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教案沪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循环结构--For…Next语句

沪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循环结构--For…Next语句
2
累加法
设以上每个加数为变量i,设每次相加的结果为变量s
如下:
使用1自+2然+3语+4言+5描述上述步骤为:观察第2步到第6步的赋值语句
第1步i :令 S=0
可以得到以下的通用公式
第2步:S=S+1
S=S+ i
•问1:如何使用这通用公式解得此题?
11360105+
第3步:S=S+2
答:执行五次S=S+i,并使i在每次执行上述语句后自增1
S
第4步:S=S+3
•问2:如何控制S=S+i只执行5次
第5步:S=S+4
又如何使i的值每次自增1?
第6步:S=S+5
答:用条件 i<=5 来控制执行次数 赋值语句 i=i+1 使 i 自增1
循环的运行过程—流程图解
计算1+2+3+4+5的流程图描述如下
开始 S=0 i=1
i<=5 是
S=S+i i=i+1
循环:反复地连续做某事
循环结构的概念
• 循环在《程序设计语言》中指有规律地反复执行某个程序段 • 循环结构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 • 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 注: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
简单实例引入
计算1+2+3+4+5的方法
(1+5)×5 高斯算法:
每步执行下来S和i的值
For i=1 to 5 step 1
S
i
S=S+i
161300xt i
step的值

沪科版 信息技术 选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活动一 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结构教案设计

沪科版 信息技术 选修一  第二章 第四节 活动一 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结构教案设计

活动一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结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FOR循环语句的语法和执行过程,理解for循环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变化,能掌握for循环语句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理解老师所讲的语法知识点,通过例题实践掌握程序设计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操作步骤和思维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利用程序对重复性繁琐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对程序学习和运用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互助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For循环中循环变量的变化,并利用循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u传说中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决定重赏他。

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只要一些麦子,在棋盘的第一格里放2粒麦子,在第二格放4粒,第三格放8粒,第四格放16粒,以此类推,直到放满第64格。

”国王答应了西塔的请求,然而,一动手放起来,国王呆住了。

活动2【活动】编写一个程序:打印5行竖排的*Private Sub form1_click()Print “*”Print “*”Print “*”Print “*”Print “*”End Sub如果是打印10行,100行甚至更多,那应该怎样实现?老师展示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Private Sub Form_click()For I=1 To 5 Step 1Print “*”Next IEnd Sub21教育网活动3【讲授】循环结构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

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则退出循环体。

格式:For循环控制变量=初值To终值[ Step 循环变量增量(步长) ]语句块(循环体)Next [ 循环控制变量]说明:(1) For与Next必须成对出现,Next必须位于For语句之后。

(2) 循环变量必须是数值型,且最好为整型变量。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Python语言中while、for语句的语法规范,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编写正确代码,实现循环结构。

2、绘制流程图,将流程图转换成代码。

3、积极探索利用循环语句,设计程序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Python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能够运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积累了应用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这节课使学生能够在原来知识基本上去深化学习循环语句。

三、教学重点:
1、while、for循环语句格式及其应用。

2、range()函数格式及其功能。

四、教学难点:
1、利用循环语句解决简单程序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小组讨论,师生互动。

六、教学资源:
1、电脑,python语言环境
七、教学过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循环结构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循环结构

谢 谢!
问题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题目,我们该如何实现呢? (学生分组讨论)
实例引入,分组讨论
设计一个程序,计算1*2+2*3+3*4+4*5+……+n*(n+1)的和(n<60)。 Dim n, s, i As Integer n = <1> For i = 1 To n s = s + <2> Next i Text2.Text = <3>
求a=1+3+5+…+(2n-1) Dim a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n = Val(InputBox("请输入整数")) For i = 1 To n a = a + 2 * n - 1 改为:2*i-1 Next i Print "a="; a 输入:5 ,输出结果是____2_5________
If i Mod 2 <> 0 Then a=a+i End If
Next i Print "a="; a
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题目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实现呢?
比如:输出100到200之间能被3整除的数
课堂练习
设计一个程序,求 s 1 1 1 ... 1
246
2*n
测试数据:
输入n=100,输出结果s= 2.593689
实例分析
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解这道题呢?
方法二:通过改变步长,来实现求1到2*n-1的所有奇数之和 Dim a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n As Integer n = Val(InputBox("请输入整数")) For i = 1 To 2 * n - 1 Step 2 a=a+i Next i Print "a="; a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VB循环结构教案 沪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VB循环结构教案 沪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VB循环结构教案沪教版必修1一、基本说明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程序的设计5)所用软件:Vasual basic6)学时数:两课时(连堂课)3、教学目标: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学会使用For-Next 语句实现计数循环。

