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计算

合集下载

1模具报价的计算公式

1模具报价的计算公式

1模具报价的计算公式
模具报价是根据多个因素进行计算的,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模具报价的
计算公式:
总模具报价=材料成本+设计与制造成本+加工与制造成本+人工费用+
利润
1.材料成本:这是指所使用的原材料的成本,包括模具的主要材料、
辅助材料、特殊材料等。

在计算材料成本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单价、规格、重量以及浪费率等因素。

2.设计与制造成本:这是指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
包括方案设计费用、图纸设计费用、模具试验费用、修改费用等。

这部分
费用一般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进行估算。

3.加工与制造成本:这是指模具的加工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
括材料加工费用、设备使用费用、工艺加工费用等。

这部分费用可以根据
模具的复杂程度、加工难度以及加工工艺等因素进行估算。

4.人工费用:这是指参与到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人员的工资与福
利费用。

人工费用的计算需要考虑到设计师、制造工人、检验人员等的工
资以及所需的社会保险费、奖金等。

5.利润:这是指模具制造商或供应商为了获得盈利而添加到报价中的
额外费用。

利润的比例一般根据市场行情、竞争情况以及供需关系等因素
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计算公式只是一种常见的模具报价的计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在具体计算时,还需根据模具的具体要求、所在
地区的经济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定制模具与非定制模具的不同计算方式。

因此,模具报价的具体计算公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在模具设计中,合理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1. 模具尺寸计算公式
在模具设计中,模具尺寸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以下是计算模具尺寸的公式:
模具尺寸 = 零件尺寸 + 缩放系数 + 允许的公差
其中,零件尺寸是指实际零件的尺寸,缩放系数是指将零件尺寸按比例缩小后的尺寸,允许的公差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允许的误差范围。

2. 模具压力计算公式
在模具设计中,模具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以下是计算模具压力的公式:
模具压力 = 零件面积× 材料的流动应力
其中,零件面积是指模具上受力的面积,材料的流动应力是指材料在模具中流动时所受的应力。

3. 模具强度计算公式
在模具设计中,模具的强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以下是计算模具强度的公式:
模具强度 = 材料的屈服强度× 模具截面面积
其中,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承受一定应力后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模具截面面积是指模具在受力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4. 模具温度计算公式
在模具设计中,模具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

以下是计算模具温度的公式:
模具温度 = 热流量× 模具材料的热传导系数× 模具厚度
其中,热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模具表面的热量,模具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是指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模具厚度是指模具在受热方向上的厚度。

总结
以上是几个常用的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在模具设计中,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于模具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都非常重要。

因此,设计人员应该熟练掌握这些计算公式,以便更好地完成模具的设计工作。

模具计算法

模具计算法

1.经验计算法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各项比例通常为:材料费:材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加工费与利润:30%-50%;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试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增值税:17%2.材料系数法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模具价格=(6~10)*材料费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压铸模=10*材料费模具报价估计1、首先要看客户的要求,因为要求决定材料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艺。

2、选择好材料,出一个粗略的模具方案图,从中算出模具的重量(计算出模芯材料和模架材料的价格)和热处理需要的费用。

(都是毛胚重量)3、加工费用,根据模芯的复杂程度,加工费用一般和模芯材料价格是1.5~3:1,模架的加工费用一般是1:1。

4、风险费用是以上总价的10%。

5、税6、设计费用是模具总价的10%。

模具的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模具的报价与结算是模具估价后的延续和结果。

从模具的估价到模具的报价,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结算,形成最终模具的结算价。

在这个过程里,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模具价格=模具结算价。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价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现波动误差值。

这就是以下所要讨论的问题。

当模具估价后,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整理成模具的报价,为签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据。

通过反复洽谈商讨,最后形成双方均认可的模具价格,签订了合同。

才能正式开始模具的加工。

一、模具估价与报价、报价与模具价格模具估价后,并不能马上直接作为报价。

一般说来,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客户心理、竞争对手、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估价进行适当的整理,在估价的基础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报价。

经过讨价还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报价。

但是,当模具的商讨报价低于估价的10%时,需重新对模具进行改进细化估算,在保证保本有利的情况下,签订模具加工合同,最后确定模具价格。

模具重量计算公式

模具重量计算公式

模具重量计算公式模具重量计算公式是模具制造中的重要计算方法,通过对模具重量的计算可以帮助制造者准确预估材料成本和生产周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模具重量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1. 模具重量计算公式模具重量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简单模具和复杂模具。

