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论中国外交的失败

论中国外交的失败张应帅 312101010342(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文津校区芜湖 24100)摘要: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们为了进一步地取得战后利益,在1919年于巴黎举行了巴黎和会。
表面上这是一场为了解决一战后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为了战争后国际和平发展的会议,实则这是一场一战后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却被列强们一再欺压,最终爆发了五四运动,国人又一次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们。
关键词:弱国;利益链;爱国主义;反抗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没有得到战胜国所享有的权利,不仅如此,还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欺凌。
这是中国国人所不能忍受的,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的道路,开始了为保护国土主权的抗争。
一,弱国无外交,在这场分赃会议中中国注定是鱼肉自从清末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就开始了一场瓜分中国的行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从封建主义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后清王朝灭亡,由孙中山领导的一场革命,使的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然而在随后的历史变迁中,中国依然处于一种国弱民贫的状态,整个国家依然处于一种旧伤未愈的状态。
伴随着一战的爆发,在这场全球的战争中,中国也参与了战斗,最终中国胜利了,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与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然而原本给中国代表团的五个席位到最后却减少到了两个。
最终由顾维钧为代表参与了这场会议,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1],在这场分赃会议中,列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把原本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竟然无耻的交给日本。
日本居然也拿出所谓的“协议”,来证实自己在山东的权益。
虽然这些无理的的协议根本不可能成立,然而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注定成为牺牲品。
“落后就要挨打”[2],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剥削,和本国的不安定因素的困扰,使得中国一再落后于其他国家。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状况下,中国作为弱国,只能备受欺凌。
论中国外交的失败

论中国外交的失败张应帅 312101010342(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文津校区芜湖 24100)摘要: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们为了进一步地取得战后利益,在1919年于巴黎举行了巴黎和会。
表面上这是一场为了解决一战后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为了战争后国际和平发展的会议,实则这是一场一战后战胜国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却被列强们一再欺压,最终爆发了五四运动,国人又一次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们。
关键词:弱国;利益链;爱国主义;反抗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没有得到战胜国所享有的权利,不仅如此,还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压迫欺凌。
这是中国国人所不能忍受的,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的道路,开始了为保护国土主权的抗争。
一,弱国无外交,在这场分赃会议中中国注定是鱼肉自从清末列强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就开始了一场瓜分中国的行动。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从封建主义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后清王朝灭亡,由孙中山领导的一场革命,使的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然而在随后的历史变迁中,中国依然处于一种国弱民贫的状态,整个国家依然处于一种旧伤未愈的状态。
伴随着一战的爆发,在这场全球的战争中,中国也参与了战斗,最终中国胜利了,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与了1919年的巴黎和会,然而原本给中国代表团的五个席位到最后却减少到了两个。
最终由顾维钧为代表参与了这场会议,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1],在这场分赃会议中,列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决定牺牲中国,把原本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竟然无耻的交给日本。
日本居然也拿出所谓的“协议”,来证实自己在山东的权益。
虽然这些无理的的协议根本不可能成立,然而中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注定成为牺牲品。
“落后就要挨打”[2],由于长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剥削,和本国的不安定因素的困扰,使得中国一再落后于其他国家。
在这种敌强我弱的状况下,中国作为弱国,只能备受欺凌。
巴黎和会情景剧观后感

巴黎和会情景剧观后感看了那巴黎和会的情景剧,就像穿越回了那个动荡又奇葩的时代。
一开场,看到那些各国代表一个个穿着笔挺的西装,带着那种高高在上的表情走进会场,我就知道这事儿不简单。
他们就像一群争食的秃鹫,都盯着战败国这块“肥肉”,想给自己的国家多捞点好处。
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处理。
咱们中国代表在那据理力争,那诚恳的态度,合理的要求,感觉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在一群强盗面前讲道理。
可是那些列强呢?完全是一副无赖嘴脸。
尤其是日本代表,那趾高气昂的样子,就好像山东已经是他家的后花园了,还拿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来抢夺。
而英法美这些大国呢,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把中国的权益当成一个可以随意交换的筹码,真是气死个人!感觉中国代表就像被一群人围起来欺负的小孩,孤立无援。
再看那些大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也特别有意思。
法国想着怎么狠狠地惩罚德国,恨不得把德国榨干,好让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称王称霸。
英国呢,心里打着小算盘,既不想法国太强大,又想在分赃中捞到足够的好处,就像一个老谋深算的商人,在两边权衡利弊。
美国则想建立自己的全球霸权,倡导着什么理想主义的原则,可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布局,就像一个戴着伪善面具的政客。
不过从这个情景剧里也能看出,弱国无外交这个残酷的事实。
在那个国际舞台上,拳头硬的才有话语权。
中国当时虽然是战胜国,可因为实力不够,只能被人欺负。
这也让我特别感慨现在的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样子了。
要是能把现在的中国穿越回那个时候,看那些列强还敢不敢这么嚣张!整个情景剧就像一个历史的放大镜,把巴黎和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心斗角、利益纷争都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看完之后,真是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国家强大带来的和平与尊严。
浅谈“弱国无外交”

