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合集下载

【K12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K12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

2、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课时:1节五、教学过程【单元引言分析】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出现了许多流派,不同的时期,盛行的流派也各不相同,首先请同学们根据单元引言第二段的内容,找出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在不同时期的主要流派是什么?同学们,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来看下毛主席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从毛主席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社会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应,请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从同学们概括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因素是政治的演进。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文学艺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新课导入】19世纪以来,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的文学形式:诗歌、小说、喜剧各自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及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一、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主流文学是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1. 先请同学们判断下,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2. 但是,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知道,卡西莫多是一个内心很善良的人,雨果在写作的时候,原则是,这又是一种什么写作方式呢?3. 那我们再看下《巴黎圣母院》的内容简介,思考其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是一个道貌岸然、阴险狠毒的角色,我们知道,教会在中世纪有着特殊的作用,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作者这么写,体现出什么思想感情呢?4.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特点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了解了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特点:①创作风格:想像丰富、情节跌宕;对比、夸张、比喻②内容上: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案
3、现代主义文学
(1)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
(2)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
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之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中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
5、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
(1)苏联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沿革
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
巴尔扎பைடு நூலகம்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的罪恶和道德的沦丧,形象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难点: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集体教案)
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课
高二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使用者:时间:
课题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
教学目标
一、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

高二历史复习教案:第22课 文学的繁荣(人教版必修3)

第22课文学的繁荣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①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的革命和战争持续不断,动乱不已;②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后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2.特点①深入挖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3.成就:以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

英国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

德国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现实主义文学1.背景: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特点:关注社会问题,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成就:发源于法国。

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

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享誉世界文坛的名著。

丹麦安徒生的作品同情弱者,嘲弄权贵。

挪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揭露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和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

美国马克?吐温的作品揭露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痛斥了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现实主义文学①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

②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

2.现代主义文学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的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②特点: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八单元第 22 课《文学的繁华》教课方案【教课目的】浪漫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有名作家及代表作、 20 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解析文学派别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研究 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认识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课方法】①问题研究:指引学生研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概括、提炼各样文学派别的特色;②情形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别。

同时,学生能够睁开比较、议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何会出现这样不一样的特色,一个是颓丧、迷惑,一个是充满生机和激情,解析此中的历史原由。

【教课重难点】要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色;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流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 1【教课过程】【导入新课】你以前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叙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课件 3—9))1、背景:(启发思想破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乱、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 年迸发了震惊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此次革命颠覆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拓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期间,对19 世纪的文学进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成功后确定的资本主义社会次序,不像启发思想家描述的那样美好,财产阶级的“自由、同等、仁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此惹起人们的绝望和激烈不满,于是反应人们对现实不满、从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 根源 :学.科. 网]2、特色:①反对崇尚理性,重申颂扬人的本能感情。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3优质学案3: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

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自主探究】【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自由和理想是人们的一种向往。

”在19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位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了一篇鼓励人们去为这种追求而抗争的文学著作,指出应是下列哪一篇A.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B.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C.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D.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2.右图是奥运圣火采集仪式。

现代奥运会火炬接力最早的灵感来源于希腊神话,传说普罗米修斯冒险盗来天火,造福人类。

而英国作家雪莱就以一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享誉文坛。

这部巨著反映了A.时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的失望B.现实主义取代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C.作者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D.作者强调集中表现自我3.英国诗人雪莱在脍炙人口的诗篇《西风颂》中,豪迈地预言:“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临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将到来B.与“失败是成功之母”意思相近,在经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到来了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会永存D.在经历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4.德国某诗人的诗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这部作品是:A.《西风颂》B.《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 C.《悲惨世界》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5.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以离奇的情节和对人物性格入木三分的刻画,歌颂了人世间的美、善和光明,鞭挞了丑、恶与黑暗,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这部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B.《巴黎圣母院》C.《安娜·卡列尼娜》D.《人间喜剧》6.《悲惨世界》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但作者在探索社会问题出路时,更多地宣扬的是仁慈和宽恕、博爱和感化。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2: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精品教学设计12:第22课 文学的繁荣教案

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

②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③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

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培养学生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②树立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一系列由文学作品改编拍摄的影视剧图片,从而引入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习19世纪以来的文学成就。

课程新授一、浪漫主义文学1、含义: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是一种强调主观情感和想像,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表现理想世界的文学风格和表现形式。

2、背景:材料展示:“……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贫富的对立变得更加尖锐,工业的迅速发展反而造成了群众的赤贫化。

