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卫星通信复习资料

卫星通信复习资料

卫星通信系统分类1.按照卫星制式,分为随机、相位和静止3类卫星通信系统;2.按照覆盖区的范围,分为国际、国内和区域3类卫星通信系统;3.按用户性质,分为公用(商用)、专用和军用3类卫星通信业务;4.按业务分为固定业务(FSS)、移动用户(MSS)、广播业务(BSS)、科学实验及其他业务(如数学、气象、军事等)卫星通信系统;5.按多址方式,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和混合多址5类卫星通信系统。

6.按基带信号体制,分为数字式和模拟式两类卫星通信系统;7.按所用频带,分为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提高频(EHF)、和激光4类卫星通信系统。

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性质和用途,若将它们综合起来,便可较全面描绘出某一具体的卫星通信系统的特征。

范艾伦带(Van Allen belt)范围在空间上有两个辐射带,是由美国科学家范伦(J.A.Van Allen)于1958年发现的,称之为范伦带(Van Allen belt,内带1500-600.km,外带15000-20000km),它们由地球磁场吸引和俘获的太阳风的高能带电离子所组成,形成的恶劣的电辐射环境对卫星电子设备损害大,所以在这两个范伦带内不宜运行卫星,否则卫星只能存在几个月。

这就得出了相应的低、中、高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运行在两个范伦带之间,虽然卫星遭受的辐射强度约为地球同步卫星遭受的辐射强度的二倍,但可用电防护措施进行防护,并使用辐射电子器件。

卫星通信中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三种,自动重发请求(ARQ)、前向纠错(FEC)、混合纠错(HEC)自动重发请求(ARQ):收端能发现错码,但不能确定错码的位置;如果有错,则通过反向信道通知发送端重发、直到收端认为传输无错为止。

前向纠错(FEC):收端能发现错码,并能纠正错码,实现FEC的编码方式有线性分组码、卷积分和Turbo码等。

混合纠错(HEC):它是FEC和ARQ的结合。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2.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通信卫星、通信地球站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以及监控管理分系统四部分组成。

3.典型的标准地球站一般包括天馈设备、发射机、接收机、信道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

4.发射机中的上变频器主要有一次变频和二次变频两种方式。

5.接收机主要有下变频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组成。

6.信道终端设备主要有基带处理、调制解调器、中频滤波和放大器组成。

7.天线跟踪设备通常由手动跟踪、程序跟踪和自动跟踪三种跟踪方式。

8.卫星围绕地球运行,其运动轨迹称为卫星轨道。

9.卫星位置的确定需要轨道平面的倾角i 、轨道半长轴 a 、轨道偏心率 e 、升节点位置Ω、近地点幅角ω和卫星初始时刻的位置ω+ν6个参数。

10.卫星轨道按其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卫星轨道的倾角i)分为:赤道轨道、倾斜轨道和极地轨道。

11.卫星轨道按偏心率(e)可分为:圆轨道(e=0或接近于零)、椭圆轨道(0<e<1)、< p="">抛物线轨道(e=1)和双曲线轨道(e>1)。

12.卫星轨道按离地面的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轨道、高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13.对卫星轨道进行控制包括位置保持和姿态控制。

14.卫星的姿态控制有自旋稳定、重力梯度稳定、磁力稳定和三轴稳定。

15.一般来说,星座的覆盖方式有持续性全球覆盖、持续性地带覆盖、持续性区域覆盖和部分覆盖。

16.通信卫星由空间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

17.空间平台主要包括结构分系统、温控分系统、控制分系统、跟踪、遥测和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和远地点发动机。

18.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天线分系统和通信转发器。

19.卫星转发器通常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大类。

20.在数字系统中,语音信号编码方式主要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卫星通信基础讲义