掌握Do While-Loop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会使用Do While-Loop语句实现条件循环。

4、教学重点:分别用For-Next语句和Do While-Loop语句来编写程序。

5、教学难点:掌握For-Next语句和Do While-Loop语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6、学情分析:在程序设计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差异较大,上这课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分组学习结合课堂练习的方式来教学的,在作业布置方面,我注意难易结合,让学生选做自己能完成的题目,这样基础差的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好的学生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7、教学思路:程序设计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但是当你进入其中之后,你也会觉得其乐无穷,我的目的就是至少让一部分的学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所以我往往以实践的例子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讲语句的应用上,就细讲,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原理,再通过举例举一反三,让学生熟悉的同时思考其中的一些重要的细节,最后在作业的布置上,设置等级式的题目让学生选择,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播放一段跑步的Flash动画,切入主题,引入循环结构(相同之处:重复)每跑一圈200米,当没有超过800米时,重复再跑一圈,直到达到800米才停止。

这种以动画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很好的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

重复的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就是重复执行某一过程的结构语句。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一、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2. 教学内容:算法的定义和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的概念和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算法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点,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案例分析: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举例说明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算法和程序设计二、章节名称:流程图与算法表示1. 教学目标:了解流程图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理解算法表示的方法和意义2. 教学内容: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流程图的表示方法算法表示的方法和意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流程图的概念和作用,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流程图,表示算法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练习用的算法案例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流程图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流程图的定义和作用,流程图的表示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画流程图,表示算法案例练习:让学生独立画出给定算法的流程图三、章节名称:顺序结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顺序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顺序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顺序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顺序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顺序结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顺序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顺序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顺序结构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顺序结构程序四、章节名称:选择结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选择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选择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作用,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选择结构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选择结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选择结构的定义和作用,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选择结构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选择结构程序五、章节名称:循环结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循环结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循环结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循环结构的定义和作用循环结构的语法和用法循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六、章节名称:循环控制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循环控制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循环控制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循环控制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控制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循环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循环控制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循环控制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循环控制程序七、章节名称:数组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数组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数组进行程序设计掌握数组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数组的定义和作用数组的语法和用法数组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组的概念和作用,数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数组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数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数组的定义和作用,数组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数组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数组程序八、章节名称:函数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函数进行程序设计掌握函数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函数的定义和作用函数的语法和用法函数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函数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函数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函数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函数的定义和作用,函数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函数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函数程序九、章节名称:指针与程序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指针的概念和作用学会使用指针进行程序设计掌握指针的语法和用法2. 教学内容:指针的定义和作用指针的语法和用法指针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指针的概念和作用,指针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指针的程序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指针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指针的定义和作用,指针的语法和用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编写使用指针的程序练习:让学生独立编写给定问题的指针程序十、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综合应用1. 教学目标: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学会使用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综合应用的方法和技巧2. 教学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结合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十一、章节名称:数据结构基础1. 教学目标:理解数据结构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使用基本数据结构(如栈、队列、链表)掌握数据结构的算法和应用2. 教学内容: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栈和队列的原理及其应用链表的创建和操作树和图的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现基本数据结构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结构应用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准备栈、队列、链表等数据结构的示例代码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结构的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现栈、队列、链表等数据结构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据结构应用练习: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现给定问题的数据结构解决方案十二、章节名称:算法设计与分析1. 教学目标:理解算法设计的重要性学会常用的算法设计策略(如贪心、动态规划、分治、回溯)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分析)2. 教学内容:算法设计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方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算法、分治算法、回溯算法的原理和应用算法分析的概念和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设计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现和测试各种算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投影仪或白板编程环境准备各种算法的示例代码和测试数据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算法设计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算法设计的基本策略和思维方法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现和测试贪心、动态规划、分治、回溯等算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练习: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现给定问题的算法解决方案十三、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实验与探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使用编程环境进行算法调试和测试2. 教学内容: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编程环境的使用和调试技巧3.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算法实验操作讲授法: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4. 教学准备:相关教材或教辅资料实验室设备(计算机、网络、编程环境)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案例5.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实验操作的重要性讲解: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算法实验操作交流与评价:学生之间交流实验结果和报告,进行评价十四、章节名称: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应用案例1. 教学目标: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学会使用算法和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案例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技巧2. 教学内容: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和程序实现算法与程序设计应用案例的设计技巧和最佳实践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现实际问题中的算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算法设计和程序重点和难点解析1. 重点:算法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案沪教版选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

