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合集下载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工厂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绿色工厂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工厂。

为了评价一个工厂是否达到绿色标准,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判定。

首先,绿色工厂的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能源利用效率,评价工厂对能源的利用情况,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利用率。

2. 废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评价工厂对废物的处理情况,包括废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是否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3. 环境影响,评价工厂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大气、水和土壤污染情况等。

4. 绿色技术应用,评价工厂是否采用了环保技术和设备,包括节能减排设备、清洁生产技术等。

5. 环保管理和政策遵从,评价工厂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管理
体系,是否遵守了相关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基于以上评价指标,可以对工厂的绿色程度进行判定。

一般来说,如果工厂在以上方面表现良好,符合环保要求,且能够持续改
进和提高环保水平,就可以被认定为绿色工厂。

除了评价指标和判定标准,政府、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也可
以对工厂进行绿色认证,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提供可靠的环保信息。

总之,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
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以确保工厂的环保水平得到有效评价和认证。

这也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及判定
绿色工厂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工厂。

为了评价绿色工厂的综合性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判定。

1. 节能减排:绿色工厂应该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2. 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工厂应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废物处理率、废物再利用率、废物减量等。

3. 环境影响:绿色工厂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减少噪音、振动和有害物质的排放等。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噪音、振动和有害物质排放的标准合规率等。

4. 生产安全:绿色工厂应该保障员工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事故率、职业病发病率、职业健康管理措施等。

5. 社会责任:绿色工厂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与周边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公开、公益事业投入等。

评价一家绿色工厂的好坏需要综合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影响、生产安全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只有在这些指
标的综合考量下,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和判定。

未来,我们应该鼓励企业积极向绿色工厂转型,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工厂认定标准

绿色工厂认定标准

绿色工厂的认定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或组织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绿色工厂认定标准和指标:
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如ISO 14001认证,它具有环境管理系统的要求,要求企业建立并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对环境方面的政策、目标和控制措施进行规划、实施、检查和审查。

2. 节能减排标准:绿色工厂需要采取有效的节能和减排措施,包括减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控制废气废水排放等。

不同地区和组织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节能减排标准和指标。

3. 污染物排放标准:绿色工厂需要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排放标准。

这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各个方面的污染物排放。

4. 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工厂应该鼓励和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回收利用,降低对新资源的依赖。

这可以包括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

5. 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工厂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社区关系、公平贸易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
注重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利益,追求长期的可持续性。

请注意,以上列举的是一些常见的认定标准和指标,具体的绿色工厂认定标准可能因地区和组织而异。

建议根据您所在的地区或组织的相关认定标准来了解和评估绿色工厂的认定要求。

绿色工厂评定标准

绿色工厂评定标准

绿色工厂评定标准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中,对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要求做了具体阐述。

GB/T 36132-2018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规定了绿色工厂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通用要求,《通则》适用于具有加工、制造、组装等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厂,可作为工业行业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或具体要求的总体要求,是我国绿色工厂领域首项国家标准。

通过以上两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其中,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需满足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才可进行绿色工厂申报,即一票否决项,而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考目标,鼓励地方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体讲,绿色工厂评价一级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绩效6大类,共细分为25项二级指标,总分共100分,其中,基础设施分值占比20%,管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投入都为15%,产品和环境排放都为10%,绩效占比30%。

1、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包含通风采光良好;布局规划合理;满足生产需求,同时不浪费资源;厂区内能源计量设备要齐全等;2、要有相关的三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3、能源和资源的投入情况,主要包含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采用新型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设备的余热和余压;借助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能源的配置效率等;4、产品评价方面,主要包含材料的选用上、种类要集中,可回收程度高;采用标准化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对碳足迹进行跟踪等;5、环境排放方面,如容积率、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等相关指标要达到相关绩效标准等。

绿色工厂申报加分项(资质)。

湖州市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湖州市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湖州市级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一、基础设施方面。

1. 建筑要求。

首先呢,厂房的建筑得合理规划。

就像搭积木一样,布局要科学,得保证采光好。

要是厂房里黑咕隆咚的,白天还得开好多灯,那可不行。

厂房的墙体啊,最好能有一些隔热或者保温的功能,就像给厂房穿上一件合适的衣服,夏天不让热气轻易进来,冬天不让热气偷偷跑掉。

2. 能源设施。

能源这块很重要哦。

工厂得有节能的照明系统,那些个大瓦数的白炽灯就别用啦,换上节能的LED灯,又亮堂又省电。

还有,要是有自己的锅炉房或者配电室之类的,这些设施得定期检查维护,可不能有漏电或者漏汽的情况,就像照顾一个小宠物,得细心,这样才能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又高效。

