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宫殿

合集下载

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4中国建筑史宫殿资料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 5000平方米,约为太和殿的三倍。采用了面阔11 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 楼阁衬托,造型相当丰富多样。主殿含元殿则用 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 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 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大明宫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大明宫的规模很大,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
方形。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 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共北属于“禁 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 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 之北,为禁苑区。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 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 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 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 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
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 一、规模渐小。
二、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 层 次,门、殿增多。
三、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 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
大明宫
唐大明宫是长安城三大宫之一。 从高宗时起,历朝皇帝多在此听政,
是二百余年间唐代的政令中枢所在。 大明宫是中国盛唐时期世界上规模最
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 宫殿群,是大唐帝国国都的王宫,总面积 达4800亩。
大明宫位于高处,居高临下,可以远眺城 内街市。宫城占地面积约为明清北京紫禁 城的4.5倍。全宫分为外朝、内廷两大部分, 是传统的前朝后寝布局
大明宫平面略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宫墙周长约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 殿、台、楼、亭等基址有40余处。宫南部为前朝, 以自南而北的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 成。含元殿系大明宫正殿,重大庆典和朝会多在 此举行。殿基面阔十三间、近76米,进深六间、 40余米,现存高15米,充分体现了当年"九天阊闾 开宫殿"的磅礴气势。宫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周围有三清殿等多处建筑基址分布,内廷西部有 朝廷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麟德殿,殿基长130余 米,宽近80米。其上建有前、中、后毗连的三殿, 周围绕以回廊,规模十分宏伟。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3)

《中国建筑史》宫殿、坛庙、陵墓 (3)

第三节陵墓人类的生与死——大自然的困惑世界各地对生命起源及死亡归宿的解释不同,因此,陵墓建筑的构思也不同。

•古代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有朝一日要回归肉体而复生,因此,精心保护尸体,制成木乃伊,用巨石创造的金字塔象征永恒不灭。

•天主教国家的人:相信人是上帝的奴仆,人死后回到上帝身边,过圣洁的天堂生活,因此人间不太重视墓室的建设,仅留下一个标志而已。

•古代藏族地区:相信人死后会升天,采用由猛禽叼食的办法实现肉体升天的愿望,即所谓的天葬。

因此,在土地上就不必要保留痕迹了。

中国人视死如生的观念认为人死后是去另一个世界生活,不仅灵魂不死,而且肉体形象依然存在。

在另一个世界人们可以过着世间一样的生活。

殉葬、陪葬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直盛行着厚葬的制度,因此修建了工程浩大的坟墓,把大量的财富带到地下去。

尤其是奴隶主和封建帝王们的陵墓工程更为宏大,耗费人力物力之巨,难以胜计。

他们的陵墓建筑之精美,宝藏之丰富,不亚于地上宫殿,因此,被称之为地下宫殿。

例如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

从墓而不坟到高封巨冢早期的墓葬在地面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特殊的标志。

《礼记·檀弓》上记载:“古也墓而不坟。

”《周易·系辞下》说:“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这里所说的树、封,指的是在地面上树立标志和堆起封土坟头。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研究,封土坟头和地面建筑(享堂等)的出现,大约自奴隶社会中期,也即是殷、周之间开始。

这可能与奴隶主需要经常向祖先鬼神祈祷、祭祀有关。

从今天保存的帝王陵墓来看,封土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方上,就是在地宫之上用土层层夯筑,使之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尖锥体,而锥体的上部好像截去尖顶成一方顶,故名之为方上。

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代诸陵大都是这种封土形式。

•依山为陵,就是利用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如像西安附近的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就都是这种形式。