3. 掌握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概述1.1 算法的基本概念1.2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1.3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第二章:编程语言基础2.1 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2.2 常见编程语言简介2.3 编程语言的选择第三章:算法分析与设计3.1 算法分析的基本概念3.2 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3.3 算法评价与优化第四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4.1 顺序结构的基本概念4.2 顺序结构的实现4.3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实例第五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5.1 选择结构的基本概念5.2 选择结构的实现5.3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编写程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计算机房: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安装有相应的编程软件。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成绩: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编程作品。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循环结构程序设计6.1 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6.2 循环结构的实现6.3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实例七、函数与模块化程序设计7.1 函数的基本概念7.2 函数的实现7.3 模块化程序设计实例八、算法与数据结构8.1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8.2 常见数据结构及其算法8.3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应用九、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9.1 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9.2 算法设计的常用技巧9.3 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实例十、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综合应用10.1 算法与程序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2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创新实践10.3 总结与展望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循环结构(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3.3 循环语句【开篇】让编程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导入】从循环结构解决的生活及数学问题入手,引入处理许多具有规律性的重复操作需要。

编程中把这种反复执行的流程结构叫循环结构。

回顾刚接触的两种循环语句。

for 语句和do while 语句。

【学生活动任务1】在电脑桌面的学案上完成两种语句的格式。

【教师引领】1、学生学案2、教师PPT3、由循环变量三要素分析两种语句中三要素位置4、明确两种结构三要素的位置。

For 首语句中,明确了变量的三要素。

Do while 语句中,条件的写法:含循环变量的关系表达式可加逻辑表达式。

初值在语句前,循环变量的控制在语句中。

【VB 实战1】累加案例:编程计算100 以内奇数和1、引领学生分析:变量?循环运算什么?2、带领学生用do 语句上机完成VB 语句编写3、伪代码编译顺序:定义变量、变量赋初值、循环语句。

4、重点:编译规范。

(及时存储文件、变量类型、赋初值、循环语句完整,循环变量的变化量准确)。

5、For 循环变量控制在循环语句内,之前赋值不会影响循环结构内结果。

因此,结构外,对循环变量赋初值为无效语句。

【VB 实战2】引导学生类比累加到累乘:计算100!1、新建command2 仿照累加和,用for 语句编写100!2、由学生分析,累加到累乘案例中,变化的项目和位置。

3、变化项目:累乘变量的初值,循环变量的变化量、循环体中的循环任务:累乘赋值。

以及看似不重要但不容忽视的细节:变量类型的定义(或叫声明)。

类型:integer、double、single、long。

【任务难度升级】1、新建Command3 中完成do while-loop 语句写出100 内奇数累加和2、Command4 中完成do while-loop 语句写出100!3、这是从规则到实例较难的一个。

问题点:第一、赋初值第二、循环条件的写法、第三、循环变量变化控制在循环语句中,必有的赋值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for…next循环语句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二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循环结构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循环结构的构建。

2.掌握for…next语句的格式及其功能。

3.灵活运用for…next语句。

技能通过编写程序,让学生会运用for/next语句实现循环流程控制。

情感价
值观
1.通过问题和算法分析过程,促进逻辑分析能力的提高。

2.通过活动的实践,体验循环结构的构建和实现过程。

3.能够运用循环结构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和欣赏更多的关于循环问题的程序。

教学
重点
循环结构的构建,运用循环语句实现对循环流程的控制。

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计算机阅卷及一个简单程序引出循环结构,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循序渐进的开放式课堂教学。

教师采用分析法、演示法、实验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师通过对学生参与学习的启发、调整、激励来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气氛活跃,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引入]:同学们分组讨论:现在我们很多考试都使用答题卡,都是采用计算机阅卷,那么计算机是怎样阅卷,怎样进行这项重复工作的呢?学生议论纷纷,气氛
活跃
通过身边的事
例引起学生好
奇心,导出新

