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英语翻译方向的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方向的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方向的开题报告英语翻译方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英语翻译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对于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翻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深入研究英语翻译方向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翻译方向的相关问题,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翻译实践等方面。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英语翻译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 英语翻译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是什么?3. 英语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英语翻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包括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翻译实践方面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2. 对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英语翻译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特点。

3. 结合实际案例,对英语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

4. 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英语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全面了解英语翻译方向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四、预期研究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果:1. 对英语翻译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其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

2. 对英语翻译的方法进行分类和评价,分析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对英语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对英语翻译方向的综合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旨在为英语翻译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2. 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对所有英语翻译方向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可能只能选择一些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然而,本研究的可行性较高,主要原因如下:1. 文献综述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相关文献资源丰富,易于获取和分析。

本科论文翻译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翻译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论文翻译研究开题报告本科论文翻译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翻译需求日益增长,对翻译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当前翻译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如机器翻译的不准确性、专业翻译人员的短缺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的方法,以满足社会对翻译的需求。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翻译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如语义转换、文化差异等。

2. 翻译质量评估方法研究:通过对翻译质量的评估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以提高翻译质量。

3. 翻译效率提升策略研究:通过对翻译效率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 文献综述: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问题分析: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难点和挑战,并进行深入研究。

3. 翻译质量评估方法研究:通过对翻译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以提高翻译质量。

4. 翻译效率提升策略研究:通过对翻译效率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5. 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翻译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2.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翻译质量评估体系,为翻译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3. 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对翻译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英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流的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英语翻译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翻译工具和机器翻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机器翻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语义理解、文化差异等。

因此,人工翻译的需求仍然存在。

三、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英语翻译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高翻译质量,减少误差,并促进跨文化交流。

四、研究方法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回顾相关的文献,了解当前英语翻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将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分析其差异和原因。

五、研究内容1. 翻译理论本论文将首先回顾翻译理论的发展,包括功能对等理论、文化转换理论等。

通过了解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和目标。

2. 翻译质量评估翻译质量是翻译工作的核心问题。

本论文将探讨翻译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如BLEU、TER等。

通过评估翻译质量,我们可以了解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并找出改进的方向。

3. 机器翻译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机器翻译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论文将分析机器翻译的问题,如语义理解、文化差异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与机器翻译相比,人工翻译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更好的语义理解和文化适应性。

然而,人工翻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论文将探讨人工翻译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六、预期结果通过对英语翻译的研究,我们预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我们还希望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减少误解和误译。

七、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

2. 翻译理论:回顾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基本原理。

翻译报告开题报告

翻译报告开题报告

翻译报告开题报告【翻译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为各个领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保障。

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表达的难点以及专业术语等问题,这也使得翻译质量难以保证,进一步制约了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发展。

为了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我们需要寻找更加科学、准确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语言背景下进行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进一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有效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翻译基本原则:在不同语言背景下,探索翻译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如忠实原则、通顺原则、信达原则等,以确保翻译质量。

2. 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研究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分析文化背景对翻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产生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3. 语言表达的难点研究:针对不同语言的特点,分析常见的语言表达难点,如习惯用法、词汇难点、语法结构等,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4. 专业术语的翻译:研究在专业领域中常见的术语翻译问题,如科技、医学、法律等,探索有效的翻译策略与技巧。

5. 翻译效率与工具的应用:分析提高翻译效率的方法,探讨翻译工具(如CAT工具)的正确应用,从而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等方法,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具体步骤包括:1. 收集相关文献: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和教材,对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与梳理。

2.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总结有效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3. 对比研究:比较不同语言背景下的翻译实践,找出差异和共同点,并分析原因。

4. 数据分析与总结:将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结论。

翻译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翻译方向论文开题报告

翻译方向论文开题报告翻译方向论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工具,在国际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频繁,翻译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传递过程。

因此,研究翻译方向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翻译方向的相关问题,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但不限于:1. 翻译方向对翻译质量的影响;2. 翻译方向的选择与翻译效率的关系;3. 不同语言间翻译方向的异同。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等。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了解翻译方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然后,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际翻译案例,分析翻译方向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翻译方向的选择与翻译效率的关系。