卫星通信基础讲义

1)位置与姿态控制系统
卫星漂移:
从理论上讲,静止卫星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说是静止不 动的;
当太阳、月亮的辐射压力发生强烈变化时,由于他们 所产生的对卫星的干扰,也往往会破坏卫星对地球的 相对位置;
控制卫星姿态
星上定向天线的波束必须永远指向地球 中心或覆盖区的中心;
定向波束只有十几度或更窄,波束指向 受卫星姿态变化的影响相当大;
3)转发器系统
空间转发器系统是卫星的主体。 实际上是一部高灵敏度的宽带收发信机。
其智能就是以最小的附加噪声和失真以 及尽可能高的放大量来转发无线信号。
4)遥测指令系统
主要任务是把卫星上的设备工作情况原 原本本地告诉地面上的卫星测控站;
忠实地接收并执行地面测控站发来的指 令信号。
5)电源系统
现代卫星的电源同时采用太阳能电池和 化学电池;
要求电源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 寿命长。
6)温控系统
使卫星内部和表面温度保持在允许的范 围内,否则将影响星上的电子设备的性 能和寿命,甚至会发生故障。
在卫星壳体或天线上温差过大的时候, 往往产生变形,对天线的指向以及传感 器精度以及喷嘴的方向性等都会带来不 良影响。
万八千余公里。在这个覆盖区内的任意两点都 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 微波通信一般是50公里左右设一个中继站,一 颗同步通信卫星的覆盖距离相当于三百多个微 波中继站。
卫星通信优点(续)
多:指通信路数多、容量大。 一颗现代通信卫星,可携带几个到几十
个转发器,可提供几路电视和成千上万 路电话。
卫星通信优点(续)
我国的卫星通信发展
1、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 2、1984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用“同步通

卫星通信复习

卫星通信复习

卫星通信复习卫星通信复习一、单选题1.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卫星的作用是()。

A. 发射信号B. 接收信号C. 中继转发信号D. 广播信号2.静止轨道卫星距离地球表面()A. 300公里左右B. 36,000公里左右C. 15,000公里以下D. 50,000公里以上3.位于静止轨道上的通信卫星()A. 相对于地球表面是绝对静止的B. 相对于地心是绝对静止的C. 相对于地球的重心是绝对静止的D. 相对于地球并不静止,会在轨道上几公里至几十公里的范围内漂移4.属于Ku波段的频率范围是()A. 1-2GHzB. 4-6GHzC. 12.5-15GHzD. 28-30GHz 5.GPS系统使用的1200MHz/1500MHz左右的微波信号属于()。

