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平均数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一课时平均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
2.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组数据,如:5、7、9、12、15,让学生观察这组数据,并提问: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2. 学生可能会说,这组数据有5个数,有的大,有的小。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据有大有小,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个数就是平均数。
二、新课1. 老师讲解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 老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3. 老师出示例题,如:小明5天共卖出45个苹果,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苹果?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5÷5=9,所以小明平均每天卖出9个苹果。
三、练习1. 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四、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说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老师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平均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同时,我也注重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平均数。
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门•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90-92。
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情景,让学生历经平均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对数据的代表性意义。
2 .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能根据数据确定平均数的范围。
3 .初步学会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4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白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的能力。
5 .浸透初步的统计思想,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统计原理的角度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片、跳绳、彩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一一初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L 10秒跳绳比赛,人数相同比输赢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生:喜欢。
师:那我们来个跳绳比赛怎么样?生:好。
师:要•个•个比,估计下课也比不完,这样吧,我们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每队各派三名同学,时间10秒,看看哪队会获胜,行吗?生:行。
师:好,交流一下,请代表上台来。
其他同学一起来当小裁判,谁愿意帮他们数数?师:准备,开始!师:请大家仔细看看。
比比,哪队获胜r?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师:为什么可以直接比总数?(因为人数相同啊)师:看来人数相同比总数,总数多就获胜。
10秒1§魄3男生组跳绳成绩统计表J序号©②③合计个数女生组跳绳成绩统计表序号©②③合计个数I哪个队的成绩好?2.男、女套圈比赛,人数不同比输赢师:同学们,好玩吗?生:好玩!师:不仅好玩,还可以锻炼身体,这样的体育运动我们要经常做。
你看,朱老师班上的同学上周就举行了有趣的套圈比赛,一起去看看吧。
■ 男生组套圈成绩统计表女生组套圈成绩统计表嫩个队的成绩好?二师:经过了十五个回合的激战,比赛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看看比赛成绩!看着两份成绩单, 你还能快速判断出哪一方获胜吗?(如果学生答:女生获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能正确填写统计表,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跟他们说什么?(老师好)2、这节课,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5个小组来共同学习。
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你们最喜欢的小红花,比比看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大家有信心吗?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
(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3、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4、让学生贴水果。
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1、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
(出示图)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
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8.1 平均数 人教版

例题讲解
例题6.7个数的平均数是50,去掉一个最大数A,其余 6个数的平均数是45。再去掉一个最小数B,剩下5个数 的平均数是48。那么A减B等于_5_0__。 解析:A=50×7–45×6=80, B=45×6–48×5=30, A–B=50。
总结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基本计算公式。 2.能够将平均数公式进行变形,计算出个数或者其他 数据的平均数。
例题讲解
例题1.丽丽前四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五 次测试的成绩是94分,她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析:前四次平均成绩是89,所以前四次总成绩为 89×4=356, 所以五次的总成绩是356+94=450, 所以五次的平均成绩就是450÷5=90。
例题讲解
例题2.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次测验后,将前十名的成 绩按从高到低排成一串数。前四名的平均分是97分, 后六名的平均分比总平均分低2分,那么前十名的总平 均分是____分。
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
引入
最高分:100 最低分:76 平均分:91 年级平均分:80
知识讲解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 统计量。
2.平均数的求法: ①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 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②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例题讲解
例题4.甲、乙、丙三个数中,甲、乙的平均数是34, 乙、丙的平均数是33,甲、丙的平均数是35。这三个 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解析:(34×2+33×2+35×2)÷2÷3=34 或(34+33+35)÷3=34。 答案:34
例题讲解
例题5.2010个连续自然数由小到大排成一排,排在奇 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偶数位上各数的 平均数是____。 解析:2010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偶数有1005个,连续 奇数有1005个,由于奇数个等差数列的平均数就是中 间数,所以奇数位上的中间数为2345,那么偶数位上 的数是2346。 评注:本题如果告诉的不是奇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 为2345,而是奇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结果还可能 是2344,就会出现两种结果,可见审题非常重要。
《平均数》课件PPT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1 10
10
9
8
先合并 再平均分
8 7
7
7
6
5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4 3
3
2
1
0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探究新知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场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平均数
个数 3
8
7
10 7 (3+8+7+10)÷4=7(个)
个数 3
8
7
2 5 (3+8+7+2)÷4=5(个)
个数 3
8
7
6 6 (3+8+7+6)÷4=6(个)
前三次的数 据没有变化
第四次数据引 起平均数变化
平均数易变化
探究新知
比较一下超过的部分与不到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个数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8 7
6
Hale Waihona Puke 54 33
2
1
0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2+1
个数 15
14
13
12
11
10 9
个数
15
14
13
12
通过移多补少得到的这组同样多的数
11
10 9
叫作这组数的 平均数 。
8
7 6
6
5 4
6是3、8、7这3个数的平均数,它反映
3
2 1
的是这个同学3次投篮个数的整体水平。
0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次数
平均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均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平均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平均数的定义
2.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回忆上次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什么是平均数?
