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课桌教案
初中生课桌整理技巧教案

初中生课桌整理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桌整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教授学生实用的课桌整理技巧,让学生能够快速、有效地整理课桌。
教学重点:1. 课桌整理的重要性2. 实用的课桌整理技巧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课桌整理的重要性2. 教授学生实用的课桌整理技巧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或教学视频、图片展示杂乱的课桌和整理后的课桌,让学生感受课桌整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整理课桌?整理课桌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二、讲解课桌整理的重要性(10分钟)1. 提高学习效率:整理后的课桌能使我们更容易找到所需的学习用品,减少寻找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定期整理课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3. 塑造良好的形象:整理后的课桌给人干净、整洁的感觉,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形象。
三、教授实用的课桌整理技巧(15分钟)1. 分类整理:将学习用品分门别类地放置,如将书籍、文具、试卷等分别放在不同的区域。
2. 定位放置:将常用的学习用品放在容易拿取的位置,如将笔筒放在桌边,方便随时拿取。
3.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课桌,将不再使用的物品丢弃或放回储物柜,保持课桌的整洁。
4. 保持简洁:避免在课桌上摆放过多的装饰品或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保持课桌的简洁。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对自己的课桌进行整理。
2. 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整理课桌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课桌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整理课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桌的整理和收纳教案设计

课桌的整理和收纳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课桌的整理和收纳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课桌整理和收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整理和收纳课桌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1. 课桌整理和收纳的目的和好处。
2. 整理和收纳课桌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整理和收纳课桌的示范材料。
2. 学生准备自己的课桌。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整洁、有序的课桌,并与学生讨论一个整洁课桌的好处。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课桌是否整洁,并让他们表达自己对整洁课桌的看法。
探究: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和收纳课桌的方法和技巧,如分类整理、使用文件夹和文件夹标签等。
2.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整理和收纳课桌的过程,并记录下关键步骤。
3. 学生与同桌分享自己的课桌整理和收纳方法,并讨论彼此的经验和建议。
实践:1.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自己的经验,开始整理和收纳自己的课桌。
2. 教师巡视学生的课桌整理情况,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3. 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课桌整理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和收纳课桌的目的和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关键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今后课桌整理和收纳的计划。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将整理和收纳的技巧应用到其他场景,如书包、房间等。
2. 学生可以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整理和收纳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整理和收纳课桌过程中的表现和积极性。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课桌整理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写下对整理和收纳的理解和计划。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整理和收纳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2. 学生可以在家中整理和收纳自己的书桌或房间,并与教师和同学分享成果。
教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桌整理和收纳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通过实践和反思,学生将能够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为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
开学第一课课桌整理教案

开学第一课课桌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桌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整理能力。
2.掌握课桌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课桌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桌整理的范例、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自带的书包、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桌整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整洁的课桌对学习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讨论整理课桌的好处。
2.讲解。
教师向学生讲解课桌整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清理杂物、整理书本、摆放文具等。
并通过范例、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课桌整理的正确方法。
3.实践。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桌整理的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在学生整理课桌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整理方法。