A. L波段B. S波段C. C波段D. Ku波段6. 在卫星通信的多址联接中,采用不同工作频带来区分不同地球站的方式称为()。

A. FDMAB. TDMAC. SDMAD. CDMA7. 在卫星通信的多址联接中,采用不同的工作时隙来区分不同地球站的方式称为()。

A. FDMAB. TDMAC. SDMAD. CDMA8. 利用卫星通信网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时,采用的信道分配方式是()。

A. 动态自适应分配B. 按需分配时隙位置与数目C. 按需分配频段D. 预分配9. 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使用的VSAT设备中,简称为TES的设备是()A. 电话地球站B. 个人地球站C. 天线系统D. 混合地球站10. 在公安卫星通信地球站使用的VSAT设备中,简称为PES的设备是()A. 电话地球站B. 个人地球站C. 天线系统D. 混合地球站11.在公安卫星通信系统中,被称为QD的设备是()A.单话音站 B. 个人地球站C. 天线系统D. 混合地球站12.在公安卫星通信系统中,被称为HES的设备是()A.单话音站 B. 个人地球站C. 天线系统D. 混合地球站13.由地球站发射给通信卫星的信号常被称为()A.前向信号B.上行信号C.上传信号D.上星信号14.由通信卫星转发给地球站的信号常被称为()A.下行信号B.后向信号C.下传信号D.下星信号15.VSAT指的是()A. 超短波小口径地球站B. 甚小口径卫星地球站C. 超短波通信终端D. 垂直/水平极化选择器16.在制作IFL电缆时,必须在电缆接头上使用热缩套管的主要原因是()A. 隔热,避免接头在太阳直晒时过热B. 防止静电击穿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设备C. 防止雨水渗入接头,以免影响接头连接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D. 防止接头的金属部件与电缆外皮之间发生断裂17. 对于地球站发射系统而言,其发射频带宽度一般要求在()A. 800MHz以上B. 700MHz以上C. 600MHz以上D. 500MHz以上18. 衡量地球站发射信号能力的参数是()A. 发射信号功率B. G/T值C. EIRPD. 发射天线增益19. 衡量地球站接收信号能力的参数是()A. 接收信号功率B. G/T值C. EIRPD. 接收天线增益20.对Ku波段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影响最大的气候现象是()A.长期干旱B.秋冬季的浓雾天气C.夏季长时间的瓢泼大雨D.沙尘暴21.在以下波段中,大气衰耗最小的是()A.X波段B.C波段C.Ku波段D.L波段22. 通信卫星上的转发器实际上是一套()A.宽带收发信机B.宽带接收机C.宽带发射机D. 宽带交换控制设备23.在通信卫星的转发器中使用双工器的原因是()A.为了提高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时的增益B.为了实现收发共用一付天线时的信号分离C.为了实现极化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D.为了保证卫星上的通信天线更准确地指向地球24.SCPC的含义是()A.单路单载波B.单路多载波C.按需分配信道的话音激活D.码分多路通信25.公安部卫星通信网的中心站设在()A.国家卫星关口站B.信息产业部C.公安部D.卫星测控中心26.DAMA的含义是()A.动态分配,多址接入B.按需分配,多址接入C.预约分配,多址接入D.预分配,多址接入27.LNA指的是()A.双工器B.上下行转换器C.高功率放大器D.低噪声放大器二、多选题(共28题)1. 利用通信卫星可以传输的信息有()A. 电话B. 电报C. 图像D. 数据2. 与地面微波中继、陆地移动通信相比,卫星通信的主要特点有()A. 覆盖范围大B.通信链路稳定,抗自然灾害能力强C. 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D. 能同时实现多个相距遥远的地球站之间的通信联接3. 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组成。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日凌中断:当卫星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时间上时,卫星天线在对准卫星接收信号的同时,也会因对准太阳而受到太阳的辐射干扰,又由于地球站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就对准了太阳,使得强大的太阳噪声进入地球站,因此会造成通信中断,这种现象称为日凌中断。

星蚀现象:当地球处于卫星与太阳之间时,地球把阳光遮挡,卫星处于地球的阴影区,此时通信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不能正常工作,而星载蓄电池只能维持卫星自转,不能支持转发器工作,这种现象造成的通讯中断称为星蚀现象。

多址技术:多个地球站通过同一颗卫星建立两址和多址之间的通信的技术。

FDMA:是一种把卫星占用的频带按频率高低划分给各地面站的多址方式。

CDMA:是一种给各地球站分配一个特殊的地址码(伪随机码)的扩频通信多址方式。

复用技术:个人认为,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的领域不同。

复用这个词通常用在传输上,将一个物理信道根据时间、频率、空间等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信道。

这么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减少管道的个数,为运营商减少线路成本;二是提升单通道的容量。

从作用上看都是针对传输而言的,与具体用户无关。

多址则应用在接入中,特别是移动通信。

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基站下,不同的用户利用相同的资源(同一时间,同一频率)发出通信请求肯定会发生冲突。

而多址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划分资源块,使更多的用户终端(如手机)能够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获得服务。

当然,处理好用户接入的问题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并带来商业效益。

总的来说,两个技术十分接近,都是针对资源进行细粒度的划分和重用,但应用的领域和目的不大相同。

2、多址的“址”在移动通信中是指用户临时占用的信道,多址就是要给用户动态分配一种地址资源——信道,当然这种分配只是临时的;3、多址和复用的区别还在于,多址技术是要根据不同的“址”来区分用户;复用是要给用户一个很好的利用资源的方式。

