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食品冷冻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学第四章 食品的冷冻保藏

食品工艺学第四章 食品的冷冻保藏

第四章食品的冷冻保躲概论一、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落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躲的食品。

冻结食品,是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躲的食品。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可按原料及消费形式分为果蔬类、水产类、肉禽蛋类、调理方便食品类这四大类。

二、冷冻食品的特点易保躲,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躲;营养、方便、卫生、经济;市场需求量大,在兴盛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开展中国家开展迅速。

三、低温保躲食品的历史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躲食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制造。

1877年,CharlesTellier〔法〕将氨-水汲取式冷冻机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并运输到法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食品的首度咨询世。

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冻结食品厂。

20世纪30年代,出现带包装的冷冻食品。

二战的军需,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冻结食品业的开展。

战后,冷冻技术和配套设备不断革新,冷冻食品业成为方便食品和快餐业的支柱行业。

20世纪60年代,兴盛国家构成完整的冷躲链。

冷冻食品进进超市。

冷冻食品的品种迅猛增加。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因外贸需要冷冻蔬菜,冷冻食品开始起步。

80年代,家用冰箱和微波炉的普及,销售用冰柜和冷躲柜的使用,推动了冷冻冷躲食品的开展;90年代,冷链初步形成;品种增加,产量大幅度增加。

第一节食品低温保躲的全然原理食品原料有动物性和植物性之分。

食品的化学成分复杂且易变。

食品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惊人。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三个要紧因素。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妨碍微生物对食品的破坏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的要紧条件:液态水分;pH值;营养物;温度;落温速度。

低温对微生物的作用:低温可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促使局部微生物死亡的作用。

但在低温下,其死亡速度比在高温下要缓慢得多。

一般认为,低温只是阻止微生物生殖,不能完全杀死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生殖也逐渐恢复。

第四章 食品的低温冷冻技术

第四章 食品的低温冷冻技术

Section 2 食品的冷藏
一、食品冷却目的
对动物食品有利于抑制分解蛋白质酶的作 用,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冷甚 至能使部分细菌休克死亡。
对植物性食品有利于排除呼吸热和田间热, 延长植物性食品的贮藏期。
二、冷却介质
从食品中吸收热量,并把热量传递给冷却装 臵的介质。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介质:普遍采用的是空气。 随处可得。 对流传热系数小,冷却速度慢。
用冰作为冷却介质也没有氧化和干耗问题, 但用冰作为冷却介质有劳动强度较大的缺陷。 对鱼类来说是最好的冷却方法。
三、冷却方法及控制
常用的食品冷却方法有冷风冷却、冷水冷 却、碎冰冷却、真空冷却等。下表是这些 冷却方法的一般使用范围。
(一)真空冷却法
真空冷却又叫减压冷却,它的根据是水分在 不同压力下有不同沸点。 在正常大气压下(1.01×105 Pa),水在100℃ 沸腾;当压力降低,水的沸腾温度也降低。
2. 降温速度
冻结前,降温越迅速,微生物死亡率越高, 这是因为在迅速降温过程中,微生物细胞 内的新陈代谢所需的各种生化反应的协调 一致性迅速破坏。 冻结点以下,缓冻会导致大量微生物死亡, 而速冻仅对微生 物细胞产生机械性破坏作用,还促使蛋白质 变性。
酶的活性只有当温度下降至-20~-30℃时,才有 可能受到很大的抑制。 -18℃,保持24~48 h,才能杀死寄生虫。
因此,国际冷藏协会建议,为防止微生物繁殖, 冻结食品必须在-12℃以下贮藏。为防止食品 发生酶变及物理变化,冻结食品的品温必须低 于-18℃。 工业生产实践证明,-18℃是最高冻藏温度。
1. 低温下加工。防止微生物繁殖、污染,确 保食品安全卫生。 2. 便于食品加工处理。如焙烤食品软面团的 成型,半冻结状态的肉的切片等。 3. 改善食品的性状,提高食品的价值。如冰 淇淋的成熟,牛肉的嫩化等。