4.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整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整理得好的学生,并指出整理不够规范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延伸。
1. 学生可以在家进行课桌整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2.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整理课桌的心得体会,分享整理课桌的好处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
布置学生整理课桌的作业,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课桌,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桌整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掌握了课桌整理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整洁的课桌,提高学习效率。
简易课桌整理教案大班

简易课桌整理教案大班简易课桌整理教案是一种针对大班学生的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整理课桌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协作意识。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学会如何整理自己的课桌,使教室更加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整理课桌的习惯。
2. 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协作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整洁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整理课桌的示范材料。
2. 教室准备好装有杂物的课桌。
3. 准备奖励小礼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课桌的重要性,提醒他们整洁课桌对学习的积极影响。
2. 示范:教师展示如何整理课桌,包括清理杂物、整齐摆放书本和文具等。
3. 演练: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一起整理教室里的课桌。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互相观察、评价和帮助。
4. 检查:教师检查学生整理的成果,表扬整理得好的学生,并给予奖励小礼品。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整理课桌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整理课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协作意识。
2. 学生通过互相观察和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3. 教师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他们对整理课桌的理解和意识。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整理课桌的过程,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2. 可以在班级内设立整理课桌的奖励制度,鼓励学生主动整理课桌。
3.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其他整洁的教室或者学校,激发他们的整理欲望。
通过这个简易课桌整理教案,学生将学会如何整理课桌,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
同时,通过协作和互相帮助,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也将得到培养。
一个整洁的教室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整理课桌的任务,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会整理小课桌 (一等奖创新教案) -三年级上册劳动通用版

我会整理小课桌(一等奖创新教案)-三年级上册劳动通用版《我会整理小课桌》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参与“我会整理小课桌”活动,在劳动实践中感悟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我会整理小课桌”的劳动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3、学生在整理课桌活动中培养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素养。
教学重点:整理课桌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摆放美观。
教学准备:课桌、书本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整理课桌的目的1.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为自己创造一个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
2.使学生们认识到整理课桌的意义,学习整理课桌的方法。
3.课堂导入,游戏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二、物品摆放的现象课前偷拍学生课桌的照片,看看学生是如何摆放学习用品的?搜集选取其中的典型代表,让每位同学看看别人的课桌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我们的课桌与教室那么的脏乱?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桌变得整洁又美观?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呢?用学生的真实素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亲切而有说服力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互相学习,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亮点,感悟整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又乱又脏的课桌(我的小主人从不理睬我,哎呀呀,瞧我又脏又乱的样子,我都不敢和其它桌子椅子一起玩。
)(二)凌乱不脏的课桌(我的小主人有时会替我擦一擦脸,但经常把课本文具随手往我身上一丢,哎,我多希望自己可以变漂亮一点呢~)三、如何摆放学习物品1.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别人是如何摆放书本与桌椅的?感受一下整理好的课桌与摆放不整齐的课桌是一番怎样不同的景象?2.整理课桌的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生活经验,小组进行讨论得出方法)a把已经上过学科的课本放进书包里b把书本、学习用品放在课桌指定位置c书本按照每天课表顺序从上往下排列(左边),书本按学科叠放(右边)3.通过观看视频和整理课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验收成果。
一年级劳动教案整理课桌

