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慢性病

合集下载

慢性疾病和营养的关系研究

慢性疾病和营养的关系研究

慢性疾病和营养的关系研究慢性疾病与营养之间一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营养失衡是许多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而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本文将详细探讨慢性疾病和营养之间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指的是长期发展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心血管病等。

这些疾病长期积累,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残疾和死亡。

慢性疾病的主要特点是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用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病情。

因此,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非常重要。

二、营养对慢性疾病的影响营养是指人体获得能量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健康饮食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基础。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营养失衡可能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和恶化。

同样的,合理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

一些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压,可以通过饮食方案得到有效的控制。

例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减少饮食中的糖分和淀粉类食物。

而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钠的摄入,减少盐分在饮食中的摄入。

此外,肥胖症也是一种慢性疾病,与饮食和营养密切相关。

肥胖症患者需要减少高热量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

三、营养如何预防慢性疾病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正确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方案能够保证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的目的。

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运动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每日摄入营养素的量应符合人体的需要。

一些营养素,例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不存在过量摄入的问题,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则需要摄入适量。

此外,高纤维和低脂肪的饮食习惯也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营养补充也能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例如,维生素C和E、钙、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等营养素都具有预防慢性疾病的效果。

此外,许多植物性菜肴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性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也是非常有益的。

慢性病与营养_ppt课件

慢性病与营养_ppt课件

慢性病的危害
高致残率
在2009年调查资料中,城市居民残障率达 16.79‰(大城市达18.92‰),中重度占 54.8%。而在行走和起居方面中重度失能占 50%以上。城市老年人口比例迅速增加,慢 性病患病率日益增高,尤其是心脑血管疾 病、糖尿病、肿瘤是造成失能、残障的主 要原因。
慢性病的危害
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一 组疾病。
慢性病的危害
高死亡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报告,2009年全球有 5000万余人死亡,其中55%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在中国,83%的死亡是由慢性疾病导致的。例如 心血管病、脑卒中与肾病。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是 第一死因,每年导致260万人死亡;其主要的致病 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和缺乏 运动等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已经相当广泛,预计 在未来数十年内,由慢性疾病导致的死亡数会持 续上升。
水1200ml
调整膳食结构“16字方针”
稳定粮食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五果为助”
保证蔬菜 蔬菜是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多 种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在体内有多种功能。
增加奶类 调整肉类 即调整肉食结构,中国人绝大多
数以猪肉为主。
健康提示语
健康来自健康的生 活习惯。
健康需要有乐观开 朗的生活态度。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脂肪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
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膳食盐 的摄入量过高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密切相关。 (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ml左右, 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 日最少饮水1200ml(约6杯)。

探讨长期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与干预

探讨长期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与干预

探讨长期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与干预长期慢性病与营养的关系及干预探讨长期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营养在长期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和干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长期慢性病与营养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应的干预方法。

营养与长期慢性病的关系密切,因为长期慢性病的发展往往与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相关。

例如,高盐饮食与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高糖饮食与糖尿病和肥胖症密切相关。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也与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

因此,营养调整成为预防和控制长期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针对不同的长期慢性病,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饮食中应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同时增加大量的膳食纤维、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

此外,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如维生素C和E、镁等,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糖尿病患者,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血糖的平稳也非常重要。

饮食中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简单糖类,如蔗糖和蜂蜜,而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

另外,患者还应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限制脂肪摄入,注重蛋白质的选择,如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类和豆制品。

在肥胖症的治疗中,科学的饮食干预也十分重要。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可以减轻体重和脂肪存储,并改善代谢状态。

膳食中应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粗纤维食物、低脂肪蛋白质和新鲜蔬菜的摄入。

此外,均衡的饮食并搭配适量的运动,也是肥胖症治疗的关键。

除了上述常见的长期慢性病外,还有一些疾病与特定的营养需求和干预方法相关。

例如,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需要控制食物的选用和烹调方法等等。

总的来说,长期慢性病与营养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干预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展。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关系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关系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关系慢性病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营养在慢性病的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关系,并介绍一些促进健康的饮食建议。

