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3课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定向(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二)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明确:温晴。
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可爱、暖和)(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赏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不足之处:1.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预习指导]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三、检查预习:1.6人背书片断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
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七、分析第一部分:1.问题设计:(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1)用了什么写法?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济南(温晴)八、堂上练习: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2.巩固生字生词。
A类说课精要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
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
《济南的冬天》第三课时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备课人:张颖爽济南的冬天(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重点品析研讨课文第三段;2.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品析欣赏散文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激发我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和难点】1.诵读课文,重点品析研讨课文第三段;2.通过对精妙语句的品析欣赏散文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关键词】研讨欣赏体会通过朗读课文研究讨论薄雪覆盖下的山,体验领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学习过程】一.导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回顾所学知识:1.济南为何“真的算个宝地”?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三.品析研讨第三段:1.读第三段,给全段分层次;从分的层次看,本段的结构是什么?2.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中心句中统领全篇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4.本段作者运用什么顺序描写小雪后的山景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5.文中的动词和色彩词用得好,举例说说。
6.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四.品析文章精妙语句,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1.文中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想想为什么写得好?(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2.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通过提示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并加以体会:(1)直接抒发感情:(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教师结束语老舍先生的千字文章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似春的冬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文学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
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的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而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他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句,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及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之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并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把握文章中济南的冬天的主要特点。
2.难点: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其中冬景别有一番风味。
同学们,北国的寒冬朔风怒号,江南的冬天温柔可人,那么地处中原的济南呢它的冬天又有怎样别致的特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领略中原冬天的风光吧。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老舍一生著作丰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他的作品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品味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字词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地毯.()着.落()一髻.儿()宽敞.()贮.蓄()济.南()伦敦.()奇迹.()看.护()水藻.()澄.清()镶.()()济.南()露.水)澄.清()救济.()露.着)澄.沙()着.落()着.数()着.急()看着.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晴朗无云。
()②温暖晴朗。
()③假如。
()④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⑤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⑥植物名,又名“满江红”,叶子浮出水面,春季绿色,夏季红褐色。
()⑦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⑧形容蓝得发亮。
()★任务二:知作者、明背景1.作者名片济露老舍(1899-1966),原名,字,北京人,满族。
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获“”的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其中《》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背景链接老舍先生于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
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二、探究案★任务一:初读文、理思路1.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任务二:再读文、练朗读2.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济南的冬天》教案三课时

《济南的冬天》教案三课时课时一:济南的冬天气候特点(40分钟)教学目标•了解济南的冬天气候特点•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句型描述济南的冬天气候特点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象,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Step 2: 前置知识•教师向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例如:cold, snowy, windy等。
Step 3: 教学新知•教师介绍济南的冬天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雪量和风力等,并用地图或图表展示数据。
Step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分组进行口头练习,描述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使用新学的词汇和句型。
Step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课时二:济南的冬天对人们的影响(40分钟)教学目标•了解济南冬天对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的影响•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句型描述济南冬天对人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角色扮演和演讲的能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真实场景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济南冬天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Step 2: 前置知识•复习学生之前学过的描述天气影响的词汇,例如:stay indoors, wear warm clothes, drive carefully等。
Step 3: 教学新知•教师介绍济南冬天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例如:人们需要穿厚衣服、减少户外活动等。
Step 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描述济南冬天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例如:学生、上班族、老年人等。
Step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三:济南冬天的庆祝活动(40分钟)教学目标•了解济南冬天的传统庆祝活动•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句型描述济南冬天的庆祝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学生观看济南冬天传统庆祝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兴趣。
Step 2: 前置知识•复习学生之前学过的描述庆祝活动的词汇,例如:celebrate, festival, fireworks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
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
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
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
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圈点批注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品味语言的精妙。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发髻()水藻()看护()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设若:________________贮蓄:________________空灵: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还是万物萧条、寂静冷清?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去感受那里独特的冬日风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等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
3.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第 3 - 5 自然段,说说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济南的山具有“温晴”“慈善”“秀气”的特点。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我们刚学习一篇描写春的文章。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济南的冬天之美。
2、赏析比喻、拟人的句子,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在写作时仿效借鉴。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
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着落.()看.护()
(2)、根据意思填写词语。
( 1 ) (天空)晴朗无云。
( 2 ) 清秀;(言谈、举止)文雅;(器物)小巧灵便。
( 3 ) 安静而舒适。
( 4 ) 灵活而不可捉摸。
文中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篇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②概述文章大概内容。
【拓展升华检测点评】
完成《课时练》自主学习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课文具体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第四自然段,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3、济南冬天的水有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话可以看出?
4、总结课文主旨
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以、为主要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山水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山水的之情。
【拓展升华检测点评】完成《课时练》文本探究1、3、3题
第三课时
【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一、体味情感.作者对济南的情感,可谓情真意挚,请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示例: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赏析:直接抒发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
【练一练】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二、赏析语言: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山上的矮松越发白勺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少七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3、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三、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点雪。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
舀颐画野
【拓展升华检测点评】
议一议题目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