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工业试验
加氢裂化装置处理催化柴油工业实践

加氢裂化装置处理催化柴油工业实践
管家伟
【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
【年(卷),期】2024(43)2
【摘要】为适应炼油行业油品结构调整的趋势,降低企业柴汽比,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某炼化企业尝试通过少量改造,利用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发的催化柴油选择性加氢转化技术(FD2G),在高压蜡油加氢裂化装置加工高芳烃含量的劣质催化柴油。
生产出硫含量<0.50 mg/kg,氮含量<0.5 mg/kg,研究法辛烷值在92.5以上的高辛烷值清洁汽油调和组分以及硫含量<10.00 mg/kg,十六烷值与原料催化柴油相比增加10个单位的清洁柴油调和组分。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管家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4.432
【相关文献】
1.煤柴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的实践
2.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技术工业应用实践
3.柴油加氢装置和加氢裂化装置联合优化压减柴油和多产喷气燃料的工业实践
4.HR1248和HYK732催化剂在柴油加氢裂化装置的工业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技术方案研究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技术方案研究摘要:本文选取工业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开展了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模拟评价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由于催化柴油芳烃含量较高,随着催化柴油掺炼比由5%提高至15%,在达到相同的单程转化率时,裂化剂反应温度提高了9℃;重石脑油馏分收率有所下降;芳烃潜含量提高了4.6%,航煤馏分收率虽提高了4.25个百分点,烟点降低3.9mm,柴油收率及性质影响不大。
1.前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柴油消费总量近年来持续走低,据统计,2018年我国消费柴汽比约为1.25,至2025年消费柴汽比将降至0.9。
降低生产柴汽比已成为炼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质增效过程必须面临的技术问题。
催化裂化柴油柴油是炼厂体量最大的劣质柴油,也是炼厂现有加工流程中处理难度最大的柴油馏分,其硫含量及芳烃含量高[1-3],十六烷值低,发动机点火性能差,属于劣质柴油调和组分。
加氢裂化技术是重油深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加工方案灵活、液体产品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诸多优点。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可以有效解决炼厂催化柴油难加工的技术问题,助力炼厂减低柴汽比,优化产品结构。
2.实验部分2.1催化剂选型选用某石化公司中油型加氢裂化装置在用加氢裂化催化剂,按照工业加氢裂化装置常规工况进行了模拟评价考察。
2.2加氢裂化催化剂评价采用200mL加氢装置进行催化剂评价。
催化剂装入反应器后,用含2wt%二硫化碳的煤油进行硫化,硫化结束后切换原料油进行加氢评价。
反应产物用ASTM D2892实沸点装置进行馏分油切割,馏分油按各自标准进行油品分析。
3 结果与讨论5%、10%、15%等不同掺炼比例对产品分布及质量的影响见见表2-6~表2-10。
催化柴油芳烃含量为68%,远高于蜡油原料和尾油,其中双环及三环芳烃受π电子云影响,吸附平衡常数远高于烷烃、环烷烃,更容易吸附在催化剂酸性中心上对裂化反应发生轻度阻滞,不仅转化难度高、降低原料转化率,还会影响产品特别是航煤、柴油等中间馏分油馏分产品性质。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重柴油可行性分析

反应部 分采用热 分流程 , 炉前混 氢 工艺 , 置双 反应 设 器, 尾油 循环至 精制 反 应 器 人 口。分 馏 部 分 采用 了
油资源, 优化生产清洁燃料 , 提高柴汽 比, 减少环境
污染具 有重 要意 义 。
h dorcigu i w si-e t a a zd T erso s yt dut e t,rd c q M  ̄ ad po ut y rc kn nt a dp nl e . h epn ess m ajs ns po ut u i n r c a n h y e m d
d s i u i n we e s d e . e e e t f y tm r s u e d p a d mii g r w ma e il frs no a rso it b t r t id f c s r o u o s e p e s r r n xn a tr s o e irc d e f o a t e p it e e r s le n ie o e o me d t n . h on s w r e ov d a d g v n s me r c m n ai s o Ke r s y r c a kn ;c tl t e v i s lol e c o y wo d :h d r c i g aay c h a d e e i;ra t n o i y i