3.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并进行回答。
二、讲解新知识
1.讲解平均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用哪些方法可以求得几个数的平均数。
3.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列举方法。
4.教师进行总结,介绍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
1.通过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互相检查,并将答案进行对照。
3.找出问题并进行讲解。
四、巩固
1.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完成。
2.对练习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互相审查,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五、拓展
1.通过游戏的形式分享平均数的知识。
2.通过平均数的应用讲解该知识的实用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等方法来介绍平均数的概念。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能够有机会进行实践并互相改正,从而使得他们更容易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拓展环节中的游戏和应用,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应用平均数。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课件)

• (137+150+143+145+155)÷5
• =730÷5
• =146
• 方法二:移多补少
• 150-137=13(厘米)
• 143-137=6(厘米)
• 145-137=8(厘米)
• 155-137=18(厘米)
• (13+6+8+18)÷5=9(厘米)
例题5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因为要求的是“往返” 的平均速度,所以总路程是2个36千米。总时间包括去 的时候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共4+2=6 (小时)。
(36x2)÷(4+2)
=72÷6
=12(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练习5
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
(3×46+4×53)÷7 =350÷7 =50(吨) 答:这个炼钢厂平均每天炼钢50吨。
例题 2 晶 晶 的 语 文 前 四 次 测 试 的 平 均 成 绩 是 8 6 分 , 她 想 通 过 第 5 次 测 试 将 五 次 的 平
均成绩提高到88分,那么在第5次测试中,她语文至少要考多少分?
练习 2
A:64个
B:72个 C:96个 D:97个
答案:C
练习 2
有六个数排成一列,他们的平均数为 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3,后三个 数的平均数为34,第四个数是多少?
(23×4+34×3)-(27×6) =(92+102)-162 =194-162
=32 答:第四个数是32.
例题3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 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 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时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课件

平均数8
5
王小飞
刘东
姓名
李雷 谢明明
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 据的总体情况的一个 很好的统计量。
甲队
想增加一名队 乙队
员,反败为胜。
10+9+5+8=32个
6+7+8=21个
8平 均 数
9 6
想再增加一名队员, 你给他们提什么建 议,为什么?
7
数量/个 16
15
15
14
13
12 11 10 9
套圈个数 6 6 9
6+6+9=21个
乙队可以用哪个数字 来代表整体水平呢?
9 6
7 同样多
共学探究:
甲队套圈成绩
探究要求: 1、独立思考,可以通过写一写、连一 连、移一移等方法来求,把你的想法 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互相交流想法,将方法汇总。 3、选取代表回答。
交流反馈: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移多补少
回顾反思: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必做题:数学书练习二十二第2题、第4题。 选做题:资源与评价137页第3题、139页第4 题。 实践作业:请课下调查一下你们小组成员的身 高,用统计表表示出来,并求出你们组的平均 身高。
王小飞
刘东
姓名
李雷
谢明明
数量/个
12
11 10
10
9
9
8 7 6
5 4 3
2 1
0
王小飞
刘东
8 5
平均数是8了,那是 不是每个人就都一定 套了8个圈的呢?
姓名
李雷
谢明明
谢明明8和平均数8,这两个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 < 76 第2小组获胜
(18+20+19+19)÷4=76÷4=19(个) 18 < 19
第2小组获胜
二、探索新知
第3小组
姓名 王小飞 刘东 李雷 谢明明 孙奇
踢毽个数 19 15 16 20 15
下面是第3小组和第2 小哪组个踢组毽的比成赛绩的好成?绩。
第2小组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二、探索新知
用每组的平均成绩 比较可以吗?
