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

合集下载

《原子力显微镜》课件

《原子力显微镜》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和扫 描速度,并应用于更多领域。
七、参考文献
1 相关学术论文
1. Title 1 2. Title 2 3. Title 3
2 专业书籍
1. Title A 2. Title B 3. Title C
二、工作原理
探针的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使用微小的探针探测物质表面,获得原子级别的高分辨率图像。
检测原理
通过探测器记录探针的弯曲变化,从而推断物体表面的高度和形貌。
显示方法
利用电子信号将探测到的数据转化为高清图像,可实时显示。
三、应用领域
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材料 表面的形貌和结构,帮助研究 纳米级别的材料。
《原子力显微镜》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优缺点分析,以及操作 和维护的常见问题解答。
一、前言
什么是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能够 观测到物质的原子尺度细节。
发展历史
原子力显微镜于1986年由Gerd Binnig和Heinrich Rohrer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奖。
原子力显微镜的分辨率可达到纳米级别,扫描范围取决于探针的尺寸和扫描区域。
如何正确操作原子力显微镜
正确操作原子力显微镜需要进行样品制备、参数设置和扫描操作等步骤。
原力显微镜的维护
维护原子力显微镜需要保持清洁,及时更换探针并进行校准。
六、结论
原子力显微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级别材料研究和生物学研究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
纳米尺度材料表征
该技术可用于研究纳米颗粒、 纳米管和纳米线等纳米材料的 特性。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介绍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介绍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介绍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一种利用原子力相互作用的显微镜,可以在原子尺度上对样品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AFM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无需对样品进行特殊处理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领域。

AFM的原理基于力电荷耦合作用。

当扫描探针和样品表面之间存在距离时,由于它们之间的静电力、范德华力及表面张力等作用,会使探针弯曲。

AFM通过在探针上施加压电力来对探针进行调节,使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保持恒定,从而测量得到探针的形变信息。

通过对形变信息的处理,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三维拓扑图像。

AFM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扫描探头和力传感器。

扫描探头通常由一个尖端和一段弯曲的弹簧杆组成。

尖端的大小一般在纳米尺度,可以用于成像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样品。

弹簧杆的弯曲情况则是通过力传感器来测量的。

在AFM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样品固定在一个大型可移动的扫描平台上。

然后,将扫描探头靠近样品表面,使其与样品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10纳米的量级范围内。

通过扫描平台的控制,可以使探针在样品表面上进行扫描。

当探针在样品表面上移动时,它所受到的相互作用力会随着扫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探针的形变,可以准确测量样品表面的高程和形貌信息。

AFM可以通过不同的模式进行操作,常见的模式包括接触模式、非接触模式和振动模式等。

接触模式是最常用的模式,通过将探针与样品表面保持接触,测量形变信息。

非接触模式则是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的范德华力进行作用,避免了对样品的破坏。

振动模式则是通过控制探针的共振频率来得到形变信息。

AFM不仅可以提供样品表面形貌信息,还可以测量样品的力学性质。

通过改变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测量样品的硬度、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总之,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原子力相互作用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显微镜。

通过测量探针的形变信息,可以获得样品表面的三维拓扑图像和力学性质。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使用方法概述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使用方法概述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使用方法概述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测量技术,它通过感应式测量原理,能够对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力学性质进行非接触式的高分辨率测量。

本文将概述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使用方法。

一、概述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是1986年由盖宝集团的格尔班教授和夏佐夫教授等人开发成功的。

它基于原子到纳米尺度的力学相互作用,通过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非接触式测量的方式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力学性质。

相对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在分辨率和测量范围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原子力显微镜主要由扫描探针、三维扫描装置和检测系统等部分组成。

它通过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探究样品表面的细节。

当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探针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会产生微小的弯曲变形。

利用悬臂悬浮的原理,通过悬臂上的激光束来检测探针的弯曲变形,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图像和数据。

三、原子力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样品准备:在使用原子力显微镜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准备。

首先,清洁样品表面,移除附着在表面上的杂质和污染物。

其次,使样品变得光滑平整,以便更好地观察其表面形貌。

2. 系统调试:在开始实验之前,对原子力显微镜系统进行调试是必要的。

首先,调整探针的接触力,使其在与样品表面接触时不会对样品表面造成损伤。

其次,进行悬臂的校准,以确保探针位置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3. 参数设置:在进行原子力显微镜实验时,需要设置合适的参数。

