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笔记(终极版)
生态学读书笔记

生态学读书笔记第一篇:生态学读书笔记《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第三篇格局》读书笔记在本书第三篇中,作者分两章分别讲述了时间动态和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动态。
生态系统的波动包括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
在一年中所测得的生态系统过程很少能代表生态系统长期过程平均值。
许多生态系统过程,例如食植动物或病原体的爆发,对气候年际变化和生态系统内部动态的波动很敏感。
例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今年是碳源(碳源即是在碳循环中释放二氧化碳的库),下一年就可能变成了碳汇(即是在碳循环中吸收二氧化碳的库),也即是说同一生态系统今年是在释放二氧化碳,下一年就有可能变成吸收二氧化碳。
一个特定营养级的生产量能从受食物限制变为受捕食者限制,例如在一个单一的食物链中,兔捕食草,鹰捕食兔,对于兔而言,兔属于第二营养级,他的生产量会受草的多少限制也可能从受草限制变为受鹰的多少限制。
生态系统动态的一些年际变异反映了潜在的可预测过程,例如气候的周期变化。
气候和生态系统建模中出现的一项挑战是:充分的理解气候波动,以预测或解释他们对生态系统过程中年际变化的影响。
生态系统的内部变化也在生态系统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年际波动。
对于长期变化来说,现在的生态系统过程同时取决于目前的环境和过去的事件。
遗留效应是以往事件的持续影响,他在广泛的事件尺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过程。
例如加州海岸的北美红杉个体能生存数千年,在新生代第三纪时,它们占据了北美西北大部分暖湿环境。
现在,它们的分布范围被限制在仅仅某些山谷地区,那里海岸的浓雾将夏天的干旱压力降至最低。
如果只考虑目前的环境就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一现象。
当前生态系统的过程也对最近发生的变化产生响应。
如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大部分区域和北美东北部伐林造田,直至近期又恢复为森林。
同样,当前环境的遗留效应将对未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执行产生很大的影响。
干扰是造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机能长期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干扰即是指影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以及造成资源可利用性和物理环境变化的、时空上相对独立的事件。
(完整版)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录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观点: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经典生态学[ 要点 ] :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 3)农业生态学观点: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此中的相互联系、共同演变、调理控制和连续发展规律的科学(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假如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门路。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1)系统的观点: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假如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门路。
构成条件:①由一些因素构成;②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限制;③因素之间经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构成成分不一样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基本特色: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构造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生态系统的观点:是指在必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经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基本特色:一个完好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要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态系统据有必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拥有必定的均衡关系。
( 3)生态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 4)生态系统的构造的观点[ 要点 ] :指生态系统中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散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色。
三种构造:物种构造、时空构造和营养构造。
( 5)农业生态系统的观点:指在人类的踊跃参加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合理的生态构造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变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构成: 1.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调理者与主体花费者——人类), 2. 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
生态学笔记 李博

生态学第一章生态学是一门科学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生态学的定义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E.Haeckel,1866)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生态学的定义还有很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怎样生活和它们为什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科学。
(埃尔顿,1927)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
(Andrenathes,1954)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E.P.Odum,1956)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马世骏,1980)生态学是综合研究有机体、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科学。
(E.P.Odum,1997)二.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1)生态学萌发阶段(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在我国:公元前1200年《尔雅》一书;公元前200年《管子》“地员篇”;公元前100年前后,农历确立了24节气,同时《禽经》一书(鸟类生态)问世;《本草纲目》。
在欧洲:公元前285年也有类似著作问世。
(2)近代生态学阶段(公元17世纪—19世纪末)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1792年德国植物学家C.L.Willdenow出版了《草学基础》;1807年德国A.Humbodt出版《植物地理学知识》提出“植物群落”“外貌”等概念;1798年T.Malthus《人口论》的发表;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66年Haeckel在他的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先提出ecology一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学定义。
1895年E.Warming发表了他的划时代著作《以植物生态地理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1909年经改写成《植物生态学》)。
生态学笔记

① 长日植物(天变长>一定值时开花结果)、短日植物(天变短<一定 值时开花结果)、中性植物(对日照时长无要求)
③ 动物光周期——如鸟类迁徙、动物生殖 ④ 光周期反应——生物的生长发育对于不同昼夜长短交替的反应 7.整枝作用:随着树木的增高,树下层的枝条因为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逐渐枯死的情 况——自然整枝 8.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① 温度三基点——Tmax、Tmin、T optimum(最适)
间、空间变化而变化。 沼泽——水分;林地生产力——粘磐层(土壤中水分以毛吸作用扩散 到达一定的位置时,毛吸水断掉而以水汽形式继续向上扩散,使得矿 物质在此聚集,形成一层不透水的矿物层,叫作粘磐层)杉木林撒石 灰促进针叶腐败分解——通过调节pH值
3. 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其他 因子量的增加或增强而得到补偿,仍可获得相同生态效应——不是替 代!!