对!在人数不等的情 况下,用平均数表示 各队的成绩更好。
二、探索新知
我算的是第3小组平 均每人踢毽个数。
我算的是第2小组平 均每人踢毽个数。
第3小组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 =85÷5 =17(个)
小兰
12个
小亮
11个
要想解决这个问 题,我们首先要 知道每人收集了 多少个饮料瓶。
小明
15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二、探索新知
(二)求平均数
总数量÷份数=平均数
也可以像下面这样计算。
我 13们就知是道14了、什12么、 是 11平和均15数这,4个怎数样 求 的平均数呢。?
答:平均每人捐了9本。
这道题应该怎 样解决呢?
三、知识运用
5. 哪个小组成绩好些?
第一小组4人, 一共做了100个。
第二小组5人, 一共做了110个。
怎我样算比的较是呢第?一小 组的平均成绩。
我通算过的计是算第平二均小 组数的进平行均比成较绩。
100÷4=25(个)
110÷5=22(个)
25>22 答:第一小组成绩好些。
超过160cm,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cm。
( √)
(3)小东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 学的平均体重是34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 )
三、知识运用
2. 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2014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
单位
21
20
16
15
二、探索新知
像这样,几个不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移多补少,会得到一个相同的数,我们把 这个相同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 2.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实际情况 3.在一组不同的数中,平均数比最大的 数要小一些,比最小的数要大一些。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一、问题导入
今天的学习目标
要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问题导入
你们小队平均每人 收集了多少个?
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均数
姓名
小红
14个
应通该过怎移样多想补呢少? 的 方法,可以看出 平均每人收集了 13个。
总数量
份数
(14+12+11+15)÷4 =52÷4
=13(个)
答:环保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均数
姓名
小红
14个
小兰
12个
小亮
11个
小明
15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量 / 个
通过移多补少和计 算的方法,可以得 出平均每人收集了 13个。
10
5
0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季度
为什么选 B呢?
小刚家平均每每月月用水多少吨? ( B )
A.(16+24+35+21)÷4 B.(16+24+35+21)÷12 C.(16+24+35+21)÷365
小明家平均每季度用水量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 小明家平均每天用水量
3.老师随机测量了班上五位同学的身高: (单位:厘米)
第2小组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8+20+19+19)÷4 =76÷4 =19(个)
通过比较平均数发 现第2小组成绩好。
三、知识运用
1. 下面说法正确吗?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王悦5次跳远的总成绩是10m,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定
都是2m。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有的队员身高会
138、142、139、134 147
先估一估下面的哪一个数最有可能是 他们的平均身高
(134 140 147)
三、知识运用
4. 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姓名 杨欣宇 王 波 刘真尧 马 丽 唐小东
本数
8
6
9
8
14
平均每人捐了几本?
(8+6+9+8+14)÷5 =45÷5 =9(本)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 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 度是多少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二、探索新知
1小组
姓名 张世杰 邝杰 李明 赵鸣
踢毽个数 19 17 16 20
下面是第1小组和第2 小哪组个踢组毽的比成赛绩的好成?绩。
2小组
姓名 杨羽 曾诗涵 李玲 张倩
四、全课小结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无处不在
• 2015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日均达到9.1万人次 • 磁悬浮列车日均客流量4000余人次。 • 2008奥运会平均每天产生15枚金牌。 • 本周平均最高气温33摄氏度。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四、全课小结
几个不同的数,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 会得到一个(相同)的数,我们把这个相同的数叫做 这几个数的( 平均数)。
1.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 2.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 的实际情况 3.在一组不同的数中,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一些,比最小 的数要大一些。
踢毽个数 18 20 19 19
二、探索新知
算出哪个组踢毽的 第个2数小多组就成行绩了好。。
这样比较简单, 因为两组的人数一样!
1小组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小组:19+17+16+20=72(个) (19+17+16+20)÷4=72÷4=18(个)
2小组:18+20+19+19=76(个) 2小组平均每人踢毽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