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合集下载

养生知识,中医十二经络,你知道多少

养生知识,中医十二经络,你知道多少

养生知识,中医十二经络,你知道多少?你如果对中医养生比较感兴趣的话,肯定知道我们的身体有许多经络之分。

而且中医治疗的时候,只有达到这些经络相通,人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快来看看中医十二经络,你知道多少呢?各个经络的功效以及对治方法,大家赶紧学习一下吧。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如果能时不时的拍打一下经络,无疑对身体也是极好的,到底十二经络是哪些呢?对应什么功效呢?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肺经不通: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对治方法:拍打通用部位+肺经+前胸+后背+头面部+用拉筋凳拉筋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对治方法:拍打通用部位+大肠经+肺经+肚子+用拉筋凳拉筋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

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

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

胃经不通:咽喉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对治方法:拍打通用部位+胃经+肚子+头面部+腹股沟+用拉筋凳拉筋4足太阴脾经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

养生十二筋络口诀

养生十二筋络口诀

养生十二筋络口诀养生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

而身体的脏腑筋络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养生中,理解和掌握十二筋络口诀,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健康,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一、头筋口诀:祛风养头,大杜小青,两广三少,活血通经。

这句口诀主要是指针对头部发丝、窝风、头晕、眩晕等不适症状进行养护的方法。

二、肩筋口诀:修身养正,点身顶头,三阳入户,气血通行。

这句口诀主要针对肩部、颈部等处的不适症状,通过舞蹈、练习气功等手段来帮助改善。

三、背筋口诀:保肝护肾,四五脊广,两膝相依,曲直相成。

这句口诀主要是为了保护人体内部重要器官的健康且使身体安于自然状态的动作。

四、臂筋口诀:上下内外,阳明胃经,太阴肺经,通透有净。

这句口诀主要是为了促进血液的循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五、腕筋口诀:手脉与手心,经典绝伦,镇痛消肿,增强抵抗。

这句口诀主要是利用手部的穴位来进行抗炎降温、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六、腰筋口诀:全身之本,三阳俯仰,六合一空,唯得下دا。

这句口诀主要是为了保护腰部,避免腰椎病等疾病的发生,同时改善腰腿酸痛的不适症状。

七、腿筋口诀:虚实相济,春夏复秋冬,天阴地寒,养护终身。

这句口诀主要是针对腿部的肌肉、骨骼、关节、血管、神经等进行养护的方法,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八、足筋口诀:清热解毒,补肾壮阳,千金之验,举重若轻。

这句口诀主要是为了保护足部的健康,防止脚气、足部皮肤病及其他脚部疾病的发生。

九、手筋口诀:上脉之源,下脉之枢,经络交会,通行七音。

这句口诀主要是利用手部的经络和穴位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调节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等功能。

十、心筋口诀:化阴生阳,育精成神,阳明诀守,内旺外柔。

这句口诀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心理素质,并以此教导人们保护并发挥自己的潜力。

十一、肝筋口诀:平肝疏肝,五种阴阳,心脾滋荣,祛病扶危。

这句口诀主要是利用肝经来帮助患有肝火的人缓解症状,同时改善胃肠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十二经络知识点

十二经络知识点

十二经络知识点一、十二经络的概念。

十二经络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二、十二经络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1. 手三阴经。

- 从胸走手,即起于胸部,循行于上肢内侧,止于手部。

2. 手三阳经。

- 从手走头,起于手部,循行于上肢外侧,止于头部。

3. 足三阳经。

- 从头走足,起于头部,循行于躯干部和下肢外侧,止于足部。

4. 足三阴经。

- 从足走腹(胸),起于足部,循行于下肢内侧,止于腹部或胸部。

(二)交接规律。

1.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 如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内侧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外侧端交接。

2. 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翼旁交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

3.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在胸部交接。

-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在胸中交接;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在肺中交接。

三、十二经络与脏腑的络属关系。

1. 手太阴肺经。

- 属肺,络大肠。

2. 手阳明大肠经。

- 属大肠,络肺。

3. 足阳明胃经。

- 属胃,络脾。

4. 足太阴脾经。

- 属脾,络胃。

5. 手少阴心经。

- 属心,络小肠。

6. 手太阳小肠经。

- 属小肠,络心。

7. 足太阳膀胱经。

- 属膀胱,络肾。

8. 足少阴肾经。

- 属肾,络膀胱。

9. 手厥阴心包经。

- 属心包,络三焦。

10. 手少阳三焦经。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介绍了经络养生法。

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畅通与健康相关联。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以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

