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经典赏析
望庐山瀑布赏析及自然景观描绘

望庐山瀑布赏析及自然景观描绘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庐山市,是中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
庐山因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庐山瀑布群。
这篇文章将对庐山瀑布进行赏析,并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片神奇的大自然。
庐山以其丰富的瀑布资源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庐山三叠泉,简称庐山瀑布群。
庐山瀑布群由瓢泉、白鹿泉和彩虹泉三个主要瀑布组成,每个瀑布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首先,瓢泉是庐山瀑布群中最高的瀑布,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瀑布之一。
当人们走近瓢泉时,就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仙境。
水从高处奔腾而下,声势浩大,有如倾泻而下的银河。
瀑布的溅水形成了一片迷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出美丽的虹霓。
其次,白鹿泉是瀑布群中最壮丽的瀑布之一。
白鹿泉犹如一匹奔腾的白鹿,从山顶峭壁上跃然而下。
水流与瀑布的冲击声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震撼和宏伟的感觉。
站在白鹿泉前,可以感受到瀑布带来的清凉和湿润,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彩虹泉是瀑布群中最美丽的瀑布之一。
彩虹泉得名于瀑布倾泻之处形成的彩虹。
当阳光透过水汽,映照在瀑布上时,便会出现一道绚丽多彩的彩虹。
站在彩虹泉前,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美不胜收。
除了庐山瀑布群,庐山还有其他许多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庐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宛如仙境的感觉。
特别是在早晨和黄昏时分,山峰被晨曦和晚霞染上了一层金黄,如同一幅巨大的绘画。
庐山还有许多奇石奇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五老峰上的三叠石,形状独特,宛如一座古老的宫殿;还有千丈泉边的一株古银杏树,树龄已经超过千年,树枝挺拔,呈现出一种雄伟与庄严的美。
此外,庐山还有许多溪流和湖泊,如石门溪、润庐湖等,水质清澈见底,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溪流和湖泊不仅为庐山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风景,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总之,庐山以其壮丽的瀑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
庐山瀑布群的瓢泉、白鹿泉和彩虹泉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庐山毛泽东全诗词赏析

庐山毛泽东全诗词赏析
毛泽东爷爷的《庐山》这首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
首联“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一“飞”字灵动异常,一“跃”字威风八面。
庐山九十九座山峰蜿蜒连绵,气势雄伟,诗人却能让其“飞峙大江边”,不仅化静为动,而且化山石为生命。
奇瑰的笔墨让原本雄伟的庐山瞬间又拥有了一层神奇的色彩。
然而正是这奇崛雄伟、郁郁葱葱的高山,诗人却能一“跃”而过“四百旋”的山弯立于高巅,俯视江湖山川、纵览人间风云,大有成竹在胸、跃跃欲试、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颌联“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承接“跃上葱茏”展开,登高望远,似乎世界的风云变幻,尽收眼底。
“冷”是指冷静、冷淡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热”一语双关,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同时也喻指当时轰轰烈烈的“大跃进”。
颈联“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借想象的翅膀,驰骋于长江上下,西望武汉,九派之上,彩云当空,黄鹤高翔;东眺三吴,波涛滚滚,烟雾缭绕。
尾联以幽默的设问来否定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存在,要在“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
尾联“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两行使诗歌出现了深刻的寓意。
诗人在这里妙用了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这篇千古传颂的美文。
通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桃花源”已附添了许多象
征意义,但它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这种子虚乌有的社会只有告慰心灵,而在人世间却永远无法见到。
全诗写了庐山的雄伟突兀,长江的恢宏壮阔,透过诗人丰富的情思、雄健的笔力,显得气势磅礴,意气昂扬。
庐山的云雾赏析

庐山的云雾赏析
人们经常把庐山称为“云海”。
因为庐山林木苍翠,悬崖峻绝,气候温和宜人,遍地秀美的自然景观,配上无边无垠的云雾,令人沉醉其中。
庐山之美,特别是云雾,它独特的迷人,确实让人难以忘怀,成为许多游客心目中最完美的视觉体验。
庐山云雾秀美壮观,如一层披在山上的白色披肩。
散落在山间,仿佛绵绵无绝伦。
每当月初到月中,云会形如威士忌般滚滚而来,仿佛带给游客一种如穿越时空的感觉。
水珠间的妖娆,你可以看到蓝色的云在天空中穿梭,像海浪一样翻滚跳跃,宛如一支宏大的交响乐。
