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信仰

合集下载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

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

中国人的信仰形态多样,包括儒教、道教、佛教等等。

在这些信仰中,儒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其所代表的信仰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儒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信仰着仁爱之道,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严,才能善待人类。

在这种信仰体系下,人们不仅要关注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关注到自己与社会、家庭、祖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融入这个集体之中,这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人际关系”。

另一种信仰是道教,它是一种追求自然界和谐的信仰。

道教强调“道”的概念,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道”所构成的,只有接受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享受人生的美好。

道教信徒把自己视作“道”的一部分,进而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完美融合的目的。

佛教信仰以发现自我为核心,强调超脱痛苦、克服贪念、发现真实的自我以及慈悲与爱。

佛教信仰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无我”。

佛教信徒认为只有割舍幻想的自我才能获得完美的灵魂升华。

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原生宗教,包括巫教等。

巫教信徒往往拥有特殊的技能,用于通过与神灵沟通来达成某种目的,但这种信仰相对较弱,不像传统佛教儒教那样流行。

在中国不同的宗教信仰里,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强调“和为贵”,也就是说,在这种文字和宗教文化的基础之上,人们就应该依托于和平,不断地吸收各种比如道教、佛教等宗教的理念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宗教的信仰也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正式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追求物质上的幸福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上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唐代道、佛两家并重、宋代偏于禅宗、明 清儒释道融合。
儒释道融合的基础
第一,三家都是智者进行教育、教化的学问, 是教育不是宗教。
第二,三家对于人伦道德的基本哲学,彻始彻 终建立在因果报应的观念之上。
第三,三家思想都有类似于宗教的神秘气氛, 但中国人走的是内在超越之路,向内关照本心。
第四,最为中国人普遍接受的、具有宗教气氛 的活动就是“祖先崇拜”,或者说是“祭祖”。
中国人的信仰状况
据官方统计,中国道教佛教信众为1亿人, 回教约为2千万人,基督教约为6千万人
据华东师大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刘仲宇教授统 计,中国人明确表示具有宗教信仰者为 31.4%,表示不信仰宗教者占68.6%
中国的知识精英多数的选择是学佛,因为佛 教的根本是佛陀的教育,而非对神的崇拜。
伦理道德
中华民族生生世世有一个共同 的认识、共同的信仰,就是伦 理道德,以及在建立在伦理道 德基础之上的祖先崇拜和儒释 道三家的教育。
庙祭 墓祀
秦汉以后,祭祖多为宗族家族的内部行为。 祭祀形式由庙祭过渡到墓祀。月底、月中、 二十四节、伏日、社日、腊日等日子到坟 前去“上饭”。 唐代扫墓盛行。唐玄宗明确规定允许百姓 寒食节时扫墓。清明扫墓的习俗一直流传 至今。 除扫墓之外,还有在家中供奉祖宗牌位。
丧葬
丧葬属于近祖崇拜,一般在三代之内。 丧葬形式有土葬、水葬、火葬、天葬、悬棺 葬等,汉族以“骨肉复归于土”之义主要用 土葬。 古代丧葬礼仪,基本沿用周代的宗法礼仪。 一般来说,从人死到丧事完毕,要经过停尸、 招魂、吊丧、沐浴、穿寿衣、入棺、占卜阴 宅葬日、出殡下葬、放置死者神位于祖庙、 服丧等繁琐的礼仪。 概而言之,分三个阶段:先殡、后葬、再服 丧。服丧期间要节制饭食起居,穿戴特定的 丧服,周年小祭,三年大祭,然后服丧才告 完毕。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

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宗教信仰与神话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积淀丰厚。

从古代到今天,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保留着诸多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的痕迹。

本文将围绕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展开论述,为读者带来一个全面了解中国传统信仰的视角。

一、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和民间信仰等。

这些信仰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1. 儒家信仰儒家信仰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传统信仰之一。

儒家追求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的价值观,强调尊重家庭、尊重长辈、尊重社会关系等。

孔子被尊奉为儒家的创始人和至圣先师,他的学说通过教育和道德修养来达到社会和谐。

2. 道家信仰道家信仰源于老子的道教思想,追求“道”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强调追求自然之道,讲究内在修养和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家注重个人修行和达到心灵的超脱,通过修炼和养生来追求长生不老和永生的目标。

