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和站布置方案

合集下载

HZS50型混凝土搅拌楼拌合站方案

HZS50型混凝土搅拌楼拌合站方案

XX项目混凝土拌合站方案一、工程概况XX项目二标砼拌合站位于桩号K21+600处线路右侧,由混凝土拌合区、混凝土用砂石料存放区、钢筋加工区、小型预制构件区、管理组生活区、施工队生活区、进出场便道共7个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7.7亩。

混凝土拌合生产区设一套HZS50型搅拌楼,拌合楼生产能力为30m3/h,高峰日产混凝土可达300m3/d ;设4个料仓,分别为砂、1-1碎石、1-3碎石、备用料仓,可存放料550m3;小型预制构件区2处占地面积400m2;钢筋加工场占地面积450m2(负责小型预制构件钢筋制作);生活区2排活动板房,内试验室养护室、制件室、地磅房、配电房、变压器、站长办公室、厨房、司机宿舍、内部职工宿舍等。

拌合站具体平面布置图见附件1。

二、砼供应范围和工程量该拌和站主要供应K19+000-K23+500段2座大桥、3座中桥、1座分离桥结构物工程,各种路基附属工程、15个通道、涵洞工程的混凝土拌制,累计各类标号混凝土近4万m3,具体砼工程见附件2。

供应时间从2009年5月~2010年8月。

三、机械设备配置情况本项目因小型结构物、路基附属工程地点较多,且分布较广,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一套HZS50型搅拌楼、罐车六台(6m3/8m3)、100T水泥罐4个、ZL50型装载机1台、发电机120kw1台、变压器200kw1台。

四、建站施工方案1、厂址选择(1)搅拌站离爆破作业点的安全距离不小于300米。

(2)厂址应便于搅拌站接受各种材料和运出砼。

为减少运输途中砼分离和坍落度损失以及温度变化,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施工现场,运距应按砼出机到入仓的时间不超过20min考虑。

(3)厂区应便于给水、排水、供电。

2、场地平整沿征地线四周开挖1.5m深排水沟,并于地方水系贯通,将地表水排干,保持拌合站场地内干燥。

清除表层耕植土,根据地形特点,清表采用小型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及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山地清除10cm-30cm,旱地清除30cm-50cm,横坡大于1:5的地段按要求做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

集料拌和站施工方案

集料拌和站施工方案

1 集料拌和站施工方案1.1 总体规划拌和站采取封闭管理,根据生产能力要求,建设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区:原材料贮存输送区,级配碎石拌和区、车辆冲洗区。

办公生活区设置在小型预制构件场内。

1.2 原材料贮存输送区1 骨料仓设置骨料仓为避免碎石料受污染及雨天影响,料场用轻型钢棚架封闭形成成料棚。

顶部引地装有排水管,料场前面设置排水沟,以便于排水。

同时保证运料方便,状态稳定,避免二次污染。

拌和站所需碎石分级进料、分级验收、分级贮存,因此根据碎石规格种类确定料仓数量。

料仓共计设置8仓,第1仓至第6仓宽24m,深36米,设置3%坡度,料仓棚最低净高9m,第7仓、第8仓宽24m,深24米,设置3%坡度,料仓棚最低净高9m。

隔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隔墙基础截面:1.5×0.5m,隔墙墙身截面:0.4×3.0m。

基础开挖时预留10cm厚的土层人工捡底,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检测合格后,基础部分施工10cm厚C20垫层,垫层宽出边长10cm;料仓部分铺设5cm碎石垫层,采用人工配合夯机夯实,基础采用HRB400Φ12钢筋,隔墙采HRB400Φ12钢筋,HRB300φ8钢筋。

具体详见附图1:中建八局成达万项目1#集料拌和站料仓棚—三管拱架结构图。

2 集料拌和区集料拌和区设WDB600型搅拌机1台,由主机及控制室、斜皮带机、平皮带机、配料机组成。

碎石料均采用皮带输送机输送,为避免材料在输送过程中受雨水影响。

水的输送是用水泵抽取提升。

1 粉料仓基础施工搅拌机设置4个100T水泥筒仓。

为了改善拌和站现场工作环境,筒仓顶部设有自动收尘装置;为了探测水泥筒仓内水泥储存量,筒仓内设置料位指示器;为了保证安全,筒仓顶部安装避雷装置。

基础开挖时预留10cm厚的土层人工捡底,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检测合格后,基础部分施工10cm厚C20垫层,垫层宽出边长10cm;粉罐采用整体扩大基础,基础厚1.2m,设置HRB400Φ25钢筋。

