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目录

一、扎哈哈迪德

1.简介

2.主要作品

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

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

(1)空间的透明性

(2)空间的流动性

2. 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

(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

3. 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

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

1. 广州歌剧院

2.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3. 银河SOHO

四、个人启发

一、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

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

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

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

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

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2.主要作品: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

(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

(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

(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

(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

(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8)广州歌剧院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1)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餐馆( 1990 )

(2)由Sawaya and Moroni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

(3)Aless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

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

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阁( 2001 )。

——————(摘自百度百科)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

人们对于“建筑师什么”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不同时期人们对其也有

着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但无论在什么时期,人们总是把空间视为建筑的主要问题来认识的。

空间是什么?荷兰建筑学家赫曼赫茨伯格对空间的描述是精辟的,他认为“空间是一种超越了可描述概念的意念,他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空间象征了一切拓宽或除掉现存限制并开发更多可能性的东西,因而空间是

相对于确定性而言的概念,这种确定性是封闭的、压抑的、笨拙的、受监禁的、呗划分为承载物和分隔物,并被分类建立起来、被预先决定又保持不变、清楚明

白。

空间和确定性形同陌路,空间是新事物出现的潜在标志。

空间是一些在你前方和上方(较小程度上是在你的下方)的东西,它们给与

你是觉得自由和自由的视觉,在那里有着不可预期和不确定的余地。空间是一个未曾被侵占并超出你所能占据填充的地方。

空间也是从开放产生出来的,增加了含义和解释;它以模糊性、透明性和层次性取代了确定性。在空间里,深度取代了平面,总体而言具有更多维,并且是

非排外和确定的三维。

空间,如同自由一般,是难以把握的;实际上,当一种事物可以被掌握和被透彻理解时,他便丧失了自己的空间;你不能给空间下定义,你最多只能描述它。”

这段描述体现出空间的不确定性、开放与自由。而哈迪德的品格是自由、开放和不断变化的,而且在哈迪德的建筑中,我们也确实能够感受到她追求空间的渴望,以及建筑与时尚的结合,空间给建筑带来无限力量。

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

哈迪德1950 年生于巴格达, 后移居英国, 70 年代末在伦敦著名的AAschool 学习建筑。受俄国构成主义, 特别是绝对主义的马勒维奇的影响, 她认为建筑应该是感性的, 没有固定的概念的, 应突破现有的障碍而成为一种新的东西。她甚

至说:“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 而现在我已经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

是可以飘浮的。”这种独特的建筑哲学, 著名的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称之

为解构主义; 而艺术界人士更愿意把它认为是绝对主义在建筑领域的拓展。哈迪德认为:“如果人们在建筑中能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如果人们在运动中能够体验

到空间的变化;如果空间中的光能够与人们的活动相互呼应,那么建筑便获得了真正的能量”。

(1)空间的透明性

透明性暗示人们对不同空间位置的同时感知。

透明性与人的视知觉相联系的;其次,在透明性的

空间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位置空间的同时存在。

透明性使得空间从明确性的限定中解放出来,并获

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与开放。

哈迪德的很多设计都体现了空间透明性的思

想。在这些设计中,空间彼此之间因为没有视觉障

碍而得到了贯通,人们置于建筑

之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位置、不同

功能的空间的同时存在。水平方

向、垂直方向深度空间与浅度空

间的连续作用,这使得建筑获得

一种张力,这种力量吸引人们去

体验、感受由透明性所暗示的空

间的存在。

(2)空间的流动性

哈迪德并不是通过建筑建造方式的创新,而是通过对空间的组织,获得了空间的流动性,即通过组织实现一种空间的运动观。如果说,密斯的空间流动性来自建筑技术的革命。那么哈迪德的空间流动性则来自于组织技术的运用。哈迪德的空间流动性思想是建立在空间透明性思想的基础上的。哈迪德通过不同的组织方式,实现了空间的透明性。而透明的空间本身具有视觉上流动的潜质。哈迪德利用这种潜质,并通过交通体系的开放性组织,使得人们可以亲身体验这种空间的透明性。从而使得空间的透明与流动融为一体。

在早期的方案中,哈迪德是通过对平面的组织实现了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流动性。随着这种组织技术的成熟,在近期的作品中,哈迪德脱离了平面,而转向了一种空间的组织。通过不断实践,哈迪德使得交通空间得到了发展。交通空间从早期单一的联系功能变为空间组织的主体。在很多方案中,建筑的内部犹如一个巨大的交通体,交通空间与功能空间融为一体,建筑的空间获得更大的开放性与流动性。这种特质在很多方案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2.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

