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阅读技巧讲义全
五年级语文写人类阅读考点串讲(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专题讲解——写人考点串讲一、阅读技巧人物描写主要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部分。
(一)正面描写(语动心神外)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人物的......动作:运用了xxx、xxx等词语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生动、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 心理:xxx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神态:描绘了人物.....神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二)侧面描写(人事景)以人衬人以事衬人以景衬人(三)人物描写的作用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内心情感、身份地位、境况遭遇、特长爱好等,使人物更加饱满、立体。
(四)答题技巧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3.准确抓关键字词语句4.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二、阅读训练钟霄的第九年王璐琪①我们画室有一名特殊的学生,在大家只有17岁的时候,他已经26岁了。
②所有的人都在准备美术高考,他也在准备,据说,这已经是第9年了。
在艺术生的群体中,他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③他曾经在墙上画了一幅画,只处理了一半画面,另一半像是被人撕掉了,还卷着纸边,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幅贴在墙上的残破画。
那天老师来的比较晚,他到画室后巡视了一圈,然后生气了。
“昨天的值日生是谁?怎么这里还贴着一幅破……”他抬起手摁住墙的一瞬间愣住了,手指放在上面很久没有拿下来,再回过头的时候,老师目光直视着他,说:“钟霄,别再考了!我聘你当画室老师,做我的副手。
”④全班目光齐刷刷盯着他,我崇拜地看着他。
他没有回答,依然专注地挥舞着手里的画笔。
我坐的位置刚好在他的侧面,清楚地看到他捏笔的手腕一抖,一块颜色画歪了。
谁都知道他要考全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因为他不肯将就别的。
关于那所北方的美术学院,大部分人是不敢奢望的,包括我。
⑤我们画室在一栋破旧的七层高的居民楼里,那段时光非常快乐,一群孩子肆意地在残破的墙上涂鸦。
【高分阅读】五年级语文写事类阅读+环境描写分析(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五年级写事类阅读——专题二环境描写作用一、阅读技巧❖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建筑场所、民俗风情、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呈现出****景象,(环境作用 1)+(环境作用 2)】(一)衬托“人”1 身份地位2 境况遭遇3 性格品质4 内心情感★★5 技能爱好(二)衬托“事”(交代故事背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1 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内容)做好铺垫(1)人物背景:(《半截蜡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主妇,人称伯诺德夫人。
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全家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2)事件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3)社会背景:(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儿童雨来就是这村里的。
)2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内容)做好铺垫《风雪山神庙》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
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
怎见得好雪?……大雪下的正紧,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
……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顾不得大片大片的雪花砸在脸上。
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解题技巧ppt课件

。
2.过渡句: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段意,启下句是下一段段意。
3.段落中心句就是本段的段意。
主要内容的归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完整版课件
2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
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A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B写景的话主要赞美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C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爱;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
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
。
完整版课件
8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
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
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
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
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
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中心思想)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
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
方法1顼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高分阅读】五年级语文写事类阅读+文章结构分析(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五年级写事类阅读——专题一文章结构作用一、阅读技巧文章结构分类(关键句):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反复、伏笔1、解题技巧:文章的开头——文章开头的结构有四种不同的类型交代事件——作用:交代事件相关要素,引起下文。
《一个苹果》: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
他顶多不过20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
卸完了身上背着的弹药,他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时间、地点、人物)抒发感情——作用:抒发感情/点明中心,引起下文。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交代写作对象——作用:开篇点题,引起下文。
《天马》:1983 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引起读者思考——作用: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藏戏》:世界上还有向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开头:交代事件相关要素(交代写作对象及特点)、点名中心(抒发感情)、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起下文2、解题技巧:文中的照应、伏笔1、照应:定义:文章前后句子意思关照呼应,句子相似意思相同。
通常是涉及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动作或同一种情节。
(1)文题照应:例:《鸟的天堂》最后一段: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巴金)作用:点明主题、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
(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例:《颐和园》首: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演示文档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解题技巧.ppt

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 ②特殊含义③表示强调 ④特定称谓
十、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
