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 的实质

合集下载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化学反应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的现象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或多个反应物通过许多中间步骤转化为不同的产物。

化学反应是将物质转化为新物质的过程,是一种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化学反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重要基础。

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领域的基础,这篇文章将探讨化学反应的本质及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间原子之间的重组。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会解离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的本质在化学反应中,初始物质被转化为新的物质。

这种转化涉及一系列原子间的结合和分离,从而创建了新的分子,这些分子具有与反应物不同的化学属性。

这是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机理化学反应机理是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步骤。

化学反应机理涉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电子重排。

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中,原子间会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分类为不同的类型:1. 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它涉及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氢键就是一种电荷间相互作用。

2.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这是电子极化导致的相互作用。

当两个相邻的分子具有相反的极性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相互作用。

3. 范德华力:这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共价形式之一,涉及分子间的瞬时偶极矩。

化学反应中的电子重排当两个分子相互作用时,它们中的电子会重新排列,改变原子的位置和相对位置。

这个过程被称为电子重排。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化学反应需要能量,而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影响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反应过程中,不同分子可以吸收和释放能量。

当分子吸收能量时,它们在反应中得到启动,反应速率更快。

当分子释放能量时,它们在反应中得到滞后,反应速率更慢。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化学反应中的热力学涉及反应的热动力学和热力学平衡等相关问题。

1. 热动力学:热动力学研究了反应速率如何受到反应过程中应用的能量量的影响。

热动力学还研究了化学平衡产物之间的相对比例和速率。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

元素守恒法
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OH固体,经分 固体, 例1 有一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 固体 析测知其含水2.8%、含K2CO337.3% 取1克该样品投入 克该样品投入25 析测知其含水 、 克该样品投入 毫升2摩 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1.0摩 毫升 摩/升的盐酸中后,多余的盐酸用 摩/升KOH溶 溶 毫升恰好完全中和, 液30.8毫升恰好完全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到固体 毫升恰好完全中和 A 1克 B 3.725克 C 0.797克 D 2.836克 克 克 克 克 例2 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 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其 固体, 固体 含水7. 含水 .62%、含K2CO32.38%、含KOH90%,若将此样 、 . 、 , 克加入到a 的盐酸bmL中,再有适量 mol/LKOH 品1克加入到 mol/L的盐酸 克加入到 的盐酸 中 再有适量C 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 溶液中和过量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 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1B 2 74.5ab/1000 克
克蒸发掉50克水 例3 将10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的硫酸铜饱和溶液200克蒸发掉 克水 克蒸发掉 后再冷却到0℃ 问能析出胆矾多少克?若在100℃硫酸 后再冷却到 ℃时,问能析出胆矾多少克?若在 ℃ 铜饱和溶液200克里加入 克无水硫酸铜,在同温度下应 克里加入16克无水硫酸铜 铜饱和溶液 克里加入 克无水硫酸铜, 有多少克胆矾析出?(硫酸铜溶解度100℃时为 .4克。 ?(硫酸铜溶解度 ℃时为75. 克 有多少克胆矾析出?(硫酸铜溶解度 0℃时为14.3克) ℃时为 . 克 摩尔氧气在放电后有30%转化为臭氧,则放电 转化为臭氧, 例4 1摩尔氧气在放电后有 摩尔氧气在放电后有 转化为臭氧 后所得的混和气体对H 后所得的混和气体对 2相对密度为 ( ) A 16 B 17.8 C 18.4 D 35.6 . . .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A可分解为气体 和气体C 可分解为气体B和气体 例5 在一定条件下,气体 可分解为气体 和气体 , 其分解方程式为2A====B+3C 。若已知所得 和C混合气体 若已知所得B和 混合气体 其分解方程式为 的相对密度为42. 。求气体A的相对分子质量 的相对分子质量。 对H2的相对密度为 .5。求气体 的相对分子质量。 3. 130.48克 克 4.34克 克 4 B 5 170

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

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化学反应是现代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物质变化的规律,探索了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本质。

本文将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经过相应的作用,会转化成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

化学反应实质是物质的转化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化学物质。

1. 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化学反应的基本要素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方程式。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生成物是反应产物,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反应方程式则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反应的化学过程。

2.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量的变化率。

化学反应的速率由两方面因素决定: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温度。

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或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会相应增加。