一年级劳动教案整理课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整理课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养成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整理课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物品的价值观,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整理课桌的方法:- 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例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 分类整理,将书本、文具等分开放置。
- 检查桌面是否干净、整洁。
2. 整理课桌的技巧:- 学会使用储物盒、书架等工具,使物品更有序。
- 学会折叠纸张、整理文具等小技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整理课桌的重要性。
-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怎样整理课桌吗?有哪些好的方法和建议?2. 讲解示范:- 教师亲自演示整理课桌的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 强调整理课桌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认真观察、理解。
3.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自己整理课桌。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4. 总结提升:- 学生分享自己整理课桌的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整理课桌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尝试自己整理书桌,并将整理过程和成果拍照上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整理课桌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教具:整理课桌所需的工具,如储物盒、书架等。
2. 教材:相关劳动教育的教材、图片、故事等。
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整理课桌,提高动手能力。
2. 培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保持课桌整洁。
3. 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
---以上就是一年级劳动教案整理课桌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主题班会整理课桌教案设计

主题班会整理课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整理课桌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3.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校环境整洁度。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2.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校环境整洁度。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2.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环境整洁的工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整洁的课桌和教室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整洁的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和愉悦感,引导学生思考整理课桌的重要性。
2.讲解整理课桌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和学生讨论整理课桌的重要性,整洁的课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专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整洁的课桌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让大家都能够在一个整洁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
3.整理课桌的方法和技巧。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整理课桌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将文具分类放置、定期清理多余的纸张和垃圾、保持桌面整洁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整洁的课桌范例,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4.班级整理课桌活动。
在班会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整理课桌的活动。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整理一部分课桌。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评选出整理最整洁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5.反馈和总结。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总结整理课桌的重要性,以及整理课桌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可以询问学生对整理课桌活动的感受和建议,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的活动。
五、课堂延伸。
1.整理课桌的日常监督。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自觉整理课桌,同时也可以定期对课桌进行检查,鼓励学生保持课桌的整洁。
2.开展整理课桌的主题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整理课桌的主题活动,比如整理课桌比赛、整理课桌宣传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提高学校环境整洁度。
六、教学反思。
整理课桌教案的设计要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课桌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整理能力和责任感。
小学劳动技术我会整理小课桌教案

小学劳动技术我会整理小课桌教案教案主题:整理小课桌引言:在小学阶段,劳动技术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劳动技术,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如何整理小课桌,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自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一、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整理小课桌的重要性,并能正确使用整理工具。
2. 学生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整理小课桌,并保持卫生整洁。
3. 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并互相帮助,完成整理任务。
