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县淮海路两侧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9.06•【字号】苏政复〔2023〕30号•【施行日期】2023.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30号宿迁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宿政发〔2023〕92、93、9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沭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泗阳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泗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你市要指导各地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化实施国家和省重大发展战略,着力将沭阳县建成中国花木之都、江淮生态经济区重要支点城市,将泗阳县建成江淮生态经济区新兴增长极、大运河畔美丽生态宜居城市,将泗洪县建成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创新实践基地、洪泽湖畔湿地生态旅游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沭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35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4.2106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2.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5.394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82倍;泗阳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0.961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4194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0.9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06.462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266倍;泗洪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7.39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5.8000万亩,其中,易地代保任务1.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79.7447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171倍。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

泗阳县临河镇总体规划第一章规划背景一、临河镇建设特设魅力乡镇的需要在统筹城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乡镇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魅力乡镇,结合本镇实际,打造魅力乡镇。

二、现代化城镇规划管理的需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城乡规划管理提出更高、更规范的要求,通过本次规划的编制,以便更好的引导,控制镇村发展,并将临河镇建设规划纳入现代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第二章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村镇规划标准》、《村镇编制办法》建村[2000]3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0]36号;5、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6、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二、规划年限本次规划的规划年限为:1、近期:2011-2015年2、远期:2016-202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支撑,提升乡镇辐射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因地制宜、突出乡镇风貌塑造和建筑风貌特色,乡镇环境优美的原则。

按照政府引导、依靠群众,试点示范,综合全面推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四、规划原则1、尊重自然,科学重建坚持尊重规律、科学重建。

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就近异地新建相结合,引导经济和人口合理布局,重塑主体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

2、整体规划与逐步实施的原则充分重视可持续发展和对开发时序的研究,既满足远期城市建设要求,又充分考虑近期实施的可行性,实现近远期有机结合、高效协调的持续发展。

3、城乡统筹、因地制宜村镇体系规划要和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转移、乡镇企业的集中等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

泗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水平第三章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一节城镇空间组织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第三节城镇职能结构第二部分泗阳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区概况第一节地理位置第二节行政区划第三节自然条件第四节资源条件第五节历史沿革第六节社会经济第三章城区建设现状分析第一节建设用地现状第二节主要存在问题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空间管制第二节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土地使用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部分泗阳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说明泗阳县的现状表明泗阳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泗阳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泗阳为核心、镇乡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二、规划指导思想1、突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发展;2、握全球化背景,增强城市辐射力;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4、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5、强调规划的系统性、动态性和适应性。

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5、《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6、泗阳县近四年来已批准实施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7、国家及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8、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9、《江苏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苏建规(2000)298号)10、《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2)35号)11、《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四、规划期限和范围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30年规划范围:泗阳县域,泗阳县区、城市规划区、泗阳中心城区,本规划调整重点为中心城区高速公路环内的范围。

泗阳未来路道路规划

泗阳未来路道路规划

泗阳未来路道路规划
照xx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要求:围绕“北展”,年内启动xx 大道城市化道路改造,同步开展水系、管网和公共配套建设,高标准建成第二条“北京路”,推动城北片区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

泗水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即将开始!
xx大道连接城北与主城区,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通道。

为完善城市内环线建设,提高城市道路通达性,项目以城北片区控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为基础,依据精致、时尚、可进入原则,着力打造与城北片区高度融合发展的景观大道。

该项目东起xx路、西至xx国道连接处,全长6.036千米,实施范围道路红线约49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景观绿化、人行天桥、给水、雨污水管网、综合管沟、信号灯、路灯、公交站台等。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完成xx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xx路-343),长约5000米,道路红线约49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给水、雨污水管网、桥涵、绿化景观、人行天桥、信号灯、护栏、公交站台等。

xxxx年x月启动苗木移植、方案设计、土地性质调整、征收等工作,计划xx月底进场施工,实施时间为12个月。

二期:xx大道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二期(xx路-xx河路),长约1000米,道路红线约49米。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给水、雨污水管网、桥涵、绿化、信号灯、护栏、公交站台等。

待道路性质调整后实施。

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最最终(元月27日市规委会汇报用)

