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新苏少版8下美术教案.

新苏少版8下美术教案.

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合作探究)一.导入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揭题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二. 新授知识第一部分:彩陶(板书)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A.器形特点: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

第7课 张贴的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 张贴的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7课张贴的画-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张贴画在现代美术中的应用;
2.学习张贴画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
1.张贴画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张贴画的制作过程;
3.张贴画的创作技巧;
4.张贴画的艺术鉴赏。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张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张贴画的概念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张贴画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让学生了解这种绘画技法的来源和特点。

3. 制作过程讲解(20分钟)
讲解张贴画的具体制作过程:选材、分析、拼贴。

并且手把手教学生绘制出一幅简单的张贴画。

4. 创作技巧指导(2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张贴画创作,其中重点讲解如何利用色调和材料形成视觉层次和效果,突出主体与背景的辨识度。

5. 作品分享与展示(2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开展展评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和分析各组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绘画技巧和美学素养。

6.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激发学生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张贴画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能够制作出一幅简单的张贴画作品,并且能够欣赏和分析张贴画作品。

同时,本课程设计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美学素养,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八下美术教案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过程与方法: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合作探究)一.导入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揭题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二.新授知识第一部分:彩陶(板书)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A.器形特点: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3.《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3.《笔情墨意抒胸臆》教学设计

《笔情墨意抒胸臆》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花鸟画作品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是为了达到“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2.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水墨绘画的工具及方法,表达墨与色的变化效果。

3.情感目标:进一步理解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写生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破墨技法中笔的干湿变化与墨色融合。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性。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生宣、毛笔、颜料、墨汁等国画配套工具。

一、评讲上一课的作业导入,渲染水墨氛围。

水墨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它通过富有节奏的墨与颜色的变化能够使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水墨画的世界,来了解它特有的韵味。

二、了解写意花鸟画的知识1.水墨画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色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这也是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独特之处。

(补充水墨画题材和表现形式的知识点,过渡到写意花鸟画)2.学生欣赏写意花鸟画作品。

3.写意花鸟画知识点的介绍4.写意花鸟以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

借花鸟抒发情感,或是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常常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中直抒胸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照应课题)5.学生欣赏以画名志、借物抒情的作品。

以“四君子画”中的竹为主要欣赏内容,学生思考画家通过这些绘画以及作品题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和人生志向。

6.总结写意花鸟画风格的最大特点:笔势纵逸笔简意赅以少胜多以形写神三、讲解水墨的浓淡效果1.了解“墨分五彩”的知识一一墨的色调水墨画以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可以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人言“墨分五彩”,分为焦、浓、重、淡、清五个阶段。

焦:用干笔蘸浓墨,传统叫“焦墨”,焦墨是最干的浓墨。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完整版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完整版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生活中的美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术元素,体验美术的魅力。

6.1 走进生活,寻找美术6.2 生活中的美术作品欣赏2. 第七章《民间美术》: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7.1 民间美术的概述7.2 民间剪纸艺术7.3 民间年画艺术3. 第八章《动漫艺术》:了解动漫艺术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动漫创作能力。

8.1 动漫艺术简介8.2 中国动漫艺术的发展8.3 动漫创作技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美术、民间美术和动漫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欣赏、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动漫创作技巧。

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民间美术的特点、动漫艺术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美术作品、剪纸工具、年画模板、动漫素材等。

2. 学具: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6.16.2: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美术,欣赏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分析其特点。

7.17.3:介绍民间美术的概述、剪纸艺术和年画艺术,进行实践操作,体验民间美术的魅力。

8.18.3:讲解动漫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动漫艺术的发展和动漫创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动漫创作。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点、实践操作步骤、动漫创作技巧等。

