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蚂蚁》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教科版小学三科学第二单元《蚂蚁》的内容。

具体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昆虫世界》中的第1节《认识蚂蚁》,详细内容包括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以及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蚂蚁的基本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特点,了解蚂蚁的社会行为和生态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昆虫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蚂蚁的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社会行为和生态作用。

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的理解和生态作用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蚂蚁模型、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放大镜、观察盒、记录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蚂蚁搬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蚂蚁要搬家?蚂蚁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2. 例题讲解(1)蚂蚁的身体结构展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讲解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2)蚂蚁的生活习性讲解蚂蚁喜欢群居,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昆虫尸体等为食。

(3)蚂蚁的社会行为通过PPT展示蚂蚁分工合作的情景,讲解蚂蚁的社会行为。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描述蚂蚁的身体结构,分析蚂蚁的社会行为。

4. 知识巩固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右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蚂蚁,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特点。

答案示例:蚂蚁生活习性:喜欢群居,生活在土壤中,以植物残渣、昆虫尸体等为食。

蚂蚁身体结构特点: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对触角。

2. 课后拓展:了解蚂蚁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思考如何保护蚂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蚂蚁的基本知识。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 |教科版 (共19张PPT)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2.5《蚂蚁》 |教科版 (共19张PPT)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 21/8/ 92021 /8/92 021/8 /9202 1/8/9
9, 202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 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答案: 蚂蚁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蚂蚁的活动,
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
进探究方法。
2.对蚂蚁的外形特点进行简单描述
的活动经历。
3.在与蚂蚁亲近的过程中培养珍爱
生命的教育。
怎么办?
1.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察 到蚂蚁,又能不伤害蚂蚁, 又不让蚂蚁乱爬?
蚂蚁
蝗虫
蜗牛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 们。
2.保持动物生活的家园, 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蚂蚁小而精悍,完美的生理机制使得它们能经受住种种考
验。为了能在变换不断的环境中出发并回到蚁巢,沙漠箭蚁懂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蚂蚁》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动物
5、蚂 蚁
触角 头
胸 足

蚂蚁的身体分为( 头)、( 胸)、( 腹)三部分,头 上有( 一对触)角,胸部有( 三)对。足
蚂蚁的特点
生活环境: 陆地上
身体结构:
身体分三节,有一对 触角、三对足
• 蚂蚁分泌的这种芳香物质称为信息素,由于它 的挥发性大,几分钟过后,食物都运回了窝巢, 香味也就消失不见了,免得再有蚂蚁前来,结果 扑了空。

触角(两对) 眼 壳


蜗牛的身体


1、蜗牛喜欢生活在 潮湿 的环境中。 2、蜗牛用 腹足爬行。
肛 门
后端
蚯蚓的身体
环 带口
前端
1、蚯蚓喜欢生活在 潮湿、黑暗的环境中。 2、蚯蚓用 皮肤呼吸。
答案: 蚂蚁
1、蚂蚁的生活环境 2、蚂蚁的食物 3、蚂蚁的身体结构 4、蚂蚁的类型和分工 5、蚂蚁认路
1、蚂蚁的生活环境
蚂蚁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
2、蚂蚁的食物
问:你能用什么引诱蚂蚁出来?
蚂蚁是找寻食物的高手,它们的嗅觉灵敏,很 容易发现食物。当它们发现食物时,会用特殊 的方法召集其他的同伴,合力把食物搬回家里 去,小蚂蚁和蜜蜂一样爱吃甜食,蚂蚁也爱喝 蜂蜜,知识蚂蚁并不挑食,什么食物都能接受。
• 4. 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以粉碎坚硬 食物,主要保护蚁群。
蚁蚁后后
兵蚁
工蚁
5、蚂蚁认路
蚂蚁靠什么来识别道路?
蚂蚁的触角有辨别气味的功能
蚂蚁在行进的时候会分泌一种特殊气味的信息素, 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蚂蚁》课件