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最最终(元月27日市规委会汇报用)

宿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宿州市城市规划局目录1 总则1.1 为实施《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有效引导和调控城市建设开发,根据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定本通则。

1.2 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体系建立递进充实和动态维护的机制。

通则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总纲,在《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局部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定、规划条件核提以及相关城乡建设开发活动应当符合本通则。

1.3 规划建设用地空间资源实行分级配置,城市规划区内划定管理单元、街区、地块等,根据城市建设时序、市场开发需求分层次制定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控制性内容。

各层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城乡规划管理需要依法及时地充实控制性内容。

1.4 管理单元、街区、地块等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实行动态维护。

当上一层次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强制性控制内容发生变更,或者指导性控制性内容达到规定的临界值等情况时,应当适时修改相关管理单元、街区、地块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1.5通则及局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提供规划条件的基础。

有效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完善管理单元—街区—地块的规划控制体系。

在管理单元、街区、地块等局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可以依据本通则核提规划条件,所提的规划条件必须经过相关的程序的审查。

2 局部地区控制2.1 管理单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与论证、修改的基本单位,管理单元一经划定,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

划定管理单元应当体现以下原则:(1)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完整性:以居住为主导属性的管理单元参照居住区规划等相关规范的确定用地规模划定范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2)功能区的相对完整性:以工业为主导的管理单元,宜按照工业组团、同类产业集聚区等作为划分依据划分。

(3)行政隶属关系的完整性:管理单元的划分应当尽量保证街道办事处管理边界的完整性,形成城区—街道办—管理单元三级层次结构。

泗阳县“名流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泗阳县“名流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说明

泗阳县“名流新天地”规划建筑设计说明第一部分概况一、地理位置本方案位于泗阳县老城区东部,东临上海北路,南临淮海路,西临南京东路,运河大道,北至银河路,长春路,与规划上的泗阳黄金商圈相邻。

总用地面积345.6亩。

根据规划要求,东侧退上海北路绿化带10米,南侧退淮海东路红线20米,北侧和西侧退道路红线10米。

一、场地特征分析名流新天地居住区地块具有较好的自然地理优势。

其地形地貌以平坦的平原为主要特征。

现状主要是空地。

二、规划设计依据3.1业主提供的现状地形图及泗阳县“黄金商圈”西北角区域开发地块规划技术要求3.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3.5《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6《宿迁市中心城市规划八大刚性管理规定》三、优势与劣势4.1有利因素:4.1.1地域位置决定其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本基地位于泗阳县新城区的中心地段,升值潜力明显,规划中可充分挖掘这方面的优势。

4.1.2 经各方协调,基地地块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区域,有利于小区的规划建设。

4.1.3基地内高程变化较小,对小区各项建设有利。

4.1.4周边地区的配套设施规划得比较完备,新城区的景观轴穿越整个小区,给设计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景观的效益。

4.1.5周边已有多个楼盘在建设中,对本小区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2不利因素4.2.1容积率和环境质量是一对矛盾,如何能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是规划的重点。

4.2.2该地块周边的城市建设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开发虽具有前瞻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4.2.3泗阳的房地产市场虽经过多年开发,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产品和营销还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

4.2.4小区东南部为规划中的黄金商圈。

但淮海路南侧为河道,单面街带来好景观的同时也带来了商业氛围不浓的弊端。

第二部分总体规划理念与设计构思一、设计理念突破传统规划模式,强调总体空间构图的完整和自身特点,突出绿化景观环境这一空间的主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源,科技创新,创造出一种自然、祥和的居住氛围。