最后,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语言间翻译方向的异同,寻找共性和差异。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结果:1. 翻译方向对翻译质量有一定影响,不同方向可能存在优劣之分;2. 翻译方向的选择与翻译效率有一定关系,不同方向可能影响翻译速度和准确度;3. 不同语言间翻译方向存在一定的异同,可能受到语言结构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深入研究翻译方向的相关问题,可以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选择翻译方向,提高翻译质量。

同时,研究结果还可为翻译工具和机器翻译的开发提供参考,提高翻译效率。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阶段一:文献综述。

对翻译方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2. 阶段二:实证研究。

通过实际翻译案例,分析翻译方向对翻译质量的影响,并探讨翻译方向的选择与翻译效率的关系。

3. 阶段三:对比分析。

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

翻译论文作为研究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翻译质量、推动翻译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翻译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翻译论文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开题报告写作方法,以提高翻译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1. 翻译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要素翻译论文开题报告通常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计划等基本要素。

在撰写开题报告时,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和方法,详细说明研究内容和计划。

2. 翻译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翻译论文开题报告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问题、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研究计划等部分。

在写作开题报告时,需要注意逻辑清晰,段落过渡自然,语言简明扼要。

同时,还需要注重文献综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支持研究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3. 翻译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分析通过对已有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共同之处和不足之处。

范文中通常包括对研究背景的介绍、对研究问题的提出、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对预期结果的展望以及对研究计划的安排等内容。

通过分析这些范文,可以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开题报告写作方法,以提高翻译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通过分析翻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开题报告写作方法,以提高翻译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这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翻译论文的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拓展方向本研究主要关注翻译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分析和写作方法总结,对于翻译论文的其他部分和写作技巧并未深入探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探讨翻译论文的其他写作要点和技巧,以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

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9篇)

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9篇)

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共9篇):开题本科生毕业论文英语翻译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开题报告范文本科生毕业论文多少字篇一: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选题论证一、题目:The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Typical Expressions in theGovernment Work Rep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二、我国研究现状中国政府每年都要在“两会”上向与会代表和委员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前一年或者前五年中国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新成就,同时部署来年或者未来五年中国政府对中国国情所作出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

该报告也因此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国情、中国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和主张的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受到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

因此,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兼有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双重特征,其翻译实属政论文体翻译。

目前,国内学者对政论文的翻译研究较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更少。

本文作者通过在知网和万方数据中输入关键词搜索关于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研究的书籍、论文、期刊,发现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词汇英译进行的研究相对特别少。

本文尝试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的角度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具有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三、研究的原因及意义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日益受到世界瞩目,因此该报告的翻译对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但是《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难度颇大,因为该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对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要求极高,而且报告中包含了大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

翻译实践开题报告(5篇)

翻译实践开题报告(5篇)

翻译实践开题报告(5篇)翻译实践开题报告(5篇)翻译实践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导师角色0 引言到目前为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培育单位已达158所,其中40所院校已产生(或即将产生)毕业生。

在这过程中,很多与MTI教学亲密相关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例如教学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实习基地的建设、毕业论文的模式、就业方向的扩展等。

对于一门新兴的专业,其进展必经受借鉴和探究,需接受社会现实的各种挑战。

对于初接触这个专业的同学而言,导师的存在就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讨论生指导性培育方案》提出了三种论文形式:(1)项目: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依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讨论报告;(2)试验报告: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绽开试验,并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试验报告;(3)讨论论文: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讨论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穆雷依据翻译行业的职业特点,借鉴其他专业学位中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并结合翻译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提出将MTI的三种学位论文形式调整为四种,即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试验报告和翻译调研报告。

之后,穆雷、邹兵在此基础上综合归纳了MTI学位论文的五种方式:重要岗位的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试验报告、翻译调研报告和翻译讨论论文。

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常规的写作模式,在从选题到答辩的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师生都有很多怀疑和彷徨。

