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植物基因工程1-4

合集下载

细胞工程第七章 植物转化受体系统

细胞工程第七章 植物转化受体系统

特点:
(1) 原生质体被除去了细胞壁这一天然屏障,能够直 接高效地摄取外源DNA或遗传物质,甚至细胞核;
(2) 通过原生质体培养,细胞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一致的细胞 克隆,从转化原生质体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嵌合体少;
(3) 原生质体转化受体系统易于在相对均匀和稳定 的同等控制条件下进行准确的转化和鉴定;
选择原则 :
①同一物种的培养基有雷同性,即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品种间的基本培养基 类型基本相同;
②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器官的基本培养基类型基本相同; ③植物组织培养时所需营养成分与田间栽培有相似性; ④MS培养基是大多数植物的通用培养基; ⑤无机盐的浓度是基本培养基类型的重要因素,应该作为培养基选择的重要参
的抗生素有一定的敏感性;要求抗生素对受体植物 没有严重的毒性;
(5)对农杆菌侵染有敏感性。
第一节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
一、愈伤组织再生系统
愈伤组织再生系统是指外植体经脱分化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并 通过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受体系统。
特点:
(1)外植体细胞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具有易 于接受外源基因的能力,转化率较高;
第七章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
本章所讲内容:
建立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基本条件; 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及其特性; 建立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程序及要求; 建立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过程中的常见问
题及解决方案。
概述: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即将目标性状基因分离出来, 构建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物种中,筛选出获得目 标基因表达后代,培育新品种,这种技术称为转化。
生理上的变化:
结构:茎尖分生细胞较小、结构简单,缺少 具正常功能的输导组织,叶片只有海绵组织, 气孔的保卫细胞功能失调等。

第七章植物基因工程

第七章植物基因工程

整株植物的再生性
植物细胞通常不能有效地吸收外源DNA,因 为它们具有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可用纤维素 酶处理植物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待吸收 DNA分子后,经过再生,再通过愈伤组织形成 培育出整株植物。这项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大多数单子叶农作物(如谷类作物)很难从 原生质再生出完整细胞。
(四)染色体的多倍体性
①T-DNA(transfer-DNA)
转移DNA,编码冠瘿碱的合成,能随机整合到植物 的染色体上。长度一般为12-24kb,是Ti质粒最重 要的部分。 左边界 生长素 细胞分裂 基因 素基因 冠瘿碱 合成 右边界
生长素基因: tms、tmr基因分别控制合成植物生长素与分裂素,促 使植物创伤组织无限制地生长与分裂,形成冠瘿瘤; iaaM(tms1)和iaaH(tms2)控制由色氨酸产生生长 素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
一、高等植物的遗传特性
植物的基本特征
遗传操作的简易性
整株植物的再生性 染色体的多倍体性
植物的基本特征
植 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无根、茎、叶等分化器官 合子不经胚直接发育为个体 藻类 地衣
含根、茎、叶、花、果分化器官 合子经胚再发育为个体 苔藓门 蕨类门 裸子门 被子门
遗传操作的简易性
②毒性基因(vir) 决定土壤农杆菌对植物的感染和T-DNA的转 移, 进入和整合。使根癌农杆菌表现出毒性。 ③Con 区(regions encoding conjugations,接合转移编码区):该区 段上存在与细菌间接合转移的有关基因, 调控Ti 质粒在农杆菌之间的转移。
④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复制起 始区):Ori区上的基因调控Ti 质粒的自我 复制。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1-4

第七章 植物基因工程1-4

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基因的水平上改造生物的技术体系,是指在体外对生物DNA进行剪切、加工,把不同亲本的DNA分子重新组合,并把它引入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这一过程。

植物基因工程:又称植物遗传转化/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稳定地整合、表达与遗传的技术。

目的是改变植物性状,培育高产、优质high yield、抗逆新品种/系;或者利用转基因植物/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植物转基因研究的用途:1)理论研究:如基因功能分析;2)实践应用:如作物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1)目的基因的分离;2)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3)重组分子转入寄主细胞并繁殖;4)阳性克隆的筛选;5)从阳性克隆中提取已扩增的目的基因;6)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导入寄主细胞并表达。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流程目的基因的分离→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遗传转化→转化体的筛选、鉴定与植株再生→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转基因植物的表型鉴定→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分析、田间试验经遗传改良的生物, 统称: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 (GEO)。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s), 又称: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 (GMP);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GMC)。