47--淮海路 市容景观整治 概念性规划设计

47--淮海路 市容景观整治 概念性规划设计

华亭路——常熟路 北侧
淮海中路1300号
华亭路——常熟路 南侧
华亭路——常熟路 南侧
地铁咨询公司及地铁排风口
整治分级:整容 整治内容:临街立面统一外包仿石材
幕墙与玻璃幕墙; 店招改为镂空店招。
华亭路——常熟路 南侧
地铁咨询公司及地铁排风口
华亭路——常熟路 南侧
常熟路地铁出口
整治分级:整容 整治内容:临街立面统一外包仿石材
高安路——吴兴路 北侧
淮海西路1670弄
高安路——吴兴路 北侧
淮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1692弄
高安路——吴兴路 北侧
淮海西路1706-1710号
高安路——吴兴路 南侧
高安路——吴兴路 南侧
淮海中路 吴兴路1号
高安路——吴兴路 南侧
淮海中路1733-1735号
高安路——吴兴路 南侧
淮海中路1733-1735号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淮海中路1813号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淮海中路1825-1829号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淮海中路1839号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淮海中路1825-1829号 方案一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淮海中路1857-1873号 方案二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沿街围墙
宛平路——余庆路 南侧
幕墙与玻璃幕墙; 店招改为镂空店招。
常熟路——复兴路 北侧
汾阳路——华亭路 南侧
淮海中路1380号
汾阳路——华亭路 南侧
淮海中路1390号
常熟路——复兴路 北侧
淮海中路1414号
常熟路——复兴路 北侧
淮海中路1416号
常熟路——复兴路 南侧

011-泗阳县基准地价及范围

011-泗阳县基准地价及范围

江苏泗阳县城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
江苏泗阳县城区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
一、县区土地级别划分的范围
本次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成果更新的范围为建成区和城区近期规划区,总面积28.4km2。

具体范围为:东至泰山路,南至杭州路,西至西宁路,北至沈阳路。

其依据主要是城市建设的现状,同时适当考虑城市近期规划。

(一)、一级地主要分布区位:彩虹路、解放路、众兴路、西湖路、骡马街、人民路、光明路、恒丰路、长城路、朝阳路、泗中路、桃李路等围成的区域。

(二)、二级地主要分布区位:河滨中路、运河路、繁荣路、银河路、长春路、洋河路、康泰路等围成的除一级地以外的区域。

(三)、三级地主要分布区位:河滨路、上海中路、兰州路、西安路、大连路、北京路等围成的除一级地、二级地以外的区域。

(四)、四级地主要分布区位:杭州路、上海南路、泰山路、沈阳路、西宁路等围成的除一级地、二级地、三级地以外的区域。

二、县区基准地价(见下表)
泗阳县住宅用地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说明表
泗阳县工业用地宗地地价修正系数说明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规划背景二规划依据三规划指导思想四规划原则五规划发展目标第二章现状概况 (2)一城市概况二特色与优势三规划控制开发背景四规划用地基本情况第三章规划要素概述 (3)一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二规划结构三用地布局第四章专项规划 (5)一道路系统规划二绿地景观规划三给水工程规划四排水工程规划五电力工程规划六电信工程规划七燃气工程规划八环境保护规划九环境卫生规划十综合防灾规划十一综合管线规划第五章用地控制规划 (17)一土地使用规划二环境容量控制规划三建筑控制规划四交通指标控制五城市景观控制第六章附则 (22)附则一:现状用地构成表附则二:规划用地构成表附则三:道路一览表附则四:土地使用强度控制指标表附则五:名词解释第七章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28)第一章总论一、规划背景宿迁市泗阳县城总体规划于2003年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泗阳县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规划起了很好的龙头作用。

近年来,尤其是十六大会议后,城区的各项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而泗阳县又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为了使其能更快的融入徐州经济圈,泗阳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老城东部——桃源路以东淮海路两侧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新城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此带动整个县城东部工业园和新城的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为了促进泗阳县经济快速发展,贯彻泗阳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加快泗阳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依据泗阳县城总体规划和泗阳县人民政府相关要求,特编制泗阳县淮海东路两侧建筑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5、《泗阳县城总体规划》(论证稿)(2002-2020年);6、《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7、其它各项基础资料三、规划指导思想1、21世纪的城市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次规划结合泗阳县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及长远目标,进一步优化城市结构和功能,强化城市特质空间,构建优质的城市环境,着力打造“诚信泗阳,特色空间品质”新境界。

