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计算题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大题评分标准

中考物理大题评分标准

中考物理大题评分标准物理是中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科学,而中考中的物理大题往往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评分时,应综合考虑学生在物理概念理解、计算能力、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

下面将介绍一套适用于中考物理大题的评分标准。

一、物理概念理解(40分)1. 理解题目要求(10分):判断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题目的背景和要求。

2. 概念合理性(10分):考察学生是否正确运用物理概念来解释问题,能否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3. 表述清晰准确(10分):看学生的回答是否清晰明了,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二、计算能力(30分)1. 过程正确性(10分):判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是否正确运用了相关公式,是否漏算或错算。

2. 计算准确性(10分):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准确无误地计算出结果,涉及到精度、单位等方面。

3. 计算过程清晰(10分):看学生的计算过程是否清晰明了,能否按逻辑顺序展示出计算思路。

三、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0分)1. 实验设计合理性(10分):评估学生对实验问题的提出能力和设计实验的方法是否合理。

2. 数据采集准确性(5分):考察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数据的准确性,是否出现显著误差。

3. 数据处理正确性(5分):判断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正确运用了统计方法和公式。

四、问题解决能力(30分)1. 分析问题(10分):看学生是否能深入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和症结。

2. 解决问题(15分):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合理,能否得到正确的结论。

3. 表达能力(5分):考察学生对问题解答的表述是否清晰明了,语句通顺。

综上所述,中考物理大题评分标准包括物理概念理解、计算能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四个方面。

通过综合考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在物理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上的水平。

评分时要注意严谨、公正,对于学生的优劣势要有适当的容忍度,鼓励学生通过物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实验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实验设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A. 验证理论B. 收集数据C. 获得知识D. 提高技能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随机性C. 单一变量D. 随意性答案:D3. 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成本C. 减少误差D. 增加实验趣味性答案:C4. 实验设计中的对照组是指:A. 接受实验处理的组B. 不接受实验处理的组C. 接受不同实验处理的组D. 接受标准实验处理的组答案:D5. 实验设计中,随机分配实验对象到各组的目的是:A.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降低实验成本答案:B...(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答案: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研究对象、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什么是双盲实验?双盲实验的优点是什么?答案:双盲实验是指实验者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实验对象接受的是实验处理还是对照处理。

双盲实验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实验者的主观偏见和受试者的期望效应,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 请解释“统计显著性”和“实际显著性”的区别。

答案:统计显著性是指实验结果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通常通过p值来判断。

实际显著性则是指实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是否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考虑统计学上的差异,还要考虑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大小。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你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个样本,实验组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10,对照组的平均分为75,标准差为12。

请计算两组间的平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并给出p值。

答案:[此处应提供具体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由于篇幅限制,这里省略具体计算步骤,答案为:p值小于0.05,两组间的平均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考试题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考试题

广东海洋大学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2009级硕士研究生《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试题姓名:学号:专业:注意:请用A4纸答题,计算题将软件处理结果按要求写出来,并进行分析。

一、简答题(每题5分,20分)1、什么是标准误和标准差?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在论文中的正确的表示方法有哪些?2、什么是变异系数?它有什么意义?3、什么是单尾检验和双尾检验,并举例说明?4、多个平均数相互比较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这些方法之间有何联系?二、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题(共80分)1、随机抽测了某一班次10袋小包装奶粉的重量,其数据为:18.7、19.0、18.9、19.6、19.1、19.8、18.5、19.7、19.2、18.4(g),已知该品牌奶粉小包装重量总体平均数=19.5g,试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生产中包装机是否工作正常?(5分)2、海关抽检出口罐头质量,发现有胀听现象,随机抽取了6个样品,同时随机抽取6个正常罐头样品测定其SO2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分析两种罐头的SO2含量有无差异。

(5分)3、现某食品公司研制出减肥食品,用11只雄鼠进行一个月实验,试验结果见下表(单位:g),请进行统计分析说明该食品是否具有减肥效果?(5分)4、对某地区4类海产食品中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以鲜重计测定结果见表。

分析不同类型海产品的砷含量差异是否显著。

(5分)5、在食品质量检查中,对4种不同品牌腊肉的酸价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结果见表,试分析4种不同品牌腊肉的酸价有无差异。