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精心整理
5
十一、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游览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 4、方位顺序 十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精心整理
4
七、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八、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九、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 ④ 时间或声
1、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 又…… 2、递进 …… 不仅……而且…… ……不但……而且…… ……不仅…… 还……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 不…… 4、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题型:
一、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段意概括:
1如果段落之间是总分关系:一般总的一句是主句,用概括的一句做段意
。
2.过渡句:一般也是段意,承上句是上段段意,启下句是下一段段意。
3.段落中心句就是本段的段意。
主要内容的归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大全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做阅读时要看清题目,先粗略读一遍,知道文章大致内容。
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再读一遍阅读文章。
如果还不清楚怎么做,再针对段落细读,直到知道问题怎么解答为止。
总之,做阅读文章读3遍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重点和非重点,可以跳读。
那么怎么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阅读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例如: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题方法:应先答出本来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
2、直接理解加点字、词,表达什么感情?例:《梅花魂》中祖父“轻轻地用刀片刮去,慢慢地抹”这几个词体现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你如何理解这几个词?方法:解释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文章中心。
理解句子的含义1、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
例:《窃读记》中国学老师说的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成长需要物质和精神都有保证,吃饭保证了我们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成长,而读书保证了我们的精神方面也会成长,二者缺一不可。
2、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感情?(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方法: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全版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课件
• 二、概括中心思想 1、本文表现了谁的怎样的精神。 2、本文表达了谁对谁(什么)的怎样的思想
• 9、品质一般有:诚实、守信、勤奋、专心、 坚强、善良、执着、勇敢、团结、爱 国……坚贞不屈、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舍己为人、乐于助人、顾全大局、知错能 改、大公无私、艰苦朴素、铁面无私、以 身作则、纯洁善良、见义勇为……
课件
第三部分 基本方法
• 一、概括全文内容 • 1、本文写了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
课件
•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 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 法。1、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 间顺序、逻辑顺序。
• 2、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 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 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 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 作比较。 。
• 5、人物描写有五种:外貌、语言、心理、 动作、神态。
• 6、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 作比较、(画图表、引资料、下定义……)
• 7、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设问、反问、(对偶、反复……)
课件
• 8、感情一般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 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恋、惆怅、 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厌倦、 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 悲痛、遗憾……
课件
第二部分 基本知识
• 1、写作顺序: 时间、地点(参观或游览顺序)、事情发展 总分顺序(包括总分总、分总)、事物的几个 方面。
五年级语文写景类阅读+修辞手法(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阅读理解专题讲解——专题二写景散文考点串讲一、阅读技巧❖写景类散文:不同时间的景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之清风冬之雪)不同天气的景色(“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不同地点的景色(江南水乡;塞北荒漠;北国冰雪)❖写景特点(抓五感)视觉:色彩、形态、数量、动态变化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听觉:声音(主动;被动)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
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
但最终还是流走了——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来了,没完没了。
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
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嗅觉:气味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
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
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
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
味觉:味道辣椒实在是妙。
几条入口,就会舌头发麻,张嘴丝丝吸气。
再吃几条之后,浑身大汗淋漓,血脉通畅意气飞扬。
因为生活太平淡而厌世的人,有了辣椒的刺激生活变得丰富多采,也会绽开笑脸。
征服欲强的人,征服社会、征服自然没有能力,征服萝卜白菜又不够意思,辣椒勇猛暴烈而不会反抗,是最理想的征服对象。
触觉:质地,温度,触感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阅读技巧一、听老师讲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释义: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二、课基础知识巩固(一)、古诗《观书有感》翻译与鉴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而我们读书也是一样,要想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后面这两句诗人们也常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比喻、拟人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把….当做人来写,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例题:体会下列句子的生动、形象。
1.星星点点的帐篷,在这绿色的海洋中,好像害羞的姑娘,用缓缓升起的丝丝轻烟遮住自己。
明确:把帐篷比喻成一位害羞的姑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多姿。
2.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明确:把索溪峪当做人来写,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索溪峪曲折起伏的特点,从而也表现了溪水和山路相依相绕的密切关系。