•宝城宝顶,就是用砖石砌筑成圆形或长圆形的城墙,里面垒土封顶,使之更加明显突出。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7. 清净寺(俗名麒麟寺)——福建泉州;元至正年间重修,公元 1341~1370年,保持外来影响。
8. 布达拉宫——西藏拉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要举例、绘示意图)
1. 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公元1056
年)。五座密檐塔建于高台基上。
其他名塔: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塔,现存最高的砖塔,高84 米。
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宋塔,俗称铁塔,第一座琉璃面砖 塔。
福建开元寺双石塔——宋塔,现存最高石塔。
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建,毁于太平天国。列为当时世 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 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
石窟寺——在山崖上开凿出来的洞窟形佛寺。
著名的石窟寺: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 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云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 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六、住宅: 传统住宅的主要类型有: (一)院落式——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主要形式,包括多种形态。如:四合
院、厅井式(四水归堂)、一颗印、土楼等。 ❖ 四水归堂——建于明代中叶,此堂是供族中80岁以上的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
年),俗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楼 阁式木塔。
2. 密檐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 是一座15层的密檐式塔,是我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 存中最早的一座。
3. 单层塔——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建于隋朝 (公元611年)。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
4. 喇嘛塔——北京妙应寺白塔。 5. 金刚宝座式塔——北京大真觉寺塔。建于明朝(公元611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大室内的使用面积,在建筑平面 上创造性地使用“减柱法”,使梁架结构发生一些变化。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称为每一个大城市 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台湾101大厦竞相攀高。在各 城市涌现多种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 代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图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中国建筑史-8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2(隋唐宫殿建筑)

中国建筑史-8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2(隋唐宫殿建筑)
隋唐建筑:
一、宫殿建筑
1、西内太极宫
太极宫建于隋初。隋 称大兴宫,唐睿宗景云元 年(710年),改称太极宫。 因其为唐京的正宫,故又 称京大内。唐太极宫实际 上是太极宫、东宫、掖庭 宫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城 中央的最北部。宫城东西 宽2830.3米,南北长 1492.1米。
其中掖庭宫宽:702.5米,太极宫宽1285米,东宫宽832.3米, 是一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宫城的北墙即是外郭城的北墙 的一部分,宫城南面隔横街与皇城相望,北面为西内苑,东墙 外为兴安门街,西墙外为芳林门街,宫城中太极宫、东宫、掖 庭宫南北宫墙长度“相齐”。
【露明架】:天花板以下为露明架,主 要构件是栿和铺作,四椽明栿及明乳栿 都做成月梁形,由于有内柱上斗栱的承托, 其实际跨度都减少了许多;平闇天花即通
过令栱支撑在栿上。
草架 露明架
平闇天花
佛光寺大殿内槽平闇天花
〖空间艺术〗:在简单的矩形平面上,创
造出了丰富多变的空间,这就是佛光寺大 殿的空间特点。用列柱与柱上阑额,构成 内外两圈柱列,再用柱上的斗栱、明乳袱、 明袱,将这两圈柱列连起来,支撑内外槽 天花,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空间;外槽进深 只一间,高为深的1.7倍,形成狭而高的空 间;
正立面明间开门,次间直棂窗,
无补间铺座,柱头铺座双抄,单檐歇山, 屋顶平缓,彻上露明造;殿前有月台, 两山墙与后檐墙均为墙体维护,无门 窗设置;基本是原物;殿内有唐塑18
尊。
南禅寺正殿立面 正立面明间开门,次间
直棂窗,无补间铺座
南禅寺正殿 平面
面阔三间, 进深三间, 两山墙与后 檐墙均为墙 体维护,无 门窗设置。
柱头铺座双抄,单檐 歇山,屋顶平缓, 彻上露明造;
南禅寺正殿剖面
南 禅 寺 总 平 面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1.我国木构建筑的机构体系:穿斗式、抬梁式。

(北方:地区宫殿,庙宇等较大规模建筑南方: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2.代表性的房屋遗址:①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甘阑式建筑(西周时期)②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募股泥墙房屋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六七千年)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华先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龙山文化(父系氏族6)5.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6.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春秋)7.战国时期创造的大块空心砖,西汉时期创造了楔形的和有榫的砖。

8.汉代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

(北魏时期)10.我国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期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重大的发展。

11.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城市:大兴城。

12.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河北赵县安济桥(隋朝,李春)13.我国唯一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14.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元朝,喇嘛塔)1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斟鄩(夏末都城),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16.《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瑞17.唐代建筑特点: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②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③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⑤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佛塔采用砖石构筑这增多,唐代砖石塔有阁楼式、密檐式、单层塔);⑥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18.宋代建筑特点:①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③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反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④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⑤砖石迦你主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⑥园林兴盛。