Ab t a t A e o h mia . / y rc a k n n th s b e mo tl n aey o e ae i c e sr c : P t c e c l1 2 Mt a h d o r c ig u i a e n s oh y a d s f l p r td sn e t r h i t e i ig I r e o i r v c n mi f c e c n a i al u e o l e o r e , a ayi h a y f s b g nn . n o d r t mp o e e o o c e iin y a d r t n l s i r s u c s c tlt e v r n o y c d e e i wa ln e h y r c a k n e s c . h f c fb e dn C e v i s l i t e is lol s b e d d i t e h d o r c i g f d t k T e ef to ln i g F C h a y d e e l o t n e o e o h
掺炼催化裂化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的影响分析

掺炼催化裂化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的影响分析庞 宏,范思强,吴子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省大连市116045)摘要:以减压蜡油和不同比例催化裂化柴油(催化柴油)配制的混合油为原料进行加氢裂化试验,考察不同转化率下掺炼催化柴油对轻石脑油、重石脑油、喷气燃料及柴油的贡献率。
催化柴油掺炼比例为10%时,控制尾油收率为28%,掺炼催化柴油对各产品收率贡献为喷气燃料>柴油>轻石脑油>重石脑油;随着转化率的提高,掺炼催化柴油对轻石脑油的贡献率增加,对重石脑油、喷气燃料、柴油的贡献率降低;控制尾油收率为12%,掺炼催化柴油对各产品收率贡献为轻石脑油>喷气燃料>柴油>重石脑油。
在低转化率条件下,催化柴油掺炼比例达到40%时,掺炼的催化柴油对喷气燃料贡献率达到65.2%,加氢裂化重石脑油的芳烃潜含量为63.1%,可作为优质催化重整原料。
关键词:加氢裂化 催化裂化柴油 掺炼比例 转化率 产品收率 产品性质 在炼化企业降低柴汽比的大环境下,如何充分提高催化裂化柴油(催化柴油)的附加值成为炼化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加氢裂化工艺掺炼催化柴油,将催化柴油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料产品[1 3]。
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掺炼催化柴油对加氢裂化产品分布的影响,但没有关注催化柴油对加氢裂化各产品的收率及产品性质的具体贡献[4 5]。
通过试验设计,计算掺炼试验中减压蜡油的真实转化率,比较真实转化率下混合原料与减压蜡油的产品分布情况,通过计算得到催化柴油对各产品的贡献率,同时分析了催化柴油掺炼比例对各产品性质的影响,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试验装置与原料1.1 催化剂与试验装置选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加氢精制催化剂与裂化催化剂体系,在200mL固定床加氢试验装置上进行加氢裂化试验,流程如图1所示。
加氢裂化装置由进料系统、反应系统及分离循环系统3部分组成,进料自上而下通过反应系统,并采用氢气循环流程,氢气为净化处理后的电解氢气,纯度大于99.9%。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技术工业应用实践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技术工业应用实践摘要:随着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和原油的日益劣质化、重质化,以及环境的污染,国家对干净、清洁的能源燃料越来越重视,而蜡油加氢裂化技术是原油深度加工生产清洁燃料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未来加氢裂化技术将会越来越普遍和推广。
本文就以美国UOP公司的Unicraking两段加氢裂化工艺技术为例进行实践论证。
关键词:加氢裂化;?催化柴油;?产品质量;1 装置概况为了适应全厂生产的灵活性,本装置设计为全循环和60%转化率两种工况。
设计加工来自国外的减压蜡油,经过加氢脱硫、加氢脱氮、加氢裂化等反应,生产优质的轻、重石脑油、航煤和柴油产品,加氢尾油作为催化裂化装置原料。
本装置反应的部分流程如下:图1 装置反应部分流程2?催化剂分布及原料性质2.1 催化剂分布本装置一段反应器共六个床层,其中第一床层到第四床层为加氢精制床层,催化剂型号分别为CT-30、KF-542、KG-5、HYT-8109、HYT-8119、KF-848 (再生) 、HYT-6219,第五床层和第六床层为加氢裂化床层,催化剂型号为HC-115LT (再生) ,反应器底部后精制剂型号为KF-851 (再生) 。
表1 原料油性质分析对比表2.2 原料性质及特点本装置自开工正常运转一段时间后,为了维持全厂物料平衡和实现效益最大化,开始在原料油中掺入催化柴油,并逐步增加至60 t/h。
如表1所示为在总进料量330 t/h不变的情况下,原料中未掺入以及掺入20 t/h、40 t/h及60 t/h数量催化柴油组成的滤后原料油的主要性质参数。
在整个掺炼观察期间,装置正常运行,各产品质量合格。
通过表1原料油性质分析对比表可以看出随着催化柴油掺炼比例的提高,混合原料油的密度逐渐增大,氮含量、硫含量所占比例都有相应的升高,这与催化柴油高硫、高氮性质特点相吻合,但由于本装置氮含量设计要求不大于867mg/kg,所以为保证本装置催化剂失活速率在正常范围内,建议在装置运行前期,当混合原料油中氮含量大于867mg/kg时,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原料油性质及反应器床层温度变化。