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旷神怡,令人莫名激动。
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独特的云雾,叫做“洒脱云”。
它能把整个庐山笼罩在
一层朦胧的静谧之中,被它覆盖的庐山一览无遗,人们宛如置身一位特殊的梦乡。
“洒脱云”的变化多端,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未知的美景,有时会从眼前落下一片片清新的云朵,犹如一片片乌云扫过天空,宛如朵朵白花,把天空染白。
总的来说,庐山的云雾可以说是挚爱之美,它让许多游客陶醉在其中,永不忘怀。
在独特的云雾中,人们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放松心灵,远离现实尘嚣,在这份特殊的梦乡里,体验不一样的情感滋润。
庐山经典赏析

二、风景名山 1.花径
• 庐山文人李凤高 (拙翁)所题。
1986年, 中国陶 瓷美术 大师胡 献雅所 题
景白亭: 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 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 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 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 径”,并建造了 “景白亭”。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 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
十字台阶
屋后毛竹
金钱松
宋美龄卧室
老别墅的故事:庐山现保存完好的 近七百栋二十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 老别墅,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 大规模的“世界村”。 景点一共有6栋别墅,分别是283号 美国基督教堂、282号传教士别墅、 281号李得立展览馆、307号军官 别墅、310赛珍珠别墅以及老别墅 酒吧。
2.锦绣谷(天桥、狮子口悬崖、好运石,黄云 万里、险峰、可怜松、礼贤门、谈判台(访仙 亭)、梵音泉、观妙亭、仙人洞、劲松、御碑 亭) 天桥
狮子口悬崖
好运石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黄云万里
• 登临庐山高峰, 放眼纵观,只 见长江浩浩荡 荡,直泻东海, 一去不返;万 里黄云飘浮, 天色瞬息变幻; 茫茫九派,白 波汹涌奔流, 浪高如雪山
Ouyangfang105.163@.com
旅游景点鉴赏课程简介
1.性质:非专业选修课 2.课时:36课时/18教学周 3.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著名景点鉴赏》 4.考试形式:教师自主考试 5.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30%平时成绩+70%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构成: ①课堂出勤10分(无故缺席一次扣2分) ②期中考试成绩20分
庐山最有名十首诗

庐山最有名十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日照香炉生紫烟”,把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紫烟缭绕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极度的夸张,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仿佛那瀑布是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从而悟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告诉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不能局限于局部。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赏析:全诗以豪迈的气势,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诗人将自己的寻仙求道之志与庐山的神奇景观相结合,如“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等句,展现出庐山的秀美和雄伟。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涂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登庐山绝顶所见的景象。
诗中细致地描绘了庐山的险峻山势,如“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写出了登山过程中的惊险与好奇,“积峡忽复启,平涂俄已绝”表现出山路的崎岖多变。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古诗庐山东林杂诗翻译赏析

古诗庐山东林杂诗翻译赏析《庐山东林杂诗》作者为宋朝诗人释慧远。
其古诗全文如下: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赏析】开首四句写东林胜景:奇峰突起,山岚云蒸,恍然仙境。
首句“崇岩”,当指香炉峰。
慧远《庐山记》云:“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棼氲若烟。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云云与慧远首句,实同咏一景。
“吐清气”与“生紫烟”俱指山岚袅袅上升之貌,传写出庐山特有胜景,名僧诗仙,虽异代而有同工之妙。
次句“幽岫栖神迹”,绾合庐山掌故。
据慧远自道:“有匡裕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受道于仙人,共游此山,遂托室崖岫,即岩成馆,故时人谓其所止为神仙之庐,因以名山焉”。
[2] 可见山中的紫气祥云在这位高僧看来并非偶然,而是此地神踪仙迹的显现。
由此山间的气象亦不同凡境,“希声”二句极写山中之静,但这种寂静,并不是无声的沉默,而是动之极、响之极。
虽听之无声但此中却有群籁奏鸣,此是天地宇宙间最大最广泛的声响。
正如《老子》说:“大音希声”,“听之不闻名曰希。