3. 佛教信仰佛教源自印度,经过汉传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消除尘世的苦难,通过修行和觉悟来达到解脱和超越生死轮回的目标。

在中国古代,佛教在九华山、峨眉山等地形成了盛大的寺庙群和信仰中心。

4. 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指古代中国丰富多元的宗教信仰形式,包括拜神、祭祀、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信仰与神话传说紧密相连,涵盖了祖先崇拜、山水崇拜、自然崇拜等。

民间信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在古代中国,人们创造了众多神话传说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自然现象和人类的命运。

这些神话中的神灵、仙女和神兽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古代中国人的崇拜和想象。

1. 盘古开天辟地《山海经》中,记载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盘古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他在混沌的世界里诞生,通过自断身体来创造了天地万物。

据说,盘古的眼泪变成了大海,他的血液变成了河流,他的骨骼形成了山脉。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民间信仰和神祇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

这些信仰和崇拜既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们对幸福、健康和吉祥的追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民间信仰与神祇崇拜的多样性与特点。

一、民间信仰的多样性中国民间信仰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系统,包括了宗教信仰、神灵崇拜、巫术、迷信等多种形式。

其中,儒教、道教和佛教是中国三大主要宗教,广泛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

此外,还存在着一些与自然和家庭有关的信仰,如山水信仰、土地崇拜和先祖崇拜等。

1. 儒教信仰儒教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教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节,强调子孙后代对祖先的尊敬与祭祀。

儒教信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道教信仰道教信仰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主张“道法自然”。

道教强调修身养性,追求生命的长寿和不朽。

许多中国人信奉道教,尤其在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区,如五岳和五台山等。

3. 佛教信仰佛教信仰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

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并与本土文化融合。

许多寺庙和佛塔成为人们朝拜和念经的场所。

4. 山水信仰山水信仰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人们相信山水具有灵魂和神力。

山川河流被视为神祇的居所,人们在自然景观中祭拜、朝拜并祈求福祉。

二、神祇崇拜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祇崇拜是一种对神明的崇敬和信仰,通常表现为朝拜、祭祀和祈求。

这些神祇广泛涵盖了自然界的神灵、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等。

1. 自然神灵自然神灵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人们崇拜太阳、月亮、星辰、天地等天然物体,并相信它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尤其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丰收和灾害的信仰尤为重要。

2.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孔子、文昌帝君、关羽等。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步入21世纪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信仰与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逐渐被其他价值观念所替代。

然而,中国人的信仰与宗教情结仍然根深蒂固,对于许多人来说,信仰仍然是生活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信仰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国信仰的复兴。

中国人的信仰多样丰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信仰体系。

传统的中国信仰主要包括儒家、道家、佛教和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在中国文化中构建了独特的信仰体系。

儒家强调家庭、友情和社会关系的和谐,道家追求自然与道的合一,佛教注重个人修行与超脱凡尘,而民间信仰则与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神佛信仰等紧密结合。

这些信仰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与信仰画卷。

中国人的信仰在社会和个体层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层面,信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伦理道德的指导原则。

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与和谐、佛教的慈悲与善行等信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这些信仰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并为社会带来和谐、稳定和秩序。

在个体层面,信仰为中国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安抚。

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信仰给予了个人内心的力量和希望,成为人们心理支持的重要来源。

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信仰在近代中国逐渐衰落。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信仰受到限制和打压,大规模的文化革命更是加速了信仰的边缘化。

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信仰复兴的浪潮。

这种复兴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传统信仰的回归。

在改革开放以后,儒家、道家和佛教在中国社会逐渐复兴,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新兴宗教的崛起。

随着民众对精神满足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些新兴宗教开始在中国社会崭露头角。

例如,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信徒人数也在逐渐增长。

最后是个人化信仰的兴起。

现代社会的个体主义倾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化的信仰方式,例如通过禅修、瑜伽和心灵成长等方式来实现心灵的寄托。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

中国人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个人觉得,中国人的信仰是——祖先。

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或信念是——自强不息。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中国人最敬重祖先。

我们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敬重祖先的人,我们的文化之中,渗透着敬祖、祭祖的血液。

我们中国,之所以会如此的团结,繁荣,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会在历朝历代都讲究一个大一统,那就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三皇之后。

