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平喘药实验报告

平喘药实验报告

平喘药实验报告平喘药实验报告引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遇到刺激或过敏原时,呼吸道会出现痉挛、水肿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导致呼吸困难。

为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平喘药的实验研究。

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30只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为三组,每组10只。

第一组是正常对照组,第二组是哮喘模型组,第三组是治疗组。

我们首先在哮喘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小鼠体内注射过敏原,诱发哮喘症状。

然后,治疗组的小鼠口服平喘药,观察其对哮喘症状的缓解作用。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制备了过敏原混悬液,将其注射到哮喘模型组和治疗组的小鼠体内。

注射后,我们观察小鼠的呼吸情况,记录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的程度。

哮喘模型组的小鼠呼吸困难明显,呼吸频率加快。

而正常对照组的小鼠没有呼吸困难。

接下来,我们给治疗组的小鼠口服平喘药。

平喘药的成分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扩张呼吸道,减轻痉挛和水肿。

我们观察到,在口服平喘药后,治疗组的小鼠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呼吸频率恢复正常。

这表明平喘药对哮喘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哮喘模型组的小鼠在注射过敏原后呼吸困难明显,呼吸频率加快。

2. 治疗组的小鼠在口服平喘药后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恢复正常。

3. 正常对照组的小鼠没有呼吸困难。

讨论与分析: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平喘药对哮喘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这是因为平喘药中的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扩张呼吸道,减轻痉挛和水肿。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平喘药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并不能根治哮喘。

对于长期患有哮喘的患者,还需要综合运用其他治疗方法,如激素治疗和免疫疗法。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证实了平喘药对哮喘症状的缓解作用。

平喘药可以扩张呼吸道,减轻痉挛和水肿,从而减轻呼吸困难。

然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许多困扰。

哮喘动物模型及平喘药物的研究进展

哮喘动物模型及平喘药物的研究进展

哮 喘动 物模 型 及 平 喘药 物 的研 究进展
赵 建 美, 志 杰 , 娄 林红伍 ( 津 市塘 沽 中 医医院 , 天 天津 30 5 ) 0 4 1
[ 键词] 哮喘 ; 关 动物 模 型 ; 平喘 药 [ 图分 类 号 ] R 32 中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号 ] 10 —8 4 (0 7 2 ~4 5 0 文 0 8 8 9 2 0 )8 2 0 2 12 2 用尘 螨 诱 发 的 哮 喘 模 型 哮 喘 患 者 8 % 对 尘 螨 过 .. 0
的主 要 进展 综 述 如 下 。 1 哮 喘动 物 模 型 的研 究
敏 , 螨 是 哮 喘 的 重要 变应 原 , 用 尘螨 诱 发 的 的哮 喘 模 型 应 尘 使
能更 好 地 反 映哮 喘 特 征 。 所 用 动 物 有 小 鼠 ( B / ) 豚 鼠 , C L6、 也 有 大 鼠和 兔 。变应 原 主 要使 用屋 尘 螨 ( e. D rPI)而 粉 尘 螨 , ( e.) 用 较 少 。 国 内有 人 将 D rp和 D rp 用 P S稀 释 为 D rf使 e. I e.l I B 10gL, 予 B L / 小 鼠第 1天腹 腔 注射 2 j 0 尘 螨 . / 给 A Bc %A ( H) 提 取 液 5 L 并 在第 1— 1 0 , 4 6天 每 天 1次用 尘 螨 提 取 液 5 L 0 缓 慢 滴 鼻 _ , 而 用 较 少 量 的尘 螨 提 取 液 建 立 了 B L / 小 5从 J A Bc 鼠尘螨 诱 发 的典 型哮 喘 模 型 。 1 23 其 他 方 法 诱 发 的哮 喘 模 型 如用 病 原 体 诱 发 的 哮 喘 .. 模 型 、 基 因技 术 诱 发 的 哮 喘 模 型等 都 因 发 病 率 较 低 或 费 用 用 过 高而 限制 了其 应 用 。

