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医疗废物交接

合集下载

《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本

《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本

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S O P)目的:建立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固体废物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内容:一、医疗废物处理原则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

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

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均用双层收集袋收集,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作特别标识。

5、所有医疗废物出科室时需标明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6、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7、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9、检验科、实验室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0、运送时使用专用污物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应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11、医院医疗废物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到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12、院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应设专人管理,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每日工作结束上锁,以防失窃,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13、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方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疗废物管理兼职人员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医院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处理结束后总结事情经过并提出预防控制持续改进措施,交院感办备案。

二、医疗废物分类按照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文件要求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点具体情况,对我院医疗废物进行分类:说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完整版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文本本

完整版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文本本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 品一次性医疗器械;
—废弃的被服;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黄色专用垃圾 袋
注意:
1、垃圾桶上标 明感染性废物并有 专用标示;
2、疑似或确诊 传染病病人污物入 双袋,袋口封紧。
3、病原体的培养 基、标本和菌种、毒 种保存液在科室内 消毒后装双袋,袋口 封紧。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说明: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即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
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 吸痰管、阴道窥镜、肛镜、印膜托盘、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臂垫 等接触完整粘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
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
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 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
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 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均用双层收集袋收集, 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作特别标识。
一次性医疗器械是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
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
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 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登记内容为日期、科室、医疗废物来源及种类、 数量和重量,交付者与接受者双签名。

《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本

《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本

《医疗废物处置的标准》(医疗废物转运交接记录本)————————————————————————————————作者:————————————————————————————————日期: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SOP)适用对象:接触医疗废弃物的医务人员编写者:审核者:版次:编写日期:审核日期:执行日期:注:本文件程序仅供本院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同意,禁止翻印。

目的:建立医疗固体废物处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固体废物处理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内容:一、医疗废物处理原则1、严禁将医疗废物置于生活垃圾中。

2、损伤性废物(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放入专用防刺伤的锐器盒中,运送时不得放入收集袋中,以防运送时造成锐器伤。

3、防锐器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疑似或确诊的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均用双层收集袋收集,以防收集、运送时泄漏、扩散、污染,并在收集袋上作特别标识。

5、所有医疗废物出科室时需标明产生科室、类别、产生日期及需要特别说明的内容。

6、所有长期存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的容器必须有盖,随时关启。

7、盛装医疗废物时,不得超过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8、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9、检验科、实验室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0、运送时使用专用污物电梯或专用时段运送,运送后应对相关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11、医院医疗废物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到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12、院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应设专人管理,有相关标识及严密的封闭措施,每日工作结束上锁,以防失窃,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13、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启动意外事故紧急方案,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工作,同时向科室内医疗废物管理兼职人员或科室负责人报告,由其向医院相关职能科室报告。

2024年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工作制度(三篇)

2024年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工作制度(三篇)

2024年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工作制度一、在医疗废物监控部门的领导下,指定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称重、登记和运送。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盛装医疗废的包装物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在每个容器外要有“医疗废物登记标签”,并按要求逐项填写。

四、对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假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分别扎紧袋口。

五、对感染性的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六、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点。

七、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八、每日按医院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将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点并进行内部交接登记。

2024年医疗废物产生科室工作制度(二)一、背景介绍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产生的废旧物品和废弃物,包括医疗器械、药品、试剂、包装材料等。

医疗废物的处理和管理一直是医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维护医疗机构的卫生环境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高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员工的伤害。

2. 原则: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三、责任分工1. 院长:负责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决策和资源调配。

2. 环境与卫生处: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规程和标准,组织相关培训和指导工作。

3. 护士长:负责各科室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储存和交接工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4. 科室负责人:配合环境与卫生处的工作,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参与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理工作。

四、工作流程1. 收集:各科室设立医疗废物收集箱,进行定期收集。

2. 分类: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分为感染性废物、一般废物、有害废物和可回收废物。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高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1.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护法》的规定,依据批准的医疗废物转移运送计划,采用格式《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移交、接收和运送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或者运送方式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报批医疗废物转移运送计划。

医疗机构应持有《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由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交、接人员在交接时共同填写,分别保存。

2. 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 各科室保洁工人负责科室医疗废物的收集工作,在医疗废物包装袋、容器外表面粘贴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还应当系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当标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科室)、产生日期、医疗废物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然后填写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登记本并完整签名。

4. 医院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点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交接制度,与取得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登记,资料需保存3年。

- 1 -
5. 严禁买卖医疗废物,一旦发现将按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 2 -
- 3 -。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模板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模板

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科室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二、各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三、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进行有效的封口、规范填写和贴标签,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标识清楚。

四、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五、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六、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不能运送至暂时贮存点。

七、禁止任何科室和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八、《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至少保存3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三、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进行有效的封口、规范填写和贴标签,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标识清楚。
四、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五、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
—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ﻬ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交接时间
医疗废物类别及重量
本科室交出人员签字
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签字
感染性(Kg)
损伤性(Kg)
纤维性(Kg)
化学性(Kg)
病理性(Kg)
药物性
(Kg)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 作者:
———————————————————————————————— 日期:
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科室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二、各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医疗废物科室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科室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科室处理流程
医疗废物科室处理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收集:医疗废物科室负责收集医院内产生的各类医疗废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药品废物、放射性废物、医疗器械废物等。

2. 分类:医疗废物科室将收集到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废物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3. 包装:医疗废物科室将分类好的医疗废物进行包装,根据不同的废物种类选择不同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4. 运输:医疗废物科室将包装好的医疗废物运输到指定的处理场所,确保废物的安全运输。

5. 处理:医疗废物科室将医疗废物送到指定的处理场所进行处理,根据不同的废物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焚烧、消毒、化学处理等。

6. 监测:医疗废物科室对处理后的医疗废物进行监测,确保处理效果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7. 记录:医疗废物科室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处理等过程进行记录,确保废物处理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