第一节目的基因的分离目的基因:已经或准备要分离、改造、扩增或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 片段,称为~。

可能是:1)全长基因:外显子+内含子+转录启动区+终止区;2)全长cDNA:UTR区+编码区(ORF);3)开放读框/编码区(ORF,CDS);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中能翻译成多肽的那部分序列。

来自DNA分子中的外显子。

4)一个完整的操纵子或基因簇;5)只含启动子或终止子等元件的DNA 片段。

大学植物学_教案

大学植物学_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植物学课程编号:XXX适用专业:生物学、生态学、园林、农学等相关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总学时:8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学时数60学时,实验课学时数20学时二、教学目标1. 掌握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了解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植物系统发育的基本规律。

3. 熟悉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4. 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生态习性。

5.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2. 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植物系统发育的基本规律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植物细胞壁与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第三章:植物形态解剖学1. 植物器官的形态与结构2. 植物器官的发育过程3. 植物器官的生理功能第四章:植物生理学1. 植物光合作用2. 植物呼吸作用3. 植物水分与矿质营养第五章:植物生态学1. 植物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2.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动态3.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六章:植物遗传学1. 植物遗传的基本原理2. 植物育种的方法与策略3. 植物基因工程第七章: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1. 植物进化理论2. 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3. 植物系统分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实际应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植物学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绪论、植物细胞与组织2. 第5-8周:植物形态解剖学3. 第9-12周:植物生理学4. 第13-16周:植物生态学5. 第17-20周:植物遗传学6. 第21-24周: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关于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关于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第一节 植物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一、根据基因的功能分离目的基因 从蛋白到DNA
一种比较有效的分离高等植物基因的策略, 它涉及目的基因编码产物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及突变体表型的互补克隆。
在纯化相应的编码蛋白后,构建cDNA或基因组, DNA中基因的筛选根据情况主要可用二种办法进行:
(1) 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
转基因植物(Transgene plant)是拥有来自其 他物种基因的植物。该基因变化过程可以来自 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但现在该名词更多的特 指那些在实验室里通过重组DNA技术人工插 入其他物种基因以创造出拥有新特性的植物。
第一节 植物基因的克隆与分离 第二节 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常用的基因 第三节 植物基因转移的病毒载体 第四节 植物基因转移的质粒载体 第五节 植物基因转化方法 第六节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鉴定
三、根据DNA的插入作用分离目的基因
当一段特定的DNA序列,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目的基因的 内部或其邻近位点时,便会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并最终导 致表型变化,形成突变体植株。如果此段DNA插人序列是 已知的,那么它便可用来作为DNA杂交因A序列相 当于人为地给目的基因加上一段已知的序列标签,因此 DNA插入突变分离基因的技术,又叫做DNA标签法(DNAtagDgiNnAg)标。签法克隆植物组织中的基因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 法,T-DNA(T-DNA tagging)和转座子(transposon tagging)均可作为基因标签。
1.转座子标签法(Transposon tagging)
转座的结果是使被转入的基因失活,从而有效地诱导产生 表型突变株。然后构建一个对应于突变株的基因库,用作标 签的转座子作为探针从基因库中筛选相对应的克隆,分离得 到相对应于变异的基因,这就是转座子标签克隆基因。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ppt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ppt

微管注射法
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外源 基因直接注入植物细胞, 实现基因转移。
基因表达与调控
启动子选择
选择合适的启动子,以调 控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 达水平。
转录因子应用
利用转录因子调控植物基 因的表达,实现植物性状 的改进。
表观遗传修饰
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 修饰等手段,调控植物基 因的表达。
基因编辑技术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汇报人: 202X-12-30
目录
• 植物基因工程简介 • 植物基因工程基本技术 • 植物基因工程应用 • 植物基因工程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 案例分析
01
植物基因工程简介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植物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DNA技术 对植物基因进行操作和修饰的一门科 学。
特点
具有高度精确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实 现植物性状的定向改进,提高抗逆性 、产量和品质等。
转基因玉米的研发与应用
总结词
转基因玉米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进玉米性状,提高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的玉米新品种 。
详细描写
转基因玉米的研发主要针对抗虫、抗病、抗旱等性状进行改进。通过导入外源抗虫基因 和植酸酶基因等,转基因玉米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和产量。同时,转基因玉米还具有较 好的耐旱、耐盐碱等特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转基因玉米的应用提高了
安全性问题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转基因植物可能产生抗药性,影响农药效果。
食品安全问题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 伏风险。
法规与伦理问题
国际法规不统一
各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法规和监管标准不统一,导致跨国合作困难。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植物基因工程课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植物基因工程课件(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条件(2)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3)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和特性(4)根癌农杆菌T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T-DNA、Vir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5)农杆菌Ti质粒基因转化机理(6)农杆菌Ti质粒的改造及载体构建(7)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及报告基因(8)根癌农杆菌的转化程序及操作原理(9)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了解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特性掌握T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植物载体构建原理,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类型。