我们觉得,既然是同一个祖先,那我们就是一家人,是一个大家庭。

一个大家庭,每年自然是要祭祖的。

每年祭祖,也是我们敬重祖先的最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祖大典。

比如黄帝祭拜大典,天水伏羲公祭大典,孔子祭拜典礼等。

(欢迎各位补充)每个姓氏、家族又都会有各自的祭拜形式。

有的家族里,有族谱,祖训流传,这正是对祖先这一信仰的传承。

也有的家族中建有祠堂,每年都会定期到祠堂或者祖坟去拜祭。

而且,中国有专门祭祖的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还有许多的节日,中国人也会首选去祭祖。

比如春节前一天,比如寒食节,比如寒衣节,比如重阳节等。

这都说明,我们对祖先的敬重,大于一切。

二、祖先的影响大于一切。

不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坚信,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既然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守护它,绝不能让它丧失,绝不能允许有分裂。

这就是祖先的影响力。

不管这片土地是平原亦或高山,不管这片土地是盆地亦或沟壑,不管这片土地是沙漠亦或草原,不管这片土地是海洋亦或雪山,我们都不会嫌弃它,我们一定会誓死保卫它。

我们一定会誓死保卫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哪怕是一寸的土地。

祖训告诉我们,一家人一定得团结统一,绝不能分裂。

所以,从古至今,每个朝代,我们都会追求统一。

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终极理想。

三、祖先的精神,我们一直在传承。

祖先留给了我们的精神是在是太多太多了。

最重要的就是“德”与“孝”文化,影响非常深远。

中国人有宗教信仰吗?

中国人有宗教信仰吗?

中国人信教。

中国人的信仰是复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

对于大部分的汉民族而言。

第一,中国人信佛教。

佛教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鼓励人们多做好事。

走进寻常百姓家,一眼看见的可能是观音像。

每逢过年过节,长辈都会聚集起家人在观音面前拜奉。

如果家中出现意外,在观音面前祈祷庇佑也是一种精神的安慰。

第二,中国人信“儒教”。

儒家是一个学派,但是儒学中传达的精神却影响世代子孙几千年余年,无形中已成为我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

儒学其与政治,文化紧密相关。

但我并不是将这两者等同起来。

儒家崇尚孝,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听候兄长。

一个人,即使威高权重,但是他不具有孝顺的美德,那么,民众将对他口诛笔伐,这个人的仕途人生也将因此沉沦。

由此看出,儒家的精神对我们的影响是深之又深。

第三,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民间信仰,比如还信封土地神。

远古至今,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土地神的神话。

我国在封建社会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因此天时地利对农民的耕种尤其重要。

自然,人们希望通过祭拜土地神得到庇佑,让农田年年取得丰收。

第四,中国人信仰道教。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信仰是复杂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祭拜是一种祈祷的方式。

观音是普度众生的化身,关公是忠义的化身。

中国人在信封一个宗教的同时,还兼信几个宗教,宗教信仰可以并存。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家庭里既拜观音又拜关公,两者可以共存。

这些都是精神寄托的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包容的民族。

反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它们却是一神教。

早在古希腊时期,传说每个城邦都有一个守护神,比如雅典娜,赫拉,阿波罗等,后来演变为一个城邦只能有一个守护神。

基督教的教徒只允许信上帝。

AMAN,是在祈祷上帝时的用语,后来演变为阿门。

我们拆开来看,A MAN,也就是一个男人,因为在以前,女人的地位是卑贱的。

伊斯兰教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两个宗教都不能同时信奉两个宗教。

不然,那就是不忠。

但是怎样才算忠诚,还得经过上帝的考验。

在圣经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doc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doc

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这是胡扯,我们中国人没有全民宗教信仰是事实,但是我们中国人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民道德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分为五大类型,按信仰人数多少排序:一、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中国人90% 以上是信奉天地君亲师道德信仰的凡夫俗子。

(包括有崇高政治信仰的共产党员) 1 对苍天的敬畏——感恩苍天大老爷的阳光雨露温暖滋润世间万物;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天的天坛;这相当于西方人崇拜的上帝。

中国人认为:天大、地大,人亦大。

为了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我们把天地升一级,把天昵称为老天爷,把地昵称为土地爷。