(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

在哈迪德的建筑实践中,拼贴的手法主要是运用在水平向的空间创造上。

哈迪德以一些空间单元为拼贴的素

材,由于拼贴的过程是在二维中展

开的,因此这些空间单元实际上是

由一系列的单元平面所指代。进而

平面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它不再仅

仅意味着空间的生成元,而是具有

了另一层含义——空间的组织元素。这些单元平面通过拼贴而彼此重叠,而这种重叠的平面图形暗示着空间透明性的存在。哈迪德通过对平面重叠部分的墙体的破碎实现了空间的透明性。此时,空间单元的独立性与明确的形态被这种空间的交织所削弱,空间互相渗透与贯通。由于这种空间透明性产生在水平方向,因此空间透明性与流动性融合在一起。

(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

层叠是哈迪德实现垂直方向空

间创造的主要手法。与拼贴的手法

相似哈迪德将分散的单元空间以层

叠的方式组织在一起,并运用X-ray

的绘图方法在二维平面上研究不同

层平面在空间中的层叠方式。这种

绘图方法使得哈迪德可以在同一时

刻看到所有平面之间的关系。这就

暗示了在层叠空间中一种潜在的透

明性。为了使这种潜在的空间透明

性变为一种真实的透明性,哈迪德

将设计重心转向竖向交通体系。通过研究哈迪德认为,“竖向的联系体没有必要设计成垂直方向的核,相反,可以将竖向的联系体在层与层之间转换布置”。通过对竖向交通体系的开放,并将其置入到这种空间透明性潜在的区域。空间便实现了真实的透明性。并且由于竖向交通体系体的联系,空间的透明性与流动性在建筑的交通流线上融为一体。

(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

通过早期对层叠的研究与实践,哈迪德意识到竖向

交通体的开放对空间创造的意义,进而将竖向交通体由

简单的连接功能转向了对空间的直接组织,从而实现了

空间组织手法的转变:即从二维的平面组织转向了三维

的立体化空间组织——折叠。折叠顾名思义是折与叠的

组合,盘旋而上的楼梯可以说是折叠的一种简单形式。

在一些方案中,哈迪德借用“盘旋楼梯”折叠原型,并

使其成为建筑内部空间组织的主体。这种折叠的交通体盘旋而上,在不同的层面上发生着不同的功能。

在发生功能的地方,

“盘旋楼梯”被放大、

变形,以容纳功能所

需要的空间。这时交

通空间与使用空间交

织在一起,所有的使

用空间好像以一种串

联的形式相互连接在

一起,建筑空间也因

折叠而灵动起来。

3.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诡异多变、充满未来主义风格,她认为,时尚与建筑的共通之处在于创造力。创造力是时尚和建筑之间共通的桥梁,时尚与建筑都试图让人们过上更加愉悦舒适、富有激情的生活。建筑师艺术,又不是艺术,建筑师一种能量,我们在扎哈的作品中感受到了这种能量,这种能量使流动的空间变成可能的空间,创造出在静止中运动的空间。这种空间看起来是运动的,却散发着静止。扎哈的建筑不仅在形式上敢于创新,它又具有功能性,涉及结构、力学、工程学等,它不仅仅是表达,建筑更注重影响力。建筑影响着空间里的每个人的每一天,扎哈信仰新视点的结构方式使得她摒弃了旧的传统观点,强调真正用感官或心灵来感知建筑的存在,推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型的重新组合。扎哈以拆解和重组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源,塑造了全新的建筑和景观。

扎哈认为对于形式会很相似,但不是永远不变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设计的目的,她的设计往往通过一些列通透的互相联系的简化组,将建筑分层,先画出一系列分层的平面,接着转化为一些列分层的体量,然后体量之间再互相联系,利用上述的三种方法进行建筑设计进程。哈迪德对这些独特的建筑有自己的解释:“大家都知道我是反对绝对的直角的,我觉得没有什么笔不断地重复更乏味的了,所以通常我习惯只是将它当做一个参照,然后我可以利用对角线来设计我的建筑。对角线两边的角度可以不断变化,这样我就有很多选择来完成我的空间革新,令我的建筑变得柔软、流动起来”。