2.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章节,右侧列出重点知识点,中间部分用于展示实践操作步骤和动漫创作技巧。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欣赏苏扇,了解苏扇的种类及艺术特色,了解苏扇的制作工艺情感目标:触摸苏扇,品味苏扇的艺术魅力,感受苏扇的历史文化技能目标:尝试制作苏扇,局部体验的制作工艺2学情分析本课题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延伸的地方工艺美术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起到传播、传承地方艺术文化的效应。

扇子为常物,学生熟悉它的用途却不了解它的文化,苏扇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是苏扇的主要艺术特色,有效的利用苏博现有的宝贵资源给学生打开一扇认识这一工艺的大门,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苏扇,了解苏扇的种类和特色,了解苏扇的制作工艺难点:感受苏扇蕴涵的历史文化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讲授】话扇——扇的历史和种类二、话扇引言: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发展至后来,扇子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手中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含义。

我们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出了许许多多才子佳人,苏州的扇子也精彩纷呈。

——PPT展示中国古代与扇子有关的绘画、文学作品和人物1、苏扇的种类(PPT+馆藏实物)折扇: 文人雅物檀香扇: 工艺扇绢宫扇:古代宫廷女子使用纸团扇:大众化2【讲授】话扇——美在扇骨——以苏式折扇为例,欣赏扇子精品,发现其美(实物欣赏+PPT)1、材质美:苏式折扇以竹制见长,尤以棕竹、毛竹为之称怀袖雅物。

大骨,有素式和花式两大类。

素式是平直型,扇骨不加任何装饰和雕刻,欣赏的是优美的造型和竹子的肌理,呈现一种自然美,其中最关键的加工工艺是磨工。

小骨,多则密不通风,少则隙可走马。

其中水磨骨竹折扇更称之为上品。

2、工艺美:苏州的水磨扇骨重在打磨,打磨不用砂皮,而是一种有细直楞的木贼草,在浸水后用它不断反复打磨,待晾干后,继用榆树叶子磨光,显出细净和光洁来。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设计、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欣赏与评述1. 学习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学会用语言、文字、图形等多种方式评述美术作品。

第二单元:绘画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提高表现能力。

2. 创作人物、风景、静物等绘画作品。

第三单元:设计1. 学习设计基本原理,提高创新意识。

2. 创作海报、标志、书籍封面等设计作品。

第四单元:手工制作1.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2. 创作剪纸、纸雕、泥塑等手工作品。

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1. 开展户外写生、参观美术馆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美术实践经验。

2. 学会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美术。

2.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户外实践活动,拓宽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作品的质量、创意和表现力。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创新意识、审美情趣等。

五、教学时间:本册教案共40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8周。

具体分配如下:第一单元:欣赏与评述(8课时)第二单元:绘画(10课时)第三单元:设计(8课时)第四单元:手工制作(6课时)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8课时)注意: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2. 教具:画笔、画纸、颜料、剪刀、胶水、模具等美术用品3. 素材:各类美术作品、设计图案、手工制作样品等4.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5. 户外写生场地、美术馆等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6课 美丽的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6课 美丽的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6课美丽的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课程信息1.1 课程名称:美术1.2 课程内容: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美丽的书》1.3 课程目标:1.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2.能够掌握毛笔的基本使用方法;3.能够掌握书法的基本构图和字体规范。

1.4 适用对象:初中八年级学生二、教学内容和流程2.1 教学内容1.谈论中国书法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2.介绍毛笔写字的基本方法;3.分析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楷、行、草、篆四种字体;4.练习楷书的排版和构图。

2.2 教学流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学过程10min 导入向学生说明学习今天的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15min 正式学习-理论知讲解毛笔基本使用方法,各个字体的构造及规范识30min 正式学习-练习楷书排版讲解楷书的基本构图和排版方法,让学生掌握楷书的写作技巧10min 分享体验学生评价和分享本课所写书法作品的感受和体验5min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楷书基本构图和排版方法;2.学生掌握毛笔的使用方法;3.学生对楷、行、草、篆四种字体有所了解。