066_支气管哮喘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

066_支气管哮喘动物实验模型的研究现状
关t词 支气管哮喘;疾病模型动物;诱发因素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 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哮喘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表明变应原引 起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哮喘发作的基本机制。此 外,病毒等生物因素和一些物理因素在哮喘的发生 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迄今,研究人员已建立了多 种哮喘动物模型,对哮喘发病原因、诱发因素、发病 机制、药物防治等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现将近 几年来的进展综述如下。 l基于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动物模型
变态反应性炎症是哮喘发作的基本机制,至少 2/3的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属于变应性炎症“J。近年 研究认为,暴露于变应原对哮喘基因表达是必需的, 暴露水平决定基因表达水平L2 J。特异性支气管激 发实验中,哮喘反应可分为速发相与迟发相。速发 相于吸人变应原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出现,迟发相 于数小时至24小时左右出现。速发相的主要机制 是体液免疫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中心环节是肥大 细胞释放介质;迟发相则以嗜酸粒细胞(EoS)浸润 气道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肥大细胞分泌与
IL-9、IL一13等细胞因子。lL广4协助B细胞台成变 应原特异性I啦,IL一4基因敲除的小鼠【6一不能产生 特异性IgE抗体,不出现Eos气道浸润,长期吸人 雾化抗原不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IL一3调节肥大细 胞和嗜碱粒细胞的成熟:IL一5、lL一3、粒细胞巨噬细
胞集落刺激因子(GM一鸥F)选择性地促使骨髓和师
Tm细胞相似的细胞因子,还释放蛋白酶类包括胰 蛋白酶和胃促胰酶,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和气道重 塑过程【3 J。有学者观察到哮喘患者和实验动物在 变应原激发后气道感觉神经和迷走神经周围有 EoS聚集,EOs释放的主碱蛋白(加BP)是M2蕈碱
受体拮抗剂,ⅧP通过拮抗抑制性受体的功能增加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

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和胸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深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使用小鼠建立了哮喘模型。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其中最常用的包括感染性哮喘模型和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感染性哮喘模型是通过感染细菌或病毒引发哮喘样症状。

首先,科学家选择一种感染性病原体,如肺炎克雷伯菌或呼吸道合胞病毒。

然后,将这些病原体通过吸入或直接注射等方式引入小鼠的呼吸道。

之后,小鼠的免疫系统就会开始产生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真实地模拟感染性哮喘的病理过程,更符合人类疾病的特点。

但是,此方法需要使用病原体,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并且操作比较繁琐。

与感染性哮喘模型相比,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更常用且操作相对简单。

变态反应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的免疫系统对特定的抗原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收缩。

在小鼠中建立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科学家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抗原物质,如牛血清白蛋白(BSA)或植物花粉等。

然后,将抗原物质与辅助剂混合,并通过皮下或鼻腔注射的方式给小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的免疫系统会对该抗原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炎症和收缩。

此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相对简单,不需要使用病原体,安全性较高。

但是,由于变态反应的机制相对复杂,该模型无法完全模拟感染性哮喘的病理过程。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小鼠哮喘模型还可以通过化学物质诱导方法来建立。

例如,通过酸性盐类或花粉等刺激物来诱导小鼠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结果稳定,但是不能真实地模拟人类哮喘的病理特点。

综上所述,感染性哮喘模型和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是目前小鼠哮喘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感染性哮喘模型能够更真实地模拟人类的哮喘病理特点,但操作繁琐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变态反应性哮喘模型操作简单且安全性较高,但不能完全模拟感染性哮喘的病理过程。