笔者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所处的大环境下,从学位论文实际完成过程入手,探讨导师在“设计者、诱导者、讨论者和管理者”宏观角色下的微观角色。

1 论文完成过程中导师的角色1.1 选题、开题——掌舵人毕业论文作为对同学在校学习、讨论、实践成果与素养力量的检测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选题、开题,作为论文的第一步将直接影响整个论文的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Hatim, B.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11]李娇,卞建华.中国大学校训中文化因素的英译策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
[7]刘华文.汉英翻译与跨语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8]连真然,李志民.译苑新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0.
[9]Eugene nguageand Culture: Contests in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Education Press, 2000: 139.
5
12月11日——1月5日
撰写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6
2月20日前
撰写论文初稿
7
3月1日前
中期检查
8
5月10日前
上交定稿
9
5月18日前
上交终稿及电子版
10
5月19—25日
毕业论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麦新转,王玉芬.文化视角下的大学校训翻译管窥[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7).
[2]王茹茹.从汉英主语的省略对比看国内校训的翻译[J].宜宾学院学报, 2009(7).
但是,如今校训的英译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相关的研究只是关注大学校训中的某一个汉字或词组以及总是侧重单纯词义等方面的静态对比,在翻译研究中语用、语音、韵律以及校训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等方面却很少被关注。2,进行定量研究的不多,很多研究多是重复分析,很多都只是列举中外大学校训差异或侧重分析几个偏误,举例解释居多。有些只是词典义项的罗列,再加些例子。因此,成系统的定性、定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3,理论性不强。很多研究只是纯粹的就事论事,自圆其说,没有成熟的系统理论作支撑。4,个案性太强,不具有普遍性。研究者只是针对某一个大学的校训分析其英译,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翻译方法或技巧不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性,并不适用于其他大学校训的翻译。5,忽视了校训翻译的对外宣传目的,,有脱离实际之嫌。很多研究只是单纯从技术角度提供翻译方法或步骤,却忽视了校训翻译的真正目的。校训的英文译文主要以对外为主,而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以中国读者为中心或基础,然后给出翻译方法或步骤,没有考虑到译文的实际对象和用途。6,研究忽略了翻译过程,研究忽略了翻译过程中关键人物的作用和影响如发起者、赞助者,对译文接受者的心理活动、反应和译文所适用的文化环境研究甚少,对“英语语言翻译中所存在的文化障碍”(易沛莲:2008)认识不够[6]。
王春喜认为国外校训最早可追溯到英国创建的牛津大学(1168)及剑桥大学(1209),但直到15世纪初和16世纪末的1573年,两校才分别设计和启用了各自的校标。由于校训和校标一样,都是大学及其精神的象征,两校校训“上帝乃知识之神”、“剑桥——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应该是西方大学较早的校训。国内最早的校训可追溯到立校最早的北洋大学(1895) (现天津大学) 1914年确立的校训“实事求是”,它是我国最早的大学校训[1]。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校训本是一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它像镜子一样折射出大学自身的精神镜像,从而无形中影响与塑造受教育者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的思想路标[2]。因此,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对外宣传交流,展现当代中国大学风貌至关重要。
2012年1月5日
4.1总结校训英译中的典型失误
4.2翻译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措施
5 结论
五、研究工作进度:
序号
时间
(2011年11月-2012年5月)
内容
1
11月21日——11月25日
指导教师网上申报选题
2
11月28日——11月29日
学院网上审批选题
3
11月29日——12月7日
学生网上选题
4
12月8日——12月10日
学院审批选题
[12]黄艳梅,刘传.中西校训措辞对比及其翻译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5).
七、指导教师审核意见:
该论文选择中英校训对比及翻译这一研究领域,专业性强,立意较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该同学已收集了相关资料,对该领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论文框架比较合理,思路较清晰。同意开题。