3.2 教学难点1.如何掌握毛笔化墨的技巧;2.如何正确使用毛笔在纸面上写字;3.如何掌握楷书排版和构图的方法。

四、教学参考4.1 教材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美丽的书》4.2 参考书目1.《中国近现代书法史》2.《草书入门》3.《毛笔字写法入门》4.3 参考资料1.国家画院美术教育部2.中国美术家协会五、课后作业1.模仿楷书样式,自行设计一份字帖;2.选择一种字体,创作一份简短的诗句并加以书法装饰;3.自行寻找一份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并对其进行剖析和解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主要以楷书为例,向学生介绍和讲解了毛笔书法的基本使用方法、构图和排版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掌握了毛笔书法的基本技能和常见字体的书写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第1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第2课从心底接触自然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第4课以笔代刀第二课时微型版画——藏书票。

第5课端午节第一课时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第二课时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第三课时赛龙舟"游戏制作第6课时间的表情第7课最亲近的家具第8课边吃边看的艺术第9课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1课历史的画卷——外国历史、宗教画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

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

(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教后记】第二课时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

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

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教后记】第2课从心底接触自然【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

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2)技能领域: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3)情感领域: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4)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井进一步感悟,让学生在理解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木的姿态、季节的转换有何种反映,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己理解的自然,用创造性的美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造天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大师的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

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进入活动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

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

大胆发言。

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

●发展活动a•欣贯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

b•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

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

c•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d•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

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

e•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f•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拓展活动a•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b•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

c•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

d•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

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

●延伸活动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

●评价活动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

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

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与配合进行评价。

●总结活动学生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简单总结。

【教后记】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

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

●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回教室。

欣赏书上作品。

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几•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庚斯博罗的层层秋意,张振华的静谣,都能感受得到吗?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吗?●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

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

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

●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

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

●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教后记】第3课变迁中的家园【教学目标】认知领域:通过对身边建筑物的观察和感受,认识建筑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趣。

技能领域:互相学同,互相研究,掌握基本的透视规律,学会运用一定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关注不同的观察视角及构图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表达感受。

情感领域:通过欣赏和感受,体会生活中的艺术美,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家园。

创新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和技法训练,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运用自己的埋解进行创作,表达自己对家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欣贯和感受,运用一定的绘画技巧表现有个性的家园,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园的美和各种特点,抓住家园的特色进行描绘。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从古到今有代表性的家园的资料、图片、教学常规用具,协助学生自行分成四人或六人活动小组。

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上查阅有关家园的资料,初步了解家园变迁的历史,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的家园进行较深层次的了解。

观看周围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家园,并有自己的观感。

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进入活动:师:据科学家们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岁。

地球和太阳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一样,都是由宇宙中的巨大气体和尘埃形成的。

在它刚刚形成的时候,是一个沸腾的热度极高的岩质和水汽的混合体。

几百万年过去了,地球惭惭地冷却下来,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密闭的地壳,水蒸气冷却后成了今天的海洋。

我们从2亿年前的化石中知道,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是细菌,然后又逐渐演化出蓝绿色藻类植物。

这些植物释放出氧气,氧气从海中逸出,迸人大气层,并形成了臭氧层。

这个臭氧层隔开了太阳释放出来的致万物于死地的辐射,形成一把巨大的保护伞,庇护着生命向陆地和空中发展,至此,生命发展的条件已完全具备。

大约在6亿年前,生命的演化出现了早期的水母、珊瑚等。

4•5亿年前,有了三叶虫、鹅鹅螺等。

1•5亿年前,整个地球被庞大的恐龙家族统治着,一直延续到65万年前。

恐龙消失后,鸟类和哺乳类繁荣昌盛。

距今25万年左右,我们的家园里出现了一位重要的新成员叫做"能人"的猿人。

尽管他还不能直立地行走,但却用制造出的粗糙的石器和简陋的遮蔽物宣告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石器时代的到来。

距今5万年前,我们的"能人"站立起来了,成为直立行走的直立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