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根尖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一、实验背景和目的本组实验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分别用不同牌子0.25mg/mL洗发露(欧莱雅、力士、沙宣)对蚕豆根尖做处理,同时以0.25mg/m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做阳性对照,自来水作阴性对照。
洗发露是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洗发露主要成分为:界面活性剂,也就洗干净的成分。
以SLS及sls的乙基衍生物类: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盐、十二酯硫酸铵(月桂酸硫酸酯纳)为主,SLS争议很多,主要表现在对皮肤的刺激性,容易让你头皮变得敏感,虽然SLS也有用在牙膏中,但是在舒适达等国外牙膏中,是没有SLS的存在的,从这一点上,也看出SLS的刺激性是厂商的心知肚明的。
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所以许多人认为可用简易的周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色体计数。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的应用,各种各样工业废物的排出等都存在污染环境的可能性,欲了解这些因素对机体潜在的遗传危害,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简单易行的测试系统来监测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类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doc

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报告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精选范文: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变化情况,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三、材料用具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培养皿、铅笔、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质量分数为0.01g/ml的龙胆紫(或紫药水)四、实验过程(见书p39) 1.洋葱根尖的培养(提前3—4天) 2.解离:5min 3.漂洗: 10min 4.染色: 5min 5.制片 6.镜检五、注意 1.解离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必备条件。
解离充分,组织才能分散,细胞也不会重叠。
2 .漂洗时间一定要足够,否则细胞染不上色。
3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必须掌握好。
特别是染色不能过深,否则镜下一片紫色,无法观察。
六、讨论1.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谈谈你自己的体会。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2.在观察清楚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以后,绘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并标明时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篇一: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_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共2篇)]一、实验目的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实验报告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会以压片法观察植物染色体的操作,加深对细胞有丝分裂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苏木精素在进入了细胞内部的铁钒溶液的媒介作用下,通过苏木精与铁的结合,使其能进入核内对DNA进行染色。
2、材料处理①减去主根:减去主根有利于侧根的生长与分化,便于获得大量材料②以低浓度秋水仙素预处理:使根细胞能正常分裂,使分裂受到一定抑制③控制温度:温度与分裂高峰出现的时间有关3、预处理①秋水仙素:纺垂丝在细胞分裂的中期出现,秋水仙素可抑制纺垂丝活动,打断纺垂丝,使细胞分裂停留于中期②8 –羟基喹啉:能降低细胞质的粘滞度,使染色体更易于在细胞质中散开③秋水仙素的作用相对较平衡,而8 –羟基喹啉对染色体有一定伤害作用,时间长了易造成染色体间交联,优点在于能较好的显示缢痕与副缢痕④预处理以8 –羟基喹啉(0.002m)以2h为宜,如学生不需进行核型分析则可处理2个半小时,时间太长则缩短过于严重⑤以低温预处理可降低细胞质粘度,有利于染色体散开4、固定①时间:以12-24h为宜,小根,嫩根时间较短,太长了则易引起细胞变脆(冰乙酸)②如不长久保存材料,可将材料自固定液中一步浸入70%乙醇,但需洗得无冰乙醇味,如需长久保存则自固定液中从90%-80%-70%乙醇中,并在保存瓶中加入2-3滴甘油冰箱保存5、水解①用孚尔根法与改良苯酚品红法以1NHd 60℃下水解,时间以10-12min为宜,短则不易敲片(参见后)6、分色①45%冰乙酸:脱去细胞质内染色,并将细胞核内的染色变淡②烤片:以不烫手为宜,太热则烤焦细胞烤片作用:a.使分色更为容易,b.通过加热使细胞胀大,利于压片时染色体更好的分散。
三、实验材料:植物根尖细胞四、实验用具与溶液:显微镜,玻片,镊子,青霉素瓶,长吸管,解剖针,刀片,水溶锅,(酒清灯),吸水纸,压片板,擦镜纸,油镜瓶、改良苯酚品红,45%乙酸、固定液、90%,80%,70%乙醇五、实验步骤1、取1-2条根,加入少量经预热的1NHd,于60℃下水溶水解min(准确),小心吸出Hd,以蒸馏水小心洗三洗,加入少量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20-30min,小心吸出染液,加入蒸馏水小心洗3次。
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

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报告篇一: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报告主研人:邓正强组员:曹敏、宋卓霖、代芝芝、吴茵茵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能够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 是比较以植物根尖、茎尖、幼芽做有丝分裂的材料的难易程度。
3. 初步掌握制作植物(根尖、茎尖、幼芽)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子细胞和母细胞的遗传组成一样,保证了植物细胞的遗传性状的一致。