盘绕元素一直是扎哈建筑设计手段及标志性符号,她的建筑设计蜿蜒至基地景观内,以此创造机能、创造空间。这种盘旋的语汇界定了空间,创造了存在性、透明度和流动感,斜面、横线的几何式搭配、规整和不规则兼具,给人以美学的冲击。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她不服输不服老的个性不断的尝试新的方法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效果。从形体上,她常常运用楔形物倾斜的变化形式组合。在效果布景上产生失重感的构图,高空附冲式的场面低飞于屋顶上空,超级深度的变形多视点的频闪样式的不稳定的空间布局。这些都体现出作为一个女建筑师的思维活跃调动。也许是她的生长环境的特殊性,让她的设计附有不同于常人的个性。这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性更容易传达她内心的信息。因为我们的眼睛不同于摄像机将画面中的图像信息准确无误的全部认知。而是有选择带有感情色彩的接受我们所倾向的画面。视觉重心不自主的将会那些活跃的因素所吸引。

哈迪德的作品融合了西方和现代,扭曲状的背后隐藏着数学美感和她对未来以及时尚的追求。她借助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向,创造出属于扎哈的绝无仅有的设计符号并融入自己的设计中。

在建筑界,关于扎哈的争论一向很大,但是他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的绝对是超前与前卫的,时尚也绝不是她唯一的诉求,她可以肆无忌惮的利用螺旋手法制造拼接以及流线造型,成为未来感十足的符号,突显出其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式和未来主义式生活,以及无法预料的极具冲击力的视觉美学体验。

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

1.广州歌剧院

2002年,广州市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国际竞赛,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以“圆润双砾”的设计方案赢得了第一名且

被定为广州歌剧院实施方案。让最完美的建筑设计和最完美的视听效果结合,歌剧院对建筑的高要求对建筑师是极大的挑战。有专家做过这样的比较:悉尼歌剧院是一流的建筑,但不是一流的剧院,法国巴士底大剧院是一流的剧院,但不是一流的建筑。广州歌剧院如何做到“两全其美”?马歇尔捧出了他酝酿20多年的一个新理念:“双手环抱”式看台。

与一般的矩形平面、钟形等平面设计不同,广州歌剧院的观众厅设计采用多边形,产生独特的“行云流水”般艺术效果,为演员营造了一种围和感和亲密感,室内的色彩方案正在研究之中。

观众厅池座两侧的升起部分和楼座挑台交错重叠,看台犹如“双手环抱”,避免了回声的干扰,内墙的形状和角度有利于提供侧向反射声。乐池改成“倒八字形”,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歌剧场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品”字形舞台的工艺布置形式。

2.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的第一座独立建筑1939年建于辛辛那提,是美联邦最早的一个致力于当代视觉艺术的单位。新的当代艺术中心建筑将用作为临时展览、现场布置安装及表演场地,但不作为艺术品永久收藏地。项目其它组成部分包括一个教育设施(非博物馆建筑)、办公区、艺术预备区、博物馆藏馆、咖啡厅及公共区域。

与“城市地毯”格局相对比,“拼图玩具”有着磨光的波状表面,各陈列室看起来象由一块块独立砼块雕刻而成,悬浮在门厅上方。各展区的尺寸及外形各异,以满足当代艺术的各种规模及材质的需要。在建筑内,通道循环系统内,你无法透视陈列室内景。楼梯坡道沿建筑后部狭窄的一带成之字形曲折向上,同时,各陈列室宛如三维拼图玩具般相互联动,虚虚实实,趣味盎然。

建筑地处拐角处,使其形成两个迥异而互补的外立面。沿第六大街的南立面呈波状透明面层,透过它,路人可看到中心的本质。沿这个立面而设的陈列室可令人一瞥展出的艺术品,办公室也设在这个立面,不仅有个白天工作环境亦可观城市景观,使这个立面布满了人类的鲜活生气。临坚果大街的东立面,如同浮雕一般,是一个个陈列室室内景观活生生的印记底片。

3.银河SOHO

SOHO中国09年7月13日公布了北京东二环内朝阳门SOHO三期建筑模型,它是由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的英国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

朝阳门SOHO三期总建筑面积33.4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6.6万平方米写字楼和8.6万平方米商业,是目前东二环内唯一的也是体量最大的商业项目。朝阳门SOHO三期项目中的全部商业面积将作为SOHO中国自持商业由SOHO中国统一招商经营,这也是SOHO中国继前门大街之后的第二个自持商业。

四、个人启发

哈迪德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她做过的建筑,而是她与众不同的性格与思想。在我做设计时,与自己起初的设计概念一步步脱节时,我看到了她的一句话:“不要主观想象建筑是什么样子,让你所感受到的食物本身的秩序来告诉你应该怎样去设计”。这就是一个成熟的建筑师成熟的想法。近二十年来,扎哈·哈迪德一直在追求者一种个性化的建筑语言,从她的建筑中,我们感受到了不同的激情,冲击,满足与感动,令人兴奋。尽管她建成的项目并不太多,但每个项目都因其独特的陈述形式与革命的创作理念而令世界震惊。因此在她身后有很多追随者,

