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资料: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课件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汽车制造厂工地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宝成铁路建成 通车 这是火车正通 过大巴口桥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青藏公路通车 汽车到达拉萨时 受到当地人民的 热烈欢迎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成就:一桥:A、武汉长江大桥
三厂: B、长春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D、沈阳第一机床厂
E、新藏公路;F、青藏公路; 五路: G、川藏公路;H、宝成铁路; I、鹰厦铁路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总结:“一届人大”的召开,《宪法》的制订, 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 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材 料 研 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 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 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事务的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 治制度.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 代表大会。……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 政治制度,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 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3、会议意义: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 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党和人民为推进工业化、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付出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和意义,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确立过程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措施、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2.难点:工业化起步的背景、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掌握历史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掌握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课程内容。
3.教学资源: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制作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困难局面,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推进工业化、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措施,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以及这些措施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件(共26张PPT)

的性质
基础的人是民我民国主第国一家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第是二我条国中有华史人以民来共真和正国反的映人民利益的宪
一力切的法权机。力关属 是于 全人 国民 人民。代人表民大行会使和权
体现人民民 主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 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是我 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 民族代表178人)“男女平等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3、内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规定了国家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
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宝成、鹰 厦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
天一 堑桥 变飞 通架 途南
北
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
宝成铁路
成就:三大工业基地
西北基地: 新疆、青藏、川藏公路 宝成铁路
东北基地: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背景
随着经济建设的 发展,我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意义,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利用教材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课前搜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介绍,学会从多渠道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3.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图片《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讲述: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由于没有桥梁,所有南来北往的物资和行人只能靠轮渡来运送,极不方便。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了研究,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对大桥建设工程进行了新的钻探测量和设计工作。
1955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1957年10月,全长近1 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探究新知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实施背景【教师活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格和第19页《材料研读》,提问: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4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4)目的: 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5)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领导人: 毛泽东同志
(6)它的基本任务: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 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7)主要成就:
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 厂等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 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 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③桥梁:1957年,武 汉长江大桥建成,连 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一桥飞架南北, 天坠变通途”)
(8)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 个五年计划绝大部 分指标大幅度超额 完成。
(9)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中国取得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3)苏联的援助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确立时间: 1954年9月
(2)地位: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 民利益的宪法。
(3)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小结
新中国 的工业 化起步 和人民 代表大 会制度 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难点:理解工业化起步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使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一五”计划的具体内容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培养学生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其在我国制度中的地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史料、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意义。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制度中的地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工业化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一、工业化起步1.“一五”计划2.主要成就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29张ppt 教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的确立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年至1957年。
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6.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
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例1】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链接“一五”计划成就辨析组合项,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③;①②④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故选B项。
答案:B
【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上内容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链接所学可知: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由此判断D项正确。
答案:D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世
界屋脊上的三条公路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改善西藏的交通问题,加强西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我国修建三条入藏的公路:即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康藏公路(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起自青海西宁,终点是西藏的拉萨,全长2100千米,全线穿行青藏高原,跨过长江的上源,翻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平均海拔4000米。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新藏公路起自新疆南部的叶城,经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终点是西藏阿里地区的普兰,全长1179千米。
这条公路修在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
路高入云。
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康藏公路起至四川的雅安,终点是西藏的拉萨。
全长2400多千米,途中跨越14座大山,跨过大渡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12条湍急的河流。
地质地形复杂,工程艰苦,举世罕见。
后来又修筑雅安到成都段,称川藏公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