这包括扫描速度、扫描范围和像素分辨率等。

根据需要观察的特定表面特征,调整这些参数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实验操作:将样品放置在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台上,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观察模式,如接触模式、非接触模式、磁力模式等。

控制系统开始进行扫描,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5. 数据分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获得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和处理。

原子力显微镜法

原子力显微镜法

原子力显微镜法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简称AF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和力学特性测量技术。

它通过在探针和样品表面之间施加微小的力量,利用谐振频率变化的检测原理获得样品表面的拓扑信息,从而实现纳米尺度的观测和测量。

本文将介绍 AFM 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其在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

一、基本原理原子力显微镜是基于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原理工作的。

探针端通过弹性变形受到样品表面的力作用,且力与距离成反比。

AFM以原子尺度的分辨率测量表面形貌,使用悬臂梁弹簧探针,通过测量力传感器的弯曲程度得到样品表面的高低起伏。

由于探针尖端可以被加工成非常尖锐的形状,所以可以实现纳米级别的表面成像。

二、操作流程1. 样品准备:将待测样品表面进行清洗和处理,确保表面干净平整。

2. 探针安装:选择合适的探针并安装在原子力显微镜仪器上。

3. 探针校准:使用标定样品或试样进行探针的校准调整,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调整参数: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要测量的参数,进行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参数设置。

5. 表面成像:将样品放置在仪器台面上,通过控制探针的移动和扫描模式,实现对样品表面的成像。

6. 数据分析:对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所需的拓扑和力学信息。

三、应用领域原子力显微镜法在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表面形貌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实现对材料表面的纳米级别形貌观测,如纳米颗粒、纳米线、纳米薄膜等的形貌表征。

2. 纳米力学性质研究:通过在原子力显微镜中加入力曲线扫描模式,可以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质,如硬度、弹性模量等。

3. 表面化学成分分析:结合原子力显微镜与其他表征手段,如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等,可以实现对样品表面化学成分的分析。

4. 生物医学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可实现对生物分子及细胞的高分辨率成像和测量,对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纳米加工与纳米制造: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控制功能,可以进行纳米级别的构筑、雕刻和操控,用于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器件制造。

化学物质的原子力显微镜

化学物质的原子力显微镜

化学物质的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是一种能够获得材料表面拓扑结构信息的先进纳米分析仪器。

利用其高分辨率的成像能力,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工作原理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基于在原子尺度上感知力的技术。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探针与样品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信息。

其关键部件是一个高精度的微悬臂,类似一个弹簧,其尖端装配有一个纳米级的探针。

当探针靠近样品表面时,通过悬臂的微弯变化,可以感知到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力。

通过记录探针与样品的相对位置变化,就可以重构出样品的表面形貌。

二、应用领域1. 材料科学研究: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材料的晶格结构、表面形貌和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质。

这对于材料研究和新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 纳米电子学:原子力显微镜可以在纳米尺度上探测和调控器件的结构和性能。

这对于纳米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制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生物医学领域:原子力显微镜可用于研究生物材料的表面形貌、细胞力学性质和蛋白质折叠状态。

这对于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三、未来发展趋势1. 高速成像:目前,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速度相对较慢,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来获得一张高质量的成像图像。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成像速度,实现快速、实时的成像。

2. 多模式集成:当前的原子力显微镜通常只能提供一种成像模式,如接触模式或非接触模式。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多模式集成,使得同一台仪器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成像模式。

3. 原位测量:原子力显微镜通常是在大气环境下进行成像,而在许多应用领域,如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所研究的样品往往需要在真空、高温或湿润等特殊环境下进行测量。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原位测量,使得原子力显微镜能够适应更多的实际应用需求。

结语原子力显微镜作为一种强大的纳米级成像工具,已经在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原子力显微镜名词解释

原子力显微镜名词解释

原子力显微镜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原子力显微镜不?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微小世界的探险家!原子力显微镜啊,简单来说,就是能让我们看到超级超级小的东西,小到原子级别的那种!比如说,你能想象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原子在那排列吗?哇塞,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就好像你能清楚看到蚂蚁身上的每一根绒毛一样神奇。