浅谈“弱国无外交”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厚重大门,此后的一百年中,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先后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更为可耻的是清政府甚至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输给了蕞尔小国日本,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严重践踏,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活生生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弱国无外交。
前些日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师组织我们观看了《我的1919》这部影片。
在这部影片中,中国以一战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在和会上中国代表被包括日本在内的诸列强反复刁难,随着事态的发展,英法等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的利益,为一己之私,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合法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政府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上,中国代表、原驻美公使顾维钧在会上发言:“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对于西方列强的无耻行径他发出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震聋发聩的呐喊:“我很愤怒,中国人民很愤怒!”在和会上中国的合法权益被西方列强无情的出卖,历史再一次向我们证明:弱国无外交。
但可喜的是巴黎和会失败后的消息传回国内后,中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爱国知识分子进行了游行示威,随后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游行示威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上演。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现代中国的发展世界有目共睹,中国正在甚至已经成为世界舞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牢记“弱国无外交”的历史教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充电、是自己的头脑,学习本领,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自己的些许贡献,使中国能够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顾维钧回忆录读后感

顾维钧回忆录读后感首先得说,顾维钧这个人可太牛了。
他就像是中国外交界的超级英雄,在那个列强环伺、中国特别弱小的年代,站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据理力争。
你想啊,在一群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面前,他得有多大的勇气和智慧。
这回忆录就像一部精彩的大片,把那些外交战场上的刀光剑影都给呈现出来了。
以前我对近代外交的印象就是各种不平等条约,感觉中国在国际上只有挨打的份儿。
但是看了顾维钧的故事,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在背后默默努力,试图扭转这种局面。
他在巴黎和会的那段经历,真的是让我热血沸腾又特别揪心。
热血沸腾是因为他那么强硬地提出中国的诉求,想把山东的权益给要回来。
揪心呢,是因为看到那些强国根本就不把中国当回事儿,各种敷衍、打压。
可是顾维钧先生没有退缩,他用自己的口才和对国际法的熟悉,一直在战斗。
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在一群巨人中间努力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
而且啊,这回忆录让我对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这么复杂,背后的利益牵扯千丝万缕。
顾维钧要在这样复杂的关系里找到中国的立足之地,就像是在迷宫里找出口一样困难。
他得跟这个国家周旋,又得提防那个国家使坏,还得时刻想着怎么联合一些力量来帮中国说话。
这外交啊,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不仅仅是耍嘴皮子,还得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顾维钧的一生,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从他的经历里能看到中国是怎么一步步从被人欺负,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外交话语权。
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政权更迭,但他始终都在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奔波。
不管是北洋政府时期,还是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他的目标始终是让中国在国际上站起来。
这一点让我特别佩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人都迷失了方向,可他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常常感叹,要是当时多一些像顾维钧这样的人就好了。
他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能有那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外交智慧,也许中国近代的外交历史就不会那么屈辱了。
《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25篇)