把人的父亲,尊称为大。

中国人把天人格化、感情化、世俗化,称之为可亲、可敬、可爱的爷爷。

西方人把天人格化、神秘化、神圣化称之为全知万能造物主——上帝。

2、对大地的眷恋——感恩大地土地爷的丰富物产哺育滋养世间一切生物。

例如,古代皇帝有祭地的地坛;天地就是大自然,我们敬畏大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遵从自然秩序、尊重自然关系。

中共十八大改变过去喊了几十年的口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上的巨大进步。

我们中国人把天地——大自然,拟人化后尊称为:老天爷、土地爷,这是存在 46 亿年并产生万事万物的老祖宗啊!孔子曰:“万物本乎天”,我们地球人都是太阳的儿女啊。

如果太阳离地球远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冰坨子,如果太阳靠地球近一点,地球就变成一个大火球。

无论是大冰坨子,还是大火球,任何生命都不可能存在。

所以,老天爷、土地爷是全人类的老祖宗啊。

3、对祖国的效忠——感恩祖国母亲肥沃的土地、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养育、滋润、护佑每一个子民。

君,在古代家天下的封建社会是指代表祖国的皇帝,在当今公天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君”,直接就是祖国,不需要具体人代表。

因为祖国是我们祖先曾经生活过的一块热土,是一个集地理概念、历史概念、民族概念、文化概念、故乡概念为一体的亘古不变的集合概念、人文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信仰》读书报告
我选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喜欢这本书,而是因为这本书封面的一段话:“中国人大多不会对自己所崇拜的神寻根究底,
祭供,充满着现世利的功利,
培养着自己自私自利之心。

没有信仰的纯洁性,或许更甚于没有信仰。


我想知道这是不是真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也想知道,什么是信仰,它与宗教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我也想知道在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的信仰。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葛兰言:
葛兰言,20世纪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汉学家,1884年2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东南部Drome省,是法国著名汉学家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的学生。

葛兰言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礼俗,而且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宗教的研究。

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

在葛兰言之前,西方汉学正统的研究方法是语文学方法,率先起来对这种方法进行纠偏的便是葛兰言。

他批评说:“一般旧派的史学家或中国学家,不是仅以考证为能事,就是虽有解释而仍是以主观的心理的意见为主,故貌似科学而实极不正确,极不彻底,故远不如迪尔凯姆所倡的社会学分析法为高明。

”因此,他倡导用社会学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撰写了《中国古代的节庆与歌谣》、《中国宗教》、《中国古代舞蹈与传说》、《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中国文明》等一系列名著,在西方汉学中开创了崭新的社会学派。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信仰,只不过它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对传统道德的坚信不疑。

值得关注的是他曾在中国留学。

1911年,葛兰言博士来到北京留学。

两年以后,他回到法国。

回国后继其师为高等研究院东方宗教研究所所长,后转任东方学院教授。

接下来,我简要的说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儒释道的本质是什么?
神、鬼、祖先与祈福仪式有怎样的微妙联系?
情歌对唱如何演化成天地信仰?
在这里,读懂沉淀5000年的国民文化
在中国人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宗教的地位。

佛道,不过是妄图逃避苦痛时日的借口,以及期望上苍赐福的交易;儒教,毋宁说是现世相处的哲学;而面向祖先的祭供,则除去追忆过往的仪式,剩下的就只有盼望冥世先祖们能够保佑和降福于自己了。

功利性,使中国人的信仰失掉内在的虔诚,也使中国人失掉本心的纯粹。

这本书一共有四章:
第一章写的内容是民间信仰,分为两个部分乡村生活和民间神话与传说
作者对比了乡村生活和城市生活,作者认为在中国社会中城市与乡村是对立的;尤其作者提到在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中也可以找到这种城乡对立的证据,指出这种城乡对立古来有之,且在古代无疑比后代更为明显。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城乡之间的不同。

●在封建时代,城市居民以右为尊,而乡村人以左为尊。

●在描绘城市生活的文献中,就有表现城乡不平等价值观的词句。

同时,作者详尽的描述一些作者眼中的乡村生活。

在书中,作者把中国的乡村描绘成一个封闭而联系密切的同宗大族。

“血缘纽带和天然的亲子关系使大家族不会轻易分家:侄子同儿子一样亲,父亲跟叔伯也没什么两样。

家庭生活本身不会产生排外的情感:所有的同辈年轻人可以通婚,兄弟或者堂兄弟,表兄弟可以娶同辈分的姐妹或者堂姐妹,表姐妹。

在这种大型的家族中,母爱不会表现出令人嫉妒的情感:如果家族偏爱了谁,那他肯定是家族长女的孩子。

同样的,所有的姑,姨,婶等都可以称为母亲”
同时作者也描述了与邻村的关系
●通过婚姻,与邻村建立血缘上的关系。

●共同举办盛大的狂欢活动,在狂欢中确认家族联合与政治联合的力量。

这本书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圣地(专门特设的乡村联合聚会举行地),我不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圣地这个词。

