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贺直哉简介(预习用)
从《在城崎》看志贺直哉的死亡意识-最新文档

从《在城崎》看志贺直哉的死亡意识1.作家作品介绍:志贺直哉,1883年出生于日本宫城县,1904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菜花与少女》开始步入日本文学界,1910年与有岛五郎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从此志贺直哉成为日本白桦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不仅如此,可以说志贺直哉也是日本心境小说的前辈。
志贺直哉的大部分作品都源于自己的实际生活。
从自己的亲身生活中取材,可以说在现代日本文学家中,他是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正是因为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对日本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日本的“小说之神”。
《在城崎》是志贺直哉的心境小说的代表作,创作于1917年,小说通过对蜜蜂的死亡,老鼠的死亡和蝾螈的死亡这三种小动物死亡过程的细致描写,结合自身体验和经历,很自然地流露出作家志贺直哉的一种死亡意识,在我看来,这种意识是面对死亡时的一种恐惧。
2.面对死亡的恐惧2.1 死亡是异常宁静的,非常孤独的事情。
文章第一部分写作者因为被山手线的地铁压伤因而自己独自一人到城崎的温泉调养身体。
从这件事情来看貌似是很寻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一种孤独,再加之这里的环境也很宁静,作者经常想起当时的地铁事件,“稍有不测的话,我现在已经安静的睡在山下面的土地里了吧”这是作者经常会想到的,从这里看来,作者经常想到死亡,并且认为死亡时一种安静的,寂寞的,凄冷的事情。
接下来,作者刻画了蜜蜂的死,一天早上,作者看到一只蜜蜂死在玄关的屋顶,而这只蜜蜂是由于怎样的原因而死的呢,谁都不知道,况且周围其它蜜蜂依然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仿佛对这只蜜蜂的死周围的蜜蜂全然不知一般。
由此静静的死去的蜜蜂和依然忙碌的蜜蜂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死亡是宁静的,孤独的,凄冷的。
就这样安静的过了两天,这只沉寂的蜜蜂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不知冲向了什么地方,这样看来,死亡是那么的无助,寂寞。
体现了作者面对死亡时的一种恐惧心理。
2.2 死亡是残酷的,悲惨的事情。
清兵卫与葫芦

送给同学们的话:
• 努力培养自己的兴趣, • 发展自己个性; • 要学会尊重别人的个性。
七:布置作业
小说的结尾言尽意未尽,清兵卫对葫 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 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 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合理展开想像,续 写这篇小说。
一:检查预习:
你会读吗?
zhōng 热衷
lǔ
茶卤
jīng
战战兢兢
xīn
薪水
duō SuO 哆嗦
yì
熠熠
hē chì
呵斥
guāi jué
乖觉
二
0.1元=50元=600元? 线索:葫芦 主人公:清兵卫 对葫芦——喜爱、热衷、痴迷
三: 品读课文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 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
四、品味鉴赏 :
3、作者对清兵卫和大人们分别表现了什 么样的态度?
清兵卫:
同情
爸爸
批评 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 教员
客人
• 【小结】清兵卫喜爱葫芦,可在大人们的 干涉、阻止下,他的志趣、个性被无情地 扼杀了,这种悲剧不仅在过去,而且也在 现在;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国 家不断地上演。小说的现实意义非常刻, 作者不仅在批判,也在呼吁,根据上面分 析本文的主旨至此清楚地透露出来,请同 学们总结一下
• 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清兵卫喜欢葫芦, 可是这种爱好被大人扼杀,后又热衷上 绘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清兵卫的同 情,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 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 发展。
七:拓展反思,体验感悟
1、我们体会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分析了人物 的性格特点,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学了这篇 小说后你想说什么?你有过类似的遭遇么?你 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 ?
日本文学の志贺直哉