1. 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养生方法。

其中,黄帝内经十分重视经络的健康和调养,认为经络是生命活动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通畅与健康,对维持身体健康和防治疾病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养生知识。

2. 经络养生法概述经络养生法是根据黄帝内经的经络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通过调养经络,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经络共分为十二条主要经络,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

每条经络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

经络养生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调理饮食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调理对经络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不同的经络特点和对应的脏腑,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和脏腑的平衡。

例如,经络肝经与目窗(眼睛)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摄入一些具有滋补肝经和明目作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鱼类等,来保持肝经的健康。

2.2 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通过刺激经络来促进经络的通畅和血液循环的一种方法。

按摩的方式可以使用手指、手掌或特定的按摩工具,按摩时可以按照经络的走向和特点进行刺激,从而达到调和经络、消除疲劳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膀胱经络的刺激点位于脊柱两侧,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点位来缓解腰痛和泌尿系统的问题。

2.3 经络运动黄帝内经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经络的循环和通畅。

经络运动可以选择针对特定经络的运动方式,也可以选择全身性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改善血液流通和经络系统的运作,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十二经络具体养生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经络理论,对于每条经络都有对应的养生法。

具体的养生法有以下几种:3.1 肺经肺经为水道之海,养生法应以润燥清肺为重点。

十二条经络养生(完全版)

十二条经络养生(完全版)

小贴士
• 1、每晚搓脚心,也就是按摩涌泉穴100下, 可保健、长寿(医理为引火下行,引气血 归于肾)。 2、怎样调节涌泉穴:(1)、按摩感觉如 无弹力,海绵,肾为很虚,还有体质虚寒 者,都应用艾灸方较(2)、如脚心发热, 愿放在被外,为肾火旺,肾阴不足,要揉 涌泉穴;(3)、金鸡独立法对任何体质都 有很好的引血下行的效果。
足太阳膀胱经
• 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由头走脚,起始于睛明穴,结束于至阴穴。
主治疾病
• 主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感冒、发烧、哮喘、 肺炎;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痢疾、 胃下垂、肝炎;其他疾病的失眠、关节炎、 中风后遗症、腰背痛。
膀胱经主要的穴位
• 睛明 位置鼻根两侧 作用预防近视眼和眼部疲劳 (按揉方法宜 右手扶头后右上方,左手中指向右手方向) • 肺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 厥阴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 心俞 位置沿后背肩胛骨内侧 作用治疗胸闷,可以预防心梗、心绞痛、 冠心病
手厥阴心包经
• 从胸走手 起始于天池穴结束于中冲穴
主治疾病
• 主治心血管近病的心慌、心动过缓、心动 过速;其他的恶心、中暑、休克、小儿中 风、呕吐。
主要的穴位
• 天泉 位置腋内横纹、臂中心下2寸 作用胸痛、心悸、突然害怕、心跳很快 • 曲泽 位置肘内横纹中间 作用胸闷、憋气,高血压、头旋晕,胸口发憋 • 郄门 腕内横纹上约10公分的臂正中 作用突然性的心绞痛、急性心梗 (穴位很深,宜 按摩手拇指按住,被按摩手转动 ) • 内关 位置腕内横纹上三指,臂正中 作用尤其是治疗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的要穴,双 向调节心律,对人体情志的调节,心血供应调节都很有功 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

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通道系统,通过它能够联系和调节各个器官、组织和经络络络的运行。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由十二正经络和八个奇经络组成。

经络的作用与功效是广泛且多样的,下面将对十二经络的作用与功效进行详细介绍。

1.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臂部和手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部的活动功能。

手太阳经有助于消除手臂和手部的寒湿邪气,舒缓手臂和手部的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状。

2. 手阳明经:手阳明经主要分布于手臂和手背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手臂和手背的活动功能。

手阳明经能够加强手臂和手背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手臂和手背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足阳明经:足阳明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阳明经能够消除腿部和足部的湿气,改善腿部和足部的循环,缓解腿部和足部的水肿、疼痛等症状。

4.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主要分布于腿部和足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腿部和足部的活动功能。

足太阳经具有温阳、祛寒、祛风、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舒缓腿部和足部的疼痛、麻木等症状。