掺炼催化柴油对1#加氢裂化装置的影响

掺炼催化柴油对1#加氢裂化装置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5-14T02:28:38.375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豆璇[导读] 扬子石化芳烃厂1#加氢裂化装置于1990年2月建成投产,1992年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指标。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芳烃厂摘要:为探索加氢裂化原料的来源,实现公司炼化效益一体化,同时了解催化柴油加氢改质反应原理和对装置影响,结合目前扬子石化芳烃厂1#加氢裂化装置生产能力富裕,试掺炼加工催化柴油。
实际生产结果表明:掺炼催化柴油后,装置氢耗和能耗都大大增加,过滤器运行恶化,装置的掺炼能力有一定的上限。
关键词:催化柴油;加氢裂化;掺炼;产品收率扬子石化芳烃厂1#加氢裂化装置于1990年2月建成投产,1992年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指标。
1#加氢裂化装置共分为100#、900#、950#、910/920#四个单元,其中100单元采用美国联合油公司的专利技术,原设计采用两端全循环工艺流程,以胜利轻质油的减压柴油(VGO)、轻柴油(LCGO)和重柴油(HCGO)的混合油为原料,使之完全转化为终馏点小177℃的重石脑油和更轻质的产品,为铂重整装置提供原料。
1993年进行装置扩建改造,处理能力由原设计120万t/a扩大到200万t/a,将原两段全循环裂化工艺流程改为两个系列一次通过工艺流程,分馏系统增设航煤塔,生产航煤基础油和加氢裂化尾油。
加氢技术在近年进步很快,是提高劣质柴油质量最有效的途径[1]。
此次装置试掺炼催化柴油,反应系统、分馏系统、产品收率都会有所变化,对开发催化柴油加氢改质工艺及配套催化剂、优化装置生产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探索加氢裂化原料的来源,实现公司炼化效益一体化。
1基本掺炼情况目前装置负荷240m3/h,其中I系列135m3/h,II系列105m3/h(含掺炼尾油30m3/h),I/II系列精制总温升42.0℃/24.5℃,用氢量为62000Nm3/h,循环氢压缩机转速为8350rpm,运行平稳。
蜡油加氢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的工业应用

蜡油加氢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的工业应用黄剑;齐庆轩;尚计铎【摘要】蜡油加氢装置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柴油(催柴)和蜡油的混合原料,在催柴掺炼比27.23%、反应温度363℃、反应器入口氢分压9.5 MPa、反应器入口氢油体积比493、主剂体积空速1.35h-1的工艺条件下,催柴密度(20℃)从0.983 6g/cm3降至0.918 5 g/cm3,氢质量分数从8.34%提高到10.92%,氮质量分数从633 μg/g降至67 μg/g,单环芳烃质量分数从15.9%升至51.6%,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从77.4%降至18.7%,催柴性质改善显著.加氢后的催柴与精制蜡油一起进催化裂化装置,加氢催柴在催化裂化装置的转化率达48.15%,汽油产率达40.41%.【期刊名称】《石油炼制与化工》【年(卷),期】2016(047)003【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蜡油加氢;催化裂化柴油;烃类组成;催化裂化;转化率【作者】黄剑;齐庆轩;尚计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石家庄052160;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石家庄052160;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石家庄052160【正文语种】中文在我国,柴油主要用于重型机械车辆、公交车等大型车的发动机燃料,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市场对柴油的需求日益降低。
因此,大多数炼油厂面临柴油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
我国炼油厂柴油池中的柴油组分主要包括直馏柴油、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柴)、加氢裂化柴油及少量焦化柴油和其它加氢单元副产的少量柴油,其中催柴性质差,严重影响出厂柴油产品质量。
目前,催柴加工工艺技术主要有加氢精制工艺、加氢改质工艺[1]、加氢裂化工艺、加氢处理-催化裂化联合工艺[2-3]。
催柴通过加氢精制和加氢改质工艺,性质得到改善,但柴油十六烷值提高幅度有限,且不能降低柴油总产量;通过加氢裂化工艺,能够将部分催柴转化成高辛烷值汽油,但该工艺存在工艺条件苛刻,催化剂使用寿命短、氢耗高的问题;通过加氢处理-催化裂化联合工艺,能够将部分催柴转化成高辛烷值汽油,且加氢单元操作条件相对缓和,常规的加氢装置即可满足要求。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研究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研究摘要:文章以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裂化柴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加氢裂化装置概况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分析研究了加氢裂化装置进行FCC柴油掺炼催化产品,最后运用加氢裂化装置掺炼FCC柴油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加氢裂化装置;催化裂化柴油;掺炼前言:FCC柴油具有杂质含量高、密度较大、储存安全性差等特点,并且直接用作车用能源产生的污染气体较多,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对车用柴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FCC柴油的处理,有效改善并提升FCC柴油的品质,降低柴油用作能源带来的污染,从而有效满足我国对车用柴油质量品质的要求。
