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报告现状及发展

合集下载

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无线电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无线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简称WSN)在无线通信和物联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WSN是由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实时采集和处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用户或其他节点。

WSN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监测和控制的范围,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挑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WSN的发展现状。

目前,WSN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业、环保、智能交通、无线医疗等领域。

在农业方面,WSN可以监测土壤湿度、环境温度等信息,帮助农民精确浇灌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环保方面,WSN 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等信息,提供及时的环境监测和预警。

在智能交通领域,WSN可以监测道路交通流量、车辆状态等信息,实现智能化的交通控制和路况预测。

在无线医疗方面,WSN可以监测身体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等,为医疗人员提供实时的健康监测和预警。

然而,WSN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能源管理问题。

由于传感器节点通常安置在野外环境中,并且需要长时间运行,能源消耗成为限制WSN持续工作的主要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和有效的能源管理机制成为WSN研究的重点。

其次是网络安全问题。

WSN中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部署在无线环境中,容易受到恶意攻击和侵入。

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WSN 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未来,WSN的发展趋势将会是网络智能化和多样化。

首先,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WSN将与其他技术相互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网络。

例如,WSN可以与云计算结合,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另外,WSN还可以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决策。

其次,WSN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多样化。

除了农业、环保、智能交通等传统领域外,WSN还将应用于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

例如,WSN可以监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能源消耗,提供智能化的建筑管理和控制。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能够对物理或化学量进行测量、感知、处理和传输等多项任务。

该技术有望推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备受学者和产业界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研究现状1、节点设计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网络的基本单元,它需要具有小巧灵活、低功耗、高性能、易部署等特点。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各种新型传感器节点设计方案,如无源/半无源传感器节点、多传感器节点、组合式节点等。

无源/半无源传感器节点是指将电力来源从传统的电池、太阳能等换成环境能源,如无线充电、温差发电等,以降低节点的功耗成本和维护难度。

多传感器节点是指一种节点集成多种传感器,提高网络测量精度及传感应用的灵活性。

组合式节点则是指在满足节点特定任务需求的前提下,将已有元件(如集成电路、微处理器等)组合便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性能。

这种方案既省设计成本,又能满足差异化需求。

2、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无线传感网络中各节点的编号、位置、连接方式等。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和网状结构。

随着新型应用的出现,研究者们不断地探索符合实际场景需求的新型拓扑结构。

例如,分簇拓扑是传感网络中的一种重要拓扑结构,主要是将传感节点按聚集距离远近分组,然后指定一组节点为簇头节点,该节点进行数据处理和转发,并与上层节点通信,达到良好的数据整合效果。

3、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核心之一。

面对信道质量恶劣、多传感器数据通信问题等,研究人员们提出了各种新算法和协议。

例如,多跳通信是一种传感器节点间经常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中继节点传递数据,从而实现跨越较长距离的数据传输。

此外,近年来一些学者也尝试利用构建信道模型的方法深入挖掘信道特性,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

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未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更加接近人工智能。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目前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浅显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研究现状,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节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它们分别完成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

传感器网络将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的真正统一。

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微处理器、微机电系统(MEMS)等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网络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广。

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关于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讲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散布在工作区域中大量的体积小、成本低,具有无线通信、传感和数据处理能力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

每个节点可能具有不同的感知形态,例如声纳、震动波、红外线等,节点却可以完成对目标信息的采集、传输、决策制定与实施,实现区域监控、目标跟踪、定位和预测等任务。

每一个节点都具有存储、处理、传输数据的能力。

通过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之间可以相互交换信息,也可以把信息传送到远程端。

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目前,传感器网络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文选择其中几个重要的领域简单介绍一下。

2.1 军事防御军事传感器网络探测和获取敌军情报。

由于战场情况复杂,如果靠人去收集敌方情报是很危险的,而通过将传感器网络放置在敌军阵地却可以安全地获得精确的信息,同时也不容易被敌军察觉。

在士兵、装备及军火上加装传感器以供识别,分清敌我,防止误打。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现状研究引言近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量低功耗、多功能、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问世,由多个传感器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吸引了大量学者的兴趣。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就是在监测区域内布置大量具有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无线通信能力的节点,整体形成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共同完成某些功能,在环境监测、交通运输、医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通常配备一个或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用于完成不同物理数据的采集。