”在无声之中有万窍号呼,于寂静之中有生命的律动,谙通佛理的慧远懂得动静相生的辩证法,于是他在描写了大音希声的山中寂静后,又平添了几声山流(溜)的涓滴,令读者想起六朝诗人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中的意趣。
但是,云游此地的慧远,虽寄兴与神仙之庐,其目的并不是寓情山水,留连光景,而是“怀仁山林,隐居求志”。
弘扬佛法大道。
所以,作者的意趣所向,并不是山川风光本身,而是通过身游佳境,抒发从中感悟到的玄理妙道。
因此“有客”以下十句,全是即景述怀,借机谈玄。
诗中之客,当是作者自谓。
这位高僧独行山林,神思冥冥,探幽索隐,在思味人生宇宙妙谛玄机。
当时名士支遁《咏怀诗》云:“道会贵冥想,罔象摄玄珠。
”名僧与高士都讲究内心的参省,通过神游无极而探骊得珠。
庐山最经典的十首诗

庐山最经典的十首诗1.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哇塞,这写得也太绝了吧!就好像那瀑布真的从天上倾泄而下,李白这想象力,绝了!2.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哎呀,说得太对了!我们不常常也是这样,身处其中反而看不清吗?这诗多有哲理呀!3. 《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咦,山下花都谢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多神奇呀,就像给人一个惊喜!4.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哇,这景色描写得好宏大呀,仿佛能感受到那壮观的景象就在眼前呢!5. 《晚泊浔阳望庐山》——“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嘿,走了那么远才见到,这种期待后的遇见是不是很让人激动呀!6. 《彭蠡湖中望庐山》——“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啊,在船上等待天明出发,看着那茫茫的湖水,感觉好有意境呀!7.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哇,这庐山高得都能遮住日月,还一直有霜雪,太厉害了吧!8.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六十八》——“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哎呀呀,因为风雨就发愁上不去庐山,真的好可惜呀,不过那云雾里好像真有六朝的僧人呢!9. 《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哇哦,那泉水直直落下,像打雷一样不停,就像一条白练划破青山,太震撼了!10. 《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哇,那五老峰就像青天削出的金芙蓉,真美呀,好想在那住下呀!我觉得这些诗真的把庐山的美和独特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呀,让人对庐山充满了向往和期待呢!。
哲理诗句经典及解释

哲理诗句经典及解释一、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二、衍生注释:“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的山岭,从侧面看则是高耸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能认识庐山真正的全貌。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庐山之中。
三、赏析: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描写从不同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景象,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后两句则点明主旨,我们常常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受到自身所处位置的局限。
就像我们看一个复杂的人或者事情,身处其中时可能会被各种表象迷惑,难以看到全貌。
四、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的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但他性格豁达乐观。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又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其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
五、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和朋友在讨论一个人。
我觉得那个人很自私,因为他在一次小组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我的朋友却觉得他可能有难言之隐。
这时候我就想起了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对那个人的看法都可能是片面的,就像看庐山一样,只看到了一个角度的他。
也许我们多了解一些他的情况,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他,就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呢。
一、原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衍生注释:“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船旁边有许多船只驶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枯树前面有万千树木在春天里生长。
三、赏析:这两句诗哲理深厚。
沉舟、病树象征着旧事物的衰败,而千帆过、万木春则代表新事物的蓬勃发展。
