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课件鲁教版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溶液的形成 课件(共18张PPT)

的是( )A
A、 ① ② ⑤ B、 ① ② ⑥ C、 ③ ⑤ ⑥ D、 ③ ④ ⑥
D 2、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D、三者都可以
B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浑浊的液体一定不是溶液
测学
D 4、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A、两种物质组成 B、无色透明的液体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C 5、将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扩散过程不需要吸收热量 B、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不放出热量 C、钠离子、氯离子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钠离子、 氯离子和水分子形成水合离子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基本相等 D、氯化钠溶于水即不存在扩散过程,也不存在水合过程
2、阅读教材P58,结合食盐溶于水,理解溶 液、溶质、溶液的概念。
3、阅读教材P58-59以及P59图示,理解溶液 的特征。
4、了解P59实验探究3-1的要求。
合展学
1、回忆并描述家庭实验(食盐、泥沙、植物油与水混 合)的现象,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
2、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请举例说明。
3、食盐溶液中有哪些粒子?它们的大小如何?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 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 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组成: 溶质和溶剂
展学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一册
1.1.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配制饮料的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溶液的概念。2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讨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因素问题,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活动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2.在食盐水中,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3.如果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失不见的食盐颗粒是否会析出?
0
溶解的过程
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会解离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地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乳化过程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像泥、沙子放入水中,会以不溶于水的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水中,该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三
课堂检验
1、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 D.75%的酒精溶液
B
三
课堂检验
2、溶液具有的特征是( )
A.透明的 B.无色的C.浑浊的D.均一稳定的
DLeabharlann 三课堂检验3、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D
三
课堂检验
4、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食盐和水B.镁和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硝酸铵和水
1.1.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配制饮料的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溶液的概念。2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讨影响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因素问题,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溶液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活动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2.在食盐水中,上部、中部、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3.如果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失不见的食盐颗粒是否会析出?
0
溶解的过程
1.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会解离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地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
乳化过程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像泥、沙子放入水中,会以不溶于水的小颗粒的形式悬浮在水中,该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三
课堂检验
1、下列各组液体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汽水 B.冰水混合物 C.稀盐酸 D.75%的酒精溶液
B
三
课堂检验
2、溶液具有的特征是( )
A.透明的 B.无色的C.浑浊的D.均一稳定的
DLeabharlann 三课堂检验3、在一定温度下,将溶液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将( )
A.浮在水面 B.沉在底部 C.浮在中间 D.不会析出来
D
三
课堂检验
4、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过一段时间又回到持平的一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食盐和水B.镁和硫酸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硝酸铵和水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共21张PPT)

稳定性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二、乳化现象
二、乳化现象
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用水洗不 掉。为什么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就能洗 掉呢?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质 溶质
均一性 ③溶液特征
稳定性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 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须记住“三个代表”:溶于水时, 溶液温度升高的有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溶液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液的应用:
③溶液特征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水的温度T1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T2
结论
水的温度T1′ 硝酸铵溶液的温度T2′
结论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质 溶质
混合物 ③溶液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质 溶剂
均一性 ③溶液特征
稳定性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 ☆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
☆ 溶液的特征 ★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二、乳化现象
二、乳化现象
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用水洗不 掉。为什么在水中加入洗涤剂就能洗 掉呢?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质 溶质
均一性 ③溶液特征
稳定性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热量不 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须记住“三个代表”:溶于水时, 溶液温度升高的有固体氢氧化钠和浓硫酸; 溶液温度降低的有硝酸铵。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液的应用:
③溶液特征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水的温度T1 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T2
结论
水的温度T1′ 硝酸铵溶液的温度T2′
结论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质 溶质
混合物 ③溶液特征 均一性
稳定性
④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⑤关于溶液的再认识 2、溶解的热效应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3-1溶液的形成
一、溶解的过程
1、溶液 ① 定义
② 组成
溶质 溶剂
均一性 ③溶液特征
稳定性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 ☆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
☆ 溶液的特征 ★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 1.1溶液的形成 课件

(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 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
是_____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
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右图,则称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NaCl质量为
。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 (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 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 标号)
晶体质量不再减少
3、在4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 量的硝酸钾溶液,怎样用实验方 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 溶液?