《暗夜行路》赏析
暗夜行走中的感觉,究竟是对漫漫黑暗的无
端恐惧,还是对前方光明的极限渴望? 志贺直哉真实生活中的祖父、父亲以及生活 本身给了他暗夜行路中的大部分心情。较之 《和解》,他更多地把自己放入到小说中, 呈现了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 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形象。心情的这条暗 夜之路其漫长,似乎有种“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痛苦和考验。
作品赏析
和解 在城崎
暗夜行路
《和解》
《和解》发表于1917 年, 主人公顺吉因不愿屈从 于父亲的意志,与之闹 僵,使家庭内成员间的 关系很尴尬。顺吉内心 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恨 父亲思想顽固,一方面 又想和解。后来,她在 父亲面前认了错,全家 为此而欢庆,作品工于 人物的内心描写,文笔 自然。
志贺为是反自然主义的“白桦派”代表作家
之一,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其作品 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 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 多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后世还 有所谓“志贺直哉文体”对日本文坛造成重 大影响。 志贺直哉并不是只会一味写书的文 人,他对日本社会事务和政治现状都很关注, 在日本文学地位可比中国的鲁迅。据说志贺 直哉是日本的左派,具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解读《和解》
《和解》揭示的独特文学意义是,志贺与 父亲的对立关系达到极点之际发生的、 令志贺喜出望外的文学内容取向的转变。 由按捺不住的兴奋凝成的《和解》问世, 致使志贺在迄今自我绝对至上和反抗 “家”的权力的心路历程走到终点站, 多年纠解心头的苦恼由此得到净化,心 里大放光明。从此,志贺的文学地位园 地里展开了新生面。 下面介绍志贺与父亲不和的表现:
谢谢!
浅析志贺直哉和他的作品

浅析志贺直哉和他的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大正年间雄踞文坛之首的著名作家,生于宫城县,也是白桦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受到了自然主义的影响,文章不拖泥带水,堪称小说文体的一种范本,曾被当做练习文章时模仿的蓝本。
芥川龙之介曾高度评价过志贺晚年的小说,称之为是自己创作的理想。
他的主要作品有《暗夜行路》《和解》《在城崎》等。
《在城崎》是他赢得“心境小说的开拓者”称号的主要标志。
志贺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在白桦派作家中是颇具特色的,作品中深厚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伦理自觉,尤其那深沉典雅的心境和清淡含蓄的深蕴,都具有东方色彩。
他把西方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与东方的禅学等调和得恰到好处。
志贺直哉以其惊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写作风格而被誉为“小说之神”。
而观其作品可以发现,与父亲的冲突与对立是志贺文学触及最多的主题。
与父亲长达16年的不和,成为志贺文学创作的极大动力,也是其文学的创作源泉。
作家的创作,总是源于内心情感的变化。
每个大作家都因特殊的生存体验而形成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及情感基调。
志贺在祖父母的养育和培养下长大。
父亲是个以钱为重的事业家,与从事文学创作的志贺格格不入。
1900年的足尾铜山矿毒事件,成为志贺和父亲不和的导火索。
1910年,和友人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等人创办了《白桦》杂志。
1912年,志贺离家。
1917年和父亲和解,这个时候写了《在城崎》。
《在城崎》是志贺直哉享誉日本文坛的“心境小说”代表作。
志贺的作品可以说经历了初期从混沌的矛盾和纠葛的时代,到中期的和谐时代,一直到后期的自足、平静、安宁的时代。
和父亲的矛盾,可以说是志贺文学素材的一大源泉。
《在城崎》这篇小说中,志贺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受伤后去城崎温泉疗养,感受到人的一生存在着不可思议的偶然性,根据当时的心境和在城崎的所见所闻,写了这篇短篇小说,引发了作者对死亡问题的思考。
《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表现的志贺直哉对母爱的渴望