3. 反应机理反应机理是揭示反应中各个步骤和中间物质的生成与消失关系的理论模型。

反应机理可以用反应动力学来研究,通过实验数据得到反应速率表达式,从而推导出各个步骤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转化关系。

4. 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中常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例如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下降;放热反应则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导致周围温度升高。

二、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具有一系列的特征,这些特征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1. 化学反应的不可逆性化学反应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就很难逆转回原来的状态。

这是因为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转化和重新组合,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在反应中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全新的物质。

2. 反应速率的变化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以及反应条件。

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会有所差异,而各种反应条件(温度、压力、催化剂等)的改变也会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3. 反应热效应反应热效应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在反应中被破坏,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能量,导致反应放热;吸热反应则是指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在反应过程中被形成,吸收周围热量,导致反应吸热。

化学反应的根本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根本实质是什么?

化学反应的根本实质是什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占了初高中化学很大的比重,在初中教材:化学反应须有新的物质生成,它是原子(离子)重新组合的一种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总质量不变。

在高中教材,继续探究化学反应,尤其是高二时的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这本教材,从化学键,反应速率,反应的限度,反应的能量变化等角度去深入理解化学反应,例如从化学键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会吸收能量或者释放能量;从碰撞理论去理解:化学反应需要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

等等,徐老师在此不再举例,当你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化学反应,就能造福人类,合成制造对人类有利的物质,消除或减少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物质,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的美好!
希望徐老师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问我,有问必答。

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分析

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分析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障碍才能进行反应,这个能量障碍就是活化能。

本文将结合实例,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简要分析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

一、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在本质上是由反应物发生结合和重排而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原子或分子被分离,随后再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障碍(活化能),才能实现反应。

如果活化能低于一定的程度,反应就无法进行,反之则能顺利进行。

二、活化能的定义活化能是指化学反应中,从反应物的能量状态到过渡状态所需的最小能量变化,也就是分子碰撞所需克服的最小能量。

表征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和速率的关键参数之一。

三、活化能的计算方法1. 阿伦尼乌斯公式法阿伦尼乌斯公式法是一个经验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根据这个公式,活化能Ea与反应速率常数k的关系为:ln(k)=ln(A)-Ea/RT公式中A为频率因子,也就是分子碰撞的频率,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的温度。

如果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1和k2,可应用上式求出Ea。

根据此公式,可以发现活化能Ea与反应速率常数k成反比例关系,即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低。

2. 热力学计算法热力学计算法也可以用来计算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如果已知反应物和产物的焓、熵变,以及反应的温度,可以应用吉布斯自由能公式求出活化能Ea。

但是,由于准确求得反应物和产物的焓、熵变比较困难,这种方法并不是特别实用。

四、影响因素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 温度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法,反应速率常数k与活化能Ea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说,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低。

而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常数k也会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分子间发生的碰撞更频繁、更激烈,从而克服能量障碍更容易。

