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升格方法
作文升格指导

A班作文升格指导一、结构升格1、纵向1)线索贯穿2)情节曲折3)多用倒叙、插叙【巧用题记】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
作文中巧妙地设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引用式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或现成的诗文作为题记,不仅使文章立意深邃隽永,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
【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美丽乡愁》2)交代式借助题记交代文章的写作目的或写作背景,使读者能迅速进入角色。
【例】谨以此文献给我深爱的母亲,献给天下所有普存爱心的母亲。
《母亲河》3)诠释式借用题记,对文章题目内涵作具体的诠释,让读者对其内涵有更为清晰、准确的把握。
【例】那风雨怎么会忘记?闭上眼就会想起;那风雨埋藏在心底,倾诉只能借助纸和笔……《风雨中》二、选材升格1、自己独有的感人、新颖的材料(秘密武器)2、可能与别人重复的材料——新瓶装旧酒,写出新意3、具体准备:1)家庭亲情类a 父母长辈关爱——选取平凡却独特的细节切入,一定避免千篇一律 1b 补充爱家恋家、思念故乡的材料,如《我爱我家》、《故乡的味道》等 1 2)校园生活类a 写人(师+生)1+1b 写活动(避免流水账,多用横向结构,突出深刻主题,多写写上课的部分)2c 读书伴我成长不要“线”,要“点” 1【例文】推开宋词的大门,走进宋词,欣赏着宋词的绰约多姿,感受这宋词的情,宋词的爱,宋词的美。
走进宋词,感受着宋词的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摸鱼儿》中的这两句话,点出了爱情的本质。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短短数言便刻画出李清照此时心中的千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意,此情无可消除。
更有词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爱情啊。
为了爱情竟不顾自己,这远远超出了对爱情的坚贞,这是一种高尚的品格。
作文升格

作文升格,就是通过发现文章不足,修改原来的作文,使作文更出彩,得分更高。
作文升格一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选材是否典型、细节是否缺乏、详略是否失当、情节是否失真等几个核心。
升格类型一:选材不典型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里,总有一个声音一一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请以《我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真想勤快些(失误文38分)我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在我们这样充满青春朝气的时期,大家一个个勤快能干,而我却懒散无能。
大家伙们一个个都在奋发图强地学习着,而我却在那偷倫摸摸地睡觉;大家伙们一个个奋笔疾书,而我却在那像练字一样,不紧不慢地写着;大家伙们在宿舍里一个个都刷了牙要睡觉了,我才刚刚开始洗澡。
(失分点①:这里的例子反映的应该不是“我”不勤快,而是“我”动作慢。
选材不够典型。
)我这个人啊,平常懒懒散散,不刻意要求自己勤快,才落得天天被爸爸妈妈和老师催着的下场啊!我真想勤快些。
如果我勤快些,我就不会把作业拖到晚上来写。
然后抱着头对着苍天大喊:“作业好多啊!如果我勤快些,我就不会天天被老妈老爸催着:“自觉看书没有?作业做完没有?洗漱完了吗?书包里的书收拾没有?”如果我勤快些,我就不会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东西放得七零八落,找东西时又把自己搞搞得焦头烂额。
(失分点②:缺乏主动性,不爱收拾房间,这与不勤快没有直接的联系。
选材没有代表性。
)我真想勤快些,但光想可没有什么用,要做出计划:以后早睡早起,不睡懒觉,起来洗漱不拖拉;以后写字不求太漂亮,工整就行,快速就好,不要因为写字慢完不成作业;以后做事要有事先准备,不要嫌麻烦,否则等自己做事时着急了,就会更烦。
(失分点③:流水账式的语言显得空洞。
)计划虽做好了,但是还要付出行动,至于这计划的成效,还是要看自己能不能严格要求自自己啊!我真想勤快些,不然我就会像诗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里写的那个样子了。
中考作文升格方法例谈

中考作文升格方法例谈作文是中考语文的重中之重,所谓得作文者得天下,只有写好中考作文,才能有理想的中考语文成绩,但部分学生写作主题不突出,内容不丰富,需要掌握一定的升格技巧。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示范,模拟写作的方式,为学生做好引导,在层层铺垫之中,展示情感,有效点题,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保证学生在符合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形成充实的内容,能够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
一、示范教学,模拟写法教材运用到的不少写作方法,都是非常好的,可以成为学生的借鉴模范。
例如《背影》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情感散文,通过回忆表现父子深情。
尤其是其中父亲艰难翻过台子,为“我”买橘子这样重点的场景作者就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描述,而背影一词更是成为了全文写作的线索。