水稳拌合站设置方案

水稳拌合站设置方案

嫩江至丹东高速公路坦途至镇赉段建设项目NDZT03合同段基层稳定土拌和站设置方案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公司嫩丹高速NDZT03项目部基层稳定土拌和站设置方案一、工程概况嫩丹高速NDZT03合同段起讫桩号K14+000-K22+000,包含东屏互通一处。

使用基层稳定土数量为:厚16cm底基层23.5万㎡,厚20cm底基层3.8万㎡,厚20cm基层4.6万㎡,厚30cm基层0.3万㎡,厚32cm基层22.5万㎡。

本拌合站供应水稳材料共计:底基层4.5万m³,基层8.2万m³。

二、拌合站设置位置及规模基层稳定土拌和站设置在嫩丹高速NDZT03标K19+300右侧。

紧邻路线,占地面积为20000㎡。

1、拌合机设置(1)拌和机设立于拌和站南半区,南北向布置,占地60米×30米。

WBS800型基层稳定土拌和站一座。

生产能力为800t/h,自动计量数据。

所有数据能随盘打印并存储在计算机内。

拌合站配置水泥罐四个,每个罐体在地面固定拉线3根,罐体统一喷涂颜色,并在罐体上绘制“江西交通嫩丹高速”文字。

(2)拌和机配置3个集料储料仓。

两个装砂砾,一个装碎石,相邻储料仓之间设置挡板隔离。

所有储料仓、水箱都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所有电子动态计量器在经白城市技术质量监督局进行计量标定后使用,确保计量准确。

(3)拌和机基础施工:拌和机基础采用埋入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按照厂家提供的拌和机基础图进行施工。

搅拌主楼基础、水泥罐基础、储料仓基础埋入地下深度不少于2.0米。

按钢筋构造图绑扎基础钢筋,再浇筑C25混凝土,振捣密实。

(4)安装拌和机待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组织拌合站安装。

混凝土基础上表面水平误差不大于0.5mm。

基础高于自然地面150mm,周围硬化排水顺畅,严禁基础积水。

(5)拌和机安装完成后,对拌和区域进行统一硬化,场地排水顺畅,不积水。

2、集料储料区设置(1)拌和站南北走向,将集料储存区分隔成2个储料仓,分别储存天然砂砾和掺配碎石,尺寸分别为150m×60m、150m×30m。

拌和站建设方案范文

拌和站建设方案范文

拌和站建设方案范文拌和站是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集中配料和制备场所,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制品。

下面是一个拌和站建设方案。

一、拌和站的选址与规划1.选址原则:拌和站应尽可能靠近原材料供应商,以减少材料短途运输的成本和时间。

同时,距离工地也要尽量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混凝土运输时间和成本。

2.规划布局:拌和站应按照原料进料、搅拌装置、成品料仓和办公生活用房等功能模块进行布局,保证流程顺畅和设备间的协调配合。

二、原材料供应及储备系统1.水泥储备:建立适当规模的水泥储备仓,并选用自动化水泥储备系统,可实现水泥自动计量、调整和供料。

2.骨料供应:选择质量稳定的骨料供应商,并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测机制。

骨料应有足够的存储能力,以保证原材料的充足供应。

3.控制系统:选用可靠稳定的计量、调节和控制设备,实现原料的准确计量和混合。

三、混凝土搅拌装置1.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根据工程需要和生产能力选择合适的搅拌机;同时,考虑到环保因素,选择低噪音、低能耗的搅拌设备。

2.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四、混凝土存储装置1.成品料仓:成品料仓应具备足够的容积,能够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同时,设计合理的物料分仓系统,方便现场取料和减少拌和站内的混凝土堆存。

2.成品料仓的维护:定期清理成品料仓,防止浮尘和积水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五、办公生活用房及环境保护1.办公用房:建立符合标准的员工办公用房,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2.生活用房:建立员工生活用房,包括食堂、宿舍等,以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3.环境保护:设置综合处理设备,处理废水和废气,以达到环保要求。

六、安全管理措施1.安全设施:建立清晰的安全标识,设置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确保拌和站内的安全。

2.培训与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

七、其他设施除以上主要设施外,还需要建立配套设施,如进出货车辆的停车场、设备维修库等,以及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

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是一种专门用于生产混凝土的设备,它能够集中供应大量高质量的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工程项目中。

