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签署《凡尔赛和约》中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点像押宝。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宝算押着了。

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列火车上,德国人签下投降书的那一刻,中国也成了胜利者,跻身战胜国之列。

消息传来,国人群情振奋,北京政府放假3天,上万人上街提灯庆祝。

第一次跻身战胜国之列的国人,对“战胜”和“公理”很有期待,战胜已经变成了事实,我们列在榜上,公理似乎也有影子,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关于战后和平的14点声明,最令人鼓舞的两点是:一、废除秘密外交;二、各国一律平等,尊重弱国小国的权利。

此论一出,不管威尔逊动机如何,弱小国家欢欣鼓舞,中国人也相当兴奋。

中国人满以为,经此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可以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争得关税自主的权利,收回被日本占据的青岛和胶济路,在世界上抬起头来做人。

要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实际贡献,中国并不小。

毕竟有几十万华工在欧洲战场做苦力,挖战壕,修工事,运物资,抬伤员,相当于中国派遣了一支几十万之众的后勤部队。

但当时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新世界”,依然没有走出丛林时代,所谓的公理、正义,不过是好听的外交辞令,巴黎和会是个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会议,但战后的国际秩序却是要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制定。

中国跟多数殖民和半殖民地国家一样,在和会上的命运,如同是砧板上的鱼肉,所差的无非是切给谁而已。

可是,前来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人,以及中国的知识界,对和会有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幻想。

连老于世故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都一厢情愿地以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所当然地在和会上名列第一等级,有5位代表。

未加细想,就派出来5位正式代表。

可是,当中国代表团到了巴黎才知道,中国被排在最后一个等级,只能派两人出席和会。

会议开始之后,若干国家经过力争,全权代表人数得以增加,巴西、比利时和塞尔维亚均增加1席,但“中国仍属向隅”。

这让中国很没面子,也一度让率团出席巴黎和会的陆征祥很为难。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与影响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与影响

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与影响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至1920年1月2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一个重要国际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与安全问题,并为战后的国际秩序奠定基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之一,也参与了这次会议,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并对会议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角色1. 正式加入会员国中国作为盟国之一参与了巴黎和会,正式成为会员国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并有机会就自身利益问题进行讨论和争取。

中国代表团的到来为会议注入了新的力量。

2. 维护国家利益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积极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他们提出了《二十一条》等文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的主权,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

中国代表还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大战中为了同盟国胜利所做的巨大贡献,希望能够得到公正对待。

3. 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中国代表团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其他国家的代表进行交流和协商。

他们争取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得到了一定的回应。

中国代表还与其他地区的代表建立了联系,表达了对亚洲和平与发展的期望。

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影响1. 争取民族独立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的努力,促使一些国家开始反思他们对中国的不平等待遇,并提出了一些与中国相关的议题。

这对于中国的民族独立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意识。

2. 引起国际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参与巴黎和会也使中国的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利益诉求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迫使西方列强重新审视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和政策,并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推动国际秩序变革中国代表团的出现,促使一些国际社会对以往由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产生了质疑和反思。

巴黎和会后,一系列有助于建立更加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的举措开始出现,尤其是对于殖民地问题和不平等条约的议题。

这为中国和其他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提供了契机。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研究综述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09级赵雪 200902120222摘要1919年 1月13~1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举行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背着多数国家制定了和会的议事规则。

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

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

北京政府为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有四项。

结果,除了第四点得到较好的解决外,前二项更重要的内容都未能如愿。

坦白的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了。

本文就旨在综述一下造成这一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键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原因及影响一、关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原因(一)、期望过高导致议案过分理想化。

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获悉将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起初所有的人都保持着相对清醒的头脑,所持的态度还是比较冷静的。

然而,至巴黎和会召开时,国人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的思潮与中国代表团的心态不断演变,中国政府与中国代表团对和会上的行动纲领一再进行修改,所提出的议案越来越理想化,要求也在逐次提升,偏离了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其议案的可行性也一再降低。

李玉在《再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中认为,中国人民上上下下对这次议会期望过高,以致产生幻想。

(二)、中国代表团“联美制日”的失策王彪和岳珑在《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外交的内向影响》中认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鉴于美日之间的矛盾,采取了“联美制日”的方针。