1. 营养与慢性病之间的联系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与营养摄入密切相关。

营养失衡和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是这些疾病的原因之一。

例如,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因此,良好的营养摄入和饮食习惯对于慢性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2. 营养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1)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心血管疾病是慢性病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而一些营养素可以帮助预防或控制它们的发生。

例如,Omega-3脂肪酸可以提高血液中的好胆固醇水平,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均衡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亚麻籽和核桃,对于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

(2)糖尿病的控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营养在其预防和控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保持稳定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糖和白面包,选择全谷类食物、蔬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

此外,适量摄入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食物,以及避免过量饮酒,也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

(3)肥胖症的防治肥胖症是慢性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与营养过剩和不均衡摄入有关。

要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关键是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摄入。

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控制总热量摄入,并保持适度的运动,是预防和控制肥胖症的重要措施。

3. 促进健康的饮食建议(1)多样化饮食多样化饮食是保证综合营养的重要方式。

合理选择五大类食物(谷物、蛋白质、蔬菜、水果和乳制品)的食物,并结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2)均衡膳食均衡膳食是获得充足营养的基础。

要摄取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同时确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营养与慢性病概述 2. 营养素与慢性病关系 3. 膳食结构与慢性病 4. 饮食习惯与慢性病 5. 特殊人群的营养与慢性病 6. 营养干预与慢性病防治 7. 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 8. 结论: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性
营养与慢性病群的营养与慢性病
特殊人群的营养与慢性病
▪ 老年人群的营养与慢性病
1.老年人群的营养需求: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需适当增加摄入 量。 2.老年人群常见慢性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需通过合 理饮食进行防治。 3.营养干预与慢性病管理:针对老年人群的营养干预措施包括提供适合其口味的多样化食物、 定期营养评估和调整等,有助于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营养素与慢性病关系
维生素与慢性病防治
1.维生素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维生素D与骨骼健 康、维生素C与心血管疾病、维生素A与视力保护等。 2.缺乏维生素可能导致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增加,适量补充 维生素对防治慢性病有益。 3.建议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摄入足够的维生素,以保持身体健康 。
矿物质与慢性病防治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膳食结构与慢性病
膳食结构与慢性病
▪ 膳食结构与慢性病的关系
1.特定的膳食结构可以影响慢性病的发病率。例如,高盐饮食 与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密切,高脂肪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 险相关。 2.膳食中的营养素对慢性病的影响非常大。如膳食纤维摄入不 足可增加肠道疾病的风险,而足量摄入钙和维生素D则有助于 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3.通过调整膳食结构,可以预防和控制一些慢性病的发展。例 如,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降低脂肪和糖的摄入 量,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和血糖,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的风险。

营养学中的健康饮食与慢性病关系

营养学中的健康饮食与慢性病关系

营养学中的健康饮食与慢性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慢性病已经成为了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

慢性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然而,研究表明,通过保持健康饮食,人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营养学中健康饮食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1. 营养学与健康饮食的概念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科学学科。

健康饮食是指通过合理搭配食物,以获取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并保持身体健康的饮食方式。

健康饮食应包含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并减少对加工食品和高糖高盐饮食的摄入。

2. 健康饮食与肥胖症的关系肥胖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口的健康。

根据营养学的研究,长期摄入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会导致能量摄入超过消耗,从而导致体重增加和肥胖的发生。

因此,保持健康饮食,降低脂肪、糖分和热量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对于预防和控制肥胖症具有重要意义。

3. 健康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不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食用高盐食物会导致体内钠离子积聚,水分潴留,进而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健康饮食中应减少盐的摄入量,并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此外,限制摄入脂肪和胆固醇,适度增加蛋白质摄入,也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的风险。

4. 健康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引起。

营养学研究发现,高糖饮食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食用高糖食物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损伤胰腺和身体各组织的细胞。

因此,健康饮食中应限制糖分的摄入,尤其是加工食品和饮料中的隐藏糖。

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5. 健康饮食与其他慢性病的关系除了肥胖症、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饮食还与其他慢性病,如心脏病、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密切相关。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摘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摘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摘要引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中国居民的营养摄入与慢性病状况日益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营养与慢性病之间的关联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经历了深刻变革,这对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慢性病发病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全面洞悉当前态势,本文基于丰富的调查数据和研究成果,对中国居民的营养摄入水平、膳食结构特点以及慢性病患病状况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旨在为制定精准有效的医药卫生政策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国居民营养医药卫生慢性病一、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概览1.营养素摄入现状1.中国居民的能量与脂肪摄入量显著攀升,超重与肥胖问题愈发严峻。