其中,简单模具指的是形状规则、结构简单的模具,复杂模具指的是形状复杂、结构复杂的模具。

其具体公式如下:(1)简单模具的计算公式模具重量= 材料密度× 模具体积其中,材料密度:单位为g/cm³,是指模具制造材料的密度。

模具体积:单位为cm³,是指模具的容积。

(2)复杂模具的计算公式模具重量= 模具基底重量 + 各零部件重量和其中,模具基底重量:基底材料密度× 基底面积× 基底厚度。

各零部件重量和:各零部件材料密度× 各零部件体积和。

2. 模具重量计算的应用模具重量计算公式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成本估算通过对模具重量进行计算,制造者可以准确估算所需材料的成本。

在生产中,材料成本占据制造成本的较大比重,因此准确预估材料成本有利于优化制造过程。

(2)生产周期预估模具制造的生产周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模具的重量也是影响生产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模具重量进行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预估制造周期,从而为生产安排提供参考依据。

(3)模具设计优化对于复杂模具来说,模具的重量也是设计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过重的模具会造成制造成本过高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设计合理的模具重量对于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的控制至关重要。

总之,模具重量计算公式的掌握对于模具制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制造者准确预估成本和生产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有益于模具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

塑胶模具报价的计算公式

塑胶模具报价的计算公式

塑胶模具报价的计算公式
1.材料成本计算:
首先,根据模具的尺寸和产品的结构,确定使用的模具材料,例如:钢材、铝合金等。

然后,根据模具所需的材料量以及材料的单价,计算模具的基本材料成本。

模具材料成本=模具所需材料量×材料单价
2.制造工艺成本计算:
制造工艺成本包括模具加工的各个步骤,例如:铣、刨、磨、电火花等。

制造工艺成本=加工步骤1成本+加工步骤2成本+...+加工步骤n成本
3.制造周期成本计算:
制造周期成本包括模具制造所需的时间成本、设备使用成本等。

制造周期成本=制造时间×设备使用成本
4.其他成本计算:
其他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开发成本、运输费用等。

5.利润计算:
利润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情况、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利润率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变动。

利润=成本×利润率
6.报价计算:
综合以上因素,将所有成本加总并加入利润,得到最终的塑胶模具报价。

报价=材料成本+制造工艺成本+制造周期成本+其他成本+利润
需要注意的是,塑胶模具报价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市场的竞争情况、供求关系以及客户的特殊需求等因素。

因此,以上公式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具体的报价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综合考虑。

模具费用怎么计算【精选文档】

模具费用怎么计算【精选文档】

模具费用怎么计算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经验计算法模具价格=材料费+设计费+加工费与利润+增值税+试模费+包装运输费各项比例通常为:材料费:材料及标准件占模具总费用的15%—30%;加工费与利润:30%-50%;设计费:模具总费用的10%-15%;试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内,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内;包装运输费:可按实际计算或按3%计;增值税:17%2。

材料系数法根据模具尺寸和材料价格可计算出模具材料费.模具价格=(6~10)*材料费锻模,塑料模=6*材料费压铸模=10*材料费模具报价估计1、首先要看客户的要求,因为要求决定材料的选择以及热处理工艺。

2、选择好材料,出一个粗略的模具方案图,从中算出模具的重量(计算出模芯材料和模架材料的价格)和热处理需要的费用。

(都是毛胚重量)3、加工费用,根据模芯的复杂程度,加工费用一般和模芯材料价格是1。

5~3:1,模架的加工费用一般是1:1。

4、风险费用是以上总价的10%。

5、税6、设计费用是模具总价的10%.模具的报价策略和结算方式模具的报价与结算是模具估价后的延续和结果。

从模具的估价到模具的报价,只是第一步,而模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模具制造交付使用后的结算,形成最终模具的结算价。

在这个过程里,人们总是希望,模具估价=模具价格=模具结算价.而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价并不完全相等,有可能出现波动误差值。

这就是以下所要讨论的问题。

当模具估价后,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整理成模具的报价,为签定模具加工合同做依据。