• 为了证明这个现象,他们做了以下实验: 把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它们的触角一 碰,就立刻咬杀起来;相反,把同窝蚂蚁 放在一起,它们相遇以后,不但不打不咬, 还能互相喂食。
昆虫学家对以上事实这样解释:不同窝 的蚂蚁,身上都有一种特殊的“窝味”。这 种“窝味”又与窝的建筑材料、储藏的食物 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只蚂蚁都 有辨别“窝味”的本领。一旦发现另外的蚂 蚁不是自己家里的成员,就咬杀斗争起来, 慢慢地形成“大战”。有趣的是,把正在咬 杀斗争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相遇后,就安然无 事地各自走开。如果在一只蚂蚁身上洒些香 料,它就不能回窝,同窝的蚂蚁将误认它是 敌害而被驱赶出来。
4.兵蚁:头大,上颚发达,可 以粉碎坚硬食物,在保卫群体 时即成为战斗的武器。
分工合作的家庭:
蚂蚁家里的工作分配得刚刚好,每个 人都有事做,不会搞混。家里的房间也 总是整理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哪 里该放食物,哪里可以睡觉,哪里又是 哺育室,都是有规划的,所以说他们是 最棒的建筑师、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由此可知,不仅周围景致、太阳的位置,和蓝天 上反射下来的日光,都可帮助蚂蚁辨认方向。
蚂蚁认路
• 蚂蚁认路还靠算术。
科学家一直没弄清楚蚂蚁是如何判断距离远近的,德 国的科学家为此做了个实验。他们在距蚂蚁洞穴10 米远的地方放置了食物,然后将这些蚂蚁抓起来,并 分成3组,其中一组蚂蚁的腿锯的短了1毫米,另一 组蚂蚁的腿被接上支柱加长了1毫米,第三组蚂蚁的 腿则没有改变。
身体构造:
分成头部、胸 部及腹部。头上有 一对触角,感觉器 官灵敏。胸上有有 六只脚、两对翅膀 (工蚁没有翅膀) , 头部变化很多,通 常较大。
蚁卵约毫米长,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乳白色

教科版小学科学《蚂蚁》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蚂蚁》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

大黑蚁
黑细长蚁
火红蚁
食人蚁
第20页
蜜罐蚁 长足捷蚁
行军蚁 第21红页 蚁
分工合作家庭:
蚂蚁是集体生活. 蚂蚁家里工作分配 得刚才好,每个人都有事做,不会搞混。 家里房间也总是整理干洁净净、整整齐 齐,哪里该放食物,哪里能够睡觉,哪 里又是培育室,都是有规划,所以说他 们是最棒建筑师、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第11页
互通信息蚂蚁
蚂蚁是靠它们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 在行进过程中会分 泌一个“信息素”, 这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素”会引导后面蚂蚁走相同路线。
第12页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 2. 看看还有没有新发觉。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蚂蚁通常把巢筑在土层里、石块下、树 洞内或一些植物根部。
第16页
第6页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 察到蚂蚁,又能不伤害蚂 蚁,又不让蚂蚁乱爬? 观看科学书34页图片
把蚂蚁放入透明玻璃瓶中或者放 在昆虫盒里观察。
第7页
经过观察,你以为能够将蚂蚁身体结构分为哪些部分呢?
第8页
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 头、胸、腹 蚂蚁头部有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
第9页
第10页
生物学家一直用画图方式帮助他们观察 动物或植物。 让我们也用画图这种方法来画一只蚂蚁吧!
第22页
家庭成员
蚁后
雄蚁
工蚁
兵蚁
第23页
家庭组员:
蚁群中普通有四种组员, 分工明确; (一)蚁 后, 也叫蚁皇, 是一族之主, 专管产卵繁殖, 普通一群只有一个, 体型特大, 行动不便, 由 工蚁侍候。 (二)雄蚁, 专与蚁后交配, 交配 后即死亡, 一群中有数十只或数百只, 要看蚁 群大小。 (三)工蚁, 是蚁群中主要组员, 专 司觅食、挖洞筑巢、喂养幼蚁、侍候蚁后、迁 居清扫等等杂勤工作。 (四)兵蚁, 个头较大, 二颚发达, 是蚁群中保卫者, 担负着本蚁群安 全, 如有外蚁入侵, 或争夺食物时, 必誓死决 斗。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课件教科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生物”的第一课时“蚂蚁”。

本节课主要学习蚂蚁的生活习性、蚂蚁的触角、蚂蚁的搬家等知识点。

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周围生物的兴趣。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蚂蚁模型、实物蚂蚁、观察箱。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实物蚂蚁,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10分钟)1. 教师播放课件,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如:蚂蚁喜欢群居、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等。