19.明代建筑特点:①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②玻璃面砖、玻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④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⑥宫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宋朝的建筑与园林宫殿寺庙与私家庄园

宋朝的建筑与园林宫殿寺庙与私家庄园

宋朝的建筑与园林宫殿寺庙与私家庄园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文化与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宋朝,建筑与园林成为了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宫殿、寺庙和私家庄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布局而闻名于世。

一、宫殿建筑宋朝的宫殿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汴京的皇宫——大内。

大内建筑群规模庞大,分为前、中、后三院,体现了宋朝官府建筑的典型特点。

大内建筑采用了经典的“朝阳三殿五阙”的格局,露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沉稳庄重之美。

二、寺庙建筑宋朝的寺庙建筑注重精致和神秘感,常常融入了大量的雕刻和彩绘元素。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有少林寺和灵隐寺。

少林寺以其宏伟的庙宇建筑和独特的武术文化而闻名,灵隐寺则以其幽静的山水环境和精美的建筑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

三、私家庄园宋朝的私家庄园在园林艺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更加注重表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

其中最著名的有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构造和细致的布局而闻名,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杰作之一。

而留园则以其独特的山水构造和富丽堂皇的建筑设计而吸引着众多游人。

宋朝的建筑与园林宫殿寺庙与私家庄园,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审美追求,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这些建筑与园林作品不仅是宋朝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影响了后世的建筑发展。

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保存较好的宋朝建筑和园林,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这些传统建筑和园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宋朝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总而言之,宋朝的建筑与园林宫殿寺庙与私家庄园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髓。

这些建筑作品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这些建筑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闪耀着宋朝的独特光彩,同时也让世人借此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中国建筑史_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_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高居的享堂如金字塔一般,很有纪念性
三、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社会背景
(二)、宫室——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 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 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为阙,为复道; 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4时13分 21秒下 午4时13分16:13:2121.1.1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1821.1.1816:1316:13:2116:13:21Jan- 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13分21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建造高台和重屋
战国
进一步发展高台建筑,铜器上还刻有二、三层房屋
西汉
高台建筑仍然流行
东汉
高台建筑渐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
秦汉
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发展成熟
屋顶形式 :庑殿顶(四阿顶)、悬山、 囤 顶、歇山 斗拱发展成熟
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图象中相同的屋顶形式
1—镇江铜鉴 2—故宫博物院藏铜器残片3—上海博物院藏燕乐纹椭杯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6:1316:13:2116:13:21Jan-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4时13分21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13分21秒21.1.18
2.铁具——斧、锯、锥、凿的应用,使木材 加工更为容易,为制作复杂的隼卯和花纹 雕刻创造了好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在建 筑上的突 出贡献就 是瓦的发 瓦 明 始修长城
春秋
封建社会
战国
已知的最 早的建筑 总平面图

公元前 都城与宫殿均不 221年~公 遵周礼,采用 元前206 “东西堂” 年 公元前 都城与宫殿均不 206年~公 遵周礼,采用 元220年 “东西堂” 公元220 年~公元 265年 除北周外,都城 与宫殿均不遵周 礼,采用“东西 堂 佛寺、佛 塔及石窟寺的出 现是本时期建筑 最大的成就
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700余年,以唐代为高潮。1.长安城规模之大,被 列入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城市中的世界第一。2.唐代是中国建筑 发展的最高峰,其大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畅,个体建筑结构合 理有机,斗拱雄劲。建筑风格明朗、雄健、伟丽。3.本阶段中国建筑体 系达到成熟
封建社会 后期
公元1279年~公元1911年此阶段包括元、明、清

公元1279 年~公元 1368年
应用包镶 元大都; 拼合木料; 观星台; 烧制琉璃 妙应寺白 塔;成吉 思汗陵 单体建筑 的技术和 造型上日 趋定型, 园林领域 成就较大 明北京城, 明十三陵