冷冻技术原理

冷冻技术原理
能产生肠毒素的葡萄球菌也常会在冻制蔬菜中出现.它们 对冷冻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强.有人曾将伤寒沙门氏菌和冰 淇淋配料混和而后冻结,并贮存于-40℃的硬化室内,观察它 的残菌量,所得试验结果见表4.4.
四冻制食品中病原菌控制
2、冻制食品中病原菌如伤害菌等的控制 目前主要还是:
☞杜绝各个生产环节中一切可能的污染源, ☞ 不让带菌者和患病者参加生产,尽可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
在正常情况下,微生物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总是相互协调 一致.
些但反各应种将生按化照反各应自的的温温度度系系数数Q减10慢各,破不坏相了同各,因种而反降应温原时来这的
协调一致性,影响了微生物的生活机能. 温度降得愈低,失调程度也愈大,从而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内
的新陈代谢,以致它们生活机能受到了抑制甚至达到完全终 止的程度.
第四章冷冻技术保藏原理 与食品冷冻工艺
第一节冷冻技术保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冷冻过程 第三节 食品冷冻方法及设备 第四节食品冻藏 第五节食品的解冻方法及设备
第一节冷冻技术保藏原理
一、低温与微生物的控制
一低温与微生物的关系
降低温度能减缓微生物生长和繁殖 的速度和酶活性,这就是冷藏和冻结冷 藏的依据.
当温度降低到微生物最低生长温度 时,它们就停止生长并出现死亡.
四冻制食品中病原菌控制
1、病原菌的耐低温性
冻制食品并非无菌,因而就可能含有病原菌,如肉毒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肠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沙门氏菌等,从而可能传播疾 病.因此病原菌的控制是一个重要问题.
嗜冷致病菌Psychro trophic pathogens : L . Monocytogenes 单核细 胞增生斯特菌 ;Y . enterocolitic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C . botulinum type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食品工艺学第四章食品的冷冻保藏

食品工艺学第四章食品的冷冻保藏
第一节 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
食品原料有动物性和植物性之分。
食品的化学成分复杂且易变。
食品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惊人。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对食品的破坏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的主要条件:液态水分;pH值;营养物;温度;降温速度。
低温对微生物的作用: 低温可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的作用。 但在 低温下,其死亡速度比在高温下要缓慢得多。 一般认为, 低温只是阻止微生物繁殖,不能彻 底杀死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殖也逐渐恢复。
产生冰晶。温度-60C左右,食品内水分全部冻结。
易保藏, 广泛用于肉、 禽、水产、 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 运输和贮藏; 营养、方便、卫生、经济; 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三、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1877年,Charles Tellier(法)将氨-水吸收式冷冻机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 兰的羊肉并运输到法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食品的首度问世。
若氧气过少,会产生厌氧呼吸;二氧化碳过多,会使原料中毒。
2、气调贮藏方法:
(1)自然降氧法(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果蔬原料贮藏于密封的冷藏库中, 果蔬本身的呼吸作用使库内的氧量减少, 二氧化碳量 增加。
用吸入空气来维持一定的氧浓度。
用气体洗涤器来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碳:碱式,让气体通过4~5%的NaOH水式,让气体
第二节 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肉类冻结前的预冷;分割肉的冷藏销售;水产品的冷藏保鲜。

冷冻技术原理

冷冻技术原理
嗜冷致病菌Psychro trophic pathogens : L . Monocytogenes 单核细 胞增生斯特菌 ;Y . enterocolitica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C . botulinum type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 首先特别注意的是肉毒杆菌.
肉毒杆菌及其毒素对低温有很强的抵抗力.
二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减弱和死亡的原因
2、细胞内原生质稠度增加 一方面,温度下降时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增加,胶体吸
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改变,并且最后还导致了不可逆性 蛋白质凝固,从而破坏了生物性物质代谢的正常运行,对细 胞造成了严重损害. 另一方面,冷却时介质中冰晶体的形成就会促使细胞内原 生质或胶体脱水,胶体内电解质浓度的增加常会促使蛋白质 变性.微生物细胞失去了水分就失去了活动要素,于是它的 代谢机能就受到抑制.
三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5、贮期
☞ 低温贮藏时微生物数一般总是随着贮存期的增加而有所
减少,但是贮藏温度愈低,减少的量愈少,有时甚至于没减少. 贮藏初期也即最初数周内,微生物减少的量最大,其后它的 死亡率下降.
☞ 一般来说,贮藏一年后微生物死亡数将达原菌数的60~
90%以上.在酸性水果和酸性食品中微生物数的下降比在 低酸性食品中更多. 6、交替冻结和解冻
▶ 物料由冰点以上温度冷至冰点以下温度而不结冰过程和现
象称过冷 Supercooling or Undercooling;
▶ 物料温度由冰点以上冷至冰点以下并形成冰结晶的过程称
冻结Freezing
▶ 冻结物料在冰点以下维持较长时间以达到保藏目的的过程
称冻藏Freeze Storage.
A
B
0℃
F
-1℃ -5℃ C