卫星通信知识点

卫星通信知识点

第1章1.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破,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

它是宇宙通信形式之一。

2.卫星通信的特点:①覆盖面积大, 通信距离远。

一颗静止卫星可最大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 三颗同步卫星可覆盖除两极外的全球表面, 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②设站灵活, 容易实现多址通信。

③通信容量大, 传送的业务类型多。

④卫星通信一般为恒参信道, 信道特性稳定。

⑤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⑥建站快, 投资省。

3.卫星通信的缺点:①卫星要求严格,要求有高可靠性、长寿命。

②通信地球站设备较复杂、庞大。

③存在日凌和星蚀现象。

④卫星传输信号有延迟4.非同步卫星系统按轨道分:1)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如极轨道卫星, 当卫星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间的距离最大, 此时须多开放一些小区; 当卫星通过两极时, 卫星间的距离变小, 这时会出现小区重叠, 在切换时要关闭一些小区。

2)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3)同步(静止)卫星通信系统(GEO):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其高度大约为35800 km 时,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5.地球卫星轨道分为:赤道轨道,极轨道,倾斜轨道。

6.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卫星,地球站,跟走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

7.地球站的组成:天馈设备,收信机,发信机,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

8.基本工作原理:当甲地一些用户要与乙地的某些用户通话时, 甲地首先要把本站的信号组成基带信号, 经过调制器变换为中频信号(70 MHz), 再经上变频变为微波信号, 经高功放放大后, 由天线发向卫星(上行线)。

卫星收到地面站的上行信号,经放大处理, 变换为下行的微波信号。

9.影响同步卫星通信的因素:1)摄动:在空中运行的卫星, 受到来自地球、太阳、月亮的引力以及地球形状不均匀, 太阳辐射压力等影响, 使卫星运行轨道偏离预定理想轨道, 这种现象称为摄动。

2)轨道平面倾斜效应3)星蚀与日凌中断4)卫星姿态的保持与控制10.同步卫星通信卫星的组成:控制分系统,通信分系统,遥测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卫星通讯基础知识1.卫星通讯的概念卫星通讯是利用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进行远距离通讯的一种通讯方式。

通过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讯覆盖,能够跨越地面的地理障碍,适用于广域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通讯应用。

2.卫星通讯的原理卫星通讯是通过地面站发射信号到卫星,再由卫星转发信号到目标地点的过程。

具体而言,地面站发射的信号经过天线传输到卫星上,再由卫星的转发器转发到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实现通讯目的。

3.卫星通讯的组成卫星通讯系统包括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

地面站通过地面设备和天线发射信号到卫星,卫星通过天线接收地面信号并转发到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

二、卫星通讯技术1.卫星通讯的频段卫星通讯利用的频段主要包括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等。

C波段通讯距离远,穿透能力强,适用于卫星广播、远程通讯等;Ku波段通讯带宽大,传输速率快,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互联网接入等;Ka波段通讯频率高,传输速率更快,适用于高清视频传输、卫星移动通信等。

2.卫星通讯的调制技术卫星通讯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包括AM、FM、PM等模拟调制技术,以及BPSK、QPSK、8PSK等数字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增加传输速率、提高频谱利用率等。

3.卫星通讯的编码技术卫星通讯采用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差分编码、卷积编码、交织编码、纠错编码等。

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减小误码率,提高通讯质量。

4.卫星通讯的多址技术卫星通讯中的多址技术包括FDMA、TDMA、CDMA等。

FDMA将频段分成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TDMA将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传输;CDMA利用不同码型区分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

5.卫星通讯的跟踪技术卫星通讯中的跟踪技术包括天线跟踪、频率跟踪、星上时钟跟踪等。

跟踪技术可以确保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讯连续性,减小信号衰减和误差。

6.卫星通讯的天线技术卫星通讯中的天线技术主要包括馈源天线、反射天线、相控阵天线等。

卫星通信知识点总结

卫星通信知识点总结

卫星通信知识点总结一、卫星通信系统概述卫星通信是通过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优点是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组成,地面站与用户终端间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

