不 多 , 般 总 采 埃 一
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指南

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方法指南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哺乳动物骨骼和牙齿鉴定这事儿,可有趣啦!你看啊,哺乳动物的骨骼就像是它们身体的建筑框架。
要是把动物比作一个大厦,那骨骼就是那超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比如说长颈鹿的骨骼,那长颈鹿的脖子骨头就像一节节长长的大竹筒,一节一节地往上垒,才能撑起它那长长的脖子去够树上的叶子。
你要是把它的骨骼想象成小短脖子动物的,那可就像给小矮房硬安上摩天大楼的顶,怎么看怎么别扭。
再说说牙齿吧,牙齿就像是动物们吃饭的专属工具。
老虎的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小匕首,一颗颗又尖又利,这就是为了它能在捕猎的时候,像个冷酷的刺客一样,轻松地撕开猎物的皮肉。
要是老虎长了一口兔子那样的小门牙,那可就搞笑了,估计追着猎物跑半天,咬上去就像给猎物挠痒痒。
鉴定哺乳动物骨骼的时候,就像是当侦探破案一样刺激。
你得仔细观察每一个小细节,那些骨骼上的凸起和凹陷就像是密码一样。
比如说,有的骨骼上有个小小的凸起,这可能就是肌肉附着的地方,就好像是给肌肉留的一个小挂钩。
要是你忽略了这个小凸起,就像侦探忽略了凶手留在现场的关键指纹一样。
牙齿鉴定也不简单哦。
啮齿动物的牙齿就像是永远不会停止生长的小电锯。
你要是看到牙齿有那种不断磨损又不断生长的痕迹,就像看到小电锯在不停地运转,那十有八九就是啮齿类的小家伙啦。
如果把啮齿动物的牙齿和大象的牙齿搞混,那就好比把小玩具车和大卡车弄混一样荒谬。
大象的牙齿又大又粗壮,就像两根巨大的白色柱子,这和啮齿动物的小电锯牙可是天差地别。
而且啊,不同哺乳动物的骨骼密度也有差别。
像蝙蝠的骨骼就很轻巧,感觉就像用很薄的玻璃做的精致工艺品,这是为了方便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要是蝙蝠的骨骼像犀牛的那么沉重,那它们估计飞起来比登天还难,就像背着大石头的小鸟,扑腾几下就得掉下来。
还有哦,牙齿的排列方式也是鉴定的关键。
马的牙齿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士兵们在排队,这样有利于它们咀嚼草料。
要是哪匹马的牙齿排列乱得像被打乱的棋盘,那它吃东西肯定费劲,就像我们用歪歪扭扭的筷子夹东西一样。
牙齿的形态学与功能进化

牙齿的形态学与功能进化牙齿是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对于不同的哺乳动物,它们的牙齿形态和功能都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哺乳动物在进化中对于环境的适应而形成的。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哺乳动物牙齿形态学和功能的进化历程。
1. 牙齿结构的进化在哺乳动物中,牙齿通常分为前牙、臼齿和门齿三类。
前牙主要用于嘬食和啮咬,臼齿则用于磨碾食物。
门齿是某些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其主要发挥防御作用。
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牙齿结构也有所不同。
例如,食肉动物通常具有锋利的尖牙,而植食动物则具有厚实的臼齿。
那么,对于牙齿结构的进化,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种类动物牙齿的不同结构呢?其实,这与哺乳动物的食物来源有着紧密的关联。
例如,肉食动物需要快速而精准地抓捕猎物,因此它们需要一对强而有力的尖牙,以便一口咬住猎物的颈部或下颚。
而草食动物需要长时间咀嚼食物,因此它们具有磨碾食物的臼齿。
可见,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都推动了哺乳动物牙齿结构的进化。
2. 牙齿功能的进化与牙齿结构密切相关的是牙齿的功能。
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牙齿功能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
例如,恒河猴和野牛的牙齿就显示出不同的进化。
恒河猴的牙齿显然更适合它们进食水果和树叶。
事实上,它们的牙齿排列方式让它们可以在切断水果和树叶时更加有效。
野牛的牙齿则由于它们进食坚硬的植物而更厚实。
海豹的牙齿则进一步体现了功能进化的本质。