4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制冷技术

4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制冷技术

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五、常用制冷剂及其性质
R22
无毒、无味、不燃不爆、热稳定性好和火焰 (800℃以上)接触时会分解产生有毒光气 工作压力适中,标准沸点为-40.8℃ 单级压缩制冷蒸发温度可达一40℃ R22在-15℃时的蒸发压力为0.295MPa,+30℃时 冷凝压力为1.19MPa,属中压中温制冷剂 标准工况压缩终温为83℃,可不用水冷却压缩机 溶水性强于R12,在系统中含水较多时会发生冰 塞
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干冰的应用
在常压下,固体CO2直接升华,没有液化过程,能直 接蒸发成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它 的冷藏效果特别好,常用于保藏容易腐烂的食品。可 应用于海鲜、冰激凌等食品的冰冻、保鲜。 用飞机从高空撒布“干冰”,它能使空气里的水蒸气 冷凝,变成水滴下降。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干冰在舞台上可用来制造烟雾效果,制造如梦如烟的 浪漫情调。 干冰也可用在消防上,甚至用在医学上,用作冷冻治 疗等。
18世纪后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次使用氟利昂12(杜邦公司) 作制冷剂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后,广泛应用,占据制冷领 域,有人将由此开始的制冷50年称为氟利昂的时代。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Rowland 教授在《自然》杂志 撰文,指出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1992年,决定逐步 禁用和取代氟利昂的使用。
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生物系统热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二、制冷的基本循环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基本循环框图和压—焓图见下。此循环中工质降温的方法是两相区内 绝热节流(过程3-4);吸热的方式主要是吸收“潜热”(过程4—1)。 压缩机的作用是提高蒸汽压力以构成循环。压缩机的形式可以是机 械式(如活塞式、螺杆式、涡旋式、离心式等);也可以是利用高温热 能的“热压缩”,如吸收式、吸附式、蒸汽喷射式等。

精选食品工艺学-江南大学

精选食品工艺学-江南大学
碳过多,会使原料中毒。
2、气调贮藏方法
• 自然降氧法(MA) • 快速降氧法(CA) • 混合降氧法 • 包装贮藏法
自然降氧法(Modified Atmosphere Storage)
• 果蔬原料贮藏于密封的冷藏库中(气调库), 果蔬本身的呼吸作用使库内的氧量减少,二氧 化碳量增加。
• 用吸入空气来维持一定的氧浓度。 • 用气体洗涤器来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碳。
鱼体温度(℃) 僵直开始时间 僵直持续时间
表 3-2 鳕鱼死后僵直随温度的变化
35
15 10
5
3~10 min 2 h 4 h 16 h
30~40 min 10~24 h 36 h 48~60 h
1 35 h 72~96 h
• 鱼肌肉组织在自溶作用时主要的生化反 应:
(C6H10O5)n + nH2O → 2n(C3H6O3) + 58.061 cal
羊(%) 2.0 2.5 3.0 3.5 4.5 5.0
猪(%) 1.0 2.0 2.5 3.0 4.0 5.0
(2)冷害 • 在冷藏时,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
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 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称为冷害。 • 冷害的各种症状见后页表。
(2)冷害
• 虽然在外观上没有症状,但冷藏后再放 至常温中,就丧失了正常的促进成熟作 用的能力,这也是冷害的一种。
• 各种非酶促化学反应的速度, 都会因温度下降而降低
第二节 食品的冷却
一、冷却的目的 二、冷却的方法 三、冷却过程的冷耗量 四、冷却速度与冷却时间(自学) 五、气调贮藏 六、冷藏中的变化及技术管理
一、冷却的目的
• 植物性食品的冷藏保鲜 • 肉类冻结前的预冷 • 分割肉的冷藏销售 • 水产品的冷藏保鲜

食品工艺学第四章 食品的冷冻保藏

食品工艺学第四章 食品的冷冻保藏

第四章食品的冷冻保藏概论一、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冷却食品不需要冻结,是将食品的温度降到接近冻结点,并在此温度下保藏的食品。