2.维生素A、钙等关键营养素的摄入量普遍不足,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膳食结构剖析1.谷类食物占据主导地位,但蔬菜与水果的摄入量明显不足,尤其是水果的摄入远低于推荐标准。

2.乳制品与海产品的消费量偏低,而新鲜畜肉的摄入量则超出合理范围。

3.烹调用油与食盐的摄入量远超推荐值,显著增加了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二、中国居民慢性病状况分析1.慢性病发病概况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

2.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6.5%,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0%,形势严峻。

2.慢性病患病特征1.患病率高企,高血压与糖尿病尤为突出。

2.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有待提升,农村地区尤为明显。

3.慢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缺乏运动是主要诱因。

三、营养与慢性病关系的深入探讨1.营养与慢性病风险1.膳食结构不合理与营养素摄入失衡显著提升了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2.高脂肪、高能量膳食加剧了肥胖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膳食纤维与维生素的缺乏则增加了糖尿病与肠道疾病的风险。

2.营养干预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1.调整膳食结构与优化营养素摄入对降低慢性病风险、改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手册

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手册

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手册慢性疾病简介慢性疾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良好的营养惯可以有效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预防慢性疾病的营养建议:1.控制摄入糖分和盐分:过多的糖分和盐分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

建议减少糖果、甜饮料和加工食品的摄入量,并尽量选择低钠食品。

2.平衡膳食:食用多种多样的食物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建议摄入适量的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3.控制饮食总量:过量的能量摄入会导致肥胖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合理控制饮食总量,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4.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有助于预防慢性疾病。

建议每天摄入五份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5.适量摄入健康脂肪:健康脂肪对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建议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和鱼类。

6.限制饮酒和戒烟:过度饮酒和吸烟是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适量饮酒,甚至不饮酒,并努力戒烟以减少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建议除了合理的饮食惯,以下生活方式也是预防慢性疾病的关键:1.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定期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肺功能。

2.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是预防慢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3.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减轻压力:过度的压力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活动来减轻压力。