对背影进行回忆以及背影描写,一直到最后的背影,有着非常清晰的叙事线索。
而且内容明确,教师可以这篇文章为范文,对学生的场景描写做分格训练,让学生知道在描写的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思路对场景进行层层描写。
二、层层铺垫,积累情感作文中,要叙事完整,情节一定要波澜曲折,引人入目。
很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往往缺少情感烘托,所以最终的主题也不够突出,无法彰显出自己的情感。
需要学会着重铺垫的形式,在情节中跌宕起伏,逐渐达到高潮。
情感诞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某些文章,如果情感大起大落,往往不符合逻辑,在表现人物情感的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些情节,在层层递进中,让情感喷薄。
例如写故事,要让矛盾不断转折,矛盾产生、消除矛盾以及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就更为自然。
例如写作思路展示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然后在父母送伞的时候,感受到亲情,冰释前嫌,情感的表现就相对单一,虽然解除了矛盾,但是通过一件事就完全消除矛盾,过快也过于刻意,缺乏证据。
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情节,例如在前期铺垫与父母的关系非常好,在长大后,才会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在与父母产生隔阂的期间,也产生内心波动,看到父母们劳累的身影,内心也产生波动,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展示成长心理变化,进而在最后冰释前嫌的时候,显得更为自然。
初三作文如何有效升格

学生愿意去写、不害怕去写, 是作文指导的前提和基础。
语录1: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作文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高分的!
指导流程
理念灌输 作文2稿
作文1稿
上一讲评专 题进一步诠 释:弱点成 功攻克者的 范文展示和 故事推广
寻找全班共 性弱点,有 针对性专题 讲评
寻找个别 学生个性 弱点,有 针对性面 批;弱点 难以攻克 的用心学
讲评时的材料: ◆名家散文《遥远的风琴》片段; ◆典型的“没有画面感”语段; ◆班级同学的优秀范文。
示
作文话题:消逝中的回忆和思考 例
3、集体讲评后,寻找部分学生, 针对个性弱点,有针对性快速面批。
示
作文话题:消逝中的回忆和思考 例
4、作文第二稿。周末
5、上一专题进一步诠释:弱点攻 克成功的同学范文展示和成功故事 推广。 发现主旨升华处思考力度不够这一 共性弱点,专题讲评《如何用自己 的方式审视自我生活?》
作文题目 作文后的专题讲评
一路有你 你的生活才是大地!
记住这一 每一次的写作都是自我
天
发现!
让我感 如何充分展示自我微妙
动
情思?
寻找
打开思路,寻找思维的 方向
“考场作文”作文专题讲评: 考场作文的游戏规则大家谈 如何使文章具有视觉冲击力? 如何利用草稿纸抱着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如何戴着镣铐跳舞?……
生的答疑;
寻找个别 学生个性 弱点,有 针对性面 批
作文3稿
示
作文话题:消逝中的回忆和思考
例
时间:三周 课时:每周一课时
示
作文话题:消逝中的回忆和思考 例
1、没有作文前的指导;发了四 篇相关的名家散文阅读;
中考记叙文的升格训练

中考记叙文的升格训练
记叙文是中考作文中的一种常见文体,也是考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写作能力。
在中考前的阶段,如何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考生可以通过升格训练来实现。
记叙文的升格训练是指通过改变文章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进而增强记叙文的写作能力与素养。
1. 提高文章的语言水平
语言是记叙文的灵魂,良好的语言可以增强文章的观赏性和感染力。
因此,考生需要注重语言的力度和抒情力,使用生动活泼的词汇和句型,使文章更具有生命力。
例如:
原句:他坐在小桥边看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思念。
升格后:身处小桥伫望远远山色,思绪在绵长时空中清澈而晶莹。
2. 丰富文章的结构体系
文章的结构可以决定文章的呈现方式和感染力。
通过合理地改变文章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具有层次感和感人性。
原句:我和他一起学习,互相帮助。
升格后:以他为挚友,穿梭在学海深处,收获无穷乐趣,至今难忘。
3. 运用修辞手法丰富文章的表达手法
修辞手法是记叙文呈现情感和描写形象的重要方式,借助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性。
原句:在那个温馨的夜晚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整个夜晚。
升格后:在那个宁静的夜晚,他们环绕一起,难以分开,岁月停滞,共聚此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中考在即,作文升格有妙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考在即,作文升格有妙招同学们即将参加中考,要想在中考中作文得高分,必须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这样可以迅速升格你的考场作文。