(5分)6、某厂现有化验员3人,担任该厂牛奶酸度(°T)的检验。

每天从牛奶中抽样一次进行检验,连续10天的检验分析结果见表。

试分析3名化验员的化验技术有无差异,以及每天的原料牛奶酸度有无差异。

(5分)7、试对下列资料进行直线回归分析,求出回归方程,并列出方差分析表。

(5分)8、有一组数据如下,已知y与x1,x2,x3之间存在着线形关系,求出回归方程,并列出方差分析表。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4计算题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4计算题

三、计算题1、随机抽测了10只兔的直肠温度,其数据为:38.7、39.0、38.9、39.6、39.1、39.8、μ=39.5(℃),试检验38.5、39.7、39.2、38.4(℃),已知该品种兔直肠温度的总体平均数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该样本平均温度与(10 分)抽测5个不同品种的若干头母猪的窝产仔数,结果见下表,试检验不同品种母猪平均窝产仔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不必进行多重比较) F0.05(4,20)=2.87, F0.01(4,20)=4.432、11只60日龄的雄鼠在x射线照射前后之体重数据见下表(单位:g):检验雄鼠在照射x射线前后体重差异是否显著?3、某鸡场种蛋常年孵化率为85%,现有100枚种蛋进行孵化,得小鸡89只,问该批种蛋的孵化结果与常年孵化率有无显著差异?4、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三个品种猪的增重如下表,试对三个品种增重差异是否显著进行检验。

品种增重x(kg)ijA116 12 18 18 13 11 15 10 17 18A210 13 11 9 16 14 8 15 13 8A311 8 13 6 7 15 9 12 10 115、为了比较4种饲料(A)和猪的3个品种(B),从每个品种随机抽取4头猪(共12头)分别喂以4种不同饲料。

随机配置,分栏饲养、位置随机排列。

从60日龄起到90日龄的时期内分别测出每头猪的日增重(g),数据如下,试检验饲料及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

4种饲料3个品种猪60~90日龄日增重A1A2A3A4 B1505 545 590 530B2490 515 535 505B3445 515 510 4956、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二代A—B—,A—bb,aaB—,aabb 4种表现型的观察次数依次为:315、108、101、32,问是否符合9∶3∶3∶1的遗传比例?7、某生物药品厂研制出一批新的鸡瘟疫苗,为检验其免疫力,用200只鸡进行试验,某中注射100只(经注射后患病的10只,不患病的90只),对照组(注射原疫苗组)100只(经注射后患病的15只,不患病的85只),试问新旧疫苗的免疫力是否有差异。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四五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第三四五章例题及课后习题答案
SSt SSr Sse
x3 13 19 25 10 16 22 28 133 19
y 1.5 0.33
3 0.336 1 0.294 2.5 0.476 0.5 0.209 2 0.451 3.5 0.482 14 2.578 2 0.368286
方程 1 1E-06 2 1E-06 3 2.32E-09 4 7.24E-11
0
系列1
5
10
15
0
SUMMARY OUTPUT
5
10
x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81636002
R Square
0.96360924
Adjusted
R Square 0.951478987
标准误差 0.643254553
观测值
9
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残差 总计
df
SS
2 65.7395637
6 2.482658518
例4-5
试验号 x1 1 2 3 4 5 6 7
总和 平均
L11 L22 L33 L12 L23 L31
x2 1 1.4 1.8 2.2 2.6 3 3.4 15.4 2.2
4.48 252
7 16.8 10.5 1.4
L1y L2y L3y
检验线性 回归方程 的显著性 (1)F检 验
0.2404 0.564 0.5245
8 68.22222222
15
F0.01(2,6 )=10.92
MS
F
32.86978185 79.43851
0.41377642
Intercep t X Variable 1 X Variable 2

专题十二 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

专题十二 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

专题十二实验探究(物质鉴别、实验设计、结论严谨性分析表述、计算探究)一、物质鉴别类例1、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l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元素。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进行探究实验时要根据探究实验的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有关的实验操作,观察时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法,并结合具体操作步骤中的各种现象来描述,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达到手脑并用的目的。

通过观察发现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火柴梗与外焰接触的部位首先碳化,说明外烙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由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若倒入少量石灰水,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综上所述,该探究实验证明:石蜡中一定含碳、氢元素。

能力提升:1、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的性质。

2、(2011安徽)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数据处理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① 25℃的反应速率常数k T 1,将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恒温温度=24.9℃ 0κ=1.994m s ·cm-1V 乙酸乙酯=10.00mL [乙酸乙酯]=0.0200mol/LVNaOH=10.00mL [NaOH]=0.0200mol/L c 0=0.5×0.0200=0.01mol/L图1:25℃t κ-tt0κκ-由于第一个数据偏离其它数据太多,有明显的误差,所以舍去。