《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表现的志贺直哉对母爱的渴望作者:张剑虹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6期摘要:志贺直哉一生围绕着与父亲对立,经历了“排斥、纠葛、和解、调和”的过程。
尤其是内心的纠葛几乎成了支配他青年时期的“一大精神课题”,也是“人生戏剧的高潮”。
为此,许多学者对其相关作品做了详细研究。
然而,关于母爱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母亲的形象非常单薄。
阅读《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后,发现他对生母的感情非同一般。
本文通过剖析《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中他对生母的怀念和对继母的敬仰,分析他对母爱的渴望并把这渴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察志贺直哉的心境。
关键词:母亲渴望母爱一、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志贺直哉,明治16年(1883年)2月20日出生于父亲工作的宫城县石卷市。
其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父亲兴办了总武铁路,一直在日本大企业就职。
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的志贺直哉一生中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作品描写手法细腻,大多从自己以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
不管是人物还是自然,对作者的心境来说没有一丝的虚假,饱含了强烈的真实性。
当时日本社会急剧变化、新旧思想相互碰撞,处于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过渡阶段。
志贺的身体里流淌着矛盾的血液,心境也波澜起伏。
十三岁丧母后不久,迎来了继母。
这篇作品是在明治45年,他一边追忆一边写下的。
志贺在《创作余谈》中曾回忆执笔《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时自己的姿态:“如实地记述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一个晚上就朴实地写完了,虽然小说中的自己很伤感,可表述却又没有那么伤感,我喜欢这一点。
有人问我最喜欢哪部作品,我常常提及这部短篇。
”二、作品的形成1.作品梗概十三岁那年夏天,“我”从学习院①初小毕业,集体去片濑②游泳。
一天下午游泳结束后收到祖父的来信,信上说母亲怀孕了。
“我”心里感到很兴奋,于是从行李中取出小砚台,分别给祖父和母亲写了回信。
作为奖赏,“我”决定只送母亲一个人礼物,“我”在江岛③上买了一套贝雕制作的梳子、发坠,簪子等头饰品。
清兵卫与葫芦

体验感悟: 体验感悟:
1、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 喜好? 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 律的清兵卫? 律的清兵卫? 2、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受到了怎样的对待? 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你们想让家长老师怎样做呢?
小说中细节的作用 1.使情节更加丰满。 使情节更加丰满 使情节更加丰满。 2.刻画人物画龙点睛。 刻画人物画龙点睛 刻画人物画龙点睛。 3.最终为表现主题服务 最终为表现主题服务。 最终为表现主题服务
根据情节结构, 根据情节结构, 找出文章内的主 要矛盾冲突
不 高 兴
父 亲 呵 斥 、 揍 、
砸
痴迷、喜爱、 痴迷、喜爱、买 清兵卫 、 、 不 理 解 不 认 同 、 不舒服
精读重点段落( 精读重点段落 “他对于旧的葫 嘀咕了” 芦……嘀咕了”。)理解掌握 嘀咕了 。)理解掌握 危机爆发” “危机爆发”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 本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是危机爆 危机爆发指情节走到一定程度, 发。危机爆发指情节走到一定程度, 郁积的矛盾就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 机爆发, 机爆发,这个危机的爆发同样是情 节的新的起点。 节的新的起点。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序幕、 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序幕、开 ,(序幕 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结局 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改变爱好 痴迷葫芦 发现葫芦 教员没收 砸碎葫芦 葫芦变价
情节中的细节--情节中的细节 骨架上的血肉 中的细节
精读课文,找出文章序幕中描写清兵卫喜 精读课文,找出文章序幕中描写清兵卫喜 序幕 爱葫芦的几个细节 •“从一个摊户伸出一个老头儿的秃脑袋”, 清兵卫把它错看做葫芦了。 •每次上街的时候,走过古董店、水果铺、旧 货店、粮食店以及专门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 门口挂着葫芦的店铺,总是“呆呆地站在门 前望”。
志贺直哉矢岛柳堂故事梗概