一.选材真实而不俗气有的学生作文总是脱不了俗气的毛病,总选取那些毫无意义的材料大肆渲染,结果丝毫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自然就不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中考作文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考察考生能否调动积极的生活积累,能否把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选取出来,能否对原生态的生活素材精心取舍加工包装,使之绽放出精彩的光芒。
因此,考生要提高选材的感染力,要选择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材料写作,要展现考生的写作个性,要写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要呈现生活中虽然朴素却很真实的真善美,以真诚取胜,以朴实取胜,以纯真取胜。
二.详略得当而有重点不少考生写作时不分重点,事无巨细地把所有的材料都展示出来,结果分不清详略,抓不住重点。
中考作文,提倡写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叙事要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部分,经过要详写,但经过也不能详略不分,要有两个精彩的片段描写,使文章达到高潮,这两个片段材料要精雕细刻,为中心服务。
要求考生提高审题能力,紧扣主题,列出写作提纲,提纲中开头和结尾要写全,做到一字不差,提纲主体部分要列出标志性的句子,要做到开头和结尾的有机照应。
三.注意运用细节描写不少同学能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这个很好。
但是有的同学不善于从细节上细心刻画,不懂得细节描写的注意点。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去欣赏和评价。
其作用表现有三: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②展示故事情节;③创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请看《七根火柴》的细节描写的分析:因为小腿伤口发炎而掉队的卢进勇,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兜里,“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取出来之后,小说有这么一段细节描写:“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他又把面团捏成了长条……”为了表现对这一点点面粉的“吝惜”,卢进勇始而把它捏成“一团”,继而把它捏成“长形”,再而又捏成“圆的”,周而复始,实在舍不得吃下。
中考语文考场作文升格策略方法

•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 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 作文,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 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 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 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评价
《云南省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明确规定:
主要考查学生写记叙文、议论 文的能力,命题形式主要是命题 作文。
记叙文: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 式,兼以议论和抒情。
一、中考记叙文写作的几点要求
●写记叙文内容具体,线索清晰,能很好地运用描 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丰富生动。
●感情真挚,能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 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抓住事件 (人物)的特性,力求写出深意。 ●有意识地考查审题、立意、取材等基本技能,谋 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推敲开头、巧设结尾、 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安排过渡的能力。 ●命题式记叙文写作在传统考查叙事的基础上,有 意识地增加写人的考查成分,鼓励学生写出性格丰 满、形象鲜明的人物。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 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 力。
•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 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 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 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5.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 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根据 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
写父母关怀:“病中送暖”(点评:现在的学生条 件好,怎么这么多病哟!还好,幸亏没写母亲买糖果给 他吃!)