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如根尖组织、茎尖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愈伤组织等,常进行着剧烈的细胞有丝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适当(分裂旺盛期)时候取材,进行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涂抹压片等方法,使细胞、染色体分散,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变化特点及进行染色体计数。
三、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及试剂 1、实验材料:蚕豆干种子、 2、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镊子、刀片、滴管、吸水纸等 3、实验试剂: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1:1)、1mol/L HCl 溶液、0.01g/ml 龙胆紫染液或0.02g/ml 醋酸洋红染液或改良石炭酸品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一)、材料准备 1. 蚕豆根尖:选取新鲜无病斑的蚕豆干种子,经日晒后,放在烧杯内,室温下清水浸泡一昼夜。
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上20℃左右保湿培养(双层纱布覆盖),待根长1~2cm时,于上午9:00~10:30 或下午14:00~16:00 进剪下根尖备用。
2. 蚕豆茎尖:选取新鲜无病斑的蚕豆干种子,经日晒后,放在烧杯内,室温下清水浸泡一昼夜。
种子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上20℃左右保湿培养(双层纱布覆盖),待长出5~8cm即可,于上午9:00~10:30 或下午14:00~16:00 进剪下茎尖备用。
3. 蚕豆幼芽:在长出的蚕豆茎两片叶原基上1cm处截断,待在叶原基部发出幼芽,叶芽长出到4~5cm时即可,于上午9:00~10:30 或下午14:00~16:00 进剪下幼芽备用。
铅胁迫对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u n wi n d i n g a n d c h r o mo s o me d o u b l i n g u n d e r he t s t r e s s o f l e a d wa s c l e a r l y o b s e r v e d .T h e r e s u l t f u r t h e r c o n i f r me d t h a t t h e l e a d h a d p o i s o n i n g e f e c t o n p l a n t c e l l s .
c hr o mo s o me s, c h r o mo s o me b id r g e, muhi pda r di s t ib r u t i o n o f c hr o mo s o me c o n g l uf in a t i o n, t he t y p e s o f a bn o r ma l c hr o mo s o me
中图分类号 : ¥ 6 4 3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0 4 X( 2 0 1 3 ) 0 9 — 0 0 5 8 — 0 2
St u d y o f L e a d S t r e s s o n Mi t o t i c Ch r o r n o s o me Ab e r r a t i o n o f B r o a d Be a n Ro o t T i p
Ab s t r a c t Us i n g b r o a d b e a n r o o t t i p mi c r o n u c l e a r t e c h n o l o g y , mi c r o n u c l e u s c h a n g e s ,c h r o mo s o me a b e r r a t i o n t y p e s o f b r o a d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利用蚕豆根细胞微核技术检测洗发水的毒性09生物技术宁伟王晓刚太红桥刘经源摘要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2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1]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test,MC-NT)技术是一种以染色体断裂及纺锤丝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应用于监测环境致突变物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产生危害的技术,并从细胞遗传学水平上探讨植物遗传物质的改变状况与环境污染,也可以检测淡水环境的质量。
[2]关键词蚕豆根尖微核洗发水千分率蚕豆是一种很好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
它的染色体为六对相当大的染色体,而且根尖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
目前,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在环境致突变性检测/监测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它的可靠性和灵敏性较高,且本底较低,这对于一种致突变性检测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它的检测物谱较广。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在镜检细胞微核时,应按下列标准计数微核:(1)凡主核大小1/3以下,与主核分离的小核;(2)小核的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3)小核形态可为圆形,不规则等。
[3]1. 实验目的掌握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一般方法。
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对洗发水的毒性状况给出客观的评价,同时表明蚕豆根尖细胞MCN对胁迫很敏感,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可用于洗漱用品的安全监测。
2. 材料与方法2.1实验材料蚕豆种子、洗发水、显微镜、镊子、培养皿、剪刀、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盐酸酒精解离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等。
实验5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微核试验的应用 微核试验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添加剂、农药、化妆品、工