它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不管旧事物曾经多么强大,都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这种新陈代谢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就像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淘汰,新的高效的生产方式不断涌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险峰,海拔1025M,地势险要,站在此处可感受“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险峰也是目睹锦绣谷全景及 庐山下的九江县最佳处(九江县古时称柴桑,陶渊明诗 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便是此处)。1961 年,毛主席游此,题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 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可怜松
谈判台
• 梵音泉
观妙亭
《庐山诗》朱 元璋
• 竹林寺
庐山竹影几千秋, 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 一轮明月滚金球。 眼观西北三千界, 势压东南十二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 天缘有份再来游。
• “竹林寺” ,海拔约1000米,其实并无寺庙,只有一块刻在石 壁上的摩崖石刻和一段口口相传的传说见证它的存在和神奇。 • 元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连年混战。公元1360年,陈友 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攻 灭朱元璋。朱元璋一度战败逃入庐山躲避,当逃至锦绣谷时, 眼看就要被陈友谅部队所追上,此时周颠出现,将朱元璋带入 一片竹林中的寺庙躲避,使朱元璋得以脱身,这座使朱元璋化 险为夷的寺庙就名为“竹林寺”。而这个周颠既是“颠子”, 又是和尚,还是道士,又被皇帝认定为‘仙家’。此后,周颠 追随朱元璋,他每次总是道破天机,千钧一发的时候总是给朱 元璋莫大的帮助,最终使朱元璋成功一统江山,建立了明朝。 • 朱元璋对对周颠极度痴迷和推崇,念周颠辅佐有功,委以高官 厚禄,谁知周颠原是个率性之士,不愿居功,宁愿云游四海。 朱元璋在京城几次患病,都收到周颠遣人送药至京城,服药后 立即痊愈。为了报答周颠仙人,朱元璋派出各路高手,遍访海 内,却始终没有找到周颠的踪影。后来,朱元璋听说周颠又回 到庐山竹林寺,修行、隐居,急忙派遣心腹前往庐山寻找。待 到庐山锦绣谷,却始终无法探得寺庙究竟何在,只留下刻在石 壁上的“竹林寺”三个字。
• 曾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女作家赛珍 珠一家居住过的310号老别墅。这位英文全 名为珀尔· 赛登斯特里克的杰出女作家出生 在美国,她的童年却是随着其传教士父亲 在中国长江边的镇江度过并在那里长大。 是她名叫赛兆样的父亲从李德立手上购买 了庐山一片清凉之地,建造了如今还残存 的这幢并不十分起眼的别墅。从此,她的 一家“每年六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插 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牯岭的时候了。” 若干年后,赛珍珠就是“带着庐山午间的 凉风走上了写作道路”,创作了她的处女 作《也说中国》。
• 仙人洞
仙人洞高7米,深14米,洞中央“纯阳殿”内置吕洞宾石像,传说他就是在此 修道成仙的,每当云雾缭绕之时,洞内仙气飘飘,令人神往。清朝时这里被改 称为仙人洞
• 殿内立有吕洞宾身背宝剑石的雕像。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 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穴 最深处,有两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声,悦 耳动听。这便是《后汉书》上记载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石 窖外用石板石柱构成护栏。石柱上镌刻“山高水滴千秋不断,石 上清泉万古常流”的对联。泉水清澈晶莹,其味甘美。水中含有 多种矿物质,比重大,凸出碗口不溢,漂硬币平置不沉。
• 这个小房间就是赛珍珠的书房,赛珍珠的很多作品 都是在这个屋子里完成的。这个时候端坐在打字机 前的赛珍珠已经进入中年阶段。在1922年的夏天, 她如同往年一样来到庐山避暑,她这个时候内心冲 动不已,就随手打出了一篇随笔,叫《也说中国》, 这是赛珍珠的处女作,刊登在美国大西洋的月刊上, 从此,赛珍珠就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在1931年,成 名之作《大地》问世,她还完成了《大地》三部曲 的后两部作品——《儿子们》和《分家》。在1938 年11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赛珍珠的大半辈子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庐山310 号别墅就是她在中国温暖的家,这里不仅留下了赛 珍珠天真烂漫的童年、情窦初开的青年、知晓天命 的中年,也留下了许多不为你我知晓的喜怒哀乐和 怀念。
十字台阶
屋后毛竹
金钱松
宋美龄卧室
老别墅的故事:庐山现保存完好的 近七百栋二十多个国家建筑风格的 老别墅,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 在中国的名山中,唯有庐山有这样 大规模的“世界村”。 景点一共有6栋别墅,分别是283号 美国基督教堂、282号传教士别墅、 281号李得立展览馆、307号军官 别墅、310赛珍珠别墅以及老别墅 酒吧。
《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 毛泽东1961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劲松
劲松 • 石刻为谁题一直 是个谜,有人猜 测是陈三立或李 烈钧,2000年考 证“豁然贯通” 及“纵览云飞” 为曾任国民政府 委员、安徽省主 席马福德及其子 马鸿炳所题
二、风景名山 1.花径
• 庐山文人李凤高 (拙翁)所题。
1986年, 中国陶 瓷美术 大师胡 献雅所 题