答案:取少许硝酸钾固体加入该溶 液中,视察硝酸钾是否溶解,若溶 解,则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若不溶解,则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 液。
4.溶液的饱和性与浓稀关系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讨论:如果溶液在配制 过程中质量分数偏小, 可能的原因是: (一)计算错误
(二)溶剂偏多: 1.读数时仰视 2.烧杯不干燥 3.试剂瓶先用蒸馏水润洗
4
(三)溶质偏少: 1.溶质中有杂质 2.砝码和物质放反了 3.称量前游码没归零 4. 砝码有缺损 5. 倒固体时有部分残留在纸
上或洒出
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 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 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 可能原因是:
溶质\克 溶质\克 溶质\克 溶质\克
KNO3晶体 A
KNO3晶体 B
KNO3晶体 C
KNO3晶体 D
2、一杯20℃的NaNO3溶液,能 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是(D )
A蒸发10克水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B降低10℃时,有硝酸钠晶体析出 C加入10克硝酸钠晶体,仍有硝酸钠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溶液的形成 课件

• B.酒精的分子具有亲水性,所以酒精易溶于水
•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洗洁精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 视察所产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视察现象。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汽油,重复1的操作,视察产生的现象。 3、在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视察所产生的现象。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 的液体
• (B )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
通入水中
• ( B)3、溶液是一种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 体
• (B )4、夏天里想随时喝到冰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不相同
黄色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2 、 还可以根据名称判断溶质和溶剂: 溶质的溶剂的溶液
判断根据为:前质后剂
如:氯化钠(溶质)的水(溶剂)溶液
3 、没有指明溶剂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水做 溶剂
注:溶剂为水的溶液,水可省略不读,如: 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溶液
强调小结:
a、溶质可以为ຫໍສະໝຸດ 固体 液体气体注:一种溶剂可以同时 溶解多种溶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
溶液
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B )
•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洗洁精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 视察所产生的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视察现象。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汽油,重复1的操作,视察产生的现象。 3、在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视察所产生的现象。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 的液体
• (B )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
通入水中
• ( B)3、溶液是一种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 体
• (B )4、夏天里想随时喝到冰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不相同
黄色溶液为氯化铁溶液 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2 、 还可以根据名称判断溶质和溶剂: 溶质的溶剂的溶液
判断根据为:前质后剂
如:氯化钠(溶质)的水(溶剂)溶液
3 、没有指明溶剂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水做 溶剂
注:溶剂为水的溶液,水可省略不读,如: 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溶液
强调小结:
a、溶质可以为ຫໍສະໝຸດ 固体 液体气体注:一种溶剂可以同时 溶解多种溶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
溶液
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B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溶液PPT课件(第1课时)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核心应用]
核心一 溶解的过程
例1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溶液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们的回答如上图 所示,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谁?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是指各部分性质相同,包括密 度、浓度等;稳定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不会分层;溶液不一定 是无色的,例如碘酒、啤酒都是有颜色的。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探究点三 乳化现象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食用油与水混合静置后出现什么现象?食用油滴入汽油中形成的是什 么溶液?洗洁精滴入油水混合物会产生什么现象?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续表)
注意 事项
(1)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 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 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 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第十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核心应用]
核心一 溶解的过程
例1 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溶液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们的回答如上图 所示,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谁?
第七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是指各部分性质相同,包括密 度、浓度等;稳定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不会分层;溶液不一定 是无色的,例如碘酒、啤酒都是有颜色的。 [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探究点三 乳化现象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食用油与水混合静置后出现什么现象?食用油滴入汽油中形成的是什 么溶液?洗洁精滴入油水混合物会产生什么现象?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
第四页,共二十一页。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续表)
注意 事项
(1)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 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 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它 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31张ppt

密度为bg/cm3,则a和b的关系() A
A、a=bB、a﹥b C、a﹤bD、无法确定 8.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
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
A、氢氧化钠B、食盐C、硝酸铵
水
如何将一小匙蔗糖平分给50个同学? 将蔗糖配制成蔗糖溶液再进行平分。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 程度相同;如果将食盐水静止很长时间,食盐也不 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溶质
溶剂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均中一任性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无
土
白
啤
栽
醋
酒
培
西
红
柿
海水是纯净水吗?