公元1368 年~公元 1644年

公元1644 年~公元 1911
颐和园; 布达拉宫

公元 960年 ~公元 1279 年
宫殿简介
宫殿: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 宫殿:帝王处理朝政或宴居的建筑物,宫殿是帝 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 王朝会和居住的地方,规模宏大,形象壮丽,格 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 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突现王权的尊严。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与西方和伊斯 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最高、 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不同,中国建筑成就最高、 规模最大的就是宫殿。从原始社会到西周, 规模最大的就是宫殿。从原始社会到西周,宫殿 的萌芽经历了一个合首领居住、聚会、 的萌芽经历了一个合首领居住、聚会、祭祀多功 能为一体的混沌未分的阶段, 能为一体的混沌未分的阶段,发展为与祭祀功能 分化,只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在宫内, 分化,只用于君王后妃朝会与居住。在宫内,宫 殿常依托城市而存在, 殿常依托城市而存在,以中轴对称规整谨严的城 市格局,突出宫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市格局,突出宫殿在都城中的地位。
中国建筑史
朝代· 年代
建筑特点
代表 建筑或遗 址 1.浙江余姚河姆 渡 2.西安半坡、陕 西临潼姜寨
代表 人物
备注 二者均属 仰韶文化 时期的居 住遗址
1.干阑式建筑 原始 距今 社会 9000~4000 2.木骨泥墙 年 奴隶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社会 夏 商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600 建于长方形土 年~公元前 台上,长面朝 1046年 前,有纵有横, 布局已具庭院 的雏形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 上图为秦咸阳宫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 复原想像; 复原想像;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解剖图
“四号宫殿”遗址。 四号宫殿”遗址。 四号宫殿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 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汉 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 的时期。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 殿面积5平方公里,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 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大 量殿宇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 建筑造型质朴简洁,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战国时期建筑复原图
– 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 国后,秦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 “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 壮丽庄严的逼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 其建筑规模空前庞大,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和 诸座离宫别馆,多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
是新建一座都城—— 大兴城遗存至今最著 名的建筑是河北赵县 的安济桥 安济桥,是一座敞 安济桥 肩拱桥,比欧洲同类 桥梁早1200年山东济 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 塔,平面为方形的单 层石塔,建于公元611 年
隋匠— —宇文 宇文 恺隋 匠—— 李春

公元 618年~ 公元 907年
将大兴城改称长安 作为都城,继 城,作为都城 续完善。后在长安 城东北隅城墙之外 修建一座大明宫, 逐渐成为唐代的政 治中心。 轴心舍:即工字形 工字形 殿的唐代名称,用 于官署。 它是砖塔中由唐代 的方形单层塔壁, 向宋塔的多边形平 面,有塔心室转变 的第一例。
五代 公元 907年~ 公元 960年