通过反复洽谈商讨,最后形成双方均认可的模具价格,签订了合同。

才能正式开始模具的加工.一、模具估价与报价、报价与模具价格模具估价后,并不能马上直接作为报价.一般说来,还要根据市场行情、客户心理、竞争对手、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估价进行适当的整理,在估价的基础上增加10-30%提出第一次报价.经过讨价还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调低报价。

模具面积计算重量计算公式

模具面积计算重量计算公式

模具面积计算重量计算公式在模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计算模具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模具的重量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和生产效率。

因此,了解模具面积计算重量的计算公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模具的重量可以通过模具的面积来计算。

模具的面积是指模具的外表面积,包括模具的底部、侧面和顶部。

模具的面积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然后通过密度计算出模具的重量。

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如下:A = 2πrh + 2πr^2。

其中,A表示模具的表面积,π表示圆周率,r表示模具的半径,h表示模具的高度。

在实际应用中,模具的形状各异,因此计算模具的面积需要根据模具的实际形状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模具形状的面积计算公式:1. 圆柱形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A = 2πrh + 2πr^2。

其中,r表示模具的半径,h表示模具的高度。

2. 立方体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A = 6s^2。

其中,s表示模具的边长。

3. 圆锥形模具的面积计算公式:A = πr(r + l)。

其中,r表示模具的底部半径,l表示模具的斜高。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模具的表面积。

一旦得到了模具的表面积,就可以通过模具的密度来计算模具的重量。

模具的密度一般是通过材料的密度来确定。

不同的模具材料有不同的密度,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模具的密度。

一般来说,模具的密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ρ = m/V。

其中,ρ表示模具的密度,m表示模具的质量,V表示模具的体积。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模具的密度。

然后,通过模具的面积和密度,就可以计算出模具的重量:W = ρA。

其中,W表示模具的重量,ρ表示模具的密度,A表示模具的表面积。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模具的重量。

这对于模具的设计和制造非常重要。

知道模具的重量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此外,计算模具的重量还可以帮助制造商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知道模具的重量可以帮助制造商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

模具设计计算公式介绍如下:
1.模具尺寸计算公式
•模具长度L = 零件长度+ 拉料量+ 压头高度+ 开料量+ 模板厚度
•模具宽度W = 零件宽度 + 拉料量 + 压头宽度 + 开料量 + 2 x 壁厚
•模具高度H = 零件高度 + 拉料量 + 压头高度 + 开料量 + 2 x 壁厚
2.模具压力计算公式
•模具最大压力Fmax = (K x A x S x T) + (K x B x S x T) 其中,K为系数,A为零件的侧面积,B为零件的底面积,S为
材料抗拉强度,T为材料的厚度。

3.模具材料选择公式
•模具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到模具的使用寿命、成本、加工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模具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
良好的热导性和耐磨性等特点。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合
金钢、硬质合金等。

4.模具加工工艺公式
•模具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计算,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切削力等。

这些参数的计算公式与加工工艺有关,
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模具设计公式,但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和调整。

在实际模具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模具的结构、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生产批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到工件圆角位置必须要进行两次拉深,材料有向侧向挤流因素,所以计算毛坯尺寸时建议将展开圆角半径R 加大10%--20%。

两次拉深的相互关系应符合以下几点。

①两次拉深的脚步圆角半径中心不同。

②第二次拉深可不带压边圈,所以工序间的壁间距和角间距不宜过大。

通常取值为 壁间距 b=(4--5t)=4mm
角间距 x ≤0.4b=0.5--2.5mm=1.6mm
③第二次拉深高度增量一般约为:∆H =b-0.43(r p1-r p2)
式中 r p1—第一次拉深后的底部圆角半径;r p2—第二次拉深后的底部圆角半径。

从上式看出,若b=0.43(r p1-r p2) ,则∆H=0,即两次拉深高度没有变化。

Rp1=13.3mm Rp2=4mm
(3)核算角部的拉深系数 对于低盒形件,由于圆角部分对直边部分的影响相对较小,圆角处的变形量大,故变形程度用圆角处的假想拉深系数表示为:
R r =
m
式中 r —角部的圆角半径;
R —毛坯圆角部分的假想半径。

由表取m1=0.31 12.015/3m R r m <===
所以不能一次拉深成形。

2.2拉深力计算
低的矩形盒(一次工序拉深) 拉深力计算公式:F=(2A+2B-1.72r)t σb k 4
A 和
B —工件长和宽;
r —工件角部半径;
t —工件材料厚度;
σb —工件抗拉强度;
k 4—低矩形件的系数取0.7。