海水为什么会是又苦又咸的呢?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重点
溶液的含义及特征
难点
物质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原因
碘酒精
糖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 溶液中析出来的 3.(2013山东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C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A、a=bB、a﹥b C、a﹤bD、无法确定 8.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
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
A、氢氧化钠B、食盐C、硝酸铵
水
如何将一小匙蔗糖平分给50个同学? 将蔗糖配制成蔗糖溶液再进行平分。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 程度相同;如果将食盐水静止很长时间,食盐也不 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溶质
溶剂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均中一任性意:一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一样
稳定性: 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无论放置多 久,溶质都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不发生改变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无
土
白
啤
栽
醋
酒
培
西
红
柿
海水是纯净水吗?
海水为什么会是又苦又咸的呢?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正确区分溶液和乳浊液。 3.常识性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 中的应用。 4.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重点
溶液的含义及特征
难点
物质溶解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原因
碘酒精
糖水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 溶液中析出来的 3.(2013山东滨州)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C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3.1溶液的形成课件

固体,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再触摸感受溶液温度的变化 。
实验项目 氯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硝酸铵溶于水
温度变化
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知识链接
物质溶解时,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向水中扩散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 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 分子或离子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
均一 溶 液 单个分子或离子 稳定
混合物
泥水
油水 糖水 食盐水
组成
2.溶液的组成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m溶液 = m溶剂 + m溶质
< V溶液 = V溶质+ V溶剂 ?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体系
气+液
固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3.小明家住偏远的农村,一天深夜突发高 烧急需要冷却,一时没有冰块。在大家着 急万分的时刻,小明爸爸想到了前几天刚 买的硝酸铵(农村常用的化肥),他急中 生智,帮助小明度过难关。你知道问题是 怎样解决的吗?
4.向图中的试管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 反应的物质后,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了些,左 边的液面下降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无法确定
家庭小实验
5.厨房里有下列物质: a.面粉 b.纯碱 c.植物油 d.蔗糖 e.料酒 f.白酒 g.芝麻油。
分别将它们放入水中振荡,观察能否得 到溶液?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化学试剂
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分别配成溶液,把两种溶 液混合后,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所以反应速 率加快。
实验项目 氯化钠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于水 硝酸铵溶于水
温度变化
温度不变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蔗糖溶液中的分子运动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知识链接
物质溶解时,一方面溶质的分子或离子
向水中扩散要吸收热量;另一方面,溶 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 分子或离子要放出热量。因此,溶解过程
均一 溶 液 单个分子或离子 稳定
混合物
泥水
油水 糖水 食盐水
组成
2.溶液的组成
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m溶液 = m溶剂 + m溶质
< V溶液 = V溶质+ V溶剂 ?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体系
气+液
固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3.小明家住偏远的农村,一天深夜突发高 烧急需要冷却,一时没有冰块。在大家着 急万分的时刻,小明爸爸想到了前几天刚 买的硝酸铵(农村常用的化肥),他急中 生智,帮助小明度过难关。你知道问题是 怎样解决的吗?
4.向图中的试管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 反应的物质后,U形管右边液面升高了些,左 边的液面下降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无法确定
家庭小实验
5.厨房里有下列物质: a.面粉 b.纯碱 c.植物油 d.蔗糖 e.料酒 f.白酒 g.芝麻油。
分别将它们放入水中振荡,观察能否得 到溶液?