同时节点上还配置有微处理器、存储器、电源、射频收发器和执行器等。

与传统的传感器网络不同,WSN体积小,价格便宜,因而节点的能量(如存储空间、计算能力、通信带宽、通信范围等)相对较弱。

此外,WSN节点常常由电池供电,并且常常工作于恶劣的环境甚至是敌方区域,不能提供电池补给或更换,因而电源也是约束传感器节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点通常由无线通信设备通过多跳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基站,再由基站传送到指挥中心。

WSN领域的研究目标是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同时完成指定任务。

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开发或改进现有的协议,开创新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算法,都成为WSN研究热点。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WSN关键支持技术新的协议、算法以及应用。

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不同类型的节点(如地震、低采样率电磁传感器、温度、视觉、红外声音和雷达等)构成。

WSN的应用,可以分为监测和追踪两类。

监测应用包括室外室内环境监测、健康状况监测、库存监测、工厂生产过程自动化、自然环境监测等方面。

跟踪的应用有目标跟踪、动物跟踪、汽车跟踪、人的跟踪等。

1.1 公共卫生WSN可用于残疾人监测、病人监测、诊断、医院药品管理系统。

C.R.Badker 等人指出,在公共卫生医疗监测中应用WSN能提高现有卫生和病人监测状况。

文中提出了4种应用原型:婴儿监测、提醒聋人、血压监测与追踪、消防员身体特征信号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与应用一、本文概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一种由许多在空间上分布的自动装置组成的网络,这些装置能够使用传感器协作地监控不同环境或对象的物理或化学现象,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领域。

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关键技术进行介绍,包括传感器节点的设计与优化、网络通信协议、能量管理策略等。

接着,我们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物联网、医疗健康、军事防御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和挑战。

我们还将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和应用概览,同时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推广。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s)是近年来物联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微型化、低功耗、高性能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

网络拓扑与协议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有效地组织传感器节点,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

针对传感器节点的能量限制,研究人员还设计了多种节能的通信协议,如跳频扩频、时分复用等,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由于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产生的数据量巨大。

因此,数据融合与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数据融合旨在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融合成一条或多条有用信息,减少数据传输量并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隐私保护
数据加密技术
为了保护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数据隐私,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新的数据加密技术。这 些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 法、同态加密等。这些加密技术能够有效 地保护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VS
安全路由协议
安全路由协议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防止恶意攻击和数 据篡改。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安全路由 协议,如基于密钥的安全路由协议、基于 身份的安全路由协议等。这些协议能够有 效地保护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
特点
低功耗、微型化、分布式、自组织、抗干扰能力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应 用场景。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
用于气象、水文、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 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医疗护理
用于远程医疗和健康监测,实现对患者生 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智能家居
用于家庭智能化管理,实现家居设备的互 联互通和智能化控制。
据传输。
网状结构
所有节点都通过多跳路由的方 式相互连接,构成一个自组织
的网络拓扑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协议
01
02
03
MAC协议
负责协调和安排网络中的 节点进行数据传输,避免 碰撞和冲突。
路由协议
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通过 网络转发到目的节点,同 时优化能量消耗。
同步协议
负责协调网络中各个节点 的时钟,以确保数据传输 的同步性。
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智能家居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被用于实现家庭环境的实 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详细描述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家居成为了 新的趋势。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实 现家庭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例如,通过部署在室内 的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人体感应器等,可以实 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人员活动情况,并利 用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 行分析和控制。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家电的远程 控制和能源管理等功能,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 。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许多小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和传输各种环境信息。

它具有灵活、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智能交通、农业、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现状1.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部署传感器节点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环境参数,可以及时预警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林火监测、地震预警等自然灾害监测领域,提高对灾害的预警和救援能力。