景白亭: 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 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 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 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 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 径”,并建造了 “景白亭”。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 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
• 赛珍珠于1934年离开庐山,后来又完成及出版了她的几 部新作,并在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在瑞典的获 奖演说中曾深情表白:“我自己的祖国和我第二个祖 国—中国在心灵上有许多地方相似,但最重要的,是我 们对自由、美满、幸福的共同热爱和强烈追求。”这些 过去只是留在陈旧书籍里的史实,从这幢具有珍贵意义 的老别墅中飘洒出串串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传教士 的后代挚爱中国,钟情庐山的动人心结。
御碑亭
庐山御碑亭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 年)所建。朱元璋建御碑亭,既是为了感谢、纪念对明朝建立有功的周颠; 更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他当皇帝是“天意”,以此蛊惑人心,愚弄 民众。 御碑亭建在庐山仙人洞附近的白鹿升仙台上,传说周颠在此乘白鹿升仙而 去。选在此处建御碑亭,主要因为这里据说是周颠乘白鹿升仙的地方;再 者这里的“风水”极好,背靠滚滚东去的大江,及扼大江咽喉的重镇九江 (当时称德化);右(西)面山下是古老的东林寺,及远处层峦起伏的群 山;左面、南面是远远近近,云遮雾绕的秀丽山峰。 御碑亭高6米,四面无柱,全是条形巨石砌成。亭子正门外有两幅对联, 外联的上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下联是:“更有何人告太平。”内 联的上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下联是:“一亭烟雨万壑松。”亭内 “御碑”高4米,宽1点5米,厚0点25米。碑正面是朱元璋亲自撰写 的碑文《周颠仙人传》,背面是朱元璋的《赠四仙》诗:“匡庐之颠有深 谷,金仙弟子岩为屋。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这里所说的 四仙,是指周颠仙人、天眼尊者、徐道人和赤脚僧。
景点一:庐山
• 一庐山概述: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属地垒式 断块山。为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国家 首批5A旅游景区,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同时也是中国第四世纪冰川最典型、最集中的山 体。 。
北山公路:1952.12-1953.8北山的特点是弯道多,弯度大, 其长度为24公里弯道为396个,如果身体不适的朋友建议先 吃晕车药!
•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 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 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 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 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 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 卢敖游太清。
Ouyangfang105.163@.com
旅游景点鉴赏课程简介
1.性质:非专业选修课 2.课时:36课时/18教学周 3.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著名景点鉴赏》 4.考试形式:教师自主考试 5.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30%平时成绩+70%卷面成绩 平时成绩构成: ①课堂出勤10分(无故缺席一次扣2分) ②期中考试成绩20分
• 杜鹃花
三、建筑名山
• 美庐
美庐别墅,始建于1903年,由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 1922年转让给巴莉女土。巴莉女士与宋美龄私人感情颇 深,1933年夏,巴莉女士将此幢别墅让给蒋介石夫妇居 住,1934年巴莉女士将这幢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 龄。从此,宋美龄成为了这栋别墅唯一的主人。
蒋介石夫妇1933年8月搬进美庐别墅,夏季上山避 暑办公,均下榻在此处,除了八年抗战未上山,一直住 到1948年。 1937年6月、7月,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多次走进这 栋别墅,与蒋介石商谈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商抗日大计。 解放后,1959年、1961年、1970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 三次重要会议,毛泽东基本都住在美庐。
3.三宝树
黄龙寺
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 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立寺之初,寺亦 名曰“鹿野禅林后释彻空法承临济宗黄龙派,且寺靠黄龙潭而建, 故又名之曰“黄龙寺”。释彻空通过好友释达观的引荐,得到当 朝慈圣皇太后所赐旧刻《大藏经》637函和续刻《大藏经》41函。 每函包以锦袱,四角皆缘黄绫,极为珍贵。而后不久,慈圣皇太 后又将渗金精铸佛像、西洋水墨罗汉18轴、大型金铜铸香炉、花 瓶、万岁牌、毗卢佛像、圆球大镜等宝物颁赐黄龙寺。在此先后, 明神宗朱翊钧对黄龙寺也是恩宠有加,亲自诏召释彻空人内宫应 答,赏赐紫衣袈裟等。万历十四年(1586),神宗下诏颁“护藏敕” 和御撰《新刊续入藏经序》赐黄龙寺,以旌表其母功德。 1926年,康有为第三次上庐山,曾到黄龙寺游访,并题写“黄龙寺”
2.锦绣谷(天桥、狮子口悬崖、好运石,黄云 万里、险峰、可怜松、礼贤门、谈判台(访仙 亭)、梵音泉、观妙亭、仙人洞、劲松、御碑 亭) 天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