2. 反应物浓度反应物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

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

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篇一:化学必修四知识点概括】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3)反应热的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2、化学反应的焓变(1)反应焓变(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3、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对任意反应:aa+bb=cc+dd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1、电解的原理(1)电解的概念: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的应用(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阳极:2cl-→cl2+2e-阴极:2h++e-→h2↑总反应:2nacl+2h2o2naoh+h2↑+cl2↑(2)铜的电解精炼.粗铜(含zn、ni、fe、ag、au、pt)为阳极,精铜为阴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阳极反应:cu→cu2++2e-,还发生几个副反应zn→zn2++2e-;ni→ni2++2e-fe→fe2++2e-au、ag、pt等不反应,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阴极反应:cu2++2e-→cu(3)电镀:以铁表面镀铜为例待镀金属fe为阴极,镀层金属cu为阳极,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阳极反应:cu→cu2++2e-阴极反应: cu2++2e-→cu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渐溶解,cu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失电子,负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3)原电池的电能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2、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负极反应:zn→zn2++2e-;正极反应:2nh4++2e-→2nh3+h2;(2)铅蓄电池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3)氢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2h2+4oh-→4h2o+4e-正极反应: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2h2+o2=2h2o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腐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o2+2h2o +4e-→4oh-,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3)金属的防护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1、2节)原电池的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反应,电解池的反应很多不是自发进行的,如何判定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呢?一、化学反应的方向1、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2、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3、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常数(1)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该常数称为化学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可以进行得越完全.(3)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对于给定的可逆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4)借助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反应是否到平衡状态:当反应的浓度商qc 与平衡常数kc相等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反应的平衡转化率(1)平衡转化率是用转化的反应物的浓度与该反应物初始浓度的比值来表示.如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为:(2)平衡正向移动不一定使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提高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提高.(3)平衡常数与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之间可以相互计算.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使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化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平衡常数实现的.(2)浓度的影响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温度一定时,改变浓度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化工生产中,常通过增加某一价廉易得的反应物浓度,来提高另一昂贵的反应物的转化率.(3)压强的影响(4)勒夏特列原理由温度、浓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题分析】例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我们可从题目中所给的有关方程式进行分析:从方程式(3)与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们需要的有关物质,但方程式(3)必须通过方程式(2)有关物质才能和方程式(1)结合在一起.例2、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用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阳极反应式:2co+2co32-→4co2+4e-阴极反应式:;总电池反应式: .解析:作为燃料电池,总的效果就是把燃料进行燃烧.本题中co为还原剂,空气中o2为氧化剂,电池总反应式为:2co+o2=2co2.用总反应式减去电池负极(即题目指的阳极)反应式,就可得到电池正极(即题目指的阴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 .答案:o2+2co2+4e-=2co32-;2co+o2=2co2例3、下列有关反应的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热的自发过程都是熵值减小的过程.b、吸热的自发过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过程.c、水自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是趋向能量最低状态的倾向.d、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是可以的.答案:bc.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二)【知识讲解】第2章、第3、4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1、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1)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是分几步完成的.(2)反应历程:平时写的化学方程式是由几个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总反应中用基元反应构成的反应序列称为反应历程,又称反应机理. (3)不同反应的反应历程不同.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历程也可能不同,反应历程的差别又造成了反应速率的不同.2、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减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反应的速率,用符号v表示.(2)表达式:(3)特点对某一具体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所得的数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反应速率常数(k)反应速率常数(k)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反应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速率常数与浓度无关,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3)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只影响气体,对只涉及固体、液体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际上是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为压强的改变是通过改变容器容积引起的.压缩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增大,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积,气体压强减小;气体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4、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经验公式阿伦尼乌斯总结出了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式中a为比例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r为摩尔气体常数量,ea为活化能.由公式知,当ea>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可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活化能有关.(2)活化能ea.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应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 ea值越大,改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5、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催化剂大多能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催化剂能通过参加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有效提高反应速率.(2)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而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催化剂具有选择性.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二、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1、合成氨反应的限度合成氨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也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熵减反应,故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将有利于化学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2、合成氨反应的速率(1)高压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又使反应速率加快,但高压对设备的要求也高,故压强不能特别大.(2)反应过程中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出去,能保持较高的反应速率.(3)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进行得越快,但温度过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动,不利于氨的合成.(4)加入催化剂能大幅度加快反应速率.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一、水溶液1、水的电离h2oh++oh-2、溶液的酸碱度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1)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表示.(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态存在,少部分以离子形态存在,存在电离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碱、水及极少数盐,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用“ ”表示.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盐类水解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叫电离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达到电离平衡时,电离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每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平衡常数,以第一步电离为主.(2)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为例.加水、加冰醋酸,加碱、升温,使ch3cooh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加入ch3coona固体,加入浓盐酸,降温使ch3cooh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2、盐类水解(1)水解实质盐溶于水后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的h+或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从而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继续电离,称为盐类水解.(2)水解类型及规律①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②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ch3coona+h2och3cooh+naoh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④弱酸弱碱盐双水解.al2s3+6h2o=2al(oh)3↓+3h2s↑(3)水解平衡的移动加热、加水可以促进盐的水解,加入酸或碱能抑止盐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相混合时相互促进水解.三、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概念当固体溶于水时,固体溶于水的速率和离子结合为固体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溶解与沉淀的生成达到平衡状态,称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做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用ksp表示.pbi2(s)pb2+(aq)+2i-(aq)(2)溶度积ksp的特点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且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能引起平衡移动,但并不改变溶度积.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根据浓度商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比较,规则如下:qc=ksp时,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qc>ksp时,溶液中的离子结合为沉淀至平衡.qc<ksp时,体系中若有足量固体,固体溶解至平衡.(2)沉淀的转化根据溶度积的大小,可以将溶度积大的沉淀可转化为溶度积更小的沉淀,这叫做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实质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四、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生成沉淀既有溶液中的离子直接结合为沉淀,又有沉淀的转化.(2)生成弱电解质主要是h+与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与弱碱阳离子生成弱碱,或h+与oh-生成h2o.(3)生成气体生成弱酸时,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气体.(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离子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大多在酸性条件下发生.2、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判据(1)根据焓变与熵变判据(2)根据平衡常数判据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时,表明反应的趋势很大.3、离子反应的应用(1)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相互间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离子的特性反应,主要是沉淀的颜色或气体的生成,定性检验特征性离子.(3)用于离子的定量计算常见的有酸碱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4)生活中常见的离子反应.硬水的形成及软化涉及到的离子反应较多,主要有:ca2+、mg2+的形成.caco3+co2+h2o=ca2++2hco3-mgco3+co2+h2o=mg2++2hco3-加热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ca2++2hco3-caco3↓+co2↑+h2omg2++2hco3-mgco3↓+co2↑+h2o或加入na2co3软化硬水:。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 .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B .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C .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 .原子重新组合2.下列选项中,化学反应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元素种类B .原子的数目C .分子种类D .质量总和3.在反应A +B →C +D 中,若15gA 与10gB 完全反应没有剩余,则生成的C 和D 的质量总和为( )。