同学们:首先我们从一个简单的例题说起:
例1:编写一个程序:打印5行竖排的“*”。

如果是打印10行、100行、1000行甚至更多的竖排“*”,那我们用循环就很容易实现。

学生稍做思考
并编写出程序:
Private Sub form_click()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End Sub
复习一下前面
所学内容,从
简单到复杂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循
环结构,循环结构也称重复结构,它的作用是使一段程序能
重复执行,被重复执行的部分称为循环体。

但重复一般都是有条件的,即在满足FOR 语句中的条件下才执行循环体,否
则退出循环体。

下面我们就来
看一下FOR/NEXT 循环语句的格式:
FOR 〈循环控制变量〉=〈初值〉TO 〈终值〉STEP 〈循环变量增量(步长)〉
〈循环体语句块(循环体)〉
NEXT 〈循环控制变量〉
说明:1)循环控制变量必须为整型;
2)当步长(循环变量增量)为1时,STEP 1可省略不写; 3)语句序列(循环体)中可以含有任意多条语句,也可无 任何语句,称为空循环;
4)语句序列中可以含有循环结构;
5)FOR 语句与NEXT 语句必须成对出现,缺一不可。

6)FOR 语句与NEXT 语句的循环变量是同一变量。

7)有时需中途退出循环,这时用EXIT FOR 命令。

1、给出上例的程序代码,并通过流程图加以理解 :
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 I=1 TO 5 STEP 1 PRINT “*” NEXT I End Sub
在上例中,FOR 语句称为“循环起始语句”,它的作用是确定循
环变量的值如何变化,从而控制循环的次数;I 是循环变量,它的值在执行过程中是变化的,它的初值为1,终值为5,循环增量(步长)为1。

流程图见附件
学生分组讨论并上机调试程序。

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很快能把程序稍作修改,实现打印1000行“*”的程序。

2、设置“陷阱”,深化理解语句格式
1)学生分成四组讨论,然后每组完成一题,发现错误并纠正。

(给出四组题目见附件)
2) 教师收集结果并作分析。

3、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程序,写出结果并上机验证,画出流程图,说明程序功能。

示题:
for i=1 to 3 step 1 print i next i end
采取分组讨论,共同讨论得出算法,画出流程图,最后由学生独立写出VB 程序代码,并上机调试。

开展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已有的简单程序的执行过程,慢慢渗透程序设
循环变量←初值
语句序列 循环变量←循环变量+步长
循环变量超
过终值吗? N Y
[程序执行过程分析]
第几次循环循环开始
时i的值
执行
NEXT之
后i的值
i与终值
比较
执行下一
次循环
否?
1 2 3 1
2
3
2
3
4
<3
=3
>3
执行
执行
停止执行
出示流程图:见附件。

4、阅读下面程序,深化对程序的理解。

5、突破难
点,尝试独
立编程。


才我们
通过分
析阅读已有程序,对循环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理解,但我们不能仅局限在看懂、读懂程序上,我们的目的是要自己完成程序设计。

首先要进行审题,认真分析题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算法);
然后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经过哪些处理才能解决问题。

再把分析出来的处理步骤用流程图表示出来(流程图);
最后用VB语言描述出各个解题步骤,程序设计就不会让你束手无策(编写代码)。

下面我们就参照例题,按照老师介绍的程序设计步骤,试着自己来编制2个程序:
1)依次在屏幕上打印2、4、6、…、20的平方。

2)求1+1/2+1/3+1/4+…+1/10的值。

计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

第一道题相对简单,大部分学生应能独立完成;但第二题相对困难,因它要用到三重循环去完成,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协作完成。

6、总结本节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各学科的内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都不是孤立的,同学们要把知识动态化,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思考,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解题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

作业:1)求出满足每位数字的平方之和等于它本身的所有三位数。

2)编程打印三角型”*”。

(需要用到循环的嵌套)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在巩固本节所讲内容的同时,进行知识的拓展、探究。

Private Sub form_click() s=0
for x=1 to 100
s=s+x
next x
print s
End Sub
功能:求1到100的和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 i=20 to 10 step –2 print i
next i
End Sub
功能:输入出20,18,16,14,12,10六个数
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操作,能完成多少?
2、学生能否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算法)、流程图和VB代码有机联系起来,能否进行自主学
习及互相合作,进行创新?
3、学生与教师配合是否默契,自主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学生组织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

设计好学生练习,让学生有事做,愿意做、会做,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同学之间能相互协作学习,以弥补学生之间水平的差距,避免课堂教学带来的“吃不饱”“吃不消”的情况出现。

不足之处是容量太大,时间有些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