在建设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因素,包括场地选择、设备配置、供料方式、运输方式等等。

下面是一份关于混凝土集中拌和站建设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场地选择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场地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运输成本。

一般来说,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场地应该选择在距离施工工地较近的位置,以减少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同时,场地应该有足够的面积来容纳设备和原材料储存区,并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排水系统。

二、设备配置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设备配置包括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两部分。

主要设备包括搅拌机、配料机、卸料斗等,辅助设备包括水泵、气泵、仪表等。

在选择设备时,应该考虑到生产量和质量要求,以及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成本。

三、供料方式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供料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自动供料和手动供料两种。

自动供料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混凝土质量,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设备和维护成本。

手动供料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更多的人工操作。

在选择供料方式时,应该根据生产需求和经济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四、运输方式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生产出的混凝土需要通过运输工具送达施工现场。

运输方式主要包括自卸车、混凝土泵车和输送带等。

自卸车是一种常用的运输方式,具有简单、灵活的特点,但需要额外的装卸设备。

混凝土泵车适用于高层建筑和远距离运输,但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

输送带适用于短距离运输,但速度较慢,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也较高。

在选择运输方式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比较。

总结起来,在建设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时,需要综合考虑场地选择、设备配置、供料方式、运输方式等多个因素,以满足生产需求和经济实际情况。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力和物力成本,以及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

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和管理,可以提高混凝土集中拌和站的生产效率和混凝土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拌和站建设方案

拌和站建设方案

拌和站建设方案一、概述拌和站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主要用于生产混凝土。

本文将介绍一个全面的拌和站建设方案,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混凝土需求。

二、选址1. 地理位置:拌和站应选址在离道路交通便利的地方,以方便原材料的运输和混凝土的输送。

2. 环境要求:应尽量选择远离居民区、环境污染物排放控制较好的区域,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容量可否承受拌和站的建设。

三、设备选型1. 混凝土搅拌机:根据预计的产能要求选择适当型号的混凝土搅拌机,确保能满足预期的生产能力。

2. 输送设备:包括螺旋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型和配置。

3. 控制系统:应配备先进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

四、供水与供电1. 供水系统:应保证拌和站生产所需的水源充足,并建立相应的净化、贮存和供水设施。

2. 供电系统:拌和站的供电需稳定可靠,应保证系统的电源负荷能满足设备运行和生产的需要。

五、环保措施1. 设备降噪:选择低噪音设备,并配备消声器等降噪设施,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2. 废水处理:建立废水处理系统,合规处理拌和站产生的废水,确保排放达标。

3. 粉尘控制:采取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减少施工现场的粉尘飞扬,保护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

六、安全管理1. 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培训与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稳定运行。

七、管理与运营1. 设备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和维护记录,进行设备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确保生产的混凝土质量稳定可靠。

3. 人员配备:根据生产能力需求,合理配置生产人员,确保生产的高效运行。

八、总结本文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拌和站建设方案,从选址、设备选型、供水供电、环保措施、安全管理以及管理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拌和站施工方案

拌和站施工方案

拌和站施工方案拌和站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拌和站是指在工地上搭建的专业化混凝土搅拌设备,用于生产混凝土,常见于建筑工地、道路施工等。

本项目拟在某建筑工地上搭建一个拌和站,主要用于生产工地所需的混凝土。

该拌和站可根据工地需求进行定量生产,生产的混凝土质量可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二、设备安装1.选址:拌和站应选在靠近施工现场的空旷地带,便于材料运输。

2.设备平台:在选定的地点上建设钢筋混凝土的设备平台,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

3.设备安装: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设备安装,并配备电力、水源等必要的设施。

三、原材料准备1.水源:拌和站需要充足的清洁的水源,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砂石料:选用规格符合要求的砂石料,并进行试验确定其质量指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3.水泥:选用优质的水泥,并进行试验检测其质量指标,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外加剂:根据施工需要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增强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四、生产与管理1.生产流程:按照设计要求,在拌和站内进行材料配比,并进行搅拌、排放、运输等工序。

搅拌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正常运行。

2.质量控制:拌和站应配备专业的质量检测设备和人员,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把控,保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卫生安全:设备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4.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消耗,以降低成本。

五、环保措施1.噪音治理:选用低噪音的设备,并采取隔声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粉尘治理:安装封闭式设备,并加装除尘装置,防止粉尘污染。

3.废水处理:建设合规的废水处理设施,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4.废料回收:对产生的废料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六、施工进度计划1.前期准备:选址、平台建设等,预计3天完成。