公元1115年 在中都兴建 山西五台山佛光 ~公元1234 的宫殿被成 寺文殊殿,内柱 年 为“工巧无 仅留两根,是减 遗力,所谓 柱造的极端之例 穷奢极侈 北京西郊的卢沟 者”;开中 桥,长265m,是 国建筑用色 一座联拱石桥, 强烈之始。 桥栏望柱头上石 减柱造、移 狮子极多,以数 柱造之风盛 不胜数著称 行,被认为 “制度不经”
大 明 宫 图
大明宫建筑是盛 唐时期国家安定、 财力雄厚、技术 和艺术成熟的物 质表现,同时也 是以建筑暗喻皇 权至高无上的精 神象征
大明宫玄武门与重玄门的复原想像图
含元殿复原 想像图及立 面复原图
麟德殿复原图
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
元朝宫殿建筑
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艺术特点为多种风格交 融、共存,新的建筑类型和风格不断涌现。 这些新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在庙宇、佛塔、 陵墓等方面,而在宫殿的总体布局上,则依然 遵循“三朝五门”的原则,主要沿殿宇的中轴 线布局,辅助建筑分别沿平行于中轴的次轴线 布置。但各个朝代还是有些创造,如宋代的宫 殿建筑中出现了“工字殿”等,且其宫殿建筑 大量使用黄琉璃瓦和红宫墙,创造出一种金碧 辉煌的艺术效果。
三国 三国时代,魏文帝自邺迁都洛阳, 三国时代,魏文帝自邺迁都洛阳,就 原来东汉宫殿故址营建新宫。在布局上, 原来东汉宫殿故址营建新宫。在布局上, 不因袭汉代在前殿内设东西厢的方法, 不因袭汉代在前殿内设东西厢的方法, 而在大朝太极殿左右, 而在大朝太极殿左右,建有处理日常政 务的东西堂。 务的东西堂。
西周陕西岐山 凤雏建筑遗址 是一座相当严 整的四合院式 建筑, 建筑,这是我 国已知的四合 院最早实例。 院最早实例。
西周陕西岐山凤雏建筑遗址复原图
四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四合院遗址 四合院鼻祖 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四合院遗址
封建社会前期的宫殿建筑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穷奢极欲,纷纷在高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穷奢极欲, 战国时期 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 台上兴建大量壮观华丽的宫室,即所谓“高 台榭,美宫室” 台榭,美宫室”,使高台建筑成为当时宫殿 建筑的主要特征。 建筑的主要特征。
大城
大城为晚商时期
小城
小城为早商时期
河南洛阳二里头商城遗址平面示意图
一号宫殿” 河南偃师二里头 “一号宫殿”
二里头遗址内底部铺垫了石块的排水沟
河南安阳洹水南岸殷商都城遗址
河南安阳殷墟南区祭祀场所遗址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由于政治、军事上的要求和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由于政治、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由于政治 生活享乐的需要,见着了大量高台宫室, 生活享乐的需要 ,见着了大量高台宫室 , 其基 本方法是在城内夯筑高数米至十几米的若干座 方形土台,四面有很大的侧脚向下延伸, 方形土台, 四面有很大的侧脚向下延伸 , 然后 在高台上建殿堂。 在高台上建殿堂。 –西周的宫殿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分区明确的 西周的宫殿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 西周的宫殿建筑发展成布局严整 院落,并开始在屋顶上使用瓦。 三朝五门” 院落 ,并开始在屋顶上使用瓦 。 其“三朝五门” 制度成为以后历代宫殿的布局原则。 制度成为以后历代宫殿的布局原则。
奴隶社会的宫殿建筑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 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起来的“廊院格局” 土台上的殿堂用廊院围绕起来的 “ 廊院格局” 。 –商代的宫殿建筑在类型和室内空间划分上更加 商代的宫殿建筑在类型和室内空间划分上更加 复杂,有大室、小室、东室、南室、祠室、 复杂 , 有大室 、 小室 、 东室、 南室 、祠室 、 皿 东寝等等之分。但其建筑形象依然是“ 宫 、 东寝等等之分。 但其建筑形象依然是 “ 茅 茨土阶” 即以没有夯实的素土为台阶, 茨土阶 ”, 即以没有夯实的素土为台阶 , 屋顶 以茅草覆盖。 以茅草覆盖。
封建中期的宫殿建筑
隋唐宫殿
隋唐均建有东西两京。 隋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正式宫殿。 隋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 华丽壮观的程度超过了隋大兴城。 唐代除沿用大兴、洛阳城中的隋代宫殿外, 另外又在前者的东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并将 “大兴”改名为“长安”。 隋唐两京宫殿的布局方式主要为沿宫城中央 的南北向轴线,按“三朝五门”之制组织起 一层层院落空间。

公元 916年~ 公元 1125年
木构有斜撑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 构件,结构 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 合乎力学原 门和观音阁 理,水平已 达相当之高。
中国建筑史- - - 宫殿
目录
• • • • • 宫殿简介- - - - - - - - - - - - - - - - - - - -3 奴隶社会的宫殿建筑- - - - - - - - - - - -4 封建社会前期的宫殿建筑 - - - - - - - -13 封建社会中期的宫殿建筑- - - - - - - - 23 封建社会后期的宫殿建筑- - - - - - - - 30
1、河南偃师二 里头遗址 考古 发现最早的庭院 式建筑 2、河南偃师尸 沟乡早商遗址 3、殷虚,晚商 都城遗址
西周
公元前11 周制- - 中国第一 世纪~公元 -“三朝五 四合院陕 前771年 门” 西岐山凤 雏村 公元前776 年~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475 含战国、 年~公元 秦、汉、 581年 三国、两 晋、南北 朝 公元前475 城市规模 年~公元前 扩大 221年 木工已有 很高水平 河北平山 县的一块 铜板错金 银的“兆 域图” 鲁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