(三)、生字词以及名言警句的考查三、阅读(一)段中分层的方法段的分层,主要是指给自然段分层。
我们知道,“段”是就整篇文章划分的部分,它是指文章各部分的容。
而“层”是就一段话划分的。
给段分层,首先要认识自然段的结构关系。
一般来说,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顺序、转折和因果等关系。
了解了自然段构段方式的不同,就可以明白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表达中心的。
1.依据总分式给自然段分层。
如下面一段话,说说该怎样给它分层。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一带的山。
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依据并列关系给自然段分层。
请看下面一段话,我们又该如何分层呢?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依据顺承关系给自然段分层。
请看看下面一段话,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划分?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铅色的阴云。
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快乐练习曲文段一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盖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花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用“‖”把短文分成三层这篇短文各个层次间是关系。
文段二早晨,天下着雨,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
我买了烧饼和油条,再用塑料袋包好,顺手拿起柜台旁的一把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布伞穿过雨雾,向我急速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止了。
伞一斜,露出一秀气的脸:“大哥哥,伞拿错了,这把是你的!”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伞在她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打补丁了,给。
”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
一滴雨点飘到我的唇边,哟,甜津津的,像蜜一样,一直甜在我的心里。
用“‖”把短文分成三层。
短文是按顺序记叙的。
(二)怎样给一篇文章分段(分段的四种方法)第一,按照事件的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段。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
可按发生、发展和结果先后顺序来分段。
有些时间色彩比较鲜明的文章,还可以按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不同的时间来分段。
第二,按照空间位置(即人物活动的地点)的转移来分段。
游记和参观访问一类的记述文,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
第三,按照事件的性质归类来分段。
有时一篇文章写了好几件事,那就要先把这些分析一下,按性质归类来分段。
第四,按照文章所写的容来分段。
这是四种方法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所谓按照容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联系紧密的自然段放在一起,作为一大段(一般称为“意义段”)。
这样便于理解文章的容和概括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还可按照文章的结构来分段。
我们可以先找出她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再把中间部分分成几个小段。
这种分段的方法也用得比较多。
总的来说,在分段的时候,第一,要注意它的单一性。
就是每一段文章,只围绕中心,记叙一个方面的容;第二,要注意它的完整性。
就是各段应当先后照顾,互相联系,不要任意割裂,以免损害文章的有机联系和完整统一。
有些过渡段放在哪一段为好?这要从文章的容出发,看它与上段还是与下段联系得紧密;如果上下联系都不紧密,也可单独划为一段。
(三)如何概括段意归纳段落大意是理解课文容,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抓住课文主要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
归纳段落大意有三项要求:一是要反映段的主要容;二是用语简单明确,不罗嗦;三是各段段意连起来能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容。
在这三项要求中,第一项是最基本的。
抓住段的主要容在语言表达上才能做到简明;抓住段的主要容,各段段意才能成为文章的提纲,反映课文的主要容。
我们在归纳段意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整体归纳法。
因为段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分段归纳段意要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每一段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
熟悉全篇这一整体,归纳段意时才容易抓住重点。
(二)、取舍与归并法。
归纳段意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取舍法,即段中的几层意思能分出主次,那就可以“取主舍次”,分清段落中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另一种是归并法。
即段中的几层意思分不出主次,那就要把几层意思都概括进去。
(三)、挖掘在联系法。
一篇课文,段与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记事的文章大都分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叙写的。
(四)、列小标题的方法给文章列小标题也是一种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也是寻找作者思路的训练,对作文列提纲也有好处。
列小标题时的思考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正确划分段落,这是关键。
要是段落划分错了,小标题也不可能列正确。
第二步,把段意概括好,这是列小标题的基础。
要是段意概括得不全面、不准确,那么小标题也就不容易列准。
第三步,把段意浓缩,列出小标题。
也可采用以下有效方法:(一)、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二)、概括法: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三)、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一般概括成“什么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的格式阅读冲浪(一)绿色“宝库”你到过东北林区吗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那里林海茫茫一望无边是我过最大的林区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
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闻名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
东北林区盛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人参就产在这里。
东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虎、杜鹃、丹顶鹤等。
凡单果东北林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练一练1. 给短文首位两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2.概括每节的大意。
第1节:第2节:第3节:3.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写“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的。
4依照短文的结尾,用“凡……都……”造一个句子。
.(二)跳山羊体育课,这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上的课了。
老师刚一宣布这节课练习跳“山羊”,我们使用眼光串联,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望着那白白的“山羊”,我们的心直痒痒,恨不得立刻飞过去,可老师还在讲注意事项:跳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不然..……”最急得要算我们班上的大个子王勇了,他冲着我努努嘴,小声嘀咕道:“真罗嗦,跳就跳呗,做什么准备活动?”我们做准备活动时,他象征性地踢了踢脚,还悄声对我说:“嘿!哥儿们,等会看我的!”要说王勇,那还真没得说,天生跳“山羊”的料,他腿长胳膊长,有劲儿,谁能跟他比?我虽说个头还行,可一身胖肉,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轮到王勇跳了,只见他轻轻地助跑,有力地冲向踏板,双臂用力一撑,两腿叉开,身体轻飘飘地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