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利用美日之间的矛盾以收回山东的权益以及其他的一些利益。

但是,中国代表团对巴黎和会的实质缺乏清醒的认识。

国际争端冲突激烈时,强国一旦达成妥协意见,所牺牲的必然是弱国的正当权利。

美国是不可能因为中国与日本撕破脸皮的。

因此,中国代表团寄希望于美国身上,就已注定了“联美制日”方针的必然失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不算失败根据新史料研究发现,中国是为了要回山东才参与一战,北洋政府对战后和会有着长期准备,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不算失败。

弱国无外交?巴黎和会是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政府对巴黎和会到底有无准备?2014年8月6日,值一战百年之际,台湾历史学家唐启华做客腾讯思享会,为您讲述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主流舆论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理解有误唐启华(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一般认为中国跟一战的关系不大,但实际上中国受一战的影响很大,不只在内政方面,还有外交方面。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宣布了关于一战的局外中立条规,有二十几条,第一条就是要求交战双方不得在中国的领土、领海和租借地,有任何的交战敌对行为。

中国与一战真正发生关系,就是从100年前的今天开始。

可惜我们对那一段历史的理解,多停留在过去宣传中的刻板印象上。

比如,北洋政府是一个卖国的、内战的、无能的政府;中国对一战没有贡献,对巴黎和会也没有准备;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但实际上待遇还不如战败国等等。

因为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在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继而让亲日派下了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也没有签字。

新史料为北洋政府正名到目前为止,关于一战与巴黎和会最好的一本书,还是80年前王芸生写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为什么后来者反而没有办法超越他?关键的因素在于当年英国外交部提供了档案给他看,他当时用了大批的外交档案,而这些档案很多现在都看不到。

有关巴黎和会的档案也特别不全,我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找了十几年都收不全,以为此生无望了,结果却在三年前无意之中意外地搜到了一份重要的史料。

2007年年底,在台湾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上线了一批新档案,放在外交档案03-13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那个档案我早就全看过了,但只用了前半部,2007年上线的是后半部。

新上线的这部分虽名为驻比利使馆保存档,但实际根本就是陆征祥档案,内容是民国元年到九年,陆征祥担任外交总长期间的总长室密档。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的感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边,中国不仅以大量粮食支援协约国,还派出十多万民工到欧洲战场上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合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英国首相苏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被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合法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这一事件的爆发。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中国北洋政府应邀参加。

这次和会尽管充满了帝国主义的大国强权政治,但对具有战胜国身份的中国,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由于是战胜国,中国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有了胜者的心理、胜者的口吻。

中国外交官在和会上争之急、辩之激,洋洋洒洒,有理有节,慷慨激昂,高声扬眉,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外交才能和水平,令人刮目相看,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二、由于是战胜国,《凡尔赛和约》中规定了一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如废除德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取消中国向德国的辛丑赔款,归还山东以外的租界地等;对奥和约,又使中国加入国联并被选入国联行政院。

三、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同情,增强了中国人民外争国权的斗争信心。

四、由于是战胜国,中国的合理要求一经拒绝,便成为一种正常情感无法接受的现实,人民从希望的巅峰跌入失望的深谷,一种被出卖、被蔑视的民族愤怒于是爆发出来。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由于是战胜国,世界的公理、国际的同情、人民的重托。

这一切都极大地鼓励、鞭策着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积极斗争,最终没有遵照北洋政府的“签约”训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它冲破了此前中国外交“始争终让”的惯例,“立起了一个敢于抗争的先例”,这样,中国山东问题悬而未决,为华盛顿会议边缘谈判(1922年)山东问题的最后解决创造了条件。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

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何在呢?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

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把支援协约国大量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1919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官的风采与无奈.doc

1919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官的风采与无奈.doc

1919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官的风采与无奈弱国也有外交,这是顾维钧晚年在回忆录中经常提到的一句话。

顾维钧,中国外交官,因拒绝在巴黎和会上有关山东问题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而名垂青史,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晚年时,曾有人问起顾维钧人生最得意时为何,顾毫不迟疑地答道:巴黎和会。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青史留名并不能算是意外,但以一种非他所预想的方式留名却出乎他的意料。

而出乎意料的不止是顾维钧本人,还有当时整个中国。

天真的中国1918年12月4日,31岁的顾维钧肩负着中国政府和整个民族的重托,登上了开赴巴黎的航船,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巴黎和会。

此行意义之重大,早在半个月前顾维钧便心中有数。

1918年11月11日,法国贡比涅森林福煦元帅的车厢里,德国代表签字投降,中国在那一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

消息传来,北京政府宣布放假3天,上万人上街张灯庆祝。

据胡适后来回忆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非常兴奋,在3天公假之后,愣是跟教育部借来天安门城楼,带领一群北大的教授,向民众发表了一整天的演讲。