A许多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化学试剂
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分别配成溶液,把两种溶 液混合后,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所以反应速 率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
称量不纯或潮湿的物质;4.称的溶质洒了部分;
析
5.量水时仰视;6.溶解杯中有水。
9
10.(泸州)实验难室点需突破要(配三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 的氯化钠溶液50g。
(1)若要配制2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
序是 (填序号,下同)。(B、A、C
)
• A.称量和量取 B.计算 C.溶解
(2)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B
象,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作用。
溶 溶解时的 解 热现象: 性
放热:物质溶解的过程中温度( 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 吸热:物质溶解的过程中温度( 降低),例如硝酸铵
热现象不明显:一些溶质溶解在水中,整个过程中温度会(不变)
1.定义:在(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溶 液 的
( 能否再继续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m浓溶质=m稀溶质
m加水= m稀溶液-m浓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 、量筒、胶头滴管、烧
杯、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4.装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错 因
偏大1:.称量时天平指针偏左;2.量水时,俯视读数; 3.量筒中有未到处的水
偏小:1.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2.称量时左砝右码;3.
• 9.(1).图中难M点的突意破义(是二:)
• (t4℃时,A和B的溶解度相同。) • (2).若A中混有少量的C,最
• 好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
• 的方法提纯A。
• (3).在t1℃时,三种物质的 •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B>C>A
)
• (4).若使t5℃的A、B、C • 三种物质降温到t1℃, • 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
度度
两曲线的交点:两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曲 意 线:溶解度随温度的( 变化 )
线 义 面: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 不饱和溶液 )
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物质)
结 蒸发结晶: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 ),例如:氯化钠
晶 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例如硝酸钾7
溶液
1
• 1.了解溶液的组成直。击 考 纲
•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和相互转化、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图、溶液的酸碱性和PH、结 晶现象
• 3.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 4.学会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 5、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分析和查
找实验的误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6.学会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
分析:设应该加入硝酸钾X应该蒸发掉水Y,由题可知 (200g×10%+X)/(200g+X)=20% X=25克
(200g×10%)/(200g-Y)=20% Y=100克11
一.单项选择题。 高分突破
12.(泸州)泸州又称酒城,盛产白酒。根据物质的分 类方法,判断白酒属于( )D
A.盐 B.碱 C.酸 D.混合物
)
• A.量筒 烧杯 托盘天平 B.托盘天平 量简 烧杯 玻璃棒C.托盘天平 烧杯玻 璃棒
(3)若配出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25%,
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A
)
A.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3g
B.烧杯中原先有水 C.氯化钠固体中含有杂质10
11.(泸州)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 硝酸钾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 加一倍,因向溶液加入硝酸钾 克 25 或蒸发掉水 100 g。
3.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
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 B )
A、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
4.下列物质,溶解于水后,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
B硝酸铵
(B )
C氯化钠
D氧化钙
6
固体
物质
溶
的溶 解度
浏览下册教材37页—42页,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构建2
算。
2
看看此题 有哪些溶液的知识点
•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求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3.2%
)。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分析:(1)求出溶液的质量
=31.6g+100g=131.6g (2)溶质质量分数=31.6g/131.6g≈23.2%
有关溶液的知识点有:溶液及溶解性;溶 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3.(泸州)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
不饱和溶液.
12
14.(泸州).固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是( C )
8
浏览上册教材65页—70页,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构建3
定义: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与 溶液的质量 之比。
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X100%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 质 溶液 质 的稀 量释 分
数 配制一 定质量 分数的 溶液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100克 ) 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单位克)
影响因素:( 溶质和溶剂的种类,温度。 (气体还与压强有关) )
解
溶 解
定义: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 )的变化曲线 曲线上的点:该点表示 ( 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
3
浏览教材58页—64页,补充完善知识网络构建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
溶 ( 均一 的、 稳定 的 混合物 。
液 特征: 均一 性、 稳定性
溶 液 及
乳 化 作 用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 不再分层,所形成的溶液的稳定性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
2.转化:
1.增加溶剂2.改变温度3.加入不饱和溶液
( 不
饱和溶液1.减少溶剂2.改变温度3.增加溶质不饱和溶液
) 饱 和
3.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
和溶液 。(填一定或不一定)
4
难点突破题(一)
1.(重庆B卷):下列物质中不属于 溶液的是( C)
A.食盐水 B.矿泉水 C.蒸馏水 D.冰汽水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C.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D.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