中考满分作文升格技法

意
以小
见大
用细节放大人物形象、用小题材表现重大主题、用小故事揭示深刻哲理……
反向
立意
从问题的反面深入思考,提炼出新的主题;感想敢说,用于创新;立意严谨,积极有益……
升华
立意
从个人情感升华到民族、国家等更高的境界上进行立意;紧抓题目往“高”处想,可以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语
言
妙
用
词
技法4
故事新编
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情节作一番改造,形成新的故事情节。
继承性原则:保持故事主要形象的基本特征。
创新型原则:结合原型特点,创造性编出一个新故事。
意义性原则:编出的故事要有中心、有主题。
技法5
素材加工
在行文过程中,素材的加工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庶恰当表达作者的情感。
技法8
反弹琵琶
即逆向思维法,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反过来思考,从问题的相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要张弛有度,“反弹”不能违反事理或社会人生哲理,不能伤害大多数人的情感,要讲求是非原则,要讲出道理,“反弹”效应必须对社会有用。
增改细节法
增加细节描写,比如写一件事,为适应不同的文题和主题,详略会不同。
在文章的主题部分,有些词语或句子不符合新文题的要求,应删去。
技巧6
修改感悟法
为适应新的作文题目,需要修改开头、中间和结尾处的感悟内容或重新写新的感悟内容,以达到扣题的效果。
技巧7
题记揭示主旨法
根据平时习作的开头内容,在其前面加上新的题记或改编原有的题记,为文章的展开蓄势。
技巧2
扣题改头法
紧扣文题,对平时习作的开头进行修改,甚至重新写作,从而符合新作文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润材料,关注首尾让作文内容“丰富”起来——中考作文升格之内容丰富篇【试题回放】写作(60分)题目:从那一刻开始要求:(1)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2009年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思路提示】1.要学会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来展开思考,要学会掂量和咀嚼词语。
这个文题中,关键词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刻”“开始”。
此题容易写成流水账的形式,导致内容单薄、主题浅显。
所以在选材上要具体可感,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
另外在叙述时切忌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要在曲折之中彰显生动,只有叙述生动起来,文章才能丰富。
2.在习作中,如果牵涉到人物的描写,一定要使人物的形象饱满圆润。
所以必须在写作手法上做到多管齐下,比如,细节的刻画,修辞手法的运用。
也可以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为人物是一篇文章内容是否丰富的关键性因素。
3.好的文章大多意蕴丰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使主题丰富、博大、厚重起来,所以在写作时要把情与景有机的融合,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效果。
【原文再现】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
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
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
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拘束。
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
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
我想有时人也好似这样啊!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是被繁重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有时要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
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原文再现】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
(开头过于突兀,让整篇文章产生一种不和谐的韵律,逼仄的开头不利于主题的丰富。
而且和下文的衔接也不是很顺畅。
)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
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
(你在临摹时到底缺乏什么?这种简单的叙述很难使主题丰富,要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体情感的体现来完成文章内容的丰富性。
)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
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拘束。
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搭配不协调,可改为“我竟感受到一种方向的召唤”)。
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文章的关键词是“那一刻”,你在写与米芾的《多景楼记》相遇那一刻的感受和触动很为重要,这段的描写要细腻。
在选材上,要为体现内容的丰富性而渲染,千万不能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只有这样你选择的材料才能具有张力,把本来单薄的主题突现出来,真正做到让材料充实起来,让主题丰盈起来。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追寻到书法的方向(书法的方向因人而异,这里可以改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我想有时人也好似这样啊!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是被繁重学习压的透不过气来,有时要出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欣赏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最本质的本真(读来令人有点如坠雾中,不知所云。
可改为“从而获得心灵的顿悟”)。
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有时候,适当的议论对文章内容的丰富会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因为那样会让表达更有力度。
所以文章的结尾部分要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来升华主题,丰富主题。