数据处理:t κ对tt0κκ-作图,求出斜率m ,并由0kc 1m =求出速率常数.直线公式:y=16.616x + 0.7888 R 2=0.9998m=16.616,k T 1=1/(mc 0)=1/(16.616*0.01)mol ·L -1·min= 6.02L/(mol ·min) 文献参考值:k (298.2K )=(6±1)L/(mol ·min)② 用同样的方法求37℃的反应速率常数k T 2,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 恒温温度=35.0℃0κ=2.27ms ·cm -1V 乙酸乙酯=10.00mL [乙酸乙酯]=0.0200mol/L V NaOH =10.00mL [NaOH]=0.0200mol/L c 0=0.5×0.0200=0.0100mol/L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2:图1:25℃t κ-tt0κκ-直线公式:y=13.369x + 0.8954 R 2=0.969m=13.369,k T2=1/(mc0)=1/(13.369*0.01)mol·L-1·min=7.48L/(mol·min) 文献参考值:k(308.2K)=(10±2)L/(mol·min)b.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文献值:Ea=46.1kJ/molln(k T2/k T1)=Ea/R·(1/T1-1/T2)∴Ea=Rln(k T2/k T1)/[T1T2/(T2-T1)]=8.314×ln(7.84/6.02)/[298×308÷(308-298)]J/mol=20.16kJ/mol分析:31.4℃时速率常数符合文献参考值,说明乙酸乙酯混合比较充分,电导率能较好地反应其反应速率,37.4℃时,实验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后混合得并不充分就开始测定,且有部分溶液露在恒温水面之上,温度并没有37.4℃。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试题及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试题及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 在多因素试验中,每一个()是一个处理。

A. 水平组合B. 水平C. 处理D. 组合2. 对金鱼草花色进行遗传研究,以红花亲本和白花亲本杂交,F1为粉红色,F2群体有3种表现型:红花196株,粉红花419株,白花218株。

检验F2分离比例是否符合1:2:1的理论比例的分析方法是()。

A. 方差的同质性检验B. F检验C. 独立性检验D. 适合性检验3. 是( )。

A.相关系数B.回归系数C.决定系数D.回归平方和4. 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 [ 0,1 ]B.( 0,1 )C. [ -1,1 ]D. ( -15. 有一两因素试验,其中A有3个水平,B有5个水平,则该试验的处理数为()。

A. 125 B. 243 C. 15 D. 306. 关于试验误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试验误差客观存在的 B.试验误差方差是可以估计的C.试验误差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来降低的 D.试验误差是人为可以克服的。

7. 若一资料相关系数r=0.9,则说明( )。

A. x和Y的变异可以相互以线性关系说明的部分占90%B. x和Y的变异可以相互以线性关系说明的部分占81%C. x和Y的变异可以相互以线性关系说明的部分占10%D. x和Y的变异可以相互以线性关系说明的部分占=19%8. 描述一个小麦品种穗长的分布特征时,适宜采用的统计图为()。

A.方柱形图 B.多边形图 C.条形图 D.饼图9. 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方差的自由度为()。

A.8 B.9 C.10 D.1110. 下列不能反映资料变异程度的统计数是()。

A.平均数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11.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中除可加性、正态性外,还有()假定。

A.无偏性 B.代表性 C.同质性 D.重演性12. 资料中最大观察值与最小观察值的差数称为()。

A.标准差 B.极差 C.方差 D.相差13. 样本容量为n的样本方差的自由度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计算题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计算题如下:
1. 计算在给定条件下,每个物种在实验中的相对产量(%)。

2. 计算在给定条件下,每个物种在实验中的总消费量(克/公顷)。

3.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较,计算每个变量在两组之
间的差异。

4.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其与产
量和总消费量之间的关系。

5.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包括土壤类型、植物品种、气候和海拔高度等。

6. 计算每个物种的生产成本,包括种植和维护成本,以及自然灾
害和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7. 对种植在不同品种的作物上进行实验,以确定哪种作物能够
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8.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每个物种进行生态学分析,以确定它们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9. 设计一个实验,以确定在给定条件下,不同种类的农药是否能
够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10. 计算在使用农药的情况下,每个物种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并评估农药的使用是否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