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最新5篇)望庐山瀑布篇一二、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

香炉:香炉峰。

紫烟:紫色的烟云。

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

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

前:前面。

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疑心。

真让人疑心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奇景、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奇景、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望庐山瀑布》中的瀑布奇景、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慨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在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人生感慨。

首先,从诗的内容来看,李白通过对瀑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瀑布的奇景。

他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瀑布的壮丽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也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

其次,从诗的主题来看,《望庐山瀑布》表达了李白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李白通过对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向读者传递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此外,《望庐山瀑布》还表达了李白的人生感慨。

在诗中,李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瀑布的奔流不息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

他通过描绘瀑布的奔流不息,暗示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断追求和奋斗。

这种人生感慨体现了李白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悟的诗作。

通过描绘瀑布的奇景和自然之美,李白向读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
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我将给出这两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寓言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的紫色烟雾和远处的瀑布景象,意境幽远。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生动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用语生动,想象丰富。

两首诗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1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翻译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注释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天清:天气清朗。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赏析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

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

“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

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

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

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

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生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紫色,所以说它“生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白色的云状光带,由大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言其高。

古人以为天有九重,最高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人的“神来之笔”,夸张而又自然,浪漫而又逼真——一道飞流从高空中直泻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人间。

前句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陡峭,又显出水流之迅疾。

后句想象奇特,惊人魂魄,“疑是”二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生动、逼真,新奇而又真实。

诗句气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文:(1)太阳照射香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悬挂在山的前面。

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令人怀疑那是银行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天宝十五年,唐玄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人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儿子分置四方,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不料太子李亨却在此诏命之前已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自行接了帝位登基,改年号为至德元年,尊奉玄宗为太上皇。

《望庐山瀑布》全文与赏析

《望庐山瀑布》全文与赏析

《望庐山瀑布》全文与赏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描绘庐山瀑布雄伟壮丽景色的千古绝唱。

诗的开篇“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以神奇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在阳光的照耀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香炉”并非指真正的香炉,而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因其形状宛如香炉而得名。

这紫色的烟雾,给山峰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缥缈的色彩,仿佛仙境一般。

一个“生”字,生动地描绘出烟雾升腾的动态之美,让人仿佛能看到那缕缕紫烟袅袅升起,随风飘散。

“遥看瀑布挂前川”,诗人站在远处眺望,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悬挂在山前。

“挂”字用得极为精妙,它将瀑布的静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这瀑布是大自然特意悬挂在那里的一幅壮丽画卷。

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花四溅,涛声轰鸣,然而在诗人的笔下,它却被定格成了一幅永恒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人用“飞流”二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的速度之快,那种一泻千里的气势让人惊心动魄。

“直下”则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垂直降落,毫无阻碍,勇往直前。

而“三千尺”的夸张描写,更是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尽管这三千尺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它却让读者对瀑布的高度有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印象,仿佛能够亲眼目睹那高耸入云的瀑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诗人把瀑布想象成是银河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将瀑布的雄伟气势推向了极致。

银河,那是天上的星河,是无比璀璨和遥远的存在。

而如今,诗人却觉得眼前的瀑布就像是银河坠落人间,这种超凡的想象力让人不禁为诗人的浪漫情怀所折服。

同时,这一句也让读者对瀑布的来源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它是来自于天上的仙境,为庐山瀑布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雄伟壮阔。

李白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大胆的想象,将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二下《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PPT课件之一1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二下《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绝句》PPT课件之一1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表现了 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 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 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 仙”。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
读: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想:这首诗大致讲的是什么意思。 找:找出相关词句。 品:品味词句的意思。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 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 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 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 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 山时写的。
lú pù lú
庐瀑炉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疑飞 是流 银直 河下 落三 九千 天尺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首
绝句
杜甫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
绝句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 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是 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语文教案)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三年级语文教案)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三年级语文教案田南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

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

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恢�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在庐山的南麓有东西两条著名的瀑布,一条从鹤鸣、龟背两峰中溢出,水势充沛而崖口狭小,强大的水流从崖口夺路而下,形成数十百缕,喷洒而下,形同马尾,故有“马尾水”之称;另一条从双剑峰东麓凌空而下,悬挂数十百丈,一泻千尺,蔚为壮观,古称开先瀑布。

《望庐山瀑布》就是写的开先瀑布。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看上去是对香炉峰的描写,与瀑布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须知,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

它向读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庐山上,香炉峰是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

此句也点出了望瀑布的具体时间。

因为在白天时分,“日照香炉”是望不到“生紫烟”的景观的,只有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那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

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第一行诗为全诗罩上了一种浪漫的光环,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对比欣赏教案设计
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不能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难以把画面的景物衬托得更为鲜艳夺目。

风景画如此,写景诗亦然。

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感染也不一样。

入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瀑布》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同写瀑布的诗作,但,由于作者的观察点、表现手法不同,所描绘的背景有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瀑布图。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比欣赏,鉴别理解诗的意境。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

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

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

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

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

看看吧!这,就是瀑布。

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

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

“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

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

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

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给人以色彩绚丽、气象万千之感。

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格调豪放明快,可谓古今之绝唱。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两幅瀑布图都是优美的,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前者是近观,画面幽静迷人;后者是遥望,给人以气势雄伟壮观的感觉。

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对比欣赏,仔细品味两幅瀑布各自的诗情画意,在鉴别中理解诗的内涵,能提高学生欣赏鉴别
事物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