1.2 智能交通在智能交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车辆速度等信息,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减少交通拥堵,并提供个性化的导航服务。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实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效率。

1.3 农业在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监测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参数,提供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农民可以精确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应用于畜牧业的动物监测,实现实时监测牲畜的健康状况和行为信息。

1.4 医疗在医疗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用于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氧含量等,提供实时的健康状态监测。

通过传感器节点的布设,医务人员可以有效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健康管理领域,定制个性化的健康监测方案,实现预防和康复的目的。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未来发展方向2.1 能源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由电池供电,能源管理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问题。

未来,可以通过能量收集技术,如光能、热能、振动能等,实现对传感器节点的自动供能,减少更换电池的次数,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持续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低成本、低功耗、小型化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种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可以实时地对环境进行监测、采集、处理和传输信息。

本文将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技术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自组织性: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系统,具有自适应性和可靠性。

当其中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自动协调,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网络拓扑结构简单: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一般为星形或树形结构,相对于其他网络的结构更为简单,易于构建和维护。

3. 高效能:传感器节点具有低功耗、小尺寸和低成本等特点,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高效而准确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4. 跨越物理界限: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跨越物理界限,实现对环境的全面监测,如地震、气象、海洋等领域。

5. 实时性: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提供快速而精准的信息反馈。

二、应用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环境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等环境指标,对环保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2. 智能交通:将传感器节点布置在道路光杆或交通信号灯上,可以实现对车道交通流量监测、车速检测、车辆识别等。

3. 农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

4. 工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实时监测和质量控制,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发展现状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外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协议优化:通过改进协议、网络结构,提高网络传输性能,减少传输延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默认分类 2008-06-12 18:19:20 阅读91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

本文简要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结构、节点组成,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其与现有网络的区别。

进而介绍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MAC层技术、路由技术、节点技术和跨层设计等关键技术。

最后展望无线传俄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并指出关键技术的进步将起到决定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 MAC层路由协议跨层设计Abstract: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is integration of sensor technique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embedded computation techniques, distributed computation technique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They can be used for sensing, collecting, process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of monitored objects for users. As a new research area and interest hotspot of academia and industrie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 has a wide application futur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of networks, node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d the differences wih the existing networks. And the MAC layer technology, routing technology, joint cross-layer design technology and key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 At last the prospects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node, MAC, routing protocol, Cross-layer design一、概述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进步,包括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以及相关的接口、信号处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成熟,具有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微型传感器网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妙理技术和通信技术,能够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到需要这些信息的用户。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工业过程控制、国家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

由于传感器网络的巨大应用价值,它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美国《技术评论》2003年1月号上,《技术评论》的编辑们认为,有十种新兴技术在不远的将来会产生巨大影响、其中第一项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

美国国防刻和各军事部门都对传感器网络给予了高度重视。

在C4ISR的基础上提出了C4KISR计划,强调战标情报的感知能力、信息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把传感器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事传感器网络研究工程,如美国陆军2001年提出了“灵巧传感器网络通信”计划,已被批准为2001财政年度的一项科学技术研究计划.并在2001~2005财政年度期间实施;美国海军最近开展的网状传感器系统CEC<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即使是今天最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也会被实时地监测到并被击中。

在民用领域, 2002年,美国 Intel公司发布了“基于微型传感器网络的新型计算发展规划”。

今后,Intel将致力于微型传感器网络在预防医学、环境监测、森林灭火乃至海底板块调查、行星探查等领域的应用。

伯克利实验室和大西洋学院的研究人员计划部署和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来研究岛上环境。

这些传感器由温度、湿度、气压等芯片和红外线传感器组成。

科学家们使用这些设备可以在不干扰野生动植物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监视它们及其生存环境。

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感器网络技术和通信协议的研究上,也开展了一些感知数据查询处理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研究结果。

国内研究机构如中科院、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学术团体对传感器网络进行了跟踪研究。

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于2004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关于Wireless sensor network的专题报告会。

讨论了Wireless sensor network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问题。

毋庸置疑,跟踪国外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并做出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对我们国家国防现代化以及实验流体力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及应用场景和传统网络有较大的不通,是一种综合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其特点及与传统网络的区别如下所述。