业化学品、环境污染物等遗传毒性的检测、安全性评价和遗传 损害的监测,为接触有害物质人群提供遗传损害检测和工作环境 监测,为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立法奠定理论依据。
环境物质监测和致突变物检测 化疗后的细胞学损伤观察 放疗的遗传学损伤分析 特定人群的突变损伤检测和早期预报 利用微核试验筛选抗癌物质 利用微核试验指示环境污染的程度
编辑课件
微核形成机理
化学毒性物质 染色体断裂剂 可诱发染色体发生断裂的遗传毒性物质。细胞
核的主要成分是染色体,在正常的情况下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 纺锤丝牵引平均分向细胞的二极,形成二个正常的核,被平均 分配给二个细胞。在染色体断裂剂如丝裂霉素存在下,染色体 发生断裂,并不发生重接或不在原处重接,则形成了无着丝粒 的段片,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而残留在细胞中央 的赤道板附近,当子细胞形成时则游离于细胞质中形成不含着 丝粒的微核 。
编辑课件
2)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
污染指数(PI)=样品实测MN‰ 平均值/标准水MN‰ 平均值 PI在 0- 1.5 区间为基本无污染
1.5-2.0区间为轻度污染 2.0-3.5区间为中度污染 3.5以上为严重污染 注:1)对严重污染的水环境,监查处理时造成根尖死亡,应稀释 后再做测试; 2)如RT> 35℃,MN本底会增高,但可经污染指数数据处理, 不会影响监测结果。
一般认为微核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 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 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微核率的多少与和 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有正相关。
蚕豆根尖制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蚕豆根尖制片的基本技术和步骤。
2. 观察蚕豆根尖细胞的结构,了解其生长和分化特点。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特征,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通过制片观察,可以了解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和细胞分化特点。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蚕豆、盐酸、酒精、蒸馏水、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液。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滴管、酒精灯、剪刀、剪刀夹、解剖盘。
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新鲜蚕豆,用剪刀将根剪成约1.5cm长的根段。
2. 解离:将根段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锥形瓶中,加热至根段透明。
3. 漂洗:将解离后的根段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去除盐酸和酒精。
4. 染色:将漂洗干净的根段放入装有染液的培养皿中,染色5-10分钟。
5. 制片:用解剖针将染色的根尖挑出,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6. 压片:用镊子轻轻压盖玻片,使根尖细胞压扁,便于观察。
7. 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制片,记录蚕豆根尖细胞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冠:位于根尖的顶端,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2. 分生区:位于根冠下方,细胞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3.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方,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4.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上方,细胞停止伸长,分化并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质分裂、细胞核分裂和染色体分离等现象。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成了蚕豆根尖制片,并观察到了蚕豆根尖细胞的结构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蚕豆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特征,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染色:将根尖切碎,取分生部位约0.1~0.5mm,滴加碳酸品红,染色3min;
5,压片: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上微烤3~4次,然后覆以滤纸,以大拇指用力下压,将材料压成薄薄一层;
6,镜检:先用10x物镜观察,再转到40x物镜观察,必要时用100x油镜观察,用油镜观察后必须清洗干净。
六,作业:
绘出观察到的有丝分裂图像。
三,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2n=12)
四,仪器和药品
水浴锅、单面刀片、镊子、大头针、平底指瓶、小烧杯、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滤纸、显微镜、培养皿。固定液、盐酸、碳酸品红、火柴
五,实验内容
1,取材:切去蚕豆根尖0.5~1cm;
2,固定:将切取的根尖放进平底指瓶中,加入固定液浸没,盖上盖子处理5分钟;
3,解离:将上述处理过的根尖用清水洗干净,移至小烧杯中,加入1ml的盐酸浸没,在60℃的条件下处理1~1.5min,然后用清水洗干净;
XX学院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专业班级成绩
日期第次实验同组姓名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实验一蚕豆根尖的有丝分裂
(以下包括原理、数据、结论、讨论等)
一,分裂各个时期的动态变化。
二,原理
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茎尖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间期和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识别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哪个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如碳酸品红)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