中药对哮喘动物模型影响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药对哮喘动物模型影响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少 血 清 lE。 介 素 一 2受 体 ( 1 一 2 ) 1 一 4 及 减 少 g 自 SL R 、L
TXB2 升 高 6 Keo PGF1而 起 作 用 。 。 一 t— 。 崔红 生[ 等 以 哮 喘 宁 煎 剂 ( 胡 、 苈 子 、 藤 、 风 、 柴 葶 钩 防 黄
芩 等 ) 4组 ( 常 对 照 组 、 理 模 型 组 、 茶 碱 组 及 哮 喘 组 ) 对 正 病 氨
因其 重 视 整 体 调 节 且 毒 副 作 用 相 对 较 小 。 目前 越 来 越 受 到 医 学 专 家 的 重 视 。 有 关 传 统 中 药 对 哮 喘 治 疗 机 理 的 研 究 , 其 尤
是 传 统 中 药 在 哮 喘 动 物 模 型 方 面 的 研 究 日渐 增 多 . 对 单 味 现
在 哮 喘 的 药 物 治 疗 中 。 皮 质 激 素 是 目 前 最 有 效 的 药 糖 物 . 因其 副 作 用 多 且 易 复 发 . 此 不 宜 长 期 使 用 。中 医 中 药 但 因 于 实 验 动 物 模 型 上 观 察 复 方 中药 的 疗 效 , 现 有 一 定 意 义 。 发 抑 制细 胞 因子 产生 . 强 免疫 力 : 哮 喘 发病 过 程 中 , 增 在 现 已证实 有 多种细 胞 因子 产生 是一 个 非常 重 要 的病 理 环节 I. 5 ] 细 胞 因 子 的 产 生 引 起 了气 道 炎 症 . 皮 细 胞 损 伤 . 血 管 渗 上 微 漏 及 植 物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而 机 体 免 疫 力 的 提 高 则 可 以 充 分 调 动 机 体 免 疫 系 统 参 与 防 御 , 而 缓 解 并 治 愈 哮 喘 。 徐 立 然 L 从 6 ]
1 单 昧 中 药 对 哮 喘 动 物 模 型 的 作 用 研 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建立及研究现状陈一平【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不可逆性的气道重塑、神经反应、变态反应、遗传等等,多种机制之间相互关联、错综复杂,建立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啮齿类动物模型是最常使用的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不同种系的啮齿类实验动物在哮喘动物模型方面新研究的总结,为进一步开展哮喘相关研究提供帮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05【总页数】4页(P840-843)【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模型;动物【作者】陈一平【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2.25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哮喘发病、防治成本及疾病负担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WHO最新报告,目前约有2.35亿人受哮喘疾病影响[1],因此哮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哮喘发病机制复杂,鉴于人体试验的局限性,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

随着动物模型研究的进步和基因敲除及转基因等技术的出现,使模型动物的选择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逐步改进以达到尽可能模拟人类哮喘疾病过程的目的,下面就支气管哮喘的动物模型的建立进展进行综述。

1 小鼠其免疫遗传背景清楚,品系纯,来源广,相关生物学试剂及抗体易获得。

可复制产生与人类相似的气道高反应、气道慢性炎症、黏液增多等症状,并已有反应气道慢性炎症过程的气道重构模型,虽然有体积小、操作及取材较困难,制作往往需要多次致敏和激发等缺点,目前仍为支气管哮喘研究最为常用的动物模型。

常用的小鼠品系为BALB/c、C57BL/6,A/J、CBA、C3H等,以前两种品系最常用。

哮喘病实验报告

哮喘病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可逆性气流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为了深入理解哮喘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开展了哮喘病实验。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哮喘模型的建立过程,了解哮喘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2. 探讨哮喘发病机制中关键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3. 评估新型平喘药物对哮喘模型的疗效。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清洁级C57BL/6小鼠,体重18-22g。

2. 试剂与仪器:哮喘模型诱导剂(OVA)、弗氏佐剂、皮质类固醇、抗炎药物、ELISA试剂盒、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肺功能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建立哮喘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10只。

哮喘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OVA和弗氏佐剂,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后,对各组小鼠进行肺功能检测,评估哮喘模型的建立情况。

2. 观察哮喘模型的病理生理变化:取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等病理生理变化。

3. 检测关键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哮喘模型组和对照组小鼠肺组织中IL-4、IL-5、IL-13、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

4. 评估新型平喘药物的疗效:将哮喘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小鼠给予新型平喘药物,安慰剂组小鼠给予安慰剂。

治疗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肺功能检测,评估新型平喘药物的疗效。

五、实验结果1. 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哮喘模型组小鼠肺功能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FEV1、FVC等指标显著下降,表明哮喘模型建立成功。