然后作者提到古代信仰,其中提到一个在中国人心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天人合一,中国人普遍认为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紧密联系。

尤其作者提到一个对中国人乡村十分重要的概念——土地,人们对于土地母亲的崇拜和对土地的信仰。

关于民间神话与传说部分,作者认为中国的神话和神话人物几乎贫乏到了极点,并且认为中国神话贫乏的原因可能是中国的语言(在古汉语中,动词完全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什么语法规则会预先设定把自己看做个人化的主动的动作施加者。


第二章是关于封建宗教的内容,分为贵族的生活,土地崇拜,祖先崇拜,神话故事的创造。

在贵族的生活部分,作者同样比较了贵族生活与农村生活。

作者认为城市人际关系不同于农民的人际关系那样淡薄而由间歇,它是永久性的。

在农村,农民的房子完全属于女人(我真不知道作者从哪找的证据),而贵族永远是男女共同居住在一起。

相比较而言,贵族女人很封闭,对女性的限制十分多。

然后谈到对天的崇拜,在中国封建宗教中,天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不仅是四季的调节者,还是时间的缔造者,万物的创造者。

同时,天是全知全能的,是正义的裁断力量。

作为地面上的最高领袖,皇帝也自称为天子,表示自己受命于天。

作为一个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自然有着一颗敬畏的心。

在这方面,这本书所写,与我们大多数观念相近,这里我就不赘诉。

接下来,作者讨论了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对祖先的崇拜。

祖先在中华民族的心中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

这点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父为子纲”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行事总则之一,不能违逆长辈,这一点在中华民族身上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普遍的认同。

在神话故事的创造这部分,作者重点讲述关于帝王的神话,比如启的出生,还有商王朝的建立者“契”的故事。

表现在中国古代,贵族通过创造神话,来神秘自己。

接下来我想把三,四章合起来说。

三,四章的内容总结来就三个字“儒,释,道”。

儒,由孔子创立。

重点讲了儒家重礼,重教育,在中国读书人,官员心中有莫大的地位。

儒教重孝,重视礼仪教化,重视祖先崇拜,重视丧葬礼俗。

儒家为官方宗教注入了活力,为维护了封建统治。

道教,发源于古代的国民信仰,以道家学说为根本的宗教。

道教思想的中心是人与宇宙秩序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道教徒看来,“宇宙秩序”是一个存在的实体,一个具体的原则,也是第一法则,是具有现实力量的,最基本的,最永久的普遍存在。

道学家们习惯定义一个正命题和一个反命题,并把他们叫做第二法则,在逻辑判定得出一个综合命题,就产生第一法则。

道家,一个令人称道的地方便在它的辩证法,辩证法使得个人可以思考“最高原则”的逻辑必然性,不相信那些绝对性的规则,展示社会风俗的相对性。

道教徒,追求永生,参悟“至高的力量”。

道教是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最为体现中国人的思想。

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佛教的传入,带有一丝神秘色彩,在这书中,作者认为外来民族在中原国土上建立王朝,对佛教的推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西历最初的几个世纪,佛教徒们开始把不同宗教的佛教著作翻译成汉语。

佛教渐渐发展出适应中国人思维的教派教义,不同于道教,佛教让人们追求来世的幸福,提倡人们积功德。

而且作者认为佛教神灵的造型对宗教宣传有很大帮助。

因为中国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如此具体,如此亲近的神灵。

读了这本书,我的疑惑反而更深,首先中国人乡村生活,与我的观念中乡村生活,有很大的不同,一些说法我甚至听都没听过。

我不知道是因为社会变迁,还是说我所接触的太少,还是作者有些片面。

而且在信仰方面,我也没有弄懂,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因为我觉得,作者所说的信仰太偏向宗教了。

不过,透过这本书我也知道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人信仰的一些看法,不过总体而言,我不认为这本书写得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