3. 环保设施。

环保设施可不能少。

污水排放得有专门的处理设备,不能把脏水直接往河里倒,那是在做坏事呢。

废气处理也要跟上,要是工厂老是冒黑烟或者怪味,周围的居民肯定不乐意。

垃圾也得分类处理,可不能乱堆乱放,要有专门的垃圾存放区域,就像给垃圾安排个小窝一样。

二、管理体系方面。

1. 绿色管理理念。

工厂的老板和员工得有绿色管理的意识。

不能只想着赚钱,还得想着怎么保护环境。

这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吃饱,还得关心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干净整洁。

得把绿色理念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中,从采购原材料到产品出厂,每一步都要考虑环保。

2. 管理制度。

要有完善的绿色管理制度。

比如说,对原材料的采购要有标准,优先选择那些环保的、可回收利用的原材料。

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得有定额管理,就像给每个车间或者设备规定一个“饭量”,不能随便浪费能源。

还有,对员工的环保培训也得有制度,要让员工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环境好的。

3. 认证管理。

如果有相关的绿色认证,那是加分项哦。

比如说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之类的。

就像一个人有了一个很厉害的证书,说明这个工厂在环境管理方面是比较靠谱的。

而且这些认证要及时更新维护,不能拿个老证书就一直不管了。

三、能源资源投入方面。

1. 能源利用。

绿色工厂评价与衡量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与衡量要求

附件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一)评价指标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二)评价依据1. 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

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 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1.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

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分制评分。

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分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文案大全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一)基础设施1. 建筑(1)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指的是对工厂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进行评估的一套指标体系。

绿色工厂是指在生产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关注员工的福利和社区的发展的工厂。

下面是对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1.环境方面:-能源消耗:评估工厂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用电、用水和燃料消耗。

-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工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通过衡量工厂的碳足迹来评判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

-废物产生和管理:评估工厂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分析工厂的废物管理措施。

-水资源管理:评估工厂对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水的使用效率和废水排放情况。

-生态系统保护:评估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工厂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2.经济方面:-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工厂对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指标可以包括单位产量资源消耗量。

-生产效率:评估工厂的生产效率,包括产能利用率和生产周期等指标。

-财务健康:评估工厂的财务健康状况,包括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现金流等指标。

-风险管理:评估工厂对经济风险的管理能力,包括供应链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等。

3.社会方面:-员工福利:评估工厂对员工的关怀和福利措施,包括工资福利、培训和职业发展等方面。

-安全和健康:评估工厂的安全和健康管理措施,包括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生率等指标。

-社区关系:评估工厂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包括对社区的支持和沟通交流等。

-供应链责任:评估工厂在供应链中的责任和管理措施,包括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等。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多个方面指标,通过量化和定性的方法评估工厂的绿色化水平和综合绩效。

评价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工厂的改进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作为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的参考。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附件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一)评价指标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二)评价依据1. 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

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 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1.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