2. 肺组织病理生理变化: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气道上皮细胞损伤等病理生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关键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检测:哮喘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4、IL-5、IL-13、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复制3-4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复制3-4
目前关于哮喘病的学说有很多种,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气道炎症学说现已被广泛接受,但是该学说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各种类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因此,哮喘病可能的由多种机制引起的一种共同反应。
存在的问题:哮喘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仍然没有完全明了,以至于在临床出现滥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平喘药造成治疗效果不佳且带来经济负担。这些都是人们对支气管哮喘病的病因没有具体完全的明白所导致的。
(1)、建立检验假:
H0: = (各组呼吸,心电总体均值相等)。
H1: 、 不等或不全相等,α=0.05。
(2)计算统计量
X=(X1+X2+X3+……+Xn)/nµ=∑(Xi-X)^2/(n-1)
t=(x-u)/Sx
(3)查F值表,确定P值,如果P<0.05,就具有统计学意义。
4、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操作技术路线:
当外在或内在的过敏原或非过敏原等原因引起这些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水肿及分泌物增加,造成呼吸时空气流通不畅,病人就会有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等症状。检查肺部时可听到哮鸣音,尤其是呼气时特别明显,这种反复发作性病症就叫做支气管哮喘,即一般常说的哮喘:
实验技术方法
(1)随机抽样:随机20只正常的家兔,并分别编号,再随机平分成二组,并称重
(2)动物的支气管哮喘与人类相似,因而可用于作此实验模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物模型中,锯齿类实验动物较为合适,这类动物生命周期短,易于人为控制各种条件,且来源方便。
2实验专业设计
选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复制支气管哮喘模型后观察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3实验统计设计:
实验统计设计中应始终贯彻随机、对照、重复三大原则。
(2)实验分组:如统计设计所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变应性疾病的新药。

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哮喘动物模型Abstract:Bronchial asthma is a common disease and frequently encountered disease of respiratory apparatus.The pathogenesy is complicated,establishing suitable animal models of asthma benefi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 to treat humans’allergic disease.A brief review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imal modles on asthma was made in this paper.Key words:asthma;animal modle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

有关哮喘发病机制的探索、新治疗方法的评价、新药研究与开发都主要依赖于动物实验。

但是,动物自发形成的变应性哮喘很少,目前,哮喘的动物模型还很难完全模拟人类哮喘,只能在动物身上模拟哮喘的某些特征。

本文主要就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用于模拟人类支气管哮喘的动物种类很多,常用的如豚鼠、大鼠、小鼠、家兔等,用猫、狗、猪等动物复制哮喘模型也有报道。

1 豚鼠豚鼠是使用最广泛的变应性疾病动物模型。

尽管这种动物与人类有极大差异,但致敏豚鼠的过敏性支气管收缩在研究抗过敏、支气管扩张药物方面仍然是最常使用的模型。

致敏豚鼠的支气管过敏反应是常用的“速发型”变态性支气管收缩模型[1],这类模型的发病机制与人类的哮喘症相仿,同属Ⅰ型变态反应,其模型发病快,阳性率极高,但病程短,有些动物可发生急性过敏性休克而死亡,为防止动物过度反应死亡,可在激发前给豚鼠腹腔注射适量抗组胺药。

腹腔注射卵白蛋白致敏豚鼠,致敏后14~21d,再用1%的卵白蛋白给豚鼠雾化吸入2min或用0.01%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60min,可诱导豚鼠产生迟发相支气管收缩,在雾化吸入17~24h达峰[2]。

此外,豚鼠还是研究职业性哮喘建立的第一种动物模型[3]。

以豚鼠作为哮喘模型有许多好处,例如:价格低廉,易处理,变应原诱发的支气管收缩与人类支气管哮喘中的收缩特点相同。

但豚鼠缺乏具有明确基因型的种系,也缺乏相关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试剂,尽管能产生很好的气道炎症模型,但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免疫和遗传机制较困难。

因此,在实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大鼠、小鼠等动物进行研究。

2 大鼠大鼠作为哮喘模型动物有许多优点,如来源广、繁殖快、易饲养、生物学试剂易获得等。

主动致敏处于麻醉状态下的BN大鼠,雾化吸入卵白蛋白可诱发迟发相支气管痉挛[4]。

Dong等人[5]用刚断奶的幼年大鼠建立的哮喘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小儿免疫系统的发展建立过程。