冻结食品,是冻结后在低于冻结点的温度保藏的食品。

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合称冷冻食品,可按原料及消费形式分为果蔬类、水产类、肉禽蛋类、调理方便食品类这四大类。

二、冷冻食品的特点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卫生、经济;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

三、低温保藏食品的历史公元前一千多年,我国就有利用天然冰雪来贮藏食品的记载。

冻结食品的产生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

1877年,Charles Tellier(法)将氨-水吸收式冷冻机用于冷冻阿根廷的牛肉和新西兰的羊肉并运输到法国,这是食品冷冻的首次商业应用,也是冷冻食品的首度问世。

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冻结食品厂。

20世纪30年代,出现带包装的冷冻食品。

二战的军需,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冻结食品业的发展。

战后,冷冻技术和配套设备不断改进,冷冻食品业成为方便食品和快餐业的支柱行业。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构成完整的冷藏链。

冷冻食品进入超市。

冷冻食品的品种迅猛增加。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因外贸需要冷冻蔬菜,冷冻食品开始起步。

80年代,家用冰箱和微波炉的普及,销售用冰柜和冷藏柜的使用,推动了冷冻冷藏食品的发展;90年代,冷链初步形成;品种增加,产量大幅度增加。

第一节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食品原料有动物性和植物性之分。

食品的化学成分复杂且易变。

食品因腐烂变质造成的损失惊人。

引起食品腐烂变质的三个主要因素。

一、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对食品的破坏作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的主要条件:液态水分;pH值;营养物;温度;降温速度。

低温对微生物的作用:低温可起到抑制微生物生长和促使部分微生物死亡的作用。

但在低温下,其死亡速度比在高温下要缓慢得多。

一般认为,低温只是阻止微生物繁殖,不能彻底杀死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殖也逐渐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低温改善食品品质 利用低温防止微生物繁殖与生长
二、保藏原理 1、低温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温度是物质分子或原子运动能量的度量, 当物质中热量被除去,物质的动能便减少,其 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变缓。 由于物质生化和化学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 反应物质分子的碰撞速度,因此,反应速度取 决于温度。
温度商Q10:表示温度每升高10 ℃时反应速度 所增加的倍数。 Q10=(Kt+10)/Kt 低温保藏的目的就是抑制反应速度,因此, Q10越高,低温保藏的效果就越好。
(4)介质: 高水分和低PH值的介质会加速微生物的 死亡,而糖、盐、蛋白质、胶体、脂肪对微生 物有保护作用。
(5)贮藏期: 低温贮藏时微生物一般会随贮藏期的增加而减少。 但储藏温度越低,减少量越少,有时甚至没有 较少。初期减少量大,一般储藏一年后微生物 死亡数达到原始菌数的60-90%。 (6)交替冻结和解冻 理论上讲交替冻结和解冻会加速微生物的死亡, 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2)食品物料的冷藏工艺和技术条件: 果蔬类:方法:空气冷却、水冷却和真空冷却 工艺条件:0.5m/s,0-3℃,613-666Pa 采用气调与冷藏结合,可抑制物料的呼吸, 延长储存期。
肉类:采用分为一段冷却法和二段冷却方法 一段:空气温度0℃,流速0.5-1.5m/s,RH90-98%, 物料中心温度<4℃,时间不超过24h。 二段:空气温度-10— -15℃,流速1.5-3.0m/s,时 间2-4h,物料表面温度达到0— -2℃,内部温度 达到16-25℃;第二阶段。空气温度0— -2℃,流 速0.1m/s,时间10-16h,最终食品温度达到<4℃. 特点:干耗小,微生物繁殖和生化反应容易控制, 应用广泛。
(4)脂类的变化: 主要会发生油脂的水解,脂肪的氧化、聚 合等现象,造成食品出现风味变差,味道恶化, 出现变色、酸败、发粘等现象。这种现象人们 称之为“油烧”。