5. 脾经:脾经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

脾经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吸收功能,调节体液代谢,改善膀胱和小肠的功能。

6. 肺经:肺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肺经能够促进气体交换,增强肺部的功能,调节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7. 心经:心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手臂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心血管系统和情绪状态。

心经能够加强心脏的功能,调节心律,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焦虑、抑郁等症状。

8. 肝经:肝经主要分布于胸膛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功能和情绪状态。

肝经能够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肝脏的代谢功能,同时还能够影响情绪,舒缓脾气暴躁、易怒等症状。

9. 肾经:肾经主要分布于背部和腿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肾脏功能和生殖系统。

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

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

十二经络的专业知识
1. 经络概述:经络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人体内的运行通道,其中包括12条主要经络和8条奇经八脉。

经络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纵向通道,是调节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通道之一。

2. 经络的分类:主要经络分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3. 经络的功能:经络功能包括运输、调节、防御和环境适应等方面。

经络通过运输气、血、津液和免疫细胞等,实现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

同时,经络能够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免疫、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参与人体的调节和维持。

经络也承担着防御作用,抵御外部病原体和内部异常病理。

4. 经络的应用:经络理论是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常通过调节经络来达到疾病治愈的目的。

同时,经络理论也逐渐被应用于健康咨询、养生保健、按摩理疗和针灸等方面。

近年来,经络理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现代医学研究的关注,为经络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十二条经络养生知识
经络养生方法一:梳
“常梳发,头不白”头为“精明之府”,它汇集五脏六腑的精气,有50多个穴位与全身器官关系密切。

俗话说:“千过梳头,头不白”,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

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

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

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

此外,还可以用梳子轻叩头顶百汇穴、两侧天冲穴及脑后风池穴,有助于加强头部经络系统与全身器官的联系。

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经络养生方法二:搓
“搓面庞,洁脏腑”脸有多干净,脏腑就有多干净。

”光洁红润的面部不仅使人精神焕发,还是脏腑功能状态良好的表现。

人体的主要经脉大多经过面部,分布着十几个保健要穴。

经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整体保健的作用,但是,搓脸有讲究,不能像搓澡那样用力,要顺肌肉纹理、逆皱纹方向,即两手轻轻地贴住脸颊,向上、向外搓摩,然后手指由内向外轻按眼角鱼尾纹处,最后用两掌心交替在额头从下向上摩擦,至脸部发热微红即可。

脸上有伤口或明显痤疮时,要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经络养生方法三:熨
“熨双眼,能明目”很多人时常感觉“累从眼入”。

的确,“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

“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

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

但要注意,熨目转睛时需保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按得太紧会使眼球受压,导致视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后看不清楚的感觉一样。

经络养生方法四:扬
“扬脖颈,护颈椎”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通过。

但是,此处“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淤滞,久坐不动、频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也最伤颈椎。

最简单有效的颈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头,这个动作被古人比喻为“仙鹤饮水”:脖颈扬起、挺胸抬头,下颚向前探出;接着收回下颚、微微低头,再抬头挺胸重复上面动作。

这样做相当于颈椎的向上牵引,有利于伸展颈椎周围组织,疏松黏连在一起的小筋节,刺激督脉等经络系统。

练习时越慢越好,每次8-10次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患颈椎病的人,动作要更轻柔,量力而行。

“绕胳膊,活关节”“五十肩”、肩周炎等疾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肩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顾名思义,“月”字为肉、“户”表示门,寓意此处为身体的门轴。

而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经常转动,肩关节才不会僵硬。

导引法中的“龙首凤翼”是有效的保健方法,“龙首”形容身体昂头竖颈,“凤翼”比喻双臂像鸟儿翅膀一样开合。

练习时将两手自然放于肩上,向左转腰,右臂前摆绕肩关节转动、左臂后摆转动,两肘前后拉开成一字,然后反方向练习。

经常锻炼还有助于消除背痛。

开始做时动作可能不标准,此时不要心急,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经络养生方法六:旋
“旋手腕,防僵硬”键盘、鼠标、方向盘等都被称为腕管“杀手”,手部长期呈一种姿势容易积劳成疾,出现手部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

用电脑工作、娱乐之余,有意识地做旋转腕关节的动作是简单有效的缓解办法。

也可以取一根木棍,中间用绳子系好后悬挂到高处;双手分别握住木棍两边,不断旋转木棍,使绳子拧紧;接着反向转动手腕,解开绳子。

通过充分旋腕,可刺激心经的神门穴,肺经的太渊穴等重要穴位,在舒筋活血的同时还能保健心肺。

需要注意绳子要结实,木棍粗细、长短适中,表面光滑,以免意外受伤。

“扩胸膛,强呼吸”胸部是人体的保健重地,心窝处有个重要穴位叫膻中穴,又称“气会穴”,是指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滞、气虚等都可以在这个部位调制。