2、立足21世纪,面向现代化,以高起点、高标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本次规划。

3、将城市开发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协调统一,共同发展。

4、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人和环境相互关系更为重要。

因此,在体现时代感的同时,注重区内的生态效益,创造特色景观,优化空间布局与结构,提高规划用地的整体生活质量,塑造“生态家园、绿色城市”的品牌形象。

四、规划原则1、均衡老城和新城关系:优化城市空间特色,体现时代特征。

2、兼顾现实性和前瞻性: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核心和活力,规划在充分考虑城市的现状特征后,对城市的合理良性发展及土地结构调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3、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泗阳县是一个有特色的城市(主要特色体现在生态环境上)。

在优化城市结构,迅速提升城市经济的同时,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塑造是不容忽视的。

4、兼顾国际化浪潮与地方特色文化:泗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不可忘记,挖掘城市文化特色是建设一个有城市特色,适应国际变化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五、规划发展目标通过本次规划,站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上,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形态支撑,并且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增加城市内在活力以及对外的知名度。

具体目标有:1、疏通城市对外通道。

2、完善城市功能配置。

3、塑造城市形象。

4、弘扬城市文化。

第二章现状概况一、城市概况1、地理位置泗阳,古泗水之阳。

地处江苏省宿迁市东部,南濒全国四大淡水湖——美丽富饶的洪泽湖畔,东与周恩来总理故乡淮安市接壤,北枕新长铁路,全县总面积1418平方公里,总人口94万,辖18个乡镇,2个场。

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305、230省道,徐宿淮盐高速公路穿越全境,临近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连云港港口,是古泗水王国都城所在地,有“中国意杨之乡”之美称。

2、历史沿革泗阳历史悠久,已有500年的文明史。

夏商时属徐州,周代为青州犹国,春秋时期属吴,吴亡属越,战国时期属楚,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地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在泗阳境置凌县属剡郡。

汉初在凌县西境置犹县(后音为宿留县、宿豫县),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析凌县东南境置泗阳县,元鼎四年,立泗水国,辖凌、泗阳、于等县,或说辖有犹县(东汉、泗水徐),此后,战乱频仍,泗阳地方历代建置,情况复杂,不仅朝南暮北,而且区划常更名称多变。

南北朝时,兵争特甚,而境内建置亦分合建撤无常,刘宋时有宿豫县、角城县,南齐分立宿豫、角城、淮阴等县,南梁则分置宿豫、绥化、淮阴等县,至唐贞元年(627年始合于宿豫县。

金、元之际,先后置淮滨县、桃园县。

民国3年(1914年)改桃园县为泗阳县。

抗日战争时期,在泗阳县运河北部建泗沭县,在运河南部成子河以西建泗阳县,在成子河以东建泗县,又在众兴以西至宿迁城以东建运河特区(县级)。

至民国38年5月,合并为泗阳县。

由于在分合过程众,划出一些地方,县之幅员亦就小于民国早期的泗阳县。

新中国成立后,泗阳属苏北行政区淮阴专区;1953年,属江苏省淮阴专区:1983年3月起,专区改市,泗阳县属淮阴市,1996年宿迁市升格为地级市,泗阳县改属宿迁市。

3、自然环境泗阳位于北温带南缘,地势低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境内有京杭大运河、古黄河、淮沭河、六塘河等水系。

4、自然资源泗阳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被誉为“生态城市,绿色家园”。

在全国最早引植意大利杨树,有中国“意杨之乡”之美誉。

林木覆盖率达38%,活立木蓄积量45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45万立方米。

境内洪泽湖水域面积45万亩,湖水清澈,水草丰嫩,盛产甲鱼、螃蟹、青虾、银鱼等特种水产品,年产各类水产品3万多吨。

沿湖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水产养殖和观光旅游极具开发价值。

泗阳还是全国著名产粮大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畜禽产品基地县。

二、特色与优势1、区位优势泗阳交通便利,水陆空路网四通八达。

京杭大运河横贯东西,是经长江出海的水运通道。

325、230省道和徐宿淮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与京沪、宁连高速公路交汇。

新长铁路使泗阳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及长江三角洲诸多开放城市相连。

县城向西85公里即达徐州观音国际机场,向东30公里连接京沪高速公路,向东北90公里便到连云港和白塔埠机场,向南两个半小时到南京,四小时到上海。

2、农产品资源优势(1)种植业发达。

泗阳是全国粮棉大县,盛产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花生等,粮食年产50万吨,棉花1万吨,油料2万吨。