1.特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是:·以数据为中心: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数目巨大,而且由于网络拓朴的动态特性和节点放置的随机性,节点并不需要也不可能以全局唯一的IP地址来标识,只需使用局部可以区分的标号标识。

用户对所需数据的收集,是以数据为中心进行,并不依靠节点的标号。

·资源受限: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只具有有限的硬件资源。

其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相当受限。

此外,节点只能携带有限的电池能量,且在应用过程中不可能更换电池,因此能量也相当受限。

·部署方式:无线传感或网络具有可快速部署的特点。

节点一旦被抛撒即以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无需任何预设的网络设施。

·维护:在通信过程中,节点会随时因为能源耗尽而离开网络,也可能因为某种需要而随时进入网络,从而引起网络拓扑的频繁变化.影响遇信质量。

无线传感器网络不仅可实现自动组网,还具有网络自动配置和自动维护功能,保证了网络的通信质量。

·多跳路由:网络中节点的电池能源非常有限,因此其通信覆盖范围一般只有几十M,即每个节点都只能与其邻居节点进行通信。

若采要与通信覆盖范围外的节点通信,则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多跳路由。

2.与现有网络的区别无线传感器网络与其他网络如移动通信网、Ad hoc网络、因特网等相比有着如下区别:·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数目更为巨大,密度更高,且节点不一定具有全球唯一的地址标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一般不进行快速移动,但节点可能会随时加入或离开,因而网络的拓扑变化很快;·无线传感器网络大都采用点对点通信方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相当有限。

三、传感器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因为上述的特点及其与现有网络的区别,导致已有网络中的许多技术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领域存在着许多新的挑战。

其中,通信协议<主要包括MAC层技术和路由技术)、节点设计十分关键。

1.MAC层技术MAC层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堆栈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实现网络的自组织和节能。

节点被随机放置后,MAC层协议实现节点间链路的建立,保证所有的节点可以公平、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带宽。

另外,网络的节能也由MAC层实现。

目前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很多MAC层设计的建议方案,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1)固定分配类固定分配类MAC层协议主要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人<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三种;现在的MAC协议主要有SMACS、EAR、TRAMA、TDM-FDM、DE-MAC等。

SMACS是一个分布式协议,节点可以发现自己的邻节点并建立邻居列表,进而建立通信链路。

SMACS采用多信道,且用中心调度方式来对信道进行分配。

节点的射频模块可在不同的信道采用不同的频率,从而降低了冲突发生的概率。

在此协议中还使用了随机唤醒机制,没有通信任务时,节点进入睡眠状态,节省电源。

EAR协议用于固定节点和移动节点间的通信,它是SMACS协议的补充。

采用EAR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连接的建立和断开完全由移动节点来负责,并且以信噪比的值来决定是否要断开连接。

TRAMA协议是基于能量的协议,在此协议中,时隙的分配是通过节点所携带的能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该协议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出能量最低的节点,为其分配时隙。

在此时隙内,节点可以工作或睡眠。

当某一节点携带的能量比选举出的节点具有的能量低时,它进入选举阶段。

如此反复,各节点间的能量将会得到有效平衡,从而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期。

<2)基于竞争类“竞争”的含义是,连接到信道上的节点遵循某种规则竞争信道,得到使用权的节点可以进行通信。

基于竞争类的MAC层协议有Sensor-MAC<S-MAC)、Timeout-MAC<T-MAC)、WiseMAC和B -MAC等。

S-MAC协议沿用了 IEEE 802.11协议的冲突避免方式,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工作/休眠策略,将时间分为帧,每一帧内分为工作阶段和休眠阶段。

没有通信任务时,节点转人休眠状态,并缓存采集到的数据;进入工作阶段集中发送数据。

因此S-MAC具有很好的节能特性,它满足了MAC层协议对各性能间平衡的要求,能量和时延之间可以根据流量来进行折中。

T-MAC协议与S-MAC协议实现机制基本相同,也采用了帧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