大鼠也常被用来复制支气管高反应性模型。

BN大鼠在卵蛋白主动致敏后,以5天为间歇进行抗原反复攻击,导致大鼠对吸入乙酰甲胆碱的反应性增高[6]。

BN大鼠通常被用来研究药物对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影响,吸入抗原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向肺组织和气道管腔内流[7],与BN大鼠相比,没有观察到Lewis和Fish大鼠肺内有任何炎症变化,提示BN大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模型适用于研究抗原诱发的肺内改变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迁移的影响。

3 小鼠以小鼠作为支气管痉挛性收缩的哮喘模型的报道较少见。

国内小鼠哮喘模型研究较晚,唐艳等[8]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一个较完善的小鼠哮喘模型肺功能检测系统,对BALB/C小鼠进行肺功能测定,为小鼠哮喘模型准确建立开辟了一条新路。

与其他动物相比,小鼠哮喘模型具有许多优势,如成本较低。

近几年随着生物测定技术的提高,有大量相关分子生物学试剂及抗体供选择,小鼠哮喘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国外已成为主要的鼠类哮喘模型。

常用BALB/C小鼠、C57BL/6小鼠。

由于已有大量特异性小鼠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等免疫学试剂,小鼠模型便于进行变应性反应的机制研究。

在致敏变应原的选择方面,尘螨是最常见的哮喘变应原。

钟南山等[9]使用尘螨的提取液致敏和激发BALB/c小鼠,成功构建了尘螨诱发的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的模型,为后来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打下了基础。

根据临床经验,研究者们一直以来认为外界压力与哮喘的发病率密切相关。

为证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Joachim和他的同事们[10]用CBA/J小鼠建立了一种接受压力刺激的哮喘小鼠模型。

结果表明,在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中,压力确实能增加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炎症。

职业性哮喘在西方工业国家非常普遍,也是各研究机构研究的热点。

早期研究用到鼠科动物模型来证实免疫应答反应参与了职业性哮喘的发病。

Satoh T等人[11]的研究发现,局部暴露于二异氰酸酯甲苯(TDI)可导致小鼠产生TDI-特异性IgE抗体并伴气道高反应性。

Matheson等人[12]用TNF-α缺陷的小鼠进行实验,将TNF-α作为哮喘病程发展过程中推动炎症反应发生的细胞因子成分。

实验结果显示,不论TNF-α是否缺陷,小鼠均产生了TDI-特异性的IgG抗体,这提示,IgG抗体是该种动物模型中更好的标志物。

重塑是机体损伤性刺激的一种修复反应。

哮喘的气道重塑主要在于气道的持续性损伤和结构异常,并影响疾病的转归,增加治疗难度。

Kenyon.NJ等人[13]用BALB/c小鼠建立了一种接近支气管纤维化的动物模型。

实验结果显示,给予TGF-β的小鼠出现上皮粘膜下胶原沉积,给予TGF-β一周后检测到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给予TGF-β4周后,总胶原蛋白有非常明显的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也同时发生。

4 家兔家兔和豚鼠一样,可采用卵白蛋白主动致敏的方法,用抗原攻击主动致敏的家兔可诱发速发型支气管反应。

家兔可出现速发相和迟发相的哮喘反应,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聚集以及BHR。

兔体型较小,性格温顺,价格相对便宜,可以反复使用而不出现脱敏。

El-Hashim AZ 等人[14]用网状链格孢或豚草抗原氢氧化铝凝胶致敏新生兔,抗原攻击后其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加。

5 猫主动致敏的猫能出现一些类似于人类哮喘的反应,虽然如此,却较少用于实验研究。

Norris-Reinero等人[15]在猫身上复制了哮喘模型,注射尘螨和BGA(Bermuda grass,百慕岛大群岛草)致敏家猫,并用吸入的方法攻击。

结果显示,家猫体内产生了IgE特异性抗体,血清和BALF中产生了IgA、IgG特异性抗体,显示出气道高反应性,血细胞和BALF中Th2细胞表达增加,气道重塑。

6 狗狗可由于接触蛔虫而被自然致敏,也可被其他抗原致敏,自然致敏的杂种狗是很实用的模型。

由于饮食习惯,大多数狗会感染蛔虫,在体内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蛔虫IgE,用狗的蛔虫提取的蛔虫蛋白为抗原,皮内注射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吸入后可引起狗的急性呼吸道收缩反应。