第一章:绪论——综合题 第二章:生物与坏境
1. 环境——主体以外,围绕主体,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包找自然的和社 会的要素。——只具有相对意义
2. 环境因子——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 3. 环境类型
⑴按主体:人——人类环境:环境科学 生物——生物环境:生态科学
⑵按性质:自然、半自然(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如农村环境)、人工环境 ⑶按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 4.环境因子的分类:
I.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discriptive——functional——evolutionary;理论——实验——野外;观测 ——假设——检验。
生态学 期末复习总结 高分必备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1.生物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一定的种类组成•各物种相互联系•群落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具有一定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边界特征阔叶红松林混交林群落的物种•乔木层:–优势种:红松、紫椴–亚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黄波罗、榆–伴生种:槭、云冷杉–偶见种:落叶松、山杨§2.群落的种类组成•群落成员的性质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怎样调查?•什么指标表示?•常用指标:密度多度盖度频度重量体积综合数量指标——种的重要值•森林群落: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草原群落: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群落的结构选择以休眠芽或枝梢在不良季节(寒温带的冬季、热带的旱季)所处的位置,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
❑高位芽植物(Phanerophytes)休眠芽位于距地面较高的位置,一般25㎝以上。
❑地上芽植物(Chamaephytes)休眠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地面芽植物(Hemicryptophytes)休眠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下芽植物(Geophytes)隐芽植物(Cryptophytes)休眠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Therophytes)以种子形式渡过不利季节。
生活型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气候适应的结果四类植物气候–潮湿热带的高位芽植物气候。
–中纬度的地面芽植物气候。
–寒带和高山的地上芽植物气候。
–热带和亚热带沙漠的一年生植物气候。
层片——群落的结构单元层片不是简单的分层,每一个层片均由同一生活型的植物所构成;而某些层可能由几个层片组成。
高中生物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生态学知识点总结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涵盖了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内容。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生物体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有机体(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物群落的非生物环境(生境条件)等三个层次。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现新的生物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群落相互关系群落相互关系主要包括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和共生关系等。
捕食关系是指一个物种捕食另一个物种,维持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稳定。
共生关系是指两种或多种生物体在一起生活,互相受益。
竞争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生物个体竞争有限的资源。
共生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在一起生活,互相依赖。
4. 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物体通过摄取营养物质获得能量,然后在消耗过程中释放能量。
能量从一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更高层级的消费者传递,同时也有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和排泄散失。
能量的流动与转化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
5.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大气圈和地球圈之间的循环转化过程。
氮循环是指氮元素从大气中转化为有机氮,再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同界面之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
6.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参与的事情。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等。
大学生命科学基础生态学笔记

基础生态学听课笔记(仁青)●绪论●生态学定义三强调●1.重点强调自然历史和适应性●强调动物的种群生态学和植物的群落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生态学●基本原理●系统性原理●稳定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耐受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滞后性原理●转换性原理●尺度原理●发展史●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发展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学派●北欧学派(注重群落分析)●法瑞学派(植物区系学派)●英美学派(动态学派)(植物群落的演替、创建顶级学说)●苏联学派(地植物学)(注重建群种、优势种,建立植被等级分类系统,重视植被生态、植被地理、植被制图,以植物群落和植被为主)●●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形态、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分布、自然选择、●第一章●环境●特定生物体和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它们生存的各种因素总和●大环境●地区、地球和宇宙环境。
决定大的生物群落的类型。
●小环境●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和生存●生态因子●概念●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及其他相关生物●生态因子的分类●生态因子的性质●综合性●非等价性(有主导因子)●时间限制性(主导因子会改变)●不可替代性●互补性●生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合)●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长、发育、繁殖、分布、自然选择、行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营造或改变小环境●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适应●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最小因子●低于某种生物需要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限制因子●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或扩散的的因素,叫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定律: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象的最大观测值;在最大状态之上,生理现象又停止●耐受限度●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生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它和周围外部自然界的不断新陈代谢”。
生命的起源:46亿年前:地球约形成。
35亿年以前:在还原性大气形成的各种有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聚越多,有的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化合物,最后形成蛋白质和能够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这就是生命的开始;最初的生命是靠化学反应得到发生和发展,故称为化学进化阶段。
约在30亿年之前:就已形成光合自养生物。
约在4亿年前:绿色植物登陆成功。
生态学(ecology):1866年E.Haeckel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分子到生物圈。
分别从组织水平、分类学类群、生境类别和性质划分以及边缘学科。
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源的,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实际就已在从事生态学工作。
早在公元前1200年,我国《尔雅》一书中就有草、木两章,记载了176种木本植物和50多种草本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环境。
没发展成为独立的科学。
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作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
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以注重群落分析为特点;法瑞学派常被称为植物区系学派1935年后,北欧学派与本学派合流,被称为西欧学派或大陆学派;英美学派以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创建顶极学说而著名,有人称之为动态学派;苏联学派作以植物群落和植被为主,统称为“地植物学”。
20世纪50- 60年代,是传统生态学向现代生态学过渡时期。