它的工作原理呢,其实也不难理解。

它有个小探针,就像我们的手指一样去触碰那些微小的东西,然后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把这些触碰的信息转化成图像,让我们能看到那些微小世界的模样。

(这就好像盲人通过触摸来感受物体的形状一样。


我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里,大家都围着原子力显微镜,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期待着能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

当那清晰的原子图像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忍不住惊叹出声!“哇,原来原子是这样排列的啊!”(那种感觉就像你第一次看到浩瀚的宇宙星空一样震撼。

)而且哦,原子力显微镜的用处可大了去了!它能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各种材料的性质,比如它们的硬度啊、粗糙度啊等等。

这对研发新材料、改进现有材料可太重要啦!(这不就像是给科学家们配备了一双超级微观的眼睛嘛!)
原子力显微镜真的是现代科学的一个神奇工具,它让我们能深入到微小的世界中去探索、去发现。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微观世界的
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以前从未想象过的景象。

所以啊,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原子力显微镜,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原子力显微镜ppt课件

原子力显微镜ppt课件
1986年,徳裔物理学家G.Binnig等人原子力显微镜进行了改良,开 始使用微悬臂梁作为探针。
1988年,国外开始对原子力显微镜进行改进,激光检测原子力显微镜。 1989年,白春礼等人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原子力显微镜,并跻身于国
际先进行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原子力显微镜在研究分子识别中的应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领域中相当普遍, 例如,受体和配体的结合,抗原和抗体的结合, 信息传递分子间的结合等,是生物体中信息传递 的基础。
光学显微镜
显 微 镜
暗视野显微镜 实体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偏光显微镜 位相显微镜 倒置式显微镜 微分干涉显微镜 摄影显微镜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扫描式电子显微镜
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原子力显微镜的构成

原子力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
▪ 检测细胞间的局部刚度(local stiffness)
T47D细胞被附着在包被了伴刀豆球蛋白A的微悬臂上
20
4、AFM观察动态生物过程
▪ AFM也是观察细胞生物过程的非常有效的工具。Haeberle 等用AFM记录了单个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的过程。
▪ Ohnesorge以类似的方法研究了痘病毒和活细胞,得到了 痘病毒感染活细胞全过程的AFM图。通过活着的细胞观察 子代病毒颗粒-并用AFM在水溶液环境中在分子水平分辩 出有规则重复的烙铁状结构(宽7-11nm长60-90nm,和准有 序的环状结构(直径5-10nm)观察中发现在感染前后最初几 小时,细胞并无显著变化;子代病毒粒子沿细胞骨架进入细 胞内部,还发现了胞吐、病毒颗粒聚集等现象。
▪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 Yokokawa M, Wada C, Ando T, et al. Fastscann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veals the ATP/ADP-dependent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GroEL. EMBO J 2006;25:4567-76
▪ Thie M, Interactions between trophoblast and uterine epithelium:monitoring of adhesive forces, Hum.Reprod. (1998) 13 (11):3211-3219.
18
3、AFM检测活细胞间相互作用
原子力显微镜(AFM)
1
目录
▪ AFM的成像原理 ▪ AFM用于生命科学的优势与特点 ▪ AFM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 ▪ AFM存在的问题 ▪ AFM最近的研究进展 ▪ 总结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力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表面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AFM基本原理
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就是将探针装在一弹性微悬臂的一端,微悬臂的另一端固定,当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时,探针与样品表面原子间的排斥力会使得微悬臂轻微变形,这样,微悬臂的轻微变形就可以作为探针和样品间排斥力的直接量度。

一束激光经微悬臂的背面反射到光电检测器,可以精确测量微悬臂的微小变形,这样就实现了通过检测样品与探针之间的原子排斥力来反映样品表面形貌和其他表面结构。

在原子力显微镜的系统中,可分成三个部分:力检测部分、位置检测部分、反馈系统。

如图一显示。

1)力检测部分 在原子力显微镜系统中,所要检测的力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

使用微悬臂来检测原子之间力的变化量。

如图2所示,微悬臂通常由一个一般100~500μm长和大约500nm~5μm厚的硅片或氮化硅片制成。

微悬臂顶端有一个尖锐针尖,用来检测样品-针尖间的相互作用力。

(2)位置检测部分 在原子力显微镜系统中,当针尖与样品之间有了作用之后,会使得悬臂摆动,所以当激光照射在微悬臂的末端时,其反射光的位置也会因为悬臂摆动而有所改变,这就造成偏移量的产生。