重点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基因转化的原理和方法难点植物载体构建原理关键点转基因植物的获取和检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分析主要教具和设备材料投影仪、电脑、常规教学设备板书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教法思考题1.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2. 根癌农杆菌转化程序?心得在自然界的许多双子叶植物中,常常发生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生长的病害——冠瘿。

已知90多科,600多种双子叶植物都能感染这种病。

一般认为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此病不敏感。

70年代中期,世界上几个实验室发现诱发肿瘤的根癌农杆菌中含有大量的诱瘤质粒Ti(tumor-inducing plasmid),且证实了肿瘤的形成正是由于pTi中的特定片段——T-DNA转移并稳定地整合进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的结果;由于其上载着的冠瘿碱合成基因和激素合成基因表达,因此分泌冠瘿碱并形成肿瘤。

人们就把这种冠瘿的形成过程称作天然的植物细胞转化系统。

农杆菌将自身的DNA插入植物细胞诱发肿瘤只对其本身是有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农杆菌诱发植物细胞合成冠瘿碱为自己提供食物。

植物自身不能利用这种物质,只能为它的合成付出代价,别的细菌也不能利用它,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农杆菌能分泌分解冠瘿碱的酶,将这些特异产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来利用。

肿瘤的产生是由于T-DNA上的激素合成基因所致,刺激细胞生长而产生肿瘤,这是T-DNA转入的一个副产品。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
REPORTING
抗虫抗病基因工程
抗虫基因工程
通过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培育出具有抗虫性能的转基因植物,有效抵抗害虫的侵害,减少农药使用 ,保护生态环境。
抗病基因工程
通过导入抗病基因,提高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降低植物病害的发生率,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抗逆境基因工程
抗旱基因工程
转录因子调控
利用转录因子对目的基因进行表达调控,提高或降低基因的表达水平。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敲除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目的基因从植 物染色体上删除或破坏,以实现功能 丧失或降低表达。
基因定点编辑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 对目的基因进行定点突变、插入或缺 失,以实现功能获得或改变。
PART 03
的商业化应用开始。
目前,植物基因工程已经广泛应 用于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 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转基因作物

植物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改良植物的生长 发育和代谢过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和品质。
增强植物抗逆性
通过改变植物的抗病、抗虫、抗旱、 抗寒等性状,提高植物在逆境条件下 的生存能力。
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结合了基因工程和系统生 物学,未来可能实现定制化合成植物 基因组,为植物育种和改良提供新的 途径。
基因工程面临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和环境问题
伦理问题
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对传统农业和 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引发关于人类干预自然 进程的伦理争议。
环境风险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可能对非目标生物和生态 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基因漂移、生态失衡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增强植物的碳汇能力,为 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基因的水平上改造生物的技术体系,是指在体外对生物DNA进行剪切、加工,把不同亲本的DNA分子重新组合,并把它引入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生物这一过程。

植物基因工程:又称植物遗传转化/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稳定地整合、表达与遗传的技术。

目的是改变植物性状,培育高产、优质high yield、抗逆新品种/系;或者利用转基因植物/细胞来生产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植物转基因研究的用途:1)理论研究:如基因功能分析;2)实践应用:如作物遗传改良。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1)目的基因的分离;2)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3)重组分子转入寄主细胞并繁殖;4)阳性克隆的筛选;5)从阳性克隆中提取已扩增的目的基因;6)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导入寄主细胞并表达。

植物基因工程的一般流程目的基因的分离→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遗传转化→转化体的筛选、鉴定与植株再生→转基因植物的分子检测→转基因植物的表型鉴定→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分析、田间试验经遗传改良的生物, 统称: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Genetically engineered organism (GEO)。

转基因植物(transgenic plants), 又称: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 (GMP);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GMC)。