)【升格作文】从那一刻开始(一类文)一张张揉碎的宣纸散布于书房,一旁的马友友的古典大提琴也愈显沉重,几个月来,我一直找不到一种方向……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
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从起初的结构相似,笔画的侧转相似,直至最后的游丝也达到神似程度。
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
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
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我没有他的经历,自然体会不到那份内心情感。
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找寻不到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侧锋转笔间流露出一种抑扬顿挫的韵致,起笔很重,不受束缚,中间随意略轻,尽显豪放。
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明朗。
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拘泥,从“刷字”中深受启发。
更为可贵的是,米芾也是在临摹遍百家的书法后,才积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影子,但心态却发生了大变化,我在朝着自己的方向泼墨。
或许,人生方向亦是如此,在经历繁忙复习阶段时,我总把自己困于厚厚的资料之中,有时,我们更该放开内心,去体味不同的风景,从而收获心灵的顿悟与生活的本真。
或许换了角度思考,就会有柳暗花明之感。
我将一张张揉碎的宣纸铺平,沉心欣赏古典大提琴的旋律,从那一刻开始,我体味到一种书法的方向,一种生活的方向,正如梁实秋所说:“一切绚烂之极又归于平淡了。
”[评语]:个体化的体验和思考让文章内容立刻丰富起来,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部分的修改,让整篇文章立刻文气贯通,主题凸显。
另外,行文中通过错落有致的叙述把自己内心世界的困惑、矛盾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文章的厚度,体现了一种磅礴的大气和高度。
特别是结尾部分,把平常无奇的小事上升到哲思的高度,把一种对人生的感悟凝聚于此,如一声浑厚的呐喊,发人深思,令人醒悟。
打造细节,融入真情让作文“深刻”起来——中考作文升格之主题深刻【试题回放】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
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2009年浙江绍兴市中考作文题)【思路提示】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从题目的构成来看,宜于写成记叙文,并以充实的细节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倾注为其主要得分点。
雕刻细节,呈现事件感人之处。
“你我走过的日子”,必然在回忆往事中展开写作,这个回忆,要撷取生活的朵朵浪花: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点点心理的变化,等等都可以成为特写镜头。
有了这些镜头,文章便有了足够的看点,形象生动。
细节的打造,要调动多种描写手段来进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可综合运用,以达到夺人眼目之效。
注入情感,赋予“日子”以情味。
既然是一起“走过”,那么这段日子一定发生过什么,一定让你有着难以忘怀的感触。
分享、分担、交流、误会、感激、眷恋、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等等,不管你选择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讲述一定要情真意切,可以借用环境烘托等手法,把故事的情感基调明晰地呈现。
【原文再现】你我走过的日子(三类文)你我走过的日子,值得回忆。
你我走过的日子,值得怀念。
我在农村中成长,父母都在城里上班,我住在奶奶家,每天都跟在她的身后,唯恐把自己丢在小路里,爷爷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我没见过一次面,不知道长什么样。
秋收季节,你去田里干活,我就屁颠屁颠地跟在你的身后,在田里东翻西找去,看到了长长的黑乎乎的东西就问:“奶奶,那是什么东西啊?”你就会跟我讲那是我们的朋友,之后我就会小心地把他放回原处,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真傻。
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闷热,于是你就把我抱在怀里坐在树底下帮我扇着风,我看到了你那满头银发就问:“奶奶,你的头发怎么和月亮一样白啊?”你就会告诉我:奶奶是从月亮上来的。
于是我全身的闷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看着奶奶觉得又新奇又疑惑。
你是那样地辛勤地劳动,但最终累倒了,爸妈把奶奶和我一起都接到城里去了。
每当吃饭都不见奶奶来吃饭,于是我问妈妈,妈妈说:“奶奶在房间里,你自己去看她吧!”我跑一般推开了房间的门,小心地走到奶奶床前,奶奶见我来了叫我陪她一起说说话。
于是我坐在了床边,我问她为什么不起床吃饭,奶奶笑着说:“人老了,走不动了!”但我却不知道当时奶奶已经是高位瘫痪,永远站不起来了。
当我第二次进入房间,你扬起手,我走过去抓住你的手,但是你却不说话。
我那时不知道你已不会说话,成植物人了。
最后一次见面时你在冰冷的玻璃棺材里,而我在外面,你走了,你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我哭了,哭得是那样的伤心,从来没有过的伤心,因为你离我而去了。
回想起你我走过的日子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充实,那样的值得怀念。
【原文再现】你我走过的日子(三类文)你我走过的日子,值得回忆。
你我走过的日子,值得怀念。
我在农村中成长,父母都在城里上班,我住在奶奶家,每天都跟在她的身后,唯恐把自己丢在小路里,爷爷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我没见过一次面,不知道长什么样。
(开头有些凌乱,需要修改,要注意语言的逻辑顺序。
奶奶曾是与“我”相依相伴的人,在“我”的“日子”中至关重要,因此写此文,应该在一开篇即营造出浓浓的眷恋之情。
)秋收季节,你去田里干活,我就屁颠屁颠地跟在你的身后,在田里东翻西找去,看到了长长的黑乎乎的东西就问:“奶奶,那是什么东西啊?”你就会跟我讲那是我们的朋友,之后我就会小心地把他放回原处,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真傻。
夏天的夜晚是那么的闷热,于是你就把我抱在怀里坐在树底下帮我扇着风,我看到了你那满头银发就问:“奶奶,你的头发怎么和月亮一样白啊?”你就会告诉我:奶奶是从月亮上来的。
于是我全身的闷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看着奶奶觉得又新奇又疑惑。
(这两段应成为本文出彩的细节描写,以此来突现“我”与奶奶走过的美好的日子,并突出奶奶对“我”的呵护,“我”对她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