在整个系统中是依靠激光光斑位置检测器将偏移量记录下并转换成电的信号,以供SPM控制器作信号处理。

聚焦到微悬臂上面的激光反射到激光位置检测器,通过对落在检测器四个象限的光强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由于表面形貌引起的微悬臂形变量大小,从而得到样品表面的不同信息。

(3)反馈系统 在原子力显微镜系统中,将信号经由激光检测器取入之后,在反馈系统中会将此信号当作反馈信号,作为内部的调整信号,并驱使通常由压电陶瓷制作的扫描器做适当的移动,以保持样品与针尖保持一定的作用力。

2.AFM 有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接触模式( contact mode) 、非接触模式(noncontact mode) 和共振模式或轻敲模式(Tapping Mode) 。

(1)接触模式:
从概念上来理解,接触模式是AFM最直接的成像模式。

AFM 在整个扫描成像过程之中,探针针尖始终与样品表面保持亲密的接触,而相互
作用力是排斥力。

扫描时,悬臂施加在针尖上的力有可能破坏试样的表面结构,因此力的大小范围在10 - 10~10 - 6 N。

若样品表面柔嫩而不能承受这样的力,便不宜选用接触模式对样品表面进行成像。

(2)非接触模式
非接触模式探测试样表面时悬臂在距离试样表面上方5~10 nm 的距离处振荡。

这时,样品与针尖之间的相互作用由范德华力控制,通常为10 - 12 N ,样品不会被破坏,而且针尖也不会被污染,特别适合于研究柔嫩物体的表面。

这种操作模式的不利之处在于要在室温大气环境下实现这种模式十分困难。

因为样品表面不可避免地会积聚薄薄的一层水,它会在样品与针尖之间搭起一小小的毛细桥,将针尖与表面吸在一起,从而增加尖端对表面的压力。

(3)敲击模式
在敲击模式中,一种恒定的驱使力使探针悬臂以一定的频率振动。

当针尖刚接触样品时,悬臂振幅会减少到某一数值。

在扫描过程中,反馈回路维持悬臂振幅在这一数值恒定,亦即作用在样品上的力恒定,通过记录压电陶瓷管的移动得到样品表面形貌图。

对于接触模式,由于探针和样品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引起微悬臂发生形变,也就是说微悬臂的形变作为样品和针尖相互作用力的直接度量。

同上述轻敲式,反馈系统保持针尖—样品作用力恒定从而得到表面形貌图。

原子力显微镜是用微小探针“摸索”样品表面来获得信息,所以测得的图像是样品最表面的形貌,而没有深度信息。

扫描过程中,探针在选定区域沿着样品表面逐行扫描。

实验扫描的是光栅,纳米铜微粒以及纳米微粒,选用的是轻敲式。

敲击模式优点:敲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样品对针尖的粘滞现象,因为针尖与样品表面接触时,利用其振幅来克服针尖"样品间的粘附力。

并且由于敲击模式作用力是垂直的,表面材料受横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都比较小,减小扫描过程中针尖对样品的损坏。

所以对于较软以及粘性较大的样品,应选用敲击模式。

三、实验仪器
激光器、高压电源、控制机箱、电脑
四、实验内容
1、依次开启:电脑-控制机箱-高压电源-激光器。

2、用粗调旋钮将样品逼近微探针至两者间距<1 mm。

3、再用细调旋钮使样品逼近微探针:顺时针旋细调旋钮,直至光斑突然向PSD移动。

4、缓慢地逆时针调节细调旋钮并观察机箱上反馈读数:Z反馈信号约稳定在-250左右(不单调增减即可),就可以开始扫描样品。

5、读数基本稳定后,打开扫描软件,开始扫描。

6、扫描完毕后,逆时针转动细调旋钮退样品,细调要退到底。

再逆时针转动粗调旋钮退样品,直至下方平台伸出1厘米左右。

7、实验完毕,依次关闭:激光器-高压电源-控制机箱。

8、处理图像,得到尺寸。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中测了两个样品,首先测得是铜样品。