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分制评分。

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分表—3——4——5——6——7—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一)基础设施1. 建筑(1)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
工业增加值指标。)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装备、电子、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装备、电子、电器等
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 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标。)
8
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 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 于以下措施。 (一)基础设施 1.建筑 (1) 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 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 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 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2) 新建、改建和扩建:根据规模生产的特点多采用 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厂房分期建设、设备分期采购,产品 分期投入的方式以满足生产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总体工艺设 计应充分考虑分期衔接,实现投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资源、 能源的高效利用,预留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地和 设计负荷,考虑与所在园区产业耦合度高,充分利用园区的 配套设施。 2.计量设备 (1) 需建立起计量体系,包括:计量仪器符合《用能 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要求,并定 期进行较准; (2) 计量器具覆盖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设施;
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值指标。)
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装备、电子、 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装备、电子、电器
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 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标。)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装备、电子、 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装备、电子、电器
满足绿色产品(生态设计产品)评价要求
工厂生产的产品若为用能产品,应满足相关产品的国家、行业或地 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产品能效标准中的先进值要
方发布的产品能效标准中的限定值要求,未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的, 求,未制定产品能效标准的,产品能效达到行业前 20%的
产品能效应不低于行业平均值。
水平。
1. 采用公众可获取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盘
4. 工厂定期提供绿色工厂相关教育、培训,并评估教育和培训结 果。
预期性要求
基础 建筑
设施
1. 工厂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时,应遵守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
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三同时制度”、“工业项目建设用
地控制指标”等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
1. 工厂建筑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绿化及场地、再生
2. 工厂的建筑应满足国家或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入。
2. 工厂建有厂区光伏电站、智能微电网。
2. 工厂及其生产的产品应满足工业节能相关的强制性标准。
3. 工厂使用的通用用能设备采用了节能型产品或效率
3. 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
高、能耗低的产品。
更新,用能设备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
4. 工厂使用了低碳清洁的新能源。
(三)评价方式 1.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 织实施; 2.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 性和准确性。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 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 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 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必选评价要 求并达到地方规定分数要求的工厂,可纳入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 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 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
工厂的厂界环境噪声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
工厂应采用公众可获取的标准或规范对其厂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 排放进行盘查,并利用盘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1. 工厂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三方核查声明。 2. 利用核查结果对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改善。 3. 核查结果对外公布。
工厂容积率应不低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要求。
工厂容积率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 1.2 倍以上。
1. 单位用地面积产值达到地方发布的单位用地面积产
单位用地面积产值不低于地方发布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要求。未
值的要求的 1.5 倍以上。
发布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地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应超过本年度所 2. 未发布单位用地面积产值的地区,单位用地面积产值
2. 对利益相关方环境要求做出承诺的,应同时满足有关承诺要 求。
1. 最高管理者应分派绿色工厂相关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相关资源 的获得,并承诺和确保满足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 工厂应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制造的制度建 设、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
3. 工厂应有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及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 方案。
系。
3.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3331 要求的能源管理体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系。
每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说明履行利益相关方责任的情 —
况,特别是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报告公开可获得。
1. 工厂应优化用能结构,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投
1. 工厂建有能源管理中心。
资源及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建筑的节材、节能、节水、
3. 厂房内部装饰装修材料中醛、苯、氨、氡等有害物质必须符合
节地及可再生能源利用。
国家和地方法律、标准要求。
2. 适用时,工厂的厂房采用多层建筑。
4. 危险品仓库、有毒有害操作间、废弃物处理间等产生污染物的
房间应独立设置。
4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计量设备
3.照明 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优化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面 积比,不同的场所的照明应进行分级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 应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措施。 (二)管理体系 1.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工厂应建立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的、系统的质量管理 模式,涵盖顾客需求确定、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 交付的全过程策划、实施、监控、纠正与改进活动的要求, 以文件化的方式,成为工厂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工厂 应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指定和实施组织的职业 健康安全方针,并管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可采取以下证明 方式:
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 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值指标。)
标。)
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单位产品主要原材料消耗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应大于 65%(根据行业特点,该指标可在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3%(根据行业特点,该指
在省市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
应达到本年度所在省市的单位用地面积产值,建议达
到 1.2 倍以上。
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 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优于行业前 20%水平。(装备、
氮氧化物等)应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装备、电子、电器等离散 电子、电器等离散制造业可采用单位产值或单位工业增加
管理体系基本 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 能源管理体系 社会责任
能源投入
1.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19001 的要求的质量管理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体系和满足 GB/T 28001 的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 工厂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 GB/T 24001 要求的环境管理体 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附件 1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一、 总则 (一)评价指标框架 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 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 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 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 架如图 1 所示。
能源与资 源投入
工厂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工厂的水体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及地方标准要求。 —
6
一级 指标
绩效
二级指标 固体废物排放 噪声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用地集约化
生产洁净化
废物资源化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工厂需委托具有能力和资质的企业进行固体废弃物处理,适用时应 —
符合相关废弃产品拆解处理要求标准。
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
5. 可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
4. 适用时,工厂使用的设备应达到相关标准级指标
资源投入
采购
生态设计 节能
产品 碳足迹
环境 排放
有害物质限制 使用
污染物处理设 备
大气污染物排 放 水体污染物排 放
基本要求
预期性要求
性要求。
1. 工厂应减少原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质的使用。 —
基本要求
工厂应依据 GB 17167、GB24789 等要求配备、使用和管理能源、水 以及其他资源的计量器具和装置。能源及资源使用的类型不同时, — 应进行分类计量。
预期性要求
照明
工厂厂区及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 GB 50034 规定现
行值。
工厂厂区和办公区采用自然光照明。
管理 体系
能源 资源 投入
管理体系 生产过程
产品 环境排放
环境 绩效
基础设施
图 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
(二)评价依据 1.地方行业主管部门需在本地区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中细化绿色工厂创建工作内容,并依据本文件规定 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本地区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及评分标准, 达到地方规定的分数要求的单位纳入绿色工厂名单。评价要 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鼓励地方结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