Hahn.HL等[16]对已被蛔虫致敏的清醒狗进行上呼吸道抗原攻击,发现肺阻力显著增加。

Davis等用阿拉斯加雪橇狗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

运动员在寒冷的冬季接受高强度的训练时,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呈现增高的趋势,并导致哮喘样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作Ski asthma(滑雪哮喘)。

在研究者早期的研究报告中[17],竞赛雪橇狗就被建议用来作为自发性Ski哮喘的一种模型,最近,Davis等[18]研究了运动训练对阿拉斯加雪橇狗呼吸机械功能的影响。

研究者旨在证实,常规的冬季训练是否会导致呼吸机械功能的异常以及这种异常是否会一直延续到下一轮训练开始。

实验对19只健康成年的阿拉斯加雪橇狗和5只固定房舍喂养的实验室杂种狗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即使在休息4个月以上后,阿拉斯加雪橇狗对吸入组胺的反应性仍高于实验室杂种狗;呼吸顺应性降低值超过了杂种狗,但呼吸阻力的变化,两种狗并无明显差异,提示冬季训练确实会导致运动员呼吸机械功能某种程度的改变。

7 猴在研究抗炎性平喘药方面,灵长类动物模型应用逐渐增加,自然致敏的猴和被动致敏的猴具有很高的价值。

自然致敏的特应性猕猴,在多次蛔虫抗原攻击后出现BHR,并伴有BALF中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9]。

特应性恒河猴或猕猴经蛔虫蛋白或尘螨致敏攻击后24小时,肺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20]。

猴对抗原表现出的IgE介导的速发相和迟发相哮喘反应以及BHR,与小鼠、大鼠和豚鼠相比,其免疫系统和人非常相似,但缺点是实验费用太高。

8 其他动物羊对抗原的反应包括速发相和迟发相的支气管收缩。

利用羊建立模型的优势在于羊较温顺,实验时甚至不需要麻醉,使用相对没有限制。

蛔虫蛋白自然致敏的羊可在第一次抗原攻击后间歇14天后再次进行攻击,可反复攻击多次[21]。

哮喘的研究中,大量证据表明猪的气道与人类气道极为相似,彭权国等[22]以雄性迷你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氯乙烯和全氯乙烯对平滑肌收缩以及对猪气管释放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影响。

结果显示,二者不改变气管平滑肌基础收缩值,但能提高乙酰胆碱和高钾离子诱发的平滑肌收缩。

9 利用基因技术制作哮喘动物模型组胺在致敏原诱发的哮喘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激发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血管舒张,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以及刺激粘液分泌增加等。

在体内,组胺抑制剂很难取得长期的组胺消除效应。

基于此,建立合成组胺缺陷的小鼠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Kozma等人[23]用一种组胺酸脱羧酶基因敲除的小鼠研究了哮喘模型中组胺缺乏的影响。

其早期的研究表明,HDC-KO(histidine decarboxylase-knockout)小鼠较正常小鼠的肥大细胞数量少,且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功能缺陷,卵白蛋白致敏并攻击的HDC-KO小鼠与用相同途径致敏攻击的野生型小鼠相比,其气道高反应性、肺部炎症反应、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卵白蛋白-特异性IgE抗体的量等均有明显的降低或减轻,同时,各种细胞因子如IL-1(α)、IL-1(β)、IL-4、IL-5、IL-6、INF-γ的表达水平在HDC-KO小鼠的哮喘迟发相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有明显的降低,实验结果提示HDC-KO小鼠对由OVA致敏攻击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有了明显的改变。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物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激动剂能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但临床观察发现,长期使用β2AR激动剂引起的所谓“反常性支气管收缩”、气道反应性增加、快速耐药性都可能与肺部β2AR下调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