二维表面扫描:
计算机处理后的三维表面图:
粗糙度 Ra: 15.8 nm ; Ry: 115.0 nm ; Rz: 115.0 nm
扫描范围 X: 4000 nm ; Y: 4000 nm
图像大小 X: 400 pixel ; Y: 400 pixel
2、第二个样品为透明导电氧化铟薄膜(Indium tin oxide,ITO)二维表面扫描:
计算机处理后的三维表面图:
图像大小: 400×400 象素
扫描范围: X:4000 nm ; Y:4000 nm
粗糙度 Ra: 3.1 nm ; Ry:47.4 nm ; Rz: 47.4 nm
从上述两个实验结果所测量的图貌不难看出,AFM扫描出的图形能直接看出样品的表面结构。

从三维图像中物体的起伏情况可以看出样品表面各区域的粗糙度。

在实验过程中,因为AFM 的针尖是整个仪器最脆弱的部分,一碰即断,所以应该防止一切物体与针尖直接接触,只要注意在装样品和粗调时不要碰到尖针即可。

在装样品时维持样品表面的清洁,否则测量的图不清晰。

此外,桌面的震动会使扫描的图形出现一条缝。

由于实验采用的是接触模式,周围环境的震动会影响图形的的测量结果,因而开始扫描后尽量保持实验桌的稳定,否则过大的震动会破坏图形。

六、思考题
1、AFM探测到的原子力的由哪两种主要成分组成?
答:一种是在探针与样品间的距离比较大时表现出的吸引力,即范德瓦耳斯力;另一种是电子云重叠产生的排斥相互作用,当距离比较近时,此时由于电子云重叠,会产生排斥相互作用,它比范德瓦耳斯力随d的变化大得多,这时表现为排斥力。

2、怎样使用AFM-Ⅱa和CCD光学显微镜,才能较好地保护探针?
答:实验中调节时要集中注意力,粗调时要慢慢均与地调,看好探针和样品的接触距离,不要让指针压迫样品,大约1mm时即停止;细调时,要时刻注意光斑的位置,当光斑移动后即刻停止顺时针转动,再逆时针回调到合适位置。

另外,扫描过程中要保证探针不产生破坏性形变。

3、原子力显微镜有哪些应用?
答:①原子力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金属和半导体的表面形貌、表面重构、表面电子态及动态过程,超导体表面结构和电子态层状材料中的电荷密度等。

②原子力显微镜可以用来进行高分子材料纳米机械性能的研究在接触式AFM中.以不同的力扫描样品可以得到样品机械性能的信息。

高分子材料弹性模量的变化范围从几MPa到几GPa,这就需要根据样品的不同性质来选样低力或高力对样品成像。

③另外原子力显微镜在摩擦学中的有许多应用,如纳米摩擦、纳米润滑、纳米磨损、纳米摩擦化学反应和机电纳米表面加工等。

④AFM也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强有力的工具。

生物大分子不同于一般高分子聚合物.它在生物体中多以单个分子存在,因此容易得到单个分子的形貌图像,单个生物分子的三维形貌及动力学性质研究对解释生命现象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今人们用AFM研究各种生物分子,如DNA、蛋白质、抗原抗体分子及其他一些重要分子。

4、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相比,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受什么因素限制?
答:①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存在衍射极限,只能分辨光波长或电子波长以上线度的结构。

②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主要取决于:探测器PSD对光斑位置的灵敏度;探针针尖的尺寸;悬臂的长度和激光光线的长度之比;微悬臂的弹性系数,弹性系数越低,AFM越灵敏。

对于分辨率一定的图像,扫描范围越小,获得的表面形貌越精细。

5、要对悬臂的弯曲量进行精确测量,除了在AFM中使用光杠杆这个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达到相同数量级的测量精度?
答:除了光杠杆以外,还可采用自差法,外差法干涉法等,这都属于光学检测法。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学方法,主要包括隧道电流检测法电容检测法。

隧道电流法根据隧道电流对电极间距离非常敏感的原理,将SIM用的针尖置于微悬臂的背面作为探测器,通过针尖与微悬臂间产生的隧道电流的变化就可以检测由于原子间相互作用力令微悬臂产生的形变。

电容法通过测量微悬臂与一参考电极间的电容变化来检测微悬臂产生的形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