海豹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留给它们寻找适合食用的物品的时间相当有限。
牙齿的形状和结构显然关系到它们能否捕获猎物。
海豹的尖牙和锋利的牙缝构成了一个效率极高的工具,当它们需要从水中去捕捉鲨鱼时,这个工具变得更加珍贵。
3. 牙齿进化的异同尽管不同的哺乳动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牙齿形态和功能,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在进化。
在进化选择的预算下,哺乳动物不断地进化,以使牙齿更好地适应所生活的环境。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哺乳动物的牙齿进化路径是相同的。
例如,人类将猎物的捕捉交给了工具。
不同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形态对比R

不同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基于形态的功能对比林业杰20131983(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哺乳动物食性分为食草、杂食和食肉三大类。
哺乳动物的牙齿是各齿形态相异的异型齿, 分为不同功能的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4种。
颊齿(前臼齿和臼齿合称)齿冠形态迥异, 它们和动物食性的类型[1]、结构特征和特点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从牙齿的全貌结构看, 由于不同食性动物的牙齿形貌差别极大。
因此联系功能的方面,与动物咀嚼方式密切相关。
食草类哺乳动物牦牛、牛、羊、鹿等属偶蹄目牛科动物的颊齿互相联接,称之为牙齿的连体。
由于它们以植物为主要食物, 进食时上颌和下颌运动范围很大, 牙齿会受到很大的剪切力, 因此从功能上讲牙齿的连体应是为了更好抵御外部的力和牙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
杂食性哺乳动物猪既吃肉食也吃植物, 他们的臼齿有些相似, 在颌面上具有圆丘状高低不等的凸起, 而且上下臼齿能够精准地对接咬合, 为的是上下挤压研磨食物, 将食物捣细, 因此沿牙齿轴向受到的压应力较大。
若以智人的牙齿和猪的牙齿横向对比,猪牙的颌面面积比人的大很多, 且有更多的沟槽, 从功能上有利于大面积快速咀嚼食物和咀嚼力的分散。
肉食性哺乳动物狗的上颌臼齿与下颌臼齿契合排列, 且牙齿尖锐, 犬齿发达, 咀嚼时臼齿上下紧贴着咬合, 像剪刀一般有效地切割和撕咬食物, 因此沿牙齿轴向用力会较大。
与其撕咬功能相关。
发现相同食性、不同地区的动物相近位置的牙齿形状具有相似性, 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咀嚼受力方式。
同种不同地区的动物具有相同的牙齿结构和形貌, 种群特性尤为明显。
因此研究使用牙齿可作为动物分类依据[3]。
Reference:[1] 张宇波. 2002. 有趣的牙齿[J]. 化石, (4): 24-25.[2] 赵健魁,李金华. 2009. 不同食性哺乳动物及人的牙釉质微结构对比研究[J]. 四川动物,28(4):505-508.[3] 邱铸鼎,李传夔. 2004. 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演变与青藏高原的抬升[J]. 中国科学 D辑地球科学, 34(9):845-854.。
小议哺乳动物的牙齿

小议哺乳动物的牙齿根据现有的证据表明,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起源于远古鱼类的楯鳞,这一点可以从现存软骨鱼类,如鲨鱼身上得到印证。
鲨鱼的楯鳞是由表皮和真皮联合而成,鲨鱼的牙齿就是楯鳞的特化。
它们有着相同的结构:都有釉质和齿质,里面有髓腔,髓腔内同样有神经和血管通入。
所以我们可以把楯鳞和牙齿看作是同源器官。
牙齿的出现是伴随着上下颌的出现而产生的。
牙齿的最初机能只是捕捉及咬住食物,当进化至哺乳类,牙齿具有切割、刺穿、撕裂和研磨等多种机能。
而哺乳动物与爬行类祖先的重要分水岭既不是胎生,也不是分泌乳汁,而是牙齿的分化,以及二出齿的出现。
一般哺乳动物一生具有两套牙齿,一套为乳齿,一套为恒齿。
乳齿是暂时性的牙齿,到一定时侯脱落后换为恒齿,恒齿终生不再脱换,这种生齿类型叫做再生齿。
而爬行类等一生却可以不断换牙。
由于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在咀嚼时上下牙齿的咀嚼面能够完美的闭合在一起,如果一生不断换牙,这种完美的闭合就有可能打破,致使哺乳动物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