2.设备安装:设备的组装和安装,预计2天完成。

3.材料准备:原材料的购买、试验、储备等,预计5天完成。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

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拌和站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设备,主要用于生产混泥土,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拌和站建设施工方案。

一、前期准备工作1.组建项目团队:根据施工规模和要求,组建专业的拌和站施工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等。

2.确定施工场地:根据拌和站的容量和布置要求,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建设,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设备摆放和操作。

3.确定拌和站类型:根据施工需要和工程条件,选择适合的拌和站类型,包括移动式拌和站、固定式拌和站等。

4.准备设备和材料:购买或租赁所需的拌和站设备,并配备所需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骨料等。

二、拌和站安装和调试1.场地准备: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处理,并设置围栏保护,确保施工安全。

2.设备安装:按照制造商提供的安装说明,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包括主机、输送系统、控制系统等。

3.资源接入:确保拌和站所需的电力、水源等资源接入正常,并进行相应的安全措施,如接地保护、设备防护等。

4.调试检验:对设备进行系统调试和全面检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性能稳定,并能满足工程需求。

三、施工流程1.原料储存:建设原料储存区,将水泥、砂石、骨料等原材料按照规定比例储存,并设置相应的仓储设备。

2.原料处理:将原材料进行处理,如石子筛选、水泥研磨等,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拌和操作:根据工程需要,按照规定比例将原材料投入拌和机中进行拌和操作,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

4.输送浇筑:将拌和好的混凝土通过输送系统输送至工程现场,并进行相应的浇筑和铺设工作。

5.清洗保养:在施工结束后,对拌和站及设备进行清洗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和使用寿命。

四、安全管理1.工艺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2.环境保护: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噪音、粉尘等污染物的控制和处理。

3.设备安全:定期对拌和站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做好设备的使用记录和台账管理。

4.灭火救援:建立灭火救援预案,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和急救设备,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泄洪洞增加HZS60型混凝土移动拌和楼生产系统布置方案一、工程概述根据LD/CⅠ-2标2#、3#泄洪洞招、投标文件及合同协议书要求,本工程半成品砼由发包人供应;因移民征迁、1.17阻工事件等因素影响,目前发包人无法按期(2007年7月1日)供应2#泄洪洞各类半成品混凝土。

投标文件中洞身混凝土原计划2007年8月14日~2008年2月10日施工完成,工期7个月;目前由于1.17阻工事件造成2#泄洪洞全面停工74天,2#泄洪洞的开挖、支护施工严重滞后,虽经采取赶工措施,2#泄洪洞首仓底板浇筑于2007年10月11日如期浇筑,首仓墙拱尚未开始浇筑。

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和支洞封堵混凝土预估浇筑数量见下表。

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和支洞封堵混凝土主要工程数量表根据2007年7月5日监理部周例会关于“由各施工单位自行解决08年汛前在建项目所需砂石骨料及砼供应”会议精神,为解决08年度汛前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所需砂石骨料及混凝土供应问题,经业主同意,我部已先期在浑水沟2#泄洪洞1#支洞口附近增设一套JS1000×2型拌和站,砂石加工系统在利用原设置浑水沟的加工喷射混凝土骨料的砂石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3台多通道可调式高细破碎机,砂石骨料加工已能满足施工需求。

2#泄洪洞截止2007年10月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1290m3,垫层混凝土365m3底剩余浇筑工程量约9.7万方。

先期建立的1套JS1000×2型砼搅拌站已远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根据2007年11月3日1#、2#导流(泄洪)洞生产会议纪要及多次生产会议业主、监理的要求,要求尽早再建1座拌和楼。

增加HZS60移动拌和楼后的两套砼拌和系统需完成2#泄洪洞剩余9.7万方的砼生产任务,同时还考虑为1#导流洞和318国道改线主体工程提供混凝土,根据施工进度调整,混凝土主要施工期为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其中月平均浇筑强度2.42万方,最大月浇筑强度3.40万方,根据进度调整计划安排,单天的砼生产能力必须保证洞内三台衬砌台车及三仓底板同时开仓的需要,即单天的最高砼拌合能力要达到1403m3(3×274+3×765)/3×1.3。

二、现场条件经现场勘察,在2#泄洪洞1#-1支洞口附近,在老318国道旁的大渡河外河滩既有砂石加工系统下游处(距离洞口约300m),地形较平坦,可以满足建设搅拌站的地形条件。