2. 学生跟随课件内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三、观察蚂蚁的触角(5分钟)1. 教师出示蚂蚁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

2. 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并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四、实验:蚂蚁的触角具有嗅觉作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观察箱,引导学生将蚂蚁放入观察箱。

2. 学生观察蚂蚁在观察箱中的行为,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气味(如:糖水、醋、盐水)靠近蚂蚁,观察蚂蚁的行为变化。

五、蚂蚁搬家(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蚂蚁搬家的过程。

2. 学生跟随课件内容,了解蚂蚁搬家的过程。

六、实践环节:观察周围蚂蚁的搬家行为(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蚂蚁的搬家行为。

2. 学生观察蚂蚁的搬家行为,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板书设计:蚂蚁生活习性:群居、善于寻找食物触角:具有嗅觉作用搬家:跟随气味、团结协作作业设计:1. 观察周围的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学⽬标: 1、科学情感⽬标:热爱⼤⾃然中的各种⼩动物。

2、科学探究⽬标: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

3、科学知识⽬标: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 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

教学准备: 1.教具:《蚂蚁》课件 2.学具: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激发兴趣 师:我知道同学们⾮常喜欢探索⼤⾃然的奥秘,尤其是喜欢研究⼤⾃然中各种各样的⼩动物。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种⼩动物──蚂蚁,好不好? 别看这⼩⼩的蚂蚁,它们的⽣存历史竟然⽐我们⼈类的历史还要漫长,⽽且它们的种类繁多。

到⽬前为⽌,就已经发现了15000多种。

关于它们的秘密那就更多了。

⼆、⽣⽣互动,交流展⽰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搜集资料⼀定对蚂蚁有了⼀些了解吧,愿意把你们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吗?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同学介绍好不好?(⼩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搜集的资料汇报给全班同学呢?(结合学⽣的汇报,穿插演⽰多媒体课件。

) ⽣:我从《⼉童知识宝典》这本书中了解到蚂蚁的家很⼤,⽽且分为很多⼩室。

师:⽼师也搜集了⼀段关于蚂蚁家的资料⽚,让我们⼀同去参观⼀下蚂蚁的家。

(演⽰多媒体课件──蚁巢的⽚段) 师:通过参观蚂蚁的家,你们对蚂蚁的家有哪些了解呢? ⽣:我知道了蚂蚁的家建在树上、⼟中、⽯头下。

⽣:我知道了蚂蚁是集体⽣活的。

师:成千上万只蚂蚁组成⼀个⼤家庭,在这个⼤家庭⾥,每只蚂蚁都有专门的任务,它们共同劳动来维系这个⼤家庭。

⽣:我观察过蚂蚁搬运⾷物,你们看蚂蚁就是这样搬运⾷物的。

(学⽣在实物投影前展⽰⾃⼰的画) 师:在有些⼈看来,⼩⼩的蚂蚁是那么的不起眼,可这位同学却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它们,并把他观察到的现象画成画展⽰给⼤家,这⼀点很值得表扬。

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观察过蚂蚁呢?你在观察蚂蚁时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能说⼀说吗? ⽣:我在观察蚂蚁时,看到两只蚂蚁见⾯后相互碰⼀碰触⾓,好像在说⽼兄我发现⾷物了,快告诉其它伙伴我们⼀起去搬运。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蚂蚁》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以及蚂蚁与人类关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解蚂蚁生态特点,认识到小小蚂蚁背后蕴藏着大大智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蚂蚁基本身体结构,解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蚂蚁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蚂蚁社会行为特点及其与人类关系。

2. 教学重点: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以及观察和分析蚂蚁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蚂蚁模型、放大镜、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蚂蚁搬运食物视频,让学生初步解蚂蚁生活习性和合作精神。

2. 新课导入:a. 展示蚂蚁模型,让学生观察蚂蚁身体结构。

3. 例题讲解:a.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蚂蚁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

b. 分析蚂蚁与人类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蚂蚁在生态系统中作用。

4.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观察蚂蚁,记录蚂蚁行为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蚂蚁身体结构、生活习性、社会行为及与人类关系。