二、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哺乳动物的牙齿着生在颔骨上。
齿根发达,深植于齿槽里,也叫做槽生齿。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牙齿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叫牙冠,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叫牙根。
牙冠的最外层就是牙釉质,牙釉质呈半透明的白色,富有光泽,是最硬的牙组织。
紧接牙釉质里面的是牙本质,牙本质构成了牙齿的大部分,颜色比牙釉质略黄,不如牙釉质硬度,主要原因是所含的无机盐较少。
牙根最表面的一层组织叫做牙骨质,其主要作用是将牙周膜纤维的一端包埋,借助牙周膜纤维使牙齿固定在牙槽窝中。
牙骨质是呈黄色的薄层组织,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遭到破坏时,就会由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分化而成牙骨质细胞,再形成牙骨质。
牙齿的中央有一小腔,叫牙髓腔,腔内含神经血管,与全身的神经血管相通。
在牙髓腔内的神经血管叫做牙髓组织,髓内的神经能传导感觉。
三、哺乳动物的牙齿的分类哺乳动物的牙齿是各齿形态相异的异型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哺乳动物的牙齿
作者:刘奇峰
来源:《新校园·理论(上旬刊)》2011年第03期
一、哺乳动物牙齿的演化
根据现有的证据表明,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起源于远古鱼类的楯鳞,这一点可以从现存软骨鱼类,如鲨鱼身上得到印证。
鲨鱼的楯鳞是由表皮和真皮联合而成,鲨鱼的牙齿就是楯鳞的特化。
它们有着相同的结构:都有釉质和齿质,里面有髓腔,髓腔内同样有神经和血管通入。
所以我们可以把楯鳞和牙齿看作是同源器官。
牙齿的出现是伴随着上下颌的出现而产生的。
牙齿的最初机能只是捕捉及咬住食物,当进化至哺乳类,牙齿具有切割、刺穿、撕裂和研磨等多种机能。
而哺乳动物与爬行类祖先的重要分水岭既不是胎生,也不是分泌乳汁,而是牙齿的分化,以及二出齿的出现。
一般哺乳动物一生具有两套牙齿,一套为乳齿,一套为恒齿。
乳齿是暂时性的牙齿,到一定时侯脱落后换为恒齿,恒齿终生不再脱换,这种生齿类型叫做再生齿。
而爬行类等一生却可以不断换牙。
由于牙齿的分化,使得哺乳动物在咀嚼时上下牙齿的咀嚼面能够完美的闭合在一起,如果一生不断换牙,这种完美的闭合就有可能打破,致使哺乳动物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
二、哺乳动物牙齿的结构
哺乳动物的牙齿着生在颔骨上。
齿根发达,深植于齿槽里,也叫做槽生齿。
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牙齿暴露在口腔中的部分叫牙冠,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叫牙根。
牙冠的最外层就是牙釉质,牙釉质呈半透明的白色,富有光泽,是最硬的牙组织。
紧接牙釉质里面的是牙本质,牙本质构成了牙齿的大部分,颜色比牙釉质略黄,不如牙釉质硬度,主要原因是所含的无机盐较少。
牙根最表面的一层组织叫做牙骨质,其主要作用是将牙周膜纤维的一端包埋,借助牙周膜纤维使牙齿固定在牙槽窝中。
牙骨质是呈黄色的薄层组织,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当遭到破坏时,就会由结缔组织中的细胞分化而成牙骨质细胞,再形成牙骨质。
牙齿的中央有一小腔,叫牙髓腔,腔内含神经血管,与全身的神经血管相通。
在牙髓腔内的神经血管叫做牙髓组织,髓内的神经能传导感觉。
三、哺乳动物的牙齿的分类
哺乳动物的牙齿是各齿形态相异的异型齿。
不同于典型爬行类单锥形的同型齿。
哺乳动物的牙齿,已经分化为门齿(切牙)、犬齿(尖牙)、前臼齿和臼齿(磨牙)。
门齿位于口的前端,齿冠呈凿状,便于切割食物。
犬齿位于门齿之后,齿冠呈锥状,便于撕碎食物。
前臼齿和臼齿位于口的后侧,齿冠呈臼状,便于磨碎食物。
不同的哺乳类,各种牙齿的数目是一定的,因此,齿式在分类学上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依据。
下式横线的上下,分别为上颌和下颌,从左至右半侧的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的数目即所谓齿式。
齿式可以用来描写哺乳动物一侧牙齿的数目,即:
(上)门牙数,(上)犬牙数,(上)前臼齿,(上)臼齿
(下)门牙数,(下)犬牙数,(下)前臼齿,(下)臼齿
比如人的齿式可以写作2,1,2,3/2,1,2,3.。
表示人上颌一侧的牙齿切齿有2,犬齿1,前臼齿2,后臼齿3,下颌也是如此。