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人们对她作品和创作理念的思索,实践与建造。

她的风格是极其鲜明的,她的大部分建筑造型犹如爆炸中建筑碎片,以锐利的弧线,强烈的动感和力度,在宇宙空间飞舞。

尽管哈迪德在建筑界的争议很大,很多建筑设计也没有付诸现实,但是她不受束缚的设计思想的实现背后付出的努力超出我们的想象。她为了表达她的设计理念克服万难,永不放弃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没有抱怨,没有妥协,无限的从事自我的精神让我感动。作为一个女性把自己的目标理想确定的那么非同凡响,肩上的重担一定很重。但从她自信的微笑中我们看见了她的成功。把自己独特的思想赋予建筑的成功,把自己超前的思想传达给众人的成功,把自己坚韧的思想影响建筑设计者的成功。

设计需要知识,空想需要积淀,完美需要坚持。既然我们选择了设计建筑,那就让建筑属于自己,成为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它,了解它,热爱它。去寻找自己喜爱的建筑大师,摸索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道路,而不是盲目崇拜,建筑大师将带领我们在建筑专业中更好的成长!

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内空间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 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 于当带室内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解构;未来流动 1.引言 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 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她以其激 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 了一席之地。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 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 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内与家具设 计范畴的美感。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内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内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室内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 建立起模型,建立起室内模型。进一步考虑室内空间设计。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 2.1 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 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室内充满动感,很多内壁,顶棚是倾斜的,门市倾斜状的拉门,内部的装饰也是简洁的,楼梯处随意伸出的金属构件,用金属包裹的墙面光滑而简洁。屋顶设计了许多方向性明确的灯带,不仅具有照明作用,也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置身于这样动态的不安的空间之中,使人们的心理也变得晃动与不安。与消防站这样随时待命,准备外出执行任务的建筑来说,很符合建筑本身的气质与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消防站在开始使用不久后,就被迫停用。原因是内部空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扎哈哈迪德创作思想及其作品浅析

目录 一、扎哈哈迪德 1.简介 2.主要作品 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 1.哈迪德的建筑思想 (1)空间的透明性 (2)空间的流动性 2. 哈迪德的空间创造手法 (1)拼贴与破碎——水平方向的空间组织(2)层叠与转换——垂直方向的空间组织(3)折叠——水平与垂直的空间交融 3. 哈迪德的建筑与时尚 三、哈迪德主要作品收集与分析 1. 广州歌剧院 2. 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 3. 银河SOHO 四、个人启发

一、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 筑奖获奖者。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 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 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 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 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2.主要作品: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 (1)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 (2)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3)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 (4)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 (5)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 (6)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7)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8)广州歌剧院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1)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Moonsoon餐馆( 1990 ) (2)由Sawaya and Moroni制造的Z-游戏( 2002 ) 和Z-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 (3)Alessi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 她所设计的临时建筑物包括: 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馆(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英国伦敦盘旋形画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亭阁( 2001 )。 ——————(摘自百度百科)二、哈迪德的建筑思想与手法: 人们对于“建筑师什么”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不同时期人们对其也有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复习过程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扎哈·哈迪德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

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作。 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 广州歌剧院 3.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 德国的维特拉消防站

(1).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2).信仰新视点 其实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3).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 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扎哈即属上述的三种现代主义者,他并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4.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手法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

扎哈 哈迪德 作品赏析

北京银河SOHO商业综合体设计分析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项目名称:银河SOHO 地点:东二环朝阳门桥西南角 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 建筑类型:集商业办公于一身的大型综合项目 1.建筑特点 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在与此毗邻的北京东二环上形成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访客可以仰望,也可以向前远眺,透过百米长的空间找到下一目标和方向。这里的关键策略是空间的流动性和导向性。当走近建筑的时候,访客会观察到光影的游戏,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的转换。这个项目的设计、施工和使用将遵循美国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标准(LEED C&S standard),节能环保。 1.设计师——扎哈·哈迪德 S OHO中国委托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担纲设计,该项目将成为北京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会给北京的天际线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建筑界的女魔头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比男孩还要多的期待。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当年,伦敦建筑学院的学风相当放任自流,谁也不会教她做什么和怎么去做,就是在如此自由的氛围中,她想象力的种子一颗颗萌芽了,使她成为日后最有创意的建筑师和雕塑家。 求学期间,哈迪德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包括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感兴趣。这个流派的作品只采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抽象造型。每天对着这样的前卫艺术,哈迪德突发奇想:建筑,为什么不可以是前卫的,有漂浮感的? 1977年,哈迪德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扎哈?哈迪德1950 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4年3月2 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此 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 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 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 ?扎哈?哈迪德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 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 )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 威尔城(Weil am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2001 ),奥地 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勺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