中国人的兴奋和喜悦完全可以理解。

自鸦片战争以来,近80年里,中国经历了太多的丧权辱国,打了太多的败仗,签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

终于,现在中国成为了战胜国。

举国上下开始期待能够借此机会重新赢回失去的民族尊严和权益。

而会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关于战后和平的十四点声明,其中“废除秘密外交”和“各国一律平等”的观点让很多中国人欢欣鼓舞。

彼时,中国人开始憧憬着,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团将在和会上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夺回关税自主权,收回日本从德国人手中抢下的青岛和胶济铁路。

一想到这样的场景,全国上下从政府要员到中学学生都天真地笑了。

于是,当听说巴黎和会参会国的代表分成5人、3人和2人三个等级时,中国竟不假思索就派出了最高级别的5人代表团。

然而,中国自清以降,就一直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这其中的差距不单单是曾国藩、李鸿章所说的器物之差,其关键还在于观念之差。

外交辞令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外交辞令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

巴黎和会上的发言顾维钧顾维钧说,他非常高兴有机会代表中国把中国山东问题提交大会。

他刚才很有兴趣地听取代表几百万人民的英联邦自治领的发言人谈话。

而代表人类四分之一人口,及四亿中国人说话,这一事实是他感到责任格外重大。

中国代表团要求和会归还胶州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德国在大战前所占有的其他一切权利。

为了不占用十人会太多时间,他愿意只讨论某些大的原则性问题。

至于技术性的细节问题,他在提交大会的备忘录里将有全面的阐述。

该租借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他们是山东的一部分,该省有3600万常住居民,其在种族、语言和宗教上都属于中华民族。

毫无疑问,大家对德国山东租借地的历史不会陌生。

该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强行夺取的。

之前德国舰队占据了山东沿海,其登陆士兵深入到中国内地。

德国以勒索胶州租借地作为其撤兵的条件。

那次出兵的借口是德国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乡村意外杀害,这起事件完全超出中国政府控制能力之外。

按大会所接受的民族自决和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有权要求山东主权的归还。

中国代表团将认为此举符合正义的和平要求。

反之,如果大会另眼相看,并把山东主权交给任何其他一个强国,在中国代表团看来,那将是错上加错。

胶州和胶济铁路所在地的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对中国人而言,这是块圣地。

全中国的目光都聚焦于山东省,该省在中国的发展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经济而言,该地区人口稠密,在只有3.5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三千六百万人口。