第一节目的基因的分离目的基因:已经或准备要分离、改造、扩增或表达的特定基因或DNA 片段,称为~。

可能是:1)全长基因:外显子+内含子+转录启动区+终止区;2)全长cDNA:UTR区+编码区(ORF);3)开放读框/编码区(ORF,CDS);信使核糖核酸(mRNA)分子中能翻译成多肽的那部分序列。

来自DNA分子中的外显子。

4)一个完整的操纵子或基因簇;5)只含启动子或终止子等元件的DNA 片段。

1. 分离目的基因的策略/方法:1) 基于已知/同源序列--分子杂交/筛库与PCR;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1)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基因组文库:将生物基因组DNA切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与合适的载体连接并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

这些存在于所有重组体内的基因组DNA片段的集合,即基因组文库,包含该生物所有的基因。

cDNA文库(cDNA library):以某一组织、器官或处理材料中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成双链cDNA 分子,插入载体形成重组分子,再导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

这些在重组体内的cDNA 的集合,即为cDNA文库,包含正在表达的基因。

(2)用已知或同源序列标记探针、筛库。

经典、较常用。

筛库--菌落原位杂交如果所要获得的基因在其它植物上已经分离,序列已知,则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分离研究植物上的相关基因:一是基因序列同源克隆法。

根据发表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基因组DNA 或mRNA 反转录的cDNA 为模板进行PCR 扩增。

如果得到的只是基因部分序列,可以将其克隆至载体,作为探针筛选cDNA文库和基因组(gDNA)文库获得全长基因或用RACE得到全长基因。

二是用作探针直接筛库。

若能得到其它植物已分离的相关基因,则可以直接用作探针筛选cDNA 文库和基因组(gDNA)文库,获得研究植物里的基因.(3)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gDNA-PCR;RT-PCRRACE-PCR;简捷、常用2) 基于转录本表达差异DDRT-PCR: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 根据真核生物3′端poly(A)尾的特点设计锚定引物, 这些引物组合扩增后约能得到大致包括某一发育阶段的全部基因,扩增后利用测序胶分离,放射自显影或银染获得结果,并对差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以确定其是否为目的基因。

SSH:抑制性差减杂交,此技术是以抑制PCR和杂交二级动力学为基础的DNA扣除杂交方法。

含有目的基因的样品称为检测方,不含有目的基因的样品称为驱动方。

3) 基于人工突变体-T-DNA标签法与转座子标签法;适用于模式植物T-DNA: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中一段可转移DNA,插入基因引起突变。

机制:T-DNA 或转座子随机插入到基因组的某一位点,引起该位点基因功能改变,这个位点就被标记,再利用T-DNA 或转座子序列探针对突变基因组文库进行筛选或设计引物扩增,就可以分离出标记位点的基因。

4) 基于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图位/定位克隆;--要求精细物理图谱等图位克隆:从一种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出发,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克隆该基因,又叫定位克隆。

机制:根据功能基因在基因组中都有相对稳定的基因座位,利用分子标记对目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并用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DNA 文库(包括Y AC、BAC、TAC、PAC 或Cosmid库) ,从而构建目的基因区域的物理图谱,再利用此物理图谱通过染色体步查(chromos ome walking )逐步逼近目的基因或通过染色体着陆(chromos ome landing)的方法最终找到含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再经过遗传转化证实目的基因的功能.图位克隆的技术环节(1)构建遗传作图群体用于作图群体的类型可有多种。

(2)筛选与目标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3)局部区域的精细定位、作图(4)构建高质量的基因组文库(5)染色体步行、登陆。

(6)鉴定目标基因图位克隆的基本流程:(1)构建遗传图谱:目的基因初步定位→分子标记;(2)构建物理图谱:局部区域的精细作图,目的基因精细定位(kb/cM);(3)构建基因组文库:BAC、YAC、Cosmid等;(4)染色体步行或登陆:获得候选克隆→探针;(5)筛选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克隆;(6)鉴定目的基因。

5) 其他方法-人工合成,适用于小基因、突变或修饰;基因表达谱(Macroarray/Microarray)分析:基因芯片/微矩阵第二节基因克隆的主要工具酶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作用:指宿主细胞利用限制酶降解外源DNA,保护其遗传稳定的现象。

修饰作用: 指宿主细胞通过甲基化酶使自身DNA进行甲基化修饰, 达到识别自身和外来DNA 、使自身DNA免遭限制酶降解的现象两种末端--粘性末端:酶切位点在两条DNA单链上反向互补,产生的两个末端碱基互补配对,易连接。