A .15gB .10gC .25 gD .5g4.下列叙述中,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3g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5g 氧化镁B .10g 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10g 氧气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铁丝的大D .10g 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小于10g1、给下列方程式配平(1)__ Cu 2(OH)2CO 3 __ CuO+__H 2O+__CO 2↑(2)__ Fe+ __ O 2 ___Fe 3O 4(3)__WO 3+__H 2 ∆ __W+__H 2O (4)___CH 4+ ___O 2 ___H 2O+___CO 2(5)___Al + ___O 2 点燃 ___Al 2O 3 (6)___CH 4 + ___O 2 点燃___CO 2 + ___H 2O(7)___Fe + ___H 2O ∆ ___Fe 3O 4 + ___H 2 (8)___FeS 2 + ___O 2——___Fe 2O 3 +___SO 2(9)___NH 3 + ___Cl 2—___N 2 +___NH 4Cl (10)Fe H O Fe O H ++2342高温(11)FeS O Fe O SO 22232++高温(12) C 2H 5OH+ O 2 = CO 2 + H 2O1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硫黄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铝片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钠在氯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 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4)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烷(CH 4)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呼吸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5.10 g 甲与足量的乙反应,生成8g 丙和15g 丁,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是( )。

化学 反应的微观实质

化学 反应的微观实质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1、石墨一定条件金刚石
实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
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的分子
2H2 + O2 点燃2H2O H2 + Cl2 点燃2HCl
实质: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裂为氧原子,然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3、有新粒子生成
(1)中和反应的实质——OH+与H+结合生成H2O
HCl+NaOH=NaCl+H2O
(2)金属与稀酸、盐溶液的反应
Fe + H2SO4 = FeSO4 + H2↑
实质:铁原子变为亚铁离子,氢离子变为氢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
Fe + CuSO4 === FeSO4 + Cu
实质:铁原子变为亚铁离子,铜离子变为铜原子
(3)2HCl+Na2CO3=2NaCl+H2O+CO2
实质:H+和CO32--结合生成CO2和H2O
HCl+NaHCO3=NaCl+H2O+CO2
实质:H+和HCO3--结合生成CO2和H2O
Na2SO4+BaCl2=2NaCl+BaSO4
实质:SO42-和Ba2+结合生成BaSO4
NaCl+AgNO3=NaNO3+AgCl
实质:Cl-和Ag+结合生成AgCl
物理变化涉及的微观知识
1、分子之间有间隔,水沸腾: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2、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质量守恒定律的 解释: • 微观: 原子 的 种类、数目、质量 不变
反 应 前 后 物 质 的 质 量 总 和 相 等
元素 • 宏观:

种类、质量
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反应 的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 的微观解释
. 化学反应 的微观实质:
反应物
分子分成原子以及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 分子
的过程,这个 过程中
原子的数量、种类、质量 都 没 改 改变。
课堂小结
•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定量认识 化学变化 丰宁白塔中学 陈海茹
• 判断镁条燃烧是 化学变化的 主要依据是( ) • • • • A镁条减少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放出热量 D产生白色粉末状固体
设计实验
• 1.称量反应前 NaOH溶液、CuSO4溶 液的总质量。
• 2.混合使两者发生反应。 • 3称量反应后所有物质 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