牛的齿式可以写作0,0,3,3/3,1,3,3. 表示牛上颌一侧的牙齿切齿有0,犬齿0,前臼齿3,后臼齿3,下颌与上颌不同是切齿有3,犬齿1,前臼齿3,后臼齿3。
哺乳动物从早期的原始食虫类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一些演变为吃植物性食物的植食动物,一些演变为杂食性动物。
另一些继续向着吃动物性食物的方向发展,以捕捉其他动物或寻觅其他动物的尸体为食,进而演化为食肉类动物。
所以根据牙齿和食性可将哺乳动物的颊齿(前臼齿和臼齿)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为食肉动物的切尖齿型。
二为植食动物的脊齿型。
三为杂食动物的瘤齿型。
1.食肉动物的切尖齿型
由于大多数食肉类动物以捕杀其他动物为食,因此具有与捕食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
牙齿就是主要适应之一。
因此食肉类动物牙齿的构造发生了很多变化,门齿一般为尖锐的凿状,上下颚各有3对用于切取食物。
犬齿十分强大,为圆锥形,就象匕首一样,作为主要武器,可以用于刺穿捕食对象。
犬齿长度、粗细和弯曲程度随种类不同而异。
前臼齿和臼齿咀嚼面构造变化极大,数目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与食虫类由上牙后缘与下牙前缘担负切割作用的方式不同,食肉目动物具有特化的裂齿,由非常发达的上颔最后一枚前臼齿和下颔第一枚臼齿构成,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点之一。
上裂齿内侧的前后两个齿尖和下裂齿外侧的两个齿尖均较高而粗大,呈剪刀状。
咬合时,呈侧铡刀样对切,以撕裂韧带、切碎软骨等。
在进食的时候,可以把衔在口内的肉,慢慢移向嘴角,用裂齿侧切开。
但在不同种类的食肉类动物中,裂齿的大小和发达程度往往也不一致。
现代食肉动物有着典型的切尖型颊齿,基本上仍为原始的三尖,只不过发展成片状,并具锋利手刃使其更适合切割肉。
食肉类动物的颌关节紧密,下颚骨强大,其关节突和鳞骨的横向关节窝构成关节。
使下颌限制在上、下直线范围内,不能前后移动,左右活动也极其有限。
所以能够用力咬合,以利于牙齿切割肉类,但也因此而抑制了牙齿的研磨作用。
“狼吞虎咽”一词,就形象地说明了食肉类动物缺乏咀嚼,进行吞咽进食的习性。
而河流与海洋中的捕猎者的牙齿大多为圆锥形,相互交错如同钳子一般。
对付滑溜的猎物,这样的牙齿结构再也合适不过了。
所以以鱼类为主食的动物中逆戟鲸、海豚、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口牙。
这也反映出了它们不需要咀嚼的特点,所以它们咬肌不发达,下颚细小。
这些是水生哺乳动物牙齿的主要特征。
2.植食动物的脊齿型
植食性哺乳动物是以植物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它们的上,下颌大多能够左右运动,使得臼齿能研磨坚韧的植物纤维或坚硬的果实和种子。
植食性动物的齿冠大都连接在一起,以扩大口腔中的研磨咀嚼面。
脊齿型有二种情况。
例如在反刍性偶蹄类(鹿、牛)的臼齿咀嚼面上,牙釉质呈现较为规则的半月型排列,称为月齿型臼齿;而奇蹄类动物(马、犀牛)的臼齿则呈现橫脊交错的排列,称为脊状型臼齿。
大多数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犬齿都已经退化甚至完全消失。
在植食性哺乳动物中,非反刍性奇蹄类动物和反刍性偶蹄类动物,分别表现了不同的摄食模式与消化吸收的机能。
非反刍性的植食动物(例如:马)因为要摄食大量的纤维素食物,下颌肌肉发达,下颌骨也显得较为厚长;反刍性的植食动物(例如:长颈鹿),能藉由反刍将食物多次咀嚼,充分消化与吸收植物的养分,所以消耗较少的食物,也使得下颌骨和下颌肌肉显得较为纤细。
奇蹄类动物大都保留了上、下门齿,能够切割植物进食;而反刍性偶蹄类动物则缺乏上门齿,但能利用嘴唇与舌头卷握食物,拉至下门齿进行撕裂切割,然后送至后方的臼齿研磨。
3.杂食动物的瘤齿型
杂食性哺乳动物既吃肉也吃植物,所以他们同时具有可以处理植物和动物的牙齿。
杂食性哺乳动物的犬齿虽然较钝,但是仍可轻易地撕扯肉类食物;臼齿则具有宽广的表面,用来碾磨捣碎植物类食物。
大多数杂食性哺乳动物的臼齿在咀嚼面上,具有圆丘状高低不等的瘤状突起,而且上下臼齿能够精准地对接咬合。
瘤型齿实际是在方形臼齿四尖的基础上发育了许多附属小尖以至呈瘤状,但主尖仍可明显辨别。
臼齿除了能研磨,将食物碾断之外,同时能上下撞击,将食物捣成糊状。
所以一般杂食性哺乳动物的臼齿都相当的坚硬,能承受相当大的撞击。
我们常见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例如猪。
前臼齿和臼齿都进化成瘤齿型,咀嚼肌也很发达。
因为食性广泛,咀嚼时间长的缘故,臼齿扩大适于咀嚼,进而进化出了宽厚的下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