六、板书设计1. 蚂蚁身体结构a. 头部:触角、眼睛、口器b. 胸部:三对足、一对翅膀c. 腹部:生殖器官、消化器官2. 蚂蚁生活习性a. 社会行为:分工合作、信息传递b. 食物来源:杂食性,喜欢甜食3. 蚂蚁与人类关系a. 生态系统中分解者b. 人类生活中益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身边蚂蚁,记录它们行为特点。

b. 思考蚂蚁为什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2. 答案:a. 学生观察到蚂蚁行为特点可能包括:觅食、建巢、保卫、繁殖等。

b. 蚂蚁能搬运比它们身体还重食物,得益于它们身体结构、合作精神和信息传递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蚁后


雄蚁

工蚁
兵蚁
家庭成员:
蚁群中一般有四种成员,分工明确; (一)蚁 后,也叫蚁皇,是一族之主,专管产卵繁殖, 一般一群只有一个,体型特大,行动不便,由 工蚁侍候。 (二)雄蚁,专与蚁后交配,交配 后即死亡,一群中有数十只或数百只,要看蚁 群的大小。 (三)工蚁,是蚁群中的主要成员, 专司觅食、挖洞筑巢、饲养幼蚁、侍候蚁后、 搬家清扫等等杂勤工作。 (四)兵蚁,个头较 大,二颚发达,是蚁群中的保卫者,担负着本 蚁群的安全,如有外蚁入侵,或争夺食物时, 必誓死决斗。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15000多种蚂蚁,现简 单介绍以下几种:
大黑蚁
黑细长蚁
火红蚁
食人蚁
蜜罐蚁 行军蚁
长足捷蚁
红蚁
分工合作的家庭:
蚂蚁是集体生活的.蚂蚁家里的工 作分配得刚刚好,每个人都有事做,不 会搞混。家里的房间也总是整理的干干 净净、整整齐齐的,哪里该放食物,哪 里可以睡觉,哪里又是哺育室,都是有 规划的,所以说他们是最棒的建筑师、 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送蚂蚁回家
1. 蚂蚁窝是怎样的? 2. 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蚂蚁通常把巢筑在土层里、石块下、树 洞内或一些植物的根部。
蚁穴的内部
蚂蚁的种类
• 大头蚁在我国北京、山东、江浙一带重要的危害蚁种之一, 一般在室外地基墙角处筑巢,侵入建筑内盗食。 • 红火蚁是火蚁的一种。它是一种农业及医学害虫,源自南 美洲。它在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 过货柜箱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 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吴川县,继而蔓延至 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 食人蚁,又叫羯蚁,最大的能长到拳头大小,一般生长在 南非的热带雨林。非洲的食人蚁凶猛无比,所向披靡,纵 然是狮狼虎豹也无力与之抗争。 • 行军蚁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喜欢群体生活,一般一个群 体就有一二百万只,它们属于迁移类的蚂蚁,没有固定的 住所,习惯于在行动中发现猎物。
把蚂蚁放入透明的玻璃瓶中或者 放在昆虫盒里观察。
通过观察,你觉得可以将蚂蚁的身体结构分为哪些部分呢?
蚂蚁身体分为三部分:头、胸、腹
蚂蚁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生物学家一直用画图的方式帮助他们观 察动物或植物。 让我们也用画图这种方法来画一只蚂蚁吧!
互通信息的蚂蚁
蚂蚁是靠它们的触角相互接触来传递信息的,在行进的过 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 蚁走相同的路线。
蚂蚁从出生到长大要经历四个阶段: 卵、幼虫、蛹和成年蚂蚁。
卵 幼虫

成年பைடு நூலகம்蚁
蚂蚁可谓是动物世界的“大力士”!
科学家做过试验:用蚂蚁搬运一块小 石子,然后,将这只蚂蚁与它搬运的石子 分别称一下,想不到,这块小石子的重量, 竟然超过蚂蚁体重50多倍。
同学们还知 道哪些关于蚂蚁 的知识吗?
谜语: 远看芝麻撒满地, 近看黑驴在运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进热锅里。
谜底:蚂蚁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在哪里能看到蚂蚁的身影?
蚂蚁的生活范围很 广,在校园里、花 坛边、墙角处都能 找到。
生活环境
蚂蚁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
怎样才能把蚂蚁从洞里引出来呢?
用糖或面包屑
怎样才能既清楚地观 察到蚂蚁,又能不伤害蚂 蚁,又不让蚂蚁乱爬? 观看科学书34页的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