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这些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从而使生态学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ologyA definition of ecologyEcology is the stud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环境是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的结合体。
EnvironmentAll that surrounds and affects an organism is its environment.Fitness is a measure of the 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to produce viable offspring and contribute to future generations.适合度是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Natural selectionThe individuals in a species which have the highest fitness will contribute disproportionately to the subesequent generations.If fitness differences have a genetic component,then the genetic make-up of the subsequent generations will be altered.This process is known as natural selection or ‘survival of the fittest’.物种中具有最高适合度的个体将会对未来世代做出特别高的贡献。
如果适合度的差别含有遗传的成分,则后代的遗传组成会有改变。
这个过程成为自然选择或‘最适者生存’。
AdaptationAny heritable trait possessed by an organism which aids survival or reproduction is an adaptation.(有机体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都是适应。
)Such traits may be physiological,morphological or behavioral. Adaptation is the result of natural selection.Genotype and phenotypeThe genotype is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an individual. The phenotype is the individual organism,a produ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ts genotype and its environment. The ability of the phenotype to vary due to environment influences on its genotype is known as phenotypic plasticity(e.g. human suntan,wind-shaped plants,locust morph(solitary or migratory)).ConditionsVariable environment factors which organisms respond to are conditions.ResourcesAnything which the organism uses up or depleres is a resource for that organism.有机体消耗的任何东西,对有机体而言,就是资源。
Tolerance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e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hich members of a species can surivive are the species limits of tolerance.种的成员能够生存的环境条件上限和下限是种的耐受限度。
NicheThe ecological niche of an organism is the position it fills in its environmentcompris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is found,the resources it utilizes and the time it occurs there.有机体的生态位是它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包括它发现的各种条件、所利用的资源和在那里的时间。
HabitatThe habitat of an organism is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it is found in, for example,a temperate broad-leaved woodland. Each habitat provides numerous niches.有机体的栖息地是它所处的物理环境,比如,温带阔叶林。
每一个栖息地提供许多生态位。
Water and temperatureTwo features of water make it particularty suitable as a medium for life-forms to inhabit. Water has (i) a high capacity and (ii)maximal density at 4o C .水的特性使它特别合适于作为许多生物栖息的一种介质。
1》水有高的热容量2》4°C时水的密度最大Soil waterThe upper limit of the water-holding capacity of a soil is called the field capacity. This is the amount of water which can be held by soil pores against the force of gravity.The lower limit of water availability is thus determined by the physioligy of the plant species and is known as the permanent wilting point the soil water content at which plants wilt and are unable to recover.Water avaolability and plant productivityPrecipitation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plant productivity in forests, whilst in arid regions there is an appriximately linear increase in primary productivity with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降雨量是森林植物生产量的关键决定因子,而在干旱地区初级生产岁降雨量的增加大致呈一个线性膨胀。
Rates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physiological time’is a measurement combin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and applied to ectothermic organisms,which reflects tha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organisms is dependent on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as well as time.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temperatureOverall, an organism’s limit to distribution is determined not by lethal temperatures,but by conditions that make it a poor competitor.Radiant energy and photosynthesisOnly a restricted band of this spectrum is effective for photosynthesis. This is the band of photi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and for green plants lies between 380 and 710 nm.然而,仅有一个有限的光谱带对光合作用是有效的,这就是光合活性辐射(PAR)带,对绿色植物是位于380nm到700nm之间。
Changes in the intensity of raditionPlants rarely achieve their full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 due to water shortage and to variation in the intensity of radition.植物很难获得它们完全的光合作用潜能,是由于水短缺和辐射强度的改变。
PopulationA population is a group of organisms of the same species which occupies a given area. Age and stage structureThe age structure of a population is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each age class expressed as a ratio ,and is usually displayed as an age pyramid diagram.A population which is neither expanding nor contracting will have a stationry age distribution.A growing population will have more young,while a declining population will be dominated by older age chasses.Density-dependent growth-the logistic equationThe logisitic equation describes the growth of a simple population in a confined space,where resources are not unlimited.In the early stages resoures are abundant,the death rate is minimal and reproduction can take place as fast as possible allowing the individuals to attain their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until the maximum number of individuals the environment can sustainably support is approached. This maximum number is called the carrying capacity(K).逻辑斯蒂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