志贺直哉矢岛柳堂故事梗概志贺直哉(1872-1896)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作家,被誉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其作品《柳堂故事》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柳堂故事》是十篇独立的短篇小说组成的集合,其中每篇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一个名为柳堂的医生。
下面是相关参考内容的梗概:1. 故事一:《无题》柳堂医生善良又富有同情心,他在一段时间内帮助了一个心智不稳定的患者。
患者因为获得了心理支持,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然而,患者的复原让柳堂心生不安,他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真正地帮到这个人。
2. 故事二:《巡视医师》柳堂医生作为巡视医师,开始对一所精神病院的工作进行巡视。
他观察了病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医院的管理制度。
他对医院内部的情况和待遇感到不满,因此决定向上级报告,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故事三:《眼镜》一个女孩因为奢侈的心态而破产,导致她的眼镜店破产。
柳堂医生设法帮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勇气并找到新的方向,最终她独立面对并克服了自己的困境。
4. 故事四:《黄色手巾》柳堂医生帮助了一个年轻男子,他患有深度抑郁症。
患者通过替代物来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但这个替代物逐渐变成了对他的控制。
柳堂医生与他进行心理治疗,并帮助他找到了新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5. 故事五:《收养》一个独立的妇女发现并收养了一个弃婴。
她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这个孩子非常慈爱,并给他取名为“柳堂”。
这个故事探讨了收养对于被收养儿童和收养家庭的影响,以及家庭和亲情的力量。
6. 故事六:《爱人之死》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讲述了柳堂医生的妻子生病并最终死去的经历。
柳堂在妻子死后陷入沉思和内心的痛苦,并试图通过写作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7. 故事七:《耳元金》柳堂医生对一位有精神疾病的妇女进行治疗,他逐渐发现,妇女的精神病源于她在年幼时期接受的剧烈刺激。
通过耐心的辅导和关心,柳堂最终治愈了她的精神病。
8. 故事八:《继子之死》柳堂家的继子因涉嫌谋杀而被逮捕。
_具备着全人格的大艺术家_志贺直哉

2003年第2期 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No.2.2003J OURNAL OF GU IYAN G TEACHER’S COLL EGE(总第72期)Social Science(Quarterly)(G eneral No.72)“具备着全人格的大艺术家”———志贺直哉Ξ蓝泰凯(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 550008)摘 要: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白桦派的杰出代表。
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浸透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调和意识。
文体生动简洁,格调清新淡雅,语言精炼优美,在日本近代作家中独树一帜。
关键词:志贺直哉;人道主义;对立意识;调和意识中图分类号:I313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894(2003)02-0035-07Siganaoya2“A G reat Artist with a Perfect Character”LAN Tai2kai(Guiyang Teachers 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08)Abstract:Siganaoya,a well2known Japanese writer,is a distinguished representative of sirakabaha in the history ofJapanese modern literature.His works are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thinking connotation,strong humanist spiritand consonant consciousness.His style is graphic and brief,the pattern refreshingly lucid and quietly elegant,thelanguage proficient and beautiful.All these have made him develop a school of his own in Japanese writers.K ey w ords:Siganaoya;humanism;opposite consciousness;consonant consciousness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大正年间(1912—1926)雄踞文坛之首的著名作家,被日本人尊称为“小说之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生于1883年2月20日,逝于1971年10月21日),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日本小说之神”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其代表作包括《在城崎》、《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等。
文题
本文通过写清兵卫痴迷地喜爱葫芦,却被老师、家长剥夺了这一爱好的故事,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要尊重孩子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
背景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日本资本主义飞速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接受了欧洲19世纪文艺思潮的影响。
属于白桦派的上层社会青年知识分子,摒弃了自然主义文学对现实生活所作的阴暗的描写,充满发挥个性的光明与希望。
以1914年所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民主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强烈地影响了日本。
日本知识分子对人类光明的理想与不断前进的可能性怀抱希望。
白桦派的文学艺术在这种思潮下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大正时期文学的主流,并给以后的日本文学留下深远的影响。
热zhōng(衷) 哆suō(嗦) guāi(乖)觉
光彩熠熠(yì) 战战兢兢(jīng) 呵叱(hē chì)
“白桦派”是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因当时一批日本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
他们对那些仅仅刻板地描写琐碎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非常不满,要求“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类的意志, 探索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 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