接触冰冷却: 这是一种常见的简易冷却方法,冷却效 果是靠冰融解吸收的潜热,融冰和食品直接接 触就直接从食品中吸取热量。用并直接接触不 但可以有较高的冷却速度,还可以保持食品表 面的湿润度。 适用于冷却鱼、叶类蔬菜和一些水果。
冷却速度取决于食品的种类、大小、冷却 前食品的原始温度、冰块和食品的比例以及冰 块的大小等。 有的也可以使用干冰,即固态CO2, -78.5℃,是水冰的1.5倍,升华成CO2无污染, 无残留,且常压下即可汽化,效果好于水冰。
(2)降温速度 食品在冻结前,降温速度越快,微生物死亡率越 大。这是因为在迅速降温过程中,微生物细胞 新陈代谢原来的协调性遭到破坏所致。 食品冻结后,缓冻可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而速 冻则相反。原因是缓冻最大冰晶生成区的时间 长,量少粒大的冰晶体对微生物细胞产生机械 破坏作用,还促进了蛋白质的变性,使微生物 死亡率增加。
3).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 (1)温度的高低: 冰点以上,微生物仍然具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 最终也会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 稍低于微生物最低生长温度对微生物的威胁最大, 一般-8—-12 ℃,尤其是-2— -5 ℃,此时微 生物的活动会受到抑制或几乎全部死亡。
温度冷却到-20— -25 ℃,微生物细胞内所有酶 反应几乎全部停止,延缓了细胞内胶质体的变 性,因而此时微生物的死亡缓慢。 当温度降到-20— -30 ℃时,微生物细胞内所有 的生化反应和胶体变性几乎全部处于停止状态, 以至于微生物细胞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生命 力。
特点:避免干耗、冷去速度快、需要空间小、成 品质良好;外观会受到损害,冷却后难以储藏。 适用于禽类、鱼类和某些水果蔬菜。 也可以采用盐水、海水进行冷却,冷却水 中还可以添加一些杀菌剂进行防腐处理。
真空冷却: 依据水在低压下蒸发吸收汽化潜热,并 以水蒸气状态按质量传递方式转移热量,所蒸 发的水分可以使食品本身的水分,或者是事先 加进去的水分。一般压力要求低于0.5kPa,冷 却时间仅需10min,主要适用于叶类蔬菜和蘑 菇。 特点:冷去速度快,但投资大,操作成本高。
(3)生化作用: 果蔬在收获后仍有生命活动,一般在采 收时尚未成熟,在收获后有后熟过程,体内成 分页不断发生变化,如淀粉和糖的比例、糖酸 比、果胶物质的变化、Vc的减少,还有色、 香、味的变化等等。
肉类在屠宰后主要发生成熟作用。肉类在 刚屠宰后是柔软的,持水性很高,但放置一段 时间后肉质变粗硬,持水性页大大下降,继续 放置,粗硬的肉质会又变的柔软,持水性也恢 复,称为肉的成熟。
3.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 大多数酶的适应温度在30-40℃,高温使 酶蛋白变性、酶钝化,低温只能抑制没得活性, 但不能钝化。 低温对酶并不完全抑制,只是进行的非常 缓慢而已。 由于冷冻或冷藏不能破坏酶活性,冻制品 在解冻后酶将重新活跃,从而使食品变质。一 次,在冷冻或冷藏前一般采取预煮的方法破坏 酶活性,然后再冻制。


温度下降,微生物细胞内原生质粘度增加,胶 体吸水性下降,蛋白质分散度发生改变,导致 不可逆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从而破坏微生物物 质代谢的正常进行,对细胞造成严重损害。 冷冻时介质中的冰晶体的形成会促使细胞内原 生质或胶体脱水,溶质浓度增加,促使蛋白质 变性。同时冰晶体的形成还会使细胞受到机械 性破坏。
空气的相对湿度: 过高:会有水分冷凝在食品表面,导致发霉、腐 烂; 过低:食品中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物料萎缩、 变形。 一般水果控制在85-90%,绿叶蔬菜90-95%,坚 果类<70%.

空气流速:一般控制在1.5-5m/s 过大:导致环境的相对湿度过低,物料表面水分 散失快,食品干缩现象严重。 过小:导致环境的相对湿度过高。
第四章 食品冷冻
一、概述: 1)定义:是指食品被冷却或冻结,通过降低温 度改变食品的特性,从而达到加工或贮藏的目 的的过程。 2)类型: 冷藏:-1—8 ℃ 冷冻:-30℃以下冻结,-18℃以下储藏
3)一般工艺: 食品物料—前处理—冷却或冻结—冷藏或冻藏— 回热或解冻 4)低温处理的目的: 利用低温达到某种加工效果 利用低温导致食品物料物理化学特性发生变化 而优化加工工艺条件