其人口的密集导致了竞争的激烈,也使得该地极不适合殖民。

某个强国的介入只会造成对该地居民的盘剥,而非真正的殖民。

具战略而言,胶州可谓是华北的门户之一,他控制着从海边到北京的最短通道之一,也就是胶济铁路,并在济南通往天津的铁路而直达首都。

为了中国的国防利益——中国最终要形成自己的国防——中国代表团不能允许任何列强强求如此重要的地方。

中国完全清楚英勇的日本陆海军为把德国势力清除出山东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也深深感激英国在她自己在欧洲面临危险之时对此给予的帮助,中国也没有忘记其他协约国军队在欧洲为她作出的贡献,及牵制了敌军,否则它们会轻易地向远东增派援军,从而延长哪里的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秩序是要靠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的,
而建立这个联盟,必须得到5大国之一日本
的支持。因此,只要日本坚持非要山东不
可,美国人势必只能答应。
可编辑ppt
11
• 所以,在那一瞬的曙光过后,在巴黎的中 国人,迅即陷入黑暗之中。最后,美国人 也找到一个借口,为自己的背信开脱,这 个借口就是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 文。这个换文,是在日本的压力和“善意” 下,基本按照日本的意思,承认了日本对 于胶济铁路的权利。
但中国代表团还是想在和会上争取最好的
结果。他们的目标,是一揽子解决自鸦片
战争以来,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的所有问
题。为此,代表团各个成员还分头备课,
写出备忘录。当然,中国代表团的底线是
解决山东问题。事实上,中国代表团在和
会上所能据理力争的也只有山东问题。可
惜,巴黎和会不是公平的辩论赛,大家都 是来做交易分糖果的。
可编辑ppt
10
• 尽管欧洲列强跟日本有矛盾,但鉴于日本
的实力,绝没人乐意为了中国而开罪日本。
五强之中,最强的是英、法、美三国,法
国态度恶劣。英
国人在实质上也更倾向于日本。美国总统
威尔逊在会上,虽然反复强调公理和正义,
呼吁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可惜,他的
巴黎和会上的中国外交
可编辑ppt
1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 中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 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在法国贡比涅 森林的一列火车上,德国人签下投降书的 那一刻,中国也成了胜利者,跻身战胜国 之列。消息传来,国人群情振奋,北京政 府放假3天,上万人上街提灯庆祝。第一次 跻身战胜国之列的国人,对“战胜”和 “公理”很有期待,战胜已经变成了事实, 我们列在榜上,公理似乎也有影子,
可编辑ppt
4
一战期间,中国拉铆工在坦克兵团的中央车 间工作,整个一战中国派去20万劳工,正是 他们的付出才使中国成为战胜国以及获得巴
黎和会的入场券
可编辑ppt
5
• 但当时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新世界”, 依然没有走出丛林时代,所谓的公理、正 义,不过是好听的外交辞令,巴黎和会是 个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会议,但战后的国 际秩序却是要按照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来 制定。中国跟多数殖民和半殖民地国家一 样,在和会上的命运,如同是砧板上的鱼 肉,所差的无非是切给谁而已。
肇基和魏宸组。由于陆征祥的身体不好,
实际上最有才华的留美学生顾维钧,成了
事实上的首席代表,这对中国人在和会上
的折冲樽俎,大为有利。可惜,弱国无外
交,在会上占理,却在实际中讨不到半分 便宜。
可编辑ppt
9
• 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关于山东 问题的陈词,一度使这个问题闪现出一丝
曙光。尽管一上来就吃了瘪,脸面无存,
可编辑ppt
14
•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 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 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 但提案
被否决了,而卖国的北洋军阀却命令中国 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
可编辑ppt
15
• 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华工和中国留学生 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6月28日,三 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 呼声。 “谁签字,就打死谁!”十五 名敢死军的青年准备以自己的鲜血和头颅 去捍卫中国的尊严和权利。
可编辑ppt
2
• 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了关于战后和平的14 点声明,最令人鼓舞的两点是:一、废除 秘密外交;二、各国一律平等,尊重弱国 小国的权利。此论一出,不管威尔逊动机 如何,弱小国家欢欣鼓舞,中国人也相当 兴奋。
可编辑ppt
3
• 中国人以为,经此世界大战,作为战胜国 的中国,可以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争 得关税自主的权利,收回被日本占据的青 岛和胶济路,在世界上抬起头来做人。要 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实际贡献, 中国并不小。毕竟有几十万华工在欧洲战 场做苦力,挖战壕,修工事,运物资,抬 伤员,相当于中国派遣了一支几十万之众 的后勤部队。
可编辑ppt
7
• 清末担任驻俄公使的陆徵祥。辛亥革命后 出任民国首任外交总长
可编辑ppt
8
• 会议开始之后,若干国家经过力争,全权 代表人数得以增加,巴西、比利时和塞尔 维亚均增加1席,但“中国仍属向隅”。这 让中国很没面子,也一度让率团出席巴黎
和会的陆征祥很为难。代表团经过反复协 商,最后决定5人轮流出席,中国代表团的 名次顺序为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
可编辑ppt
12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结果
•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 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一天。但作为战胜 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可编辑ppt
13
•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 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 法却做主要送给日本。而卖国求荣的中国 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 辱国的条约。 中国人民忍无可忍,终 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可编辑ppt
6
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过程
• 前来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人,以及中国的 知识界,对和会有着非常不切实际的幻想。 连老于世故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都一厢情愿 地以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理所当然地 在和会上名列第一等级,有5位代表。未加 细想,就派出来5位正式代表。可是,当中 国代表团到了巴黎才知道,中国被排在最 后一个等级,只能派两人出席和会。
可编辑ppt
17
•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了,对充满幻想的中国人 来说,失败感尤为强烈,但理性地分析一下,这 种失败是必然的,但是中国在和会上并不是一无 所获。
•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 问题不解决,我们决不在和约上签字!”
可编辑ppt
16
• 即使如此,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也是一次失 败的外交,这可以从中国代表团的与会目 标及其实现情况看出。北京政府为出席和 会的中国代表团规定的任务有四项:一、 回战前德国在山东省内的一切权益,这些 权益不得由日本继承;二、取消二十一条 之全部或一部分;三、取消外国人在华一 切特权,如领事裁判权、通商关税等;四、 结束德、奥等战败国在华之政治、经济特 权。结果,除了第四点得到较好的解决外, 前三项更重要的内容都未能如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