4. 学生能够培养自觉自愿参与劳动的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导学生理解整理小课桌的重要性- 呈现一张整洁的小课桌和一张杂乱的小课桌图片,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区别,并讨论整理小课桌的好处。
- 引导学生明白整齐的小课桌能促进学习效果,减少注意力分散。
2. 讲解整理小课桌的步骤和使用工具- 向学生展示整理小课桌的正确步骤,如先整理书本、文件,然后摆放文具和计算工具。
- 介绍使用的工具,如橡皮擦、铅笔刀、纸巾等,并演示正确使用方法。
3. 教授整理小课桌的要点并实践演练- 强调整洁桌面的重要性,包括摆放好物品、整齐的书本和注意避免杂物。
- 给学生展示实际操作,让他们模仿并整理自己的小课桌。
- 多次练习直到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理步骤和技巧。
4. 发展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共同完成整理小课桌的任务。
- 告诉学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分享经验。
- 观察小组在合作中的表现,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 总结和评价- 让学生观察整理后的小课桌,并对整理后的成果进行评价。
- 强调整理小课桌是一个长期且有积极影响的习惯,鼓励学生每天都整理自己的课桌。
三、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 教学资源- 整洁的小课桌和杂乱的小课桌图片- 整理小课桌的步骤和技巧的图片- 整理小课桌的工具,如橡皮擦、铅笔刀、纸巾等2. 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按照正确的步骤整理,使用正确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课桌教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整理课桌教案【篇一:7、学习用品常整理教案】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初步懂得分类整理学习用品的好处。
2、指导学生基本掌握整理学习用品的方法。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二、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教学挂图,有关学习用品的实物。
三、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学习用品谁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每个同学都有那么多的学习用品,如果我们都把它们摆出来,想一想我们教室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如果这些学习用品都摆得乱七八糟,用起来方便吗(学生交流)2、尝试、体会(1)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如果我们把学习用品摆放得杂乱无章,毫无条理,一方面让人看了不舒服,另一方面用起来也不方便,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不良习惯。
因此,必须引起每个同学的注意。
怎样摆放学习用品才是正确的呢下面同学们先自己试试,看看上课时所用的课本、作业本、铅笔盒等怎样摆放既整齐又方便个人试完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摆放方案。
(学习活动,各小组汇报交流)(2)根据同学们的试验交流,都觉得课本、作业本应该放在课桌的3、行为设计。
刚才我们一同研究了上课时学习用品的摆放方式,下面请同学们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放学前和在家做完作业后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4、进行摆放学习用品的比赛,由小组长当评委。
5、小组长评价比赛情况,评选出最佳小组。
6、畅谈体会。
让学生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以后应该怎么做。
【篇二:课桌椅摆整齐】课桌椅,摆整齐教育目标:1. 使学生懂得课桌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爱护自己的小课桌。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课桌的习惯。
教育要点:1.爱护课桌椅,不损坏,不在课桌椅上乱涂乱画。
2. 有效使用课桌,整理好课桌。
教育过程:一、发现课桌的重要性◆活动: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让大家不借助课桌在纸上写字;再让学生借助课桌来写字。
二、整理小课桌播放课下同学们杂乱的课桌照片的同时表演小品。
(一)又乱又脏的课桌(我的小主人从不理睬我,哎呀呀,瞧我又脏又乱的样子,我都不敢和其它桌子椅子一起玩。
)(二)凌乱不脏的课桌(我的小主人有时会替我擦一擦脸,但经常把课本文具随手往我身上一丢,哎,我多希望自己可以变漂亮一点呢~)◆ 同学们,你们的课桌也有过照片上这样的现象吗?1、交流讨论:这样的现象好吗同学们喜欢整洁还是脏乱的课桌呢说说不整理课桌的几点坏处?(1)容易把课本丢失;(2)上课要用课本时会找不到;(3)会降低教室整体的整洁度;(三)整齐干净的课桌(我和小主人是好朋友,她每天为我洗脸整理,哈哈~瞧我多美丽呀!)2、学习如何有效的整理课桌◆整理小课桌,多一点责任心。
1、把上过的课本放进书包,减轻小课桌的负担。
2、书本、学习用品放在课桌指定的地方。
a.学习用品就像我们小学生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铅笔橡皮放在铅笔盒里,铅笔盒放在小课桌的正前方。
b.书本按照每天课表的顺序,从上往下排列,放在课桌抽屉的左边;本子按学科叠放在一起,放在课桌抽屉的右边。
c.随即抽取几名学生按照要求来尝试整理课桌三、爱护小课桌(一)、小品:两张小课桌的心里话(二)、交流讨论:同学们,听完小课桌的心里话,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小课桌说吗?◆保护小课桌,多一点爱心1、收起小剪刀、小刀等危险的学习用品,避免伤害到小课桌。
2、课前、课上、课下不要用铅笔画花小课桌的脸。
3、午饭前,拿出手帕垫在课桌上;午饭后,请给小课桌洗洗脸。
(三)、儿歌《我爱我的小课桌》小课桌,小课桌,天天伴我来学习。
轻轻拿,轻轻放,保持干净又整齐。
不乱刻,不乱画,不乱晃动和踢踏。
造桌椅,不容易,应该爱护和珍惜。
你洁净,我舒心,我爱我的小课桌。
四、巩固训练,共建班约。
1、金点子,共建班级公约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来出出点子,怎样保护好小课桌怎样有效的整理课桌2、比一比,赛一赛模拟演练,分小组推选同学比一比,赛一赛。
(1)按照要求,看谁整理的最好?(2)提高难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五、小结小小一张课桌,看似不起眼,却方便同学们读书写字,每天默默地陪伴在我们小朋友的身边。
小小一张课桌,就是你我的朋友,每个人都应该爱护它,就像爱自己的朋友。
小小一张课桌,也像小朋友一样,喜爱漂亮,每天都要穿戴整整齐齐的来到学校。
同学们,用你多一点的爱心,多一点的责任心,让你的课桌和你一样美丽起来!【篇三:书桌教案】《书桌》教案(详)教学目标:1、说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感受到作者语言的自然妥帖,语气平实,如话家常;2、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3、学习作者描写生活细节的写作方法,能仿写片段若干;4、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熟读并背诵文章第一部分第六小节,及文章最后一小节。