二、卫星通信工作原理卫星通信系统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地面站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卫星的中继传输过程、用户终端的接收和发送过程。

地面站发送的信号经过卫星中继后到达指定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也通过卫星中继后到达地面站。

三、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分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系统(GEO)、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LEO/MEO)和其他非地球轨道卫星系统。

GEO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互联网接入等广泛覆盖通信需求,而LEO/MEO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等特定领域。

四、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1. 卫星轨道技术卫星轨道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根据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轨道,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中低轨轨道(LEO/MEO)等。

2. 卫星天线技术卫星天线技术涉及卫星天线的设计、优化和部署,包括指向性天线、平面天线、阵列天线等不同类型,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3. 卫星通信链接技术卫星通信链接技术主要包括上行链路、中继链路和下行链路,涉及调制解调、多址接入、信道编解码等关键技术。

4. 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包括卫星网的设计、优化和管理,通过地面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连接,在实现卫星覆盖范围内的各种通信需求。

5. 卫星通信安全技术卫星通信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通信链路保护等技术,保障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五、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卫星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移动通信、救援通信等领域,为人类的通信需求提供了便利。

总结: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其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含量高,对于地理位置偏僻,通信需求大的地区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
之间进行的通信。

2.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通信卫星、通信地球站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以
及监控管理分系统四部分组成。

3.典型的标准地球站一般包括天馈设备、发射机、接收机、信道终端设备、天线跟踪
设备以及电源设备。

4.发射机中的上变频器主要有一次变频和二次变频两种方式。

5.接收机主要有下变频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组成。

6.信道终端设备主要有基带处理、调制解调器、中频滤波和放大器组成。

7.天线跟踪设备通常由手动跟踪、程序跟踪和自动跟踪三种跟踪方式。

8.卫星围绕地球运行,其运动轨迹称为卫星轨道。

9.卫星位置的确定需要轨道平面的倾角i 、轨道半长轴 a 、轨道偏心率 e 、
升节点位置Ω、近地点幅角ω和卫星初始时刻的位置ω+ν6个参数。

10.卫星轨道按其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卫星轨道的倾角i)分为:赤道轨道、倾斜轨道
和极地轨道。

11.卫星轨道按偏心率(e)可分为:圆轨道(e=0或接近于零)、椭圆轨道(0<e<1)、
抛物线轨道(e=1)和双曲线轨道(e>1)。

12.卫星轨道按离地面的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轨道、高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13.对卫星轨道进行控制包括位置保持和姿态控制。

14.卫星的姿态控制有自旋稳定、重力梯度稳定、磁力稳定和三轴稳定。

15.一般来说,星座的覆盖方式有持续性全球覆盖、持续性地带覆盖、持续性区域覆
盖和部分覆盖。

16.通信卫星由空间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

17.空间平台主要包括结构分系统、温控分系统、控制分系统、跟踪、遥测和指令分
系统、电源分系统和远地点发动机。

18.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天线分系统和通信转发器。

19.卫星转发器通常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大类。

20.在数字系统中,语音信号编码方式主要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21.常用的纠错编码有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Turbo码和LDPC码五种。

22.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有三种:自动重发请求、前向纠错和混合纠错。

23.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结构有星形网络、网形网络和混合网络三种。

24.为保证卫星进行多路通信,应采用大容量并与地球站的容量相匹配的地面中继线路。


前应用较多的地面中继线路有微波线路、电缆线路和光缆线路。

25.典型的VSAT网由主站、卫星转发器和众多远端VSAT小站组成。

26.VSAT卫星通信网使用的工作频段为Ku频段和C频段。

27.按照OSI参考模型,VSA T数据通信网主要提供物理层、链路层和网络层三层
服务。

28.从物理结构硬件设施方面看,通信网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链路三要素所
组成。

