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武汉长江大桥
鞍山大型轧钢厂
(1)吸收引进外资和先进管理经验; (2)提高科技含量; (3)保留和吸收高科技人才,走科技创新之 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现代化
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背景:
1953年—1957年底 3、时间:
重工业 4、基本任务: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 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为什么要优先 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一: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 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 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 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 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 挥的重要作用。
宝成铁路
川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开通) 青藏公路(1954年12月25日开通)
新藏公路(1957年开通)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为什么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主要分 布在东北地区?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粮 棉 钢 煤 原油 1957年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146万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6% 235% 经过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 我国工农业生产主要产品 产量比一五计划前有了大 幅度增长,特别是重工业 产品的产量。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 (共44张PPT)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代
中
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国 黄金时代:一战期间
的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鼓励发展实业
工
业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化 萎缩:一战后
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特点: 行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 总体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建国初,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而苏联工业发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通过表格,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材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 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 水平。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阅读材料,说说新中国初期的工业生产水平如何?
材料4: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
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5: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2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国防建设的需要
材料一: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
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
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周恩来
材料二:
我国的机器,不能制造!
薄弱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 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改革开放的实行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主要集中 在: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5、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了第一辆国产汽车, 被命名为( ) A、东风牌 B、红旗牌 C、解放牌 D、胜利牌
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
为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 设奠定了基 础。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 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 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 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内容、意义: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
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
D 亲历的活动是( )
1945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9
钢产量 人均
中国 1952年产量
2.37公斤
印度 1950年产量
4公斤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回顾 近代中国的工业化
特点: 行业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地区 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江沿海地区 总体落后,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压迫
社会主义工业化又是从何时在怎样的情况下起步的? 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背景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民 主
法 中华人民Βιβλιοθήκη 和国宪法 治以法律形式进行确定
内容二):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毛泽东
朱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事 最高人 最高人民 委员会 民法院 检察院
两会 性质
全国人大会议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政治协商会议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成立 制度
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大事 成立于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于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26% 296% 96%
2.8%,英国4.1%,中国18%;钢为:美国 3.9%,英国5.7%,中国31.7%;原煤为:美 国0.4%,英国负增长,中国14.4%;发电量
原油 146万吨
235%
为:美国9.1%,英国7.8%,中国21.6%。
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第0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练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知识点+练习课程持续更新敬请关注1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由于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从1953年至1957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1第一个五年计划1.目的:为了有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起止时间:—1957年。
4.成就:①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④新建、鹰厦等铁路;⑤川藏、青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地区的联系;⑥1957年,建成,连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的面貌,向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时间、地点:年9月,召开。
7.内容:①制定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大会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为国务院总理。
8.意义: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1、计划2、重工业交通运输业3、1953年4、①鞍山钢铁公司②长春③沈阳④宝成⑤新藏⑥武汉长江大桥5、工业落后社会主义工业化6、1954 北京7、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人民利益最高根本大法②毛泽东8、根本民主政治课后自测题1、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与美国、印度在人均钢产量和人均发电量方面的比较。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具体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精品历史课件】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历史分期及其依据
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
世界 (1500年前后) (人类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1640)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鸦片战争(1840年) 中国开始被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辛亥革命(1911年) 中国首次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第二次工业革命
会人人 场民民
代代 表表 大步 会入 第第 一一 次届 会全 议国
3.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 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 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 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
D 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一)概念 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二)目标 (1)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理解它们的意 义,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2)能将某一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 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 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3)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 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况和说明。 (4)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 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 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成 鹰厦 (2) 交 通 运 输 业 : 新 建 _________ 、 __________ 等 铁 路 30 余 条 ;
川藏、青藏、新藏 武汉长江大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路相继通车;____________________ 建成。
6.完成:到__________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
B
)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10.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图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
标志着( B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
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A.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这是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90年大阅兵时的盛况,这些坦克、导弹都是 我国自主研发的。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制造什么呢?我国又是怎 么改变落后状态的呢?
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 本任务;“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召开的时间、内容;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的基本史实; 目标2: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原因。说出“一五计 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重点、难点) 目标3:小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重点、难点)
任务一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 检测试题,识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1954年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 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 ,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 全。 社会主义 建设。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_____________ 3.开始:_____________ 年开始执行。 1953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 划的主要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 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 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领 导全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 走过了一个又一个 的困难, 登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走向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4 . (2017·安徽 )1953 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 , 从那时起 , 中
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 是( B ) 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企业发展迅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②③
3.(2017·河南)如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
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 )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也是有 史以来真正反映人 民利益的宪法。
2.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时
间、机构、性质、内容。 时间:1954年9月。 机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 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任务三
【合作探究】 1.探讨为什么说《共和国宪法》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2.结合教材材料研读,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 识。
1.探讨为什么说《共和国宪法》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从制定过程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 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 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1957年底,一五计划 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 完成。 钢铁、煤炭、电力、 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 快速发展。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青藏公路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我国第一辆汽车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知识拓展
五年计划(从2006年起改名为五年规划),主要是对 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 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迄今为止,中国已经编制出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三个 五年规划。
D.在美国的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13 . (2017· 浙江衢州 ) 促使如图中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因素有
(
C
)
②工业生产“以钢为纲” ③人民建设新
①“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中国的热情 ④苏联对工业项目的援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 障。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任务二
【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正文及材料研读,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归纳 “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目的。 2.阅读材料,探讨归纳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阅读教材,说出一五计划的指标是否完成了?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 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 得了哪些成就?并说说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1.阅读教材正文及材料研读,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归 纳“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目的。
新中国 成立前
新中国 成立后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 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
国统区经济崩溃
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
从内容看 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 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 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 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宪法的性质是由统治阶级来决定
宪 法 规 定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 监督。 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 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 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 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基本任务
重工业 ,建立国家_________ 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__ 步基础。
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2)相应地发展____________ 建设人才 。 (3)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__
5.主要成就
(1)工业: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 鞍山钢铁 长春 个领域快速发展。_______________ 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_______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度。
毛泽东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 ②大会选举___________ 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_______ 周恩来 为国务院总理。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根本政治 民主政治 (2) 影响:是我国的 _________________ 制度, 为社会主义 _____________ 建设奠定了基础。
度超额完成。 工业落后 的面貌,向社会主义_________ 工业化 迈进。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___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____________ 年9月,在北京召开。 1954
(2)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大会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 a.性质: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 人民 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 利益的宪法。 b . 内容: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基本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 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 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阅读材料,探讨归纳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周恩来在全国政协 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总 结发言时明确指 出: ……既然我们还 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 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 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 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 呢?我们要自己生产这 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国防建设的武 器装备离不开 重工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