教学重点:1、感受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2、从作者的经历中感悟生活中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人生选择。
教学难点:对文章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的感悟。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做如下设计安排:教学设计: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书桌》。
2、检查学案完成情况:(1)指名读生词字音、解释词语意思。
(2)与学生交流分享关于作者和文革时期背景的相关材料。
(此处可联系作者文革时期经历片段讲解)(3)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4)读一读你画出的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小结:文章语言平实,如话家常,就像是一个长者在与你聊天,回顾自己过往的经历,又像是一个人在对着自己在诉说心事。
字词都很平常,但读起来却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就像是纯棉内衣给人的感觉一样。
二、学文第一部分:1、自由读文1——6节,思考: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张书桌呢作者又是运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它的呢 2、完成填空:这是一张的书桌。
(利用第一节中作者对书桌描述的语言进行填空,加深学生对书桌的印象,同时感受作者语言的朴实、准确。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
4、教师引读2、3、4节,学生齐读5、6节。
5、过渡:是呀,“没有共同的经历就不会有同感。
”(出示第六节内容),作者在开篇,我们打算看他和这张书桌的故事时,就对“同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下文的学习中,需要我们融入作者的心灵与他一起去经历,让你的心与他之间进行最短、最直接的相融。
三、学文第二部分:1、过渡:“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
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可作者是怎样让自己的记忆一点点显现出来的呢?2、自由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1)写文章要有切入口,有个能带出一切的总把手。
作者写了许多好像没有多大意义的东西,如小时候在桌子上写字,晾干小泥球,在小木板上钉钉子,打碎桌上的玻璃板等等,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孩童时期的特点,下面就越写越不简单了。
因为玻璃板被打碎后,许多事都留下了痕迹,所以很少用湿布去擦,但却只有一次例外。
作者的笔锋在平淡中却有匠心独运的起起伏伏。
你看出来了吗?(2)自由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感受这种不着痕迹的妥帖与自然。
4、学习写作手法:(1)引导过渡:在这一部分,作者对儿时往事的那种追忆感表达得十分到位。
你能看出作者具体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吗(排比、肖像描写)(2)仿写练习:我,就在这间教室里吧!我,就在这间教室里吧!我,就在这间教室里吧!或在中,在中,在中,我长大起来。
5、作业:仿照文中写李老师的方法,写一个你记忆中的老师片段,100字左右即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那些了解?(投影显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记录了作者儿时、年轻时、青年、文革等几个成长阶段;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是平实却富有深意的;交流了关于“文革”时期的背景资料;深入学习了作者儿时经历这一段,书桌上有作者许多回忆,他曾经做过错事。
)2、回顾“儿时”片段的学习方法。
这一片段作者记叙了许多琐事,追忆的感觉十分强烈,我们从中学到了些什么?(仿写了排比句式,练习人物肖像描写。
)3、作者在开篇强调了“同感”在理解他这些经历中的作用(投影出示关于“同感”的片段,齐读)教者强调,读文章时,我们是在替作者说话,同时,也是在听作者说话。
二、深入研读:1、文章三至五部分(1)过渡:那么在接下来的几个时间段里,书桌又分别记录了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什么呢?(2)自由读三、四、五部分,思考上述问题。
——(了解内容)(3)交流:书桌见证了“我”在年轻时被出卖过;在青年时,被抛弃过;文革时,被侮辱过。
(4)提问:若你在生活中遭遇到“被出卖,被抛弃,被侮辱”,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呢?(5)学生自由谈感受(6)提问:那你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和你一样的情绪了吗?(7)再次浏览三、四、五部分,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感受情感)(8)交流:从字里行间,你体味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尤其在哪些片段体现的尤为强烈?(9)重点学习第四部分第一小节出示:我有过一个女朋友。
她是一只快乐的小鸟——那早晨站在沾着露水的枝头抖动翅膀,在阳光里飞来飞去,在烟筒上探头探脑的小鸟。
她总笑,她整天似乎除去快乐什么也不知道。
她在任何一群人中出现,都能极快地把快乐通过笑、通过活泼的目光、通过喜气洋洋的俊俏的小脸儿、通过率真的动作,传染给每一个人。
我说她的快乐是招眼的、悦耳的、香喷喷的,是魔术。
我称她为“快乐女神”。
①提问: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若你是一个男子,你会喜欢她吗?读着这样的文字,你的脸上情不自禁会出现怎样的表情②出示一段对比文字:我有过一个女朋友。
她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她总笑。
她整天似乎除去快乐什么也不知道。
她在任何一群人中出现,都能极快地把快乐传染给每一个人。
我说她的快乐是魔术。
我称她为“快乐女神”。
读一读、比一比,你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过渡:若你正在爱时,将对方写得美好是发自内心的,若你依然知道结果,还将对方描述得如此美好。
恐怕,爱的就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了吧?2、学文六、七部分(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思考:作者真正爱的是什么?(2)交流:(爱生活)——若不能马上找到答案,继续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提问: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具体体现在哪里?(4)重点学习第六部分第二小节:出示: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儿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
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做“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
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
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阳光的斑点儿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
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