指导教师签字:XX
四、大致框架:
1 引言
2关于校训的研究综述
2.1校训的定义及特点
2.2校训与大学教育精神
3中西方校训差异及对比
3.1校训的来源
3.2校训的文化内涵
3.2.1校训的内容比较
3.2.2 校训的思想比较
3.2.3校训的民族和时代特色比较
3.3校训的语言特点
3.3.1主语省略角度
3.3.2表达形式角度
4校训英译的问题和策略
本研究主要研究校训及其翻译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中西方校训存在的差异,再通过以上差异指导校训英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其一:搜集中西方(主要是中、英、美)大学各30所大学的校训,从哪几方面对这些大学的校训进行归纳;其二:了解这些差异后如何指导校训英译,有哪些步骤和方法。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研究首先从网上搜索中西方各30所大学的校训,主要从“道德、宗教”,“校训字数、格式,英文校训主谓宾使用情况”,“校训内容关于知识、真理、团结、自由、思考”等方面分别进行统计;其次,结合前人对中西校训差异的研究分析中西方大学校训存在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差异,即校训来源、思想文化、语言表达,并进行相应分析;再次,参考上述三方面的差异,结合大学校训翻译的几个失误,提出校训翻译时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措施,给各大学的校训英译提供借鉴,使校训英译更准确规范,让人印象深刻。
通过了解中西方校训的差异,与中国大学校训进行对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翻译校训,在翻译时能更好地翻译校训中所含的文化因素,语言形式也可以更为丰富多彩。对于解决目前很多中国大学校训英译存在的汉语音美、神美和意美难以保持,赘述现象严重和中国式英语[6]等问题也有很好的启示。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范武邱,范头姣.中国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J].上海翻译, 2008(2).
[4]袁佳仪.从中西方大学校训的比较中看其互译的原则[J].华章,2010(32).
[5]操时尧.中国大学校训的英译失误例析[J].孝感学院学报, 2009(5).
[6]安敬涛.中国大学校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表2浙江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XXXXXXXXXXXXX学 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从中西校训对比论其翻译
学院XXXXXXXXX专业源自语班级XXX学号XXXXXXX
学生姓名XXXX
指导教师XXXXX
开题日期2012年2 月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于学校公见之地,是为校训,其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因此,近年来中国大学校训英汉翻译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主题,而从中西大学校训差异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大学校训英译主要有:其一:宁东兴分别从大学校训的来源、语言表达形式、导向功能、个性特征、时代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对中国和英美国家的大学校训进行了比较,同时提供了相关校训的译文,他认为在翻译校训的时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等原则——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义对等。进而从语义和语用两方面论述了翻译校训时所应采取的策略,表层意义的对等可通过直译法实现,而深层意义的对等即语用等值则必须要充分考虑语言的归化问题[1]。其二:岳中生采用语言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中外大学校训的异同,总结出中国大学校训翻译最常用的五种结构。(1)名词或名词化结构。(2)动宾结构。(3)“形容词+介词+名词”结构。(4)“动词+副词”结构。(5)系表结构“Be + adj”。[1]其三:杜争鸣从中英思维方式差异的角度研究中国大学校训翻译,具体包括从语言的语境依赖、动态与静态、一元结构与二元结构三个角度具体地解释苏州大学校训的中英文差异[1]。其四:王茹茹从汉英主语省略对比角度,提出中国校训是无主句的代表,中国校训英译仅机械地对应英语中的名词并列结构和Be型、Do型祈使句,局限国内校训的翻译,提出中国校训的翻译应该使用更丰富的语言形式[2]。其五:范武邱,范头姣从语言结构、美学效果、语体色彩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大学校训的差异,提出翻译汉语校训一要透彻理解原文,二译文要字斟句酌,三译文要符合英语的特点,四要保持原文美学色彩,五要注意大词的适当运用[3]。其六:袁佳仪从校训来源、语言特点、文化层面三方面分析了中西校训的差异,提出校训翻译要把原语归人到目的语中,达到原语和目的语受众对文本的相同反应,但是在形式上又保留了原语的格式,即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的语言转换翻译模式[4]。其七:操时尧从词法、句法、修辞三方面分析了中西校训的差异,指出校训英译失误的两个表现:语言失误和文化失误,提出校训翻译的三个步骤:首先要译对,其次要译好,最后是译美[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