选址位置处为大渡河外河滩地,附近有少量居民区,是库区拆迁对象,对当地居民生活干扰小。

附近无高压线、炸药库等危险源。

进料及至施工区的道路利用新建施工便道即可。

地质情况为:主要为砂卵石,表面有薄层覆盖土,承载力满足要求。

施工用水利用大渡河河水,水量充足,可以满足施工用水需求。

砂、石料近加工供应,混凝土施工高峰期,不足部分利用我部1#导流洞现有的砂石加工系统供应。

三、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㈠砼拌和系统强度分析及赶工措施原五里沟布置有1#、2#、3#搅拌站,实际生产能力为约80m3/h小时,主要供应1#导流洞的混凝土的生产任务,基本能满足需要,1#导流洞混凝土施工主要集中于2007年9月~2008年1月。

2#泄洪洞混凝土施工主要集中在2007年11月~2008年3月,平均月浇筑混凝土量为2.42万方,高峰期月浇筑最大强度为2007年12月和2008年1月、2月,预计月浇筑量为3.40万方,同时单天的最高拌和能力必须满足洞内三台台车和三仓底板混凝土同时开仓的要求,即单天的最高拌和能力要达到约1403m3(3×274+3×765)/3×1.3。

由于1#导流洞与2#泄洪洞施工高峰期重叠时间达3个月,且考虑到1#洞拌和站供应2#泄洪洞混凝土运输经济性,(1#洞拌和站至2#泄洪洞运距达5.4km),且2#泄洪洞混凝土施工初期正处于1#导流洞的混凝土施工的高峰期,1#洞原有的拌和系统根本无法为2#洞提供混凝土。

经业主同意,我部先期已在浑水沟增设2台JS1000型混凝土,其生产能力可达到60m3/h,按每天生产18小时,每月生产22天的计划,能满足混凝土初期施工月浇筑量60×18×22=23760m3的需要,但不能满足高峰期月最高浇筑3.40万方的需要。

根据2007年11月3日1#、2#导流(泄洪)洞生产会议纪要及多次生产会议业主、监理的要求,为满足2#泄洪洞混凝土施工需要,要求尽早再建1座移动拌和楼。

经业主协调,增加租赁一套HZS60移动拌和楼(租赁费为15元/m3)。

其生产能力可达到50m3/h,按每天生产18小时,每月生产22天的计划,增设移动拌和楼后,总生产能力可达110m3/h,考虑不平衡生产,按95m3/h 考虑,月生产能力可达95×18×22=37600m3,能满足混凝土高峰施工月浇筑量3.4万方的需要,且可为318国道改线和1#导流洞提供混凝土供应。

HZS60移动拌和楼和先期建立的JS1000×2型拌和楼主要供应2#泄洪洞0+000~0+715洞身段高峰期混凝土施工需要。

混凝土供应原则:在施工期间首先满足洞身段衬砌混凝土施工进度,并适时安排支洞封堵混凝土施工,拟按混凝土施工进度指标进行混凝土拌和站设计。

㈡混凝土拌和系统设备选型1、混凝土搅拌机选型设备选型按混凝土拌和系统和砂石筛分系统设计规模必须满足高峰月浇筑强度和骨料月高峰生产强度,并考虑不平衡生产影响,略有富余。

拟增加租赁一套HZS60移动拌和楼(租赁费为15元/m3),每2.5min(含进料、搅拌、出料时间)搅拌1盘混凝土,1套每盘理论量为1.5m3,实际每台·盘混凝土量搅拌量按1.45m3计,则每小时搅拌混凝土量为:1.45×50/2.5=29m3;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混凝土施工高峰期前期每天混凝土最高用量为1360m3。

1360/(29+35)=21.3小时;1套HZS60移动拌和楼和1套JS1000×2型21.3小时就可以完成。

所以,设计HZS60移动拌和楼后总生产能力可以满足前期施工进度对混凝土的需要。

混凝土拌和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HZS60移动拌和楼技术参数表2、变压器选型根据调查:1套HZS60移动拌和楼功率100kW,再加上其它生产、生活用电80kW,空损系数按0.85考虑,考虑到2#泄洪洞混凝土高峰期浇筑,此时混凝土拌制所需用电需新增1台315kV·A变压器才可满足该拌和站施工需要。

3、混凝土运输车选型根据混凝土需求量计算,每小时混凝土用量约29m3(仅供应2#泄洪洞含衬砌混凝土量),拟初步选定混凝土运输车型号为12m3/车,每车加工、运输消耗时间共需40min计,同时考虑到机械维修保养等因素,则需混凝土运输车辆选用3台。