膻中如果气机瘀滞,很容易产生憋闷、酸痛等感觉。

保健胸部讲究“扩”,可以准备两个哑铃,双手分别握住,直臂合于胸前,再向两侧打开。

整个过程手臂不要弯曲,这样一开一合扩展20-30次,让整个胸腔随之开合。

经常练习不仅保健膻中穴,还可以刺激任脉,间接调节人体脾经、心包经等阴经,缓解虚劳体弱。

需要注意的是,哑铃有不同的重量,要根据自己手臂力量选择。

老年人不适合举重物,可以用矿泉水瓶装上谷物等代替哑铃进行练习。

经络养生方法八:引
“牵引腰,老得慢”我们经常听到“三十岁的人,五十岁的腰”这样的感叹。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被腰部疾患困扰,腰椎像老化的树干,一有触动,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

“腰部牵引法”是古医书中多次提及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跪撑在床或垫子上,上体前俯,手臂尽可能地向前伸直,争取让下颌能够触到床面;臀部尽量向后坐,形成前后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充分拉伸脊柱。

这样做还能刺激腰部的“带脉”,缓解腰膝酸痛,调理生殖系统疾病等。

“引腰”动作每次可重复8-10次左右,练习时一定要尽量缓慢,因为快速拉伸只能收缩肌肉,慢引才能牵拉筋骨。

“摆尾闾,下盘稳”摆髋又叫“摆尾闾”,尾闾就是人类退化了的“尾巴骨”,藏在髋部。

尾骨尖和肛门连线的中点是尾闾穴,别名长强穴,人体阳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的。

现代医学证明,久坐会导致人早衰,原因之一就是久坐会导致尾闾处劳损,损伤奇神经节,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摆动髋部很简单,开步轻松站立,先向左摆动髋关节,再向右摆动,然后逆时针绕一圈,再顺时针绕动。

如此循环十几次,不仅可以保护髋关节和股骨头,还可通调气血。

老年人初练时可以减低次数,动作尽量缓慢。

另外,不要在刚吃饱饭后马上练习。

经络养生方法十:走
“多快走,耐力好”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越有劲儿,人的寿命就可能越长久。

可随着社会进步,本用来走路的两条腿仿佛变成了“板凳”,久坐不动、以车代步等,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膝关节退行、血液循环减慢、心脑供血不足等日益普遍。

要想腿好,关键在走。

快步走时,全身肌肉会变成一个个的“泵”,通过有规律地收缩与舒张,不断挤压、促进末梢血液回流心脏,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

此外,腿部还分布着肾经、膀胱经等,走动能牵拉刺激这些经脉,对相应脏腑起到保健作用。

快步走属于有氧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决定,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抬小腿,血流畅”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很多人并没有大段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对这样的人来说,办公、乘车、休闲聊天、看电视时利用好“碎片时间”,对日常保健也功不可没。

抬腿就是值得推荐的一个动作,身体抬头挺胸坐直,收紧小腹,慢慢抬起一条腿,使之与端坐着的身体尽可能地保持直角,坚持5-10秒后换另一条腿;也可以双脚脚跟同时抬起,坚持一会儿再放下,并重复这一动作。

每天坚持做一会儿抬腿动作,一方面,可以缓解久坐的肌肉松弛和酸软症状,锻炼腹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等疾病。

经络养生方法十二:踮
“踮脚跟,练平衡”脚被称作“第二心脏”,在传统医学中被誉为“精气之根”,双脚的不同区域里,有着身体很多部位的反射区,还有太白穴、太溪穴等6个重要的脏腑经络“原穴”。

脚部保健有很多种,比如足浴、足疗等,其中,最简便易行又效果显著的方法莫过于“提踵颠足”: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两脚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脚趾抓地、脚跟尽力上抬;头部自然上顶,肩臂松沉;然后轻轻地颠动足部。

温馨提示:“踮脚颠足”可以直接刺激足跟,锻炼足底和小腿肌群,改善足跟痛等不适。

长期锻炼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加强小脑功能。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最好选择土地、木地板、塑胶等有弹性的地面,以免受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