平齐末端:酶切位点在两条DNA单链上相同,形成平齐末端,较难连接。

限制酶: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双链DNA分子的核酸水解酶,水解D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

2. D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切口(nick, 而非裂口/缺口gap) 处的5`-P和3`-OH生成磷酸二酯键,需能量。

T4 DNA连接酶: 需ATP,制备容易,连接具有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分子,应用广泛。

3. DNA聚合酶1) E.coli DNApol I:制备探针、缺口填充等。

2) Klenow片段(E.coli DNApol I 经蛋白酶处理, 获得N端三分之二的大肽段) : 补平粘端、DNA 片段末端标记、cDNA第二链的合成等。

3) 逆转录酶:RNA依赖的DNA聚合酶,合成cDNA链。

AMV和MLV。

4) 耐热DNA 聚合酶:Taq DNA 酶、Pfu DNA 聚合酶等。

第三节受体细胞/系统定义:外源DNA导入、扩增、表达的细胞。

对受体菌的要求:1)易于转化或转导:感受态;2)限制-修饰系统缺陷型;3)重组系统缺陷型:recA、recB等失活;4)有明显的选择性差异,便于重组子筛选;5)载体复制、扩增不受阻;6)感染寄生缺陷型。

常用Ecoli K12 派生株系。

第四节植物转化/表达载体1. 载体(vector): 将外源DNA 携带进入宿主细胞的工具,本质是DNA。

载体的基本构件:1)自主复制元件,或能整合在宿主基因组进行复制;2)多克隆位点(MCS): 插入外源DNA;3)选择标记:如抗性基因,筛选重组子;4)基因表达元件:启动子、终止子。

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载体按功能分:1)克隆载体:外源基因的保持与扩增;2)表达载体:外源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

2. 植物转化载体的种类与特点2.1 植物病毒载体类型:单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双链DNA病毒。

构建策略:通过置换或插入等方法,去除基因组中的致病基因或不重要区域,插入外源基因。

由CaMV (花椰菜花叶病毒)、TGMV(番茄金色花叶病毒)、BMV (雀麦花叶病毒)、CPMV(豇豆花叶病毒)构建的载体已得到转化植株或细胞。

病毒载体的优点:1)能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完整植株,并系统地分布到整株,免去组培再生操作;2)不受单、双子叶寄主的限制;3)外源基因随病毒基因组快速、大量复制,易得到基因表达产物;4)一般不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不影响植物基因表达。

病毒载体的缺点:1)外源基因不能整合到植物基因组,瞬时表达,故不能稳定遗传;2)存在致病的可能性;3)由于病毒的高变异性,使外源基因exogenous易于丢失。

病毒载体的应用:1) 基因功能研究:主要领域,瞬时表达。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e,VIGS)技术:近几年发展,用携带目标基因的病毒载体侵染植物,诱导相关基因沉默,根据表型推断目标基因的功能。

2) 生产疫苗等医用蛋白。

2.2 农杆菌质粒载体农杆菌:土壤杆菌,G-,主要侵染双子叶,致瘤。

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诱发产生冠瘿瘤,致瘤性来自Ti质粒。

发根农杆菌(A.rhizogenes): 诱发产生毛根症,病症来自Ri质粒经改造后的Ti 和Ri质粒是植物转化的理想载体。

2.2.1 根癌农杆菌Ti质粒Ti质粒:1974年分离, 160 - 240 kb, 大型环状双链DNA分子。

其与植物DNA结合的部分(称为T-DNA)T-DNA:1977年证明,是Ti质粒上一段可转移到植物细胞并整合在染色体上的DNA,载有诱导冠瘿瘤的基因。

Ti质粒的类型根据所合成的冠瘿碱种类,分4类:1)章鱼碱型(octopine type);2)胭脂碱型(nopaline type);3)农杆碱型;4)农杆菌素碱型/琥珀碱型。

冠瘿碱:氨基酸类似物,农杆菌的碳源和氮源。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Ti质粒的分区:1) T-DNA区T-DNA:转移到植物细胞并整合在植物核基因组的一段DNA,通常23kb (12 - 24 kb ),载有致瘤基因和冠瘿碱合成酶基因,以及左、右边界重复序列LB和RB。

功能:转移到植物细胞,致瘤基因产物可使侵染部位产生冠瘿瘤。

2) Vir 区Vir 区:毒性区,35~40kb, 含7个基因/操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