5)影响冷藏的因素: (1)冷藏的工艺条件: 冷藏温度: 空气相对湿度 空气流速
(2)食品本身的因素: 食品原料的种类、生长环境、不同的部位 制品收获后的状况,如是否受到机械损伤或微 生物污染、成熟度如何等 运输、储藏及零售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状况等 (3)冷却方法
6)食品冷藏时的变化: (1)水分蒸发:食品在冷却时,温度下降,汁 液浓度增加,表面水分蒸发导致食品出现干燥 现象。 由于食品中水分减少造成质量的损失的 现象称为干耗。会导致水食品表面失去新鲜饱 满的外观。

其他热源:如包装容器的显热、冷藏库中的电器 等的散热量、透过墙和地面以及屋顶等的热损 耗、操作人员的散热等等。 因此,一般冷耗量需要增加5-10%,作为 安全系数。
4)食品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藏工艺和控制: (1)冷藏条件和控制要素: 冷藏温度:不仅指冷库内空气的温度,更重要 的是食品物料的温度,一般植物性食品要求高 于动物性食品。 更重要的是控制温度的变化,大型冷库热 容量大,受外界影响小,温度较好控制。

3)食品冷却时的冷耗量: 定义:冷却过程中食品的散热量称之为冷耗量 表示方法:Q=mc(T初-T终) Q:冷耗量;m:被冷却食品的质量;c:冻结点 以上食品的比热容;T初:冷却开始时食品的 初温;T终:冷却完成时食品的终温。
热源引起额外的冷耗量: 食品的内热源:生化反应。与冷却速度有关,冷 去速度快,由于内热源引起的冷耗量就小,一 般速冻比缓冻冷耗量可减少10-15%。公式见 课本138页公式4-4. 呼吸热。与其他新陈代谢活动一 样,随温度下降而减少,一般预冷可以加以控 制。公式检课本139页公式4-5.

空气冷却: 降温后用冷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维持冷藏 库的低温,在食品冷藏过程中冷空气以自然对 流或强制对流的方式与食品进行热交换,来保 持食品低温水平的方法。 冷却效果主要取决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 度和空气的流速等。一般空气温度不低于冻结 温度,流速保持在1.5-5m/s。

水冷却: 是指用大容量水泵将机械制冷或冰块降温 后的水喷淋在食品上进行冷却的方法。水温应 尽可能维持在0℃左右,这是能否有效利用设 备和获得冷却效果的关键。
三、食品的冷却与冷藏 冷藏是将预冷后的食品在稍高于冰点温度 中储藏的方法,一般温度在-0—8℃,储藏期 一般从几天到数周,耐藏食品可达6-8个月。 冷藏食品是否能成功推向消费者,除了本 身质量之外,最重要的是冷藏链是否完善。
1.食品的冷却: 1)冷却目的: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及时抑 制食品内的生化反应速度和微生物的繁殖活动, 保持食品的良好品质及新鲜度,延长食品的储 藏期。 2)方法:冷风冷却、冷水冷却、接触冰冷却、 真空冷却等。
当干耗大于5%,果蔬就会出现明显的凋 萎现象。同时肉类食品也由于干耗是肉的表面 收缩、硬化,形成干燥皮膜,肉色也有不变化。 控制措施:控制适宜的相对湿度和低温条件; 控制食品与介质的温差、空气介质 的湿度与流速。
(2)冷害: 定义:当储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 产品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平衡的现 象,称为冷害。 症状:组织内部变褐和干缩;外部出现凹陷斑 纹,有的出现水渍状板块;果蔬不能正常成熟, 并产生异味。见课本145页表4-20. 最早出现的品种有香蕉、黄瓜和茄子一般需要 10-14天。
低温储藏的实际应用中嗜温菌、嗜冷菌是 主要的。大多数食物的致毒性菌和粪便污染性 菌都属于嗜温菌。 通常食物致毒菌在温度低于5 ℃的环境中 即不易生长也不产毒,但是毒素一旦产生后, 是不能用降低温度来使之失去活性的。 在冷藏期间繁殖的微生物大多属于嗜冷菌。

长期处于低温下的微生物能产生新的适应性 这是长期低温培育中自然选育后形成的结 果。因此,低温只是阻止微生物的繁殖,不能 彻底消灭微生物,一旦温度升高,微生物的繁 殖也逐渐恢复。 冻结或冰冻介质最容易促使微生物死亡, 主要因为冰晶体对微生物的破坏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