“泗阳棉花”称雄全国,“泗阳3号”优良品种遍植大江南北。

“八集小花生”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

(2)林木资源丰富。

现有积蓄量50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50万立方米。

随着“意杨”的普遍推广种植,已建成著名的“意杨之乡”3、以资源为原料的加工业迅速发展(1)木材加工业。

木材加工业飞速发展、胶合板、细木工板、卫生筷、火柴、家具等源源外销。

(2)建材工业技术领先,大口径夹砂玻璃钢管填补了江苏省空白。

砖瓦,水泥、水泥制品等历史悠久。

(3)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迅速发展。

特别是酿酒工业发展迅速,现有酒厂六十多家,年产饮料酒十万吨。

洋河大曲产于古镇洋河,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南洋“国际名酒”称号,“蓝色经典”之美誉。

工业发达,绢丝、油丝、白厂丝、丝绸、丝绵、棉纱、棉布、服装自成系列,畅销世界各地。

4、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加快按照“一体两翼并进,三区四带齐飞”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构建成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电器照明五大产业集群。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三、规划控制用地选择的背景1、按照“北扩东延,重心转移、详规控制,布局完善”的指导思想,城市更新与发展势在必行,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逐步完善。

如何加强工业园区和新城区的联系,带动过度地段的用地建设是此次规划的重点考虑内容。

“一环一轴”的城市格局的形成,必然要求淮海路的建设跟上发展的需要。

2、城市有序开发和经济发展要求淮海路的建设必须先行,城市的开发具有时序性、合理性,而淮海路的建设必然拉动城市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规划用地的基本情况控规用地处于新城区的中心部位,上海路以西地区已经基本成形,上海路以东地区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内部有少量的村庄和工业用地,基地中淮海路贯穿东西,泗塘河以东两侧约有二百米左右的“意杨”。

泗塘河从基地穿过,将用地自然的分成两部分。

桃源路是用地的西界线,道路性质是以生活性为主的干道,淮海路两侧有商业店面。

总包河位于淮海路南侧一直通往泗塘河,自然景观怡人。

上海路和淮海路的交叉口的西北面是泗阳汽车站,西南面约200米处是泗阳100KV的变电站。

注:现状用地构成表见附则一第三章规划要素概述一、规划设计理念与构思1、“隐喻空间”的强化泗阳有着悠久的历史,素有“泗水王国”,古镇格局的完整性无疑是我们研究泗阳历史的“活化石”。

京杭大运河和古黄河是泗阳城市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老城和新城的发展为城市的格局拓开了新的空间形态,而加强历史文化的可读性是城市灵魂的象征。

本次规划利用自然资源加以整合和强化新城的“古镇格局”,用两道绿链围合政府中心,构筑具有传统特色的新空间,即“隐喻空间”。

我们通过对这种空间的塑造,追溯泗阳历史,延续泗阳古镇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增强了历史的可读性。

2、“放射轴线”的运用泗阳城市建设道路网是方格网形,和其它大多数城市的建设没有区别,同时也未能结合自然的地理特征和环境特点,加以有效的开发建设和引导。

如何体现“城市形象”和“空间结构”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次规划打破常规,引入“放射轴”的概念来加强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

从政府用地引入两条放射轴,一条轴线通向上海路和淮海路的交叉口,加强了新镇的商业中心同市广场的联系;另一条轴线,由于现状情况,对开通从市民广场到桃源路与淮海路交叉口小广场的轴线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建议构筑空间的“虚轴”,在一定程度上使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隔。

3、“十字轴线”的构筑泗阳已初步形成“一轴一环”的空间格局,而淮海路在整个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淮海路商业轴线的构筑一方面强化城市的总体格局,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通过对轴线的各种商业功能的合理安排,形成不同的特色商业功能区,使城市有序的开发,呈一种“有机生长”的态势。

而在城市建设的一轮轮扩张中人们最担心的是城市特色和个性的丧失,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注意“主要道路的特殊品质(凯文••林奇)”的塑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