二、名词解释
1.日凌中断
当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卫星天线在对准卫星接受信号的同时,也会因对准太阳而受到太阳的辐射干扰,又由于地球站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了太阳,使得强大的太阳噪声进入地球站,会噪声通信中断,成为日凌中断。

2.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是指通过压缩编码去掉信号源中的冗余成分,以达到压缩码元速率和带宽,实现信号有效传输的目的。

3.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是指通过一定规律重新排列信号码元或加入辅助码的办法来防止码元在传输过程中出错,并进行检错和纠错,以保证信号的可靠传输。

4.数字话音内插
数字话音内插是指仅仅在有话音的时间内给通话者分配话路,而在空闲时间将话路分配给另外的用户,以此来提高通路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通信容量。

5.卫星通信网
卫星通信网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网络。

6.随机多址协议
随机多址协议是指用户在发送数据报文时随机选取信号进行传输。

7.预约多址协议
预约多址协议是指用户在发送数据报文前,先发送一申请信号,得到确认后才能发送报文。

8.VSAT
VSAT即甚小口径天线终端,是指一类具有甚小口径天线的、非常廉价的智能化小型或微型地球站,可以方便地安装在用户处。

9.星形网络
星形网络是一种由中心站与各地球站之间直接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

10.网形网络
网形网络将各地球站碧池相互直接连接在一起,其中每个地球站皆可经由卫星彼此互相进行通信。

11.门限余量
门限余量是指为了保证在受到气象条件、转发器和地球站设备的某些不稳定因素以及天线指向误差等影响后仍能使通信质量满足要求,必须保证链路C/T值留有一定的余量,这就是门限余量。

12.多载波调制
多载波调制(MCM)的原理是将被传输的数据流划分为M个子数据流,每个子数据流的传输速率为原数据流的1/M,然后用这些子数据流去并行调制M个载波。

MCM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抵抗移动通信的时间弥散性。

三、简答题
1、与其它通信手段相比,卫星通信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
3.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
4.机动灵活
5.通信链路稳定可靠,传输质量高
2、试解释卫星轨道摄动的概念,并说明引起卫星轨道摄动的原因。

在理想条件下,卫星轨道是开普勒轨道。

但由于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卫星的实际轨道不断发生不同程度地偏离开普勒轨道的情况,产生一定的漂移,这种现象称为摄动。

引起卫星轨道摄动的原因有:
1.太阳、月亮引力的影响;
2.地球引力场不均匀的影响;
3.太阳辐射压力的影响;
4.地球大气阻力的影响。

3、简述卫星通信工作频段选择的原则和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选300MHz-300GHz 微波频段的原因。

4、卫星系统对信源编码的要求?
1.在有限的频带内,尽量提高频谱利用率;
2.编译码时延要短,要求限制在几十毫秒之内;
3.要求信源编码的算法本身具有较好的抗误码性能,以保证话音传输质量;
4.应选用复杂程度适中的算法和程序,便于电路的集成化。

5、简述线性分组码和卷积码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6、试解释自动重发请求(ARQ)和前向纠错(FEC)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7、什么是调制和解调?在数字卫星通信中,选择调制方式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8、简述CDMA方式中几种典型扩频技术的特点。

9、画出话音预测编码(SPEC)发端的原理图,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10、画出数字式自适应回波抵消器的原理图,并说明其工作过程。

11、试说明卫星通信中的四种基本多址方式和各自的特点。

12、说出几中常用的信道分配方式,并进行比较。

13、什么是交调干扰?如何减少交调干扰?
14、与地面通信网相比,VSAT卫星通信网具有哪些特点?
15、为传统卫星通信网相比VSAT具有哪些特点?
16、VSAT通信网具有哪些优点?
17、VSAT数据通信网有哪些特点?
18、确定VSAT数据通信网多址协议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19、在卫星通信中,有哪几种早噪声必须考虑?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