4、其它设备为满足施工需要,选用一台ZL50C装载机、2台潜水泵等相关配套设施。

四、组织机构JS1000×2型和HZS60移动拌和楼共设站长1人,副站长2人,试验工程师1人,试验员1人,材料员兼调度员1人,电工及维修工1人,装载机司机2人,混凝土搅拌机司机6人,混凝土运输车司机8人,共23人。

组织机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站 长副站长试验工程师调度员机械工程师电工及机修工司机试验员材料员图1 混凝土搅拌站组织机构框图五、搅拌站及砂石加工系统设计及布置㈠拌和站设备配置本拌和站配备以下设备:HZS60移动拌和楼、操作间、100t水泥罐、料仓、料斗、上料输送系统、水泵、装载机、变压器、配电柜等,相关设施有配电箱、蓄水池等相关配套设施。

具体设备配备见下表所示。

投入主要设备统计表㈡平面布置及规划本HZS60移动拌和楼设置于位于2#泄洪洞1#-1支洞口附近,大渡河外河滩地上,距洞口200m左右,搅拌站实际占地面积为5000m2(主要在当地村民的河滩荒地上),站内共设置拌和作业区、材料库、砂石料存放区、砼运输车停放区、办公区、工地实验室、蓄水及污水处理区等区域。

具体平面设计图见浑水沟新增HZS60混凝土搅拌站平面布置图。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新增HZS60混凝土搅拌站主要临建工程数量表1、场地地基处理、基础及地面硬化A、本混凝土搅拌站设置于大渡河河滩地上,基本上位于当地村名河滩荒地上。

首先对地表素土或耕植土进行清除,再对地基表面进行平整、压实,压实度达90%以上。

然后对拌和站作业区域和骨料堆放区域用C15混凝土(厚20cm)进行硬化处理。

B、拌和站主机、水泥罐、配料斗主机等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基础,具体见设计图。

D、骨料仓基础:砂石骨料料仓隔墙首先进行基底开挖,然后砌筑1m厚M7.5浆砌片石基础。

E、房屋及围墙基础采用7.5浆砌片石基础。

场地硬化按照四周低,中心高的原则进行,面层排水坡度不小于1.5%,四周设排水沟。

场地地基处理、基础及地面硬化施工工艺流程为:清表(素土)整平、压实构筑物基础施工硬化地面(C15混凝土)。

2、道路规划搅拌站内作业区、进站便道20m范围内、出站至洞口运输道路均采用C15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0cm。

具体道路规划平面图见附图。

本拌和系统需新建便道0.35km。

新建便道1条由骨料上料点、混凝土出机口通往人工砂石系统,另1条由老318国道新建便道通往水泥库房、水泥罐和混凝土出机口。

采用挖掘机、装载机进行挖、填、碾压、夯实,局部区域用C15混凝土(厚20cm)进行硬化处理。

3、排水设计本搅拌站场内地面按中间高,两侧设2%横坡,再集中汇聚到污水处理池,经过滤处理合格后才进行排放,混凝土运输车在规定地点进行清洗,污水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4、搅拌站站界及料仓隔墙采用M7.5浆砌片石进行围隔。

料仓隔墙砌筑高度2.5m,厚0.8m;搅拌站站界围墙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墙高和墙厚。

5、拌合楼尽量封闭设置,减少或防止灰尘污染空气。

6、施工用电设计本移动拌和楼功率100kw,再加上其它生产、生活用电80kW,拟初步选定安装1台315kV·A变压器即可满足该拌和系统施工需要。

7、库房、住房及维修间由以上计算可知混凝土施工前期每天水泥最大用量为:229T;根据具体施工需要,新增搅拌站需增加配套库房、住房及维修间等生产性或辅助房屋。

受运输或其它因素影响,为保证现场施工,拟建增加250m2水泥及粉煤灰库房各1座,100t水泥罐车2个、外加剂库房2间,住房200m2,可存储700T 水泥、100t外加剂,能满足初期3天左右生产需要。

房屋根据地形条件砌筑M7.5浆砌片石基础,采用砖墙、木屋架、石棉瓦屋顶结构。

六、混凝土拌和系统工艺流程设计砼拌和站的流程说明砂石料输送流程③外加剂输送流程④水输送流程⑤混凝土拌和料输出流程工艺流程见附图:HZS60移动拌和楼及平面图布置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