资产阶级的恶德败行以最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

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作品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2.选择题:测试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理解。
3.简答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提问式导入:教师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吗?这些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探究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特别是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重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文学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我国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在文学方面,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对明清时期文学的成就及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文学鉴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兴趣,阅读量不足,导致文学素养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22课文学的繁荣教学设计
一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文学特点及成就。
2.掌握明清时期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1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教案1

文学的繁荣【教学目标】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主要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文学成就及亚非拉文学成就;理解分析文学流派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教学方法】①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归纳、提炼各种文学流派的特征;②情景再现:有条件可放映《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片,以加深印象;③历史比较:如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

同时,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讨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特点,一个是颓废、迷茫,一个是充满朝气和激情,分析其中的历史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主要特点;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苏联文学的成就。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曾经阅读过这些世界名著吗?引出课题讲述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1.背景:(启蒙思想幻灭、大革命后法国社会的动荡、人们对现实的不满)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②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③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30年代发展到顶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文学的繁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分小组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利用本课中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二、教学重点: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主要特点。

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们的代表作。

三、教学难点:
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20世纪世界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首先问“可能在座很多同学都很热爱文学,那么你们阅读过以下作品吗?”打出一系列文学作品的书影,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设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属于哪个文学流派?有什么特点吗?”顺利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回顾14至18世纪世界文学发展主流:
人文主义文学出现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 17世纪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古典主义文学;18世纪的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19世纪以来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自主探究:
各组分别选择《西风颂》、《人间喜剧》《等待戈多》之一,思考如下问题:
(一)、结合各组材料,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

(包括思想内涵、表现手法)
(二)、这些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三)、结合时代分析这些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西风颂》组:
1、分析作品特点:思想上反对封建制度,表现手法上夸张、想象力丰富……
讨论从哪里表现出反对封建制度?(引导分析“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一句中“冬天”和“春天”的含义)
“冬天”是指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春天”指光明美好的未来。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决心。

从哪里又可以看出有夸张和想像?——“枯叶一样”“咒符似的”“灰烬和火星”……
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流派;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同时期的代表作概括(包括国别、作家及其代表作)
2、阅读材料,分析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

理性的国家完全破产了。

……早先许下的永久和平变成了一场无休止的掠夺战争”。

材料二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引导:从“法国革命”、“旧制度”、“理性国家完全破产”、“美丽的理想”这些信息你找到哪些原因?
原因归纳:(1)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2) 社会各阶层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

3、影响分析:浪漫主义文学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有利于扫荡封建残余势力,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人间喜剧》组:
1、分析作品特点:思想上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表现手法上真实地再现……
从哪里看出对社会罪恶的批判和揭露?——通过对吝啬鬼葛朗台对待金钱和家人的态度的反差,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贪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流派,19世纪30年代后成为文学的主流。

代表作有:
注意:这两篇作品是20世纪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
2、阅读材料,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 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

①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②(注:①②出自《共产党宣言》)
19世纪30年代后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何在?——工业革命的发展,政治上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经济上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原因归纳:19世纪30年代以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
社会矛盾也日趋尖锐。

3、影响分析: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启迪人们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奋斗。

三、《等待戈多》组:
1、作品特点分析:思想上表现西方人的精神危机,表现手法上集中强调自我,手法怪诞,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作品是如何反映这些特点的?——《等待戈多》主要写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代……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2、这部作品属于哪一文学流派?在何时流行?同时还有哪些代表作家和作品?
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作品。

20世纪早期成为文学的主流。

代表作:
阅读材料,分析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
材料:现代派文学是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

……20世纪以来两次伤亡惨重的世界大战,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十月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都对欧美各国为数众多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
从这段材料中你可以找到哪些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十月革命”……这些事件为什么会导致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严重的社会危机会引发人们精神的困惑、迷惘,从而产生精神危机。

原因归纳: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过渡:刚刚我们分组学习了18世纪末以来世界文学的繁荣。

大家发现没有,这些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成就,难道其他国家的文学就是一片萧条?——引出苏联文学和亚非拉美文学。

阅读教材,找出这两类文学产生的背景及代表作。

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
1、背景: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成就:(完成表格)
学思之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讨论: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差别:空虚、迷惘、痛苦——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亚非拉美文学:
1、特点: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2、代表作:
【课堂小结】
理清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发展线索及其特点,最终得出世界文化具有延续性和多元性的历史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