3 ?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 (1) ?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 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 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2) ?信仰新视点 德 国 的维 特 拉 消 防 站 北京地标建筑银河 SOHO 勺设计 广州歌剧院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391373.html,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分析 作者:王伟俊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 摘要:扎哈·哈迪德是建筑界瞩目的明星建筑家,她以绘画、数字计算机为设计工具,表达她超前、面向未来的设计理念。扎哈在进行实践的同时也一直十分关注建筑创作理论,这使得扎哈的前卫设计理念解构主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也为她的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总结,同时能够使她保持创作的活力与激情。扎哈在空间造诣上有着与其他建筑师不同的手法,对于在建筑空间关系研究上产生了新的贡献。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手法;设计思想;解构主义 一、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设计理念和思想 (一)“解构主义”的概述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可以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 扎哈·哈迪德是世界上著名的女建筑设计师,是“解构主义”的典型代表。她的作品都有解 构理念蕴藏在其中,她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面的充分使用,作品风格柔中带有刚毅,作品风格夸张,却又不失美感,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和丰富的世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她刚毅而又带有女性柔美的性格相关。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流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二)“解构主义”设计理念的形成过程 1、“解构主义”的起源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当时苏联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与欧洲有些相近,被欧洲的一些现代艺术所吸引,新的观点在苏联迅速的传播,容纳到它的苏联的艺术中去,一些艺术家将艺术直接引向抽象之路,扎哈·哈迪德的“解构主义” 设计思想由此逐渐产生。 扎哈·哈迪德的“解構主义”设计理念与她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童年时期的扎哈 痴迷于精美繁复的波斯地毯,总是专注的观察地毯的图案。扎哈的父亲送给他一面不对称的镜子,她慢慢地喜欢上了不对称。因此,在她后期的设计中,会大量的运用不对称的手法,是这些作品富有艺术的灵魂。在中学的时候,她学习了数学专业,学会把抽象几何的数学美感融入到设计中,使她的作品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可以看到复杂拓扑、双曲几何、黎曼面理论等数学的精髓。

扎哈.哈迪德室内设计风格解析

扎哈?哈迪德对当代室设计的影响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她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起室空间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 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设计,浅析扎哈对于 当带室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室设计;解构;未来流动 1.引言 扎哈哈迪德是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也无疑是 当今世界住最受人瞩目的明星建筑是之一。她以其激 进的设计风格和一往无前的探索精神在建筑界赢得 了一席之地。扎哈哈迪德始终一如致力于推动建筑与 城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追求一种梦幻般的,对未来 具有前瞻性的且能够贯穿于建筑设计,室与家具设计畴的美感。近些年来,随着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手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其在当今的建筑学界已经颇具影响。但是人们往往更多地是关注于扎哈哈迪德的在建筑领域的设计成就,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在室空间设计,甚至是产品设计。本文将视点更多的集中于扎哈哈迪德设计的令人瞩目的建筑作品及其室设计,浅析扎哈对于当代室设计的影响。

建筑设计与室设计的关系:室设计并不是不是在建筑设计之后才开始考虑的,而是与建筑方案同构思的,正如扎哈在设计她的建筑的同时,通过计算机建 立起模型,建立起室模型。进一步考虑室空间设计。下面通过一些例子来阐述扎哈的的室设计与建筑设计。 2.解构与破碎 2.1 维特拉消防站﹙如上图﹚ 德国维尔市维特拉家具消防站设计,是扎哈从事建筑以来的第一个建成的作品。这座消防站打破了现代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从功能”的信条,表现出的则是“功能追随形式”的建筑理念。消防站的功能要求包括要求停放5辆消防车的车库和为35名消防员的辅助用房,这些辅助用房包括了餐厅,训练房,俱乐部兼会议室以及消防员的更衣室和卫生间。不安定的动感构成了此建筑的基本状态。三个相似三角形的锐角并排在一起,强化着建筑的运动状态。 室充满动感,很多壁,顶棚是倾斜的,门市倾斜状的拉门,部的装饰也是简洁的,楼梯处随意伸出的金属构件,用金属包裹的墙面光滑而简洁。屋顶设计了许多方向性明确的灯带,不仅具有照明作用,也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置身于这样动态的不安的空间之中,使人们的心理也变得晃动与不安。与消防站这样随时待命,准备外出执行任务的建筑来说,很符合建筑本身的气质与作用。 值得一说的是,这座消防站在开始使用不久后,就被迫停用。原因是部空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