《我的1919》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精选25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1919》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1919》观后感篇1压抑了近80年之久的耻辱与仇恨在1919年6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爆发了,中国人民第一次向世界列强说“不”!在巴黎和会这个分赃的会议上,各国列强只为自身利益考虑,对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置若罔闻,无视中国人民的利益,无视中国人民的呼声,更无视中国人民的愤怒与仇恨,赫然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这是列强对中国人民最大的轻视与侮辱。
是的,弱国无外交,弱国谈什么外交,只能任人宰割。
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绝不能是弱国!中华民族有着无与伦比的傲骨,它不甘落后,正努力发展,奋起直追。
一个优秀的中国外交官的一声“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不屈!看着列强的士兵举起屠刀,看着千万中国英魂埋骨异乡,看着列强无视中国的主权与利益,看着日本的嚣张气焰,看着全国上下所做的努力付诸东流,中国人民的愤怒被点燃了,被引爆了!确实,看着国内外的人民为中国获得应有的权力而英勇牺牲,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嚣张气焰,我们的愤怒,还能压抑吗?不,我们不能了,但我们别无他法,只有努力发展自己,增强国家的实力,尽快地从一个被欺的“弱国”这顶沉重的帽子下,挣脱出来。
历史的车轮可以验证,中国的人民可以验证,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验证,在今日,中国不是弱国!《我的1919》观后感篇2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主义。
有人在战场上不畏枪林弹雨,有人在学术上尽心尽力,有人在外交的舞台上面对强权势力坚守民族气节。
《我的1919》讲述了一战结束的背景下,各参赛国为了解决战争遗留问题而召开巴黎和会,中国派出顾维钧等五人作为代表团。
此时的中国国力尚未从之前的沉重打击中恢复,在国际会议中得不到基本的尊重,甚至连足够的席位都无法争取。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体会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体会《我的1919》更像是舞台剧,一幕一幕展现给观众。
没有过多那个年代的介绍,把一个一个事件拍出来,人物的悲欢离合,国家的弱肉强食。
那么《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体会该怎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体会(一)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主义。
有人在战场上不畏枪林弹雨,有人在学术上尽心尽力,有人在外交的舞台上面对强权势力坚守民族气节。
《我的1919》讲述了一战结束的背景下,各参赛国为了解决战争遗留问题而召开巴黎和会,中国派出顾维钧等五人作为代表团。
此时的中国国力尚未从之前的沉重打击中恢复,在国际会议中得不到基本的尊重,甚至连足够的席位都无法争取。
为了抗辩列强意欲瓜分中国的野心,顾维昀在会议上勇敢地发声,这既是他作为中国人悲切的心境、也是中华民族在面对内外各种压力时的疾呼。
最终,他拒签了凡尔赛条约,留下了中国人在逆境中倔强的身影。
中国需要务实的人,为自己的理想、也为时代的进步;中国也需要一份情怀,鼓舞每一个人心中有祖国。
和平时代谈爱国是容易的,因为我们个人的发展道路和祖国是一致的;但在社会不稳定的时候,在面对与你对立的强权时,我们是否还能坚定地说出我们的信仰,愿意承担这个国家目前的不足并为之奋斗?想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但对祖国而言,这些可贵的人又是至关重要的。
这段历史是不应该被忘记的,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顾维昀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至少让这个国家慢慢回到发展的正轨上。
他是真真切切为了祖国而考虑,在浩大的政治纠纷中也承担外交官的责任。
青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觉悟。
《我的1919》观后感心得体会(二)乱世出英雄,弱国无外交。
时穷节乃现,板荡识忠臣这是我看完电影之后的感想。
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和正义,在国际舞台上的表演跟在原始部落中的比划没有什么区别,我孔武有力,你打不过我,你就要听我的,所谓的道义,只不过是为这些行为披上一件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衣罢了。
浅析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浅析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作者:郑阳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为导火索而激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它不仅开创了现代中国外交史上敢于与列强抗争的先例,而且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更是首次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这些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工人阶级革命进程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
当德国投降的消息传入当时的中国的时候,所有的国人都欣喜若狂,每一个人都以身为战胜国人而骄傲自豪。
为了庆祝此次的胜利,北京很多学校都决定放假三天。
当时的《顺天时报》在报道上这样描述北京的民众“闻此佳音,笑逐颜开,鼓掌欢舞,遂纷纷高揭国旗,张灯结彩,五光十色,辉煌耀目,全城街市顿呈一种兴高采烈之景况。
” 中国人民之所以如此热烈的庆祝,主要是认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能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上摆脱目前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使国家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所进步。
蔡元培也满怀信心的说:“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别用光明主义来代替他”。
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正式开幕。
在此之前,很多的中国人都对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充满了十分美好的幻想,甚至还有人认为“于和平大会时稍晚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能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巴黎和会似乎成了中国人在世界各国面前控诉自己所受艰难困苦和希望得到公正公平对待的一个平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公理一定会得到胜利。
为此,北京政府组织了多达52人的代表团前往巴黎参加会议,但事实上,实际列席最高會议的经常只有顾维钧和王正延二人,国人所期盼的公理也并没有站在中国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边,中国不仅以大量粮食支援协约国,还派出十多万民工到欧洲战场上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合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苏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合法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这一事件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