一、加氢裂化装置概况该加氢裂化装置为2.0Mt/a 高压加氢裂化装置,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参与设计,并于2007年成功投料开车。
该装置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反应部分、分馏部分、吸收稳定部分及脱硫部分组成,其中反应部分采用的是目前国内外已经应用较为成熟的炉前混氢流程,操作更加简便,传热效率更加高效,流程也得到了良好的优化。
分馏部分通过设置硫化氢汽提塔,并采用分馏塔进料,常压塔与加热炉出柴油的方案,在分馏塔中,还设置了两个中段回流,从而使得热量得到了较好的回收,有利于整体装置能耗降低。
吸收稳定部分在吸收方案选择上,采用的是重石脑油作为吸收剂的方案,从而使得干气中的液化气得到很好的回收,有效避免了轻石脑油与液化气出现更大的损失;最后对于脱硫部分来说,在脱硫剂选择上,选择的是N-甲基二乙醇胺,进行低分气与液化气的脱硫方案。
主要产品为石脑油、航煤、柴油及用作制乙烯原料的尾油。
该装置所得产品众多,并且分向不同的去向,例如所得的柴油更加清洁,十六烷值高,倾点低,造成污染更小;所得的尾油作为乙烯原料,烷烃含量高,芳烃指数值较低;所得的重石脑油作为催化重整原料,芳烃潜含量较高。
在2010年,该装置转入了第二生产周期,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该装置采用了RN—32V 制催化剂和 RHC—3 裂化催化剂,上述两种催化剂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发,对尾油质量提升上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工业试验
引言: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得柴油车的排放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降低柴油车排放的有害物质,催化柴油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催化柴油是指添加催化剂后,使得柴油在燃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减少,同时也能提升柴油的性能,增加其有效利用率。
本文研究的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工业试验,便是旨在通过添加催化剂以及加氢裂化技术,制备出更为环保、高效的催化柴油。
一、加氢裂化技术的原理
加氢裂化技术是指在高压下,通过催化剂的存在将大分子烃化合物分解成较小分子的气体,其中还发生了氢气分子的加成反应,通常会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
该技术可以用于重质油、煤沥青等的加工,并且能够产生大量的氢气,使裂化反应得以加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热值和辛烷值。
二、催化柴油的原理和特点
催化柴油的制备是在已有的柴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通常使用的有铜、铱、铂、镍等金属催化剂。
当柴油在燃烧时,经过催化剂的作用,使得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减少,同时也能提升柴油的性能,增加其有效利用率。
催化柴油的特点是在燃烧时排放的有害物质大幅度降低,同时具有较高的热值和燃烧效率。
三、实验过程及结果
通过分析加氢裂化技术和催化柴油的原理和特点,我们设计了实验方案,以制备出更为环保、高效的催化柴油。
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1、选用不同种类的催化剂,以探究其对柴油燃烧性能的影响。
对铜、铱、铂、镍等催化剂进行加速老化处理后,分别掺入柴油中,并进行柴油机燃烧实验,比较其排放物质含量和燃烧效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对柴油燃烧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铜催化剂能够显著地降低排放物质的含量,而铱、铂等催化剂则能提升柴油燃烧效率。
2、采用加氢裂化技术对柴油进行降重加工。
实验选用的原料为重质柴油,经过加氢裂化反应后,得到轻质柴油和大量的氢气。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加氢裂化技术降重柴油能够提高柴油的热值和辛烷值,使得其更为适合用于催化柴油的生产。
3、选择效果较好的铜催化剂掺入经过加氢裂化的轻质柴油中,并进行柴油机燃烧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在铜催化剂的作用下,柴油燃烧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排放物质的含量也显著降低。
这说明采用加氢裂化技术和铜催化剂掺炼的催化柴油具有更为环保、高效的特点。
综上所述,加氢裂化装置掺炼催化柴油工业试验的研究对柴油车排放治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