F=(2×400+2×200-1.72×15)×0.8×520×0.7=342kN
落料刃口尺寸:A=447mm 、B=256mm 、R=15mm
工件尺寸公差:0.097mm, 0.081mm, 0.030mm
凸凹模间隙:0.035mm ,0.040mm, 0.020mm
落料凹模计算:凹模厚度48mm 凹模壁厚72mm
凹模板尺寸550*360mm
拉伸凹凸模
图 6-2
6.2.2 凸凹模的设计
凸凹模是复合模具中常见的结构,在本设计中绝大部分是凸凹模,所以凸凹模的设计是本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凸凹模内外缘之间的壁厚取决于冲裁件的尺寸。

壁厚的取舍是凸凹模能否承受正常工作的关键,要取的合适。

通过查表 2.96(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刘建忠主编)其复合模的的凸、凹模最小壁厚δ=5 ㎜,所设计零件满足要求。

6.2.3 卸料零件的设计
由于本工件的厚度较厚卸料力较大且对工件表面没有特殊要求所以选用刚性卸料板由表 7­5 查的其厚度为 15mm查得卸料板孔与凸模的单边间隙 Z1/2=0.5。

由四个 M8 螺钉固定于凹模上完成卸料。

6.2.4 定位零件的设计
在本模具中采用的是条料,所以选用导料销和挡料销来实现对冲裁条料的定位。

导料销一个位于条料的一侧。

从右向左送料时,装在左侧。

导料销在本模具中直接通过垫块安装在凹模板上。

在装配图中很容易看到。

挡料销同样起定位的作用,用它挡住搭边或冲件轮廓,以限定条料的送进距离。

在本模具中试用固定挡料销,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在中销模具中广泛应用作定距;本模具为台阶式工作部分与固定部分直径相差大,压入凹模后不削弱模具的凹模强度。

6.2.5 打料装置的设计
在本模具中采用打杆推动连接推杆来完成打料动作,打杆穿过模柄凸露在模具的外面,当完成一次冲裁时压力机滑块回程,打杆与压力机的打料横杆相碰,打杆推动连接推弹性压料装置设置在单动压力机的拉深模中。

弹性压料装置可分为弹簧式、橡胶式和气垫式三种。

弹簧式和橡胶式压料装置通常只用于浅拉深,压料装置结构简单,在中小型压力机上使用较为方便。

气垫式压料装置压料效果好,压料力基本上不随工作行程而变化,但这种压料装置结构复杂杆将卡在凸凹模的凹模孔内的工件打下。

17
据分析,拉深时所需的压边力,在拉深开始阶段要求较大,而随着拉深深度的加大,压边力随之减小,才会有利于拉深的进行,对于薄料的拉深尤为重要。

因而选择气垫装置和平面形压料圈。

2、采用压边圈的作用
拉深过程中,坯料凸缘内受到切向压应力的作用(如下图所示)、常会失去稳定性而产生起皱现象。

在拉深工序中,起皱是造成废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防止出现起皱现象是拉深工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影响起皱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坯料的厚度直接影响到材料的稳定性。

所以,坯料的相对厚度值t/D越大(D为坯料的直径),坯料的稳定性就越好,这时压应力的作用只能使材料在切线方向产生压缩变形(变厚),而不至于起皱。

坯料越薄,则越容易产生起皱现象。

在拉深过程中,轻微的皱隅出现以后,坯料仍可能被拉人凹模,而在直筒的上端形成褶痕。

如出现严重皱褶,坯料不可能被拉人凹模里,则在凹模圆角处产生破裂。

防止起皱现象的可靠途径是提高坯料在拉深过程中的稳定性。

其有效措施是在拉深时采用压边圈将坯料压住。

压边圈的作用是,将坯料约束在压边圈与凹模平面之间,坯料虽受有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但它在厚度方向上不能自由起伏,从而提高了坯料在流动时的稳定性。

另外,压边力的作用,使坯料与凹模平面间、坯料与压边圈之间产生了摩擦力,这两部分摩擦力,都与坯料流动方向相反,其中有一部分抵消了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使材料的切向压应力不会超过对纵向弯曲
的抗力,从而避免了起皱现象的产生。

由此可见,在拉深工艺中,正确地选择压边圈的形式,确定所需压边力的大小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