以上是关于营养与慢性疾病预防的知识宣传手册,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慢性疾病。

如果您对特定疾病的预防建议有需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详细咨询和个性化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数的预计值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DDM) Ⅰ型糖尿病病人血液胰岛素严重不足,是由于免疫 系统破坏胰腺中胰岛素分泌细胞而引起,治疗时 必须注射胰岛素才能够防治酮症酸中毒而维持生 命。
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 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相对胰岛素缺乏,是 由于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致使胰岛素 的需要量增加,治疗时不一定必须使用胰岛素 .
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足 性功能障碍
感染 心血管病变 肾脏病变 眼病变
• 糖尿病足
5 糖尿病的饮食控制
● 控制总热能 维持标准体重 根据病情、血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
动量等决定
●限制精制糖的摄入,选用淀粉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限制脂肪的摄入量 ●适量的蛋白质 ●增加维生素摄入量 ●增加矿物质的摄入 ●合理餐次分配
城市化 经济发展
加工食品 的利用
农村 传统食品
不充足
品种少 低脂肪 高纤维
发展
多样化 高脂肪 低纤维
“充足”并且节 制
现代 西方食品
不节制
营养不良 传染病
“最佳” 营养
营养转变
肥胖 慢性病
4 肥胖症的危害性 肥胖症对成年人影响
● 肥胖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
● 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泡低换气综合症
●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养成控制零食的习惯 克服嗜食的心理因素
控制进食速度 适时适量补充水 减少刺激性食品
增加酸味食品 增加运动
膳食疗法:基本原则
◆饮食 ◆增加体力活动和锻炼:
二 糖尿病 1 糖尿病简介(diabetes mellitus,DM)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 足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 谢紊乱。
肥胖率
1997年上海人群的肥胖率
肥胖率
40
29
30
20
11
10
0
成人
青少年
不同人群
肥胖率
超重率
不同年份中国青壮年超重率源自20 15 109.7 1214.9
6.17.58.4
5
0
城市青壮年 农村青壮年
地区
1982年 1989年 1992年
测量人体肥胖的最常用指标
◆ 身高标准体质量法
目前国际上多用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衡量体重及健康状况的 标准。
16
过度肥胖减寿10年 第 届 意 大 利 肥 胖 小 姐 比 赛 上
肥胖率
不同地区的肥胖率
30 22.5 20
10
1.5 4 2.48
0
美国 韩国 泰国 中国
不同地区
肥胖率
美国不同时间成人的肥胖率
肥胖率
30 20
12
14.4 17.9 22.5
10
0 1991年 1994年 1998年 2000年 时间
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 有燕麦、荞麦等粗杂粮,南瓜、苦瓜、荔枝、 山楂、冬瓜、萝卜、菠菜,黄瓜、食用菌、 海产品、魔芋等蔬菜水果,枸杞子、灵芝、 绞股蓝等药食同源的中药。
三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
1 营养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 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可以促进和并发 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 冠心病容易出现心绞痛,表现心前区并向 肩背部、手指放射性疼痛,发展可出现心律失 常、休克、心衰等引起心肌梗塞。 ●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血胆固醇 水平过高。
⑵ 膳食因素和冠心病的关系
饱和脂肪酸使血清胆固醇上升,同时饱和 脂肪酸与胆固醇形成酯,容易在动脉内膜沉积 形成斑块,从而促进动脉硬化,同时由于不能 够重返血流运回肝脏而容易形成血栓。
多不饱和脂肪酸则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及胆 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饮食胆固醇摄入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 正相关
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多食用些新鲜蔬菜 水果、海产品、食用菌类,芹菜、胡萝卜、 西红柿、木耳、海带等。
2 营养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 ⑴ 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而造成动脉壁腔狭 窄或者阻塞,从而使心肌供血不足而导致坏死,并出 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此种现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BMI = 体重(kg) / 身高的平方(m2)
BMI <20 20~25 25~30
>30
体重不足 理想体重 轻微超重 严重超重或肥胖
◆ 腰围 腰围是内脏脂肪量的一个指标。 男性:102cm;女性:88cm
腰围大于这个标准值的人患病危险也较大,并且腰围 越大,危险越大。 ◆ 腰围/臀围
男性大于1.0, 女性大于0.8 都被认为体内有过多脏器脂肪储存。
患胆石症的危险性增高
● 肥胖与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率大约是正常人的10倍
● 肥胖症患者的乳腺癌和肠癌的发生多见于脂肪过多的人,女性
肥胖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增加。
肥胖症对儿童影响
肥胖脑 缺钙 性早熟
5 饮食营养防治肥胖症
◆ 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 ◆ 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 控制脂肪的摄入 ◆ 保证蛋白质的供应 ◆ 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 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⑴ 高血压的病因 遗传因素 年龄 职业与环境 饮食因素 缺乏体力活动
⑵ 膳食营养因素与高血压
● 限制总热能的摄入 ● 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 精制糖可升高血脂,导致血压升高,且易出现合并症 ● 膳食纤维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还可延缓因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血
管合并症。
● 食盐与高血压 ● 钾可增加尿中钠的排出,使血容量降低,血压下降。 ● 高钙膳食有利于降低血压 ● 每日定时饮水
营养与慢性病
我国居民主要疾病的死亡
原因



民 其他
恶性肿瘤

24.45%
要 疾
呼吸系统和 肺血管疾病
病 死
14.61% 脑血管病
心脏病 14.99%

22.09%


一 营养与肥胖
1 肥胖(obesity)简介 肥胖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慢性病 北方高于南方 大中城市高于内地农村 女性高于男性
2 糖尿病的特征 多食、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症状 严重者或应激时可以发生酮症酸中毒、高 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威胁生命。
3 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 脂代谢紊乱 蛋白质代谢紊乱 电解质代谢紊乱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生率 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 机理主要是:
①脂蛋白代谢紊乱: ②血小板功能异常: ③动脉壁代谢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