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合集下载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它挑战了传统智力定位理论的观点,主张人类智力是多元化的、具有多种类型的智能。

加德纳认为智力不仅仅是智商的衡量,而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这一理论成为教育的突破口,引发了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革新。

一、背景引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源自对传统智力定位观念的质疑。

传统智力理论主要以语言和数学能力为核心,而忽视了其他领域(如音乐、运动、人际交往等)的智力发展。

加德纳通过涉及不同领域的研究,揭示了人类智力的多维性,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多元智能的分类和特点多元智能理论将智力分为以下九个类型: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

这些智能类型在不同个体中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和能力。

1. 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指的是对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包括说、听、阅读和写作等各个层面。

具有这种智能的人擅长语言表达,善于沟通和解释。

2. 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和处理数学关系的能力。

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善于分析和推理,擅长逻辑思考和数学运算。

3. 空间智能空间智能指的是对物体空间关系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包括空间形象的创造和分析能力。

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善于观察、想象和构图,擅长绘画、设计和导航等活动。

4. 音乐智能音乐智能指的是对音调、节奏和旋律的感知和敏锐度,以及对音乐表达和表演的能力。

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具有天赋,擅长演奏乐器和作曲。

5. 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指对肌肉和身体协调能力的掌握,以及对体育和运动技能的感知和运用。

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具备良好的协调性和动作感知能力,擅长各种体育运动和舞蹈表演。

6. 人际智能人际智能指的是个体处理人际关系、理解他人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名词解释

多元智能理论名词解释

多元智能理论名词解释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人类智能并不是单一的统一能力,而是由多个独立的智能组成。

加德纳在其理论中共提出了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对于语言组织、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这种智能强的人擅长言语表达、阅读、写作和虑词。

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较其他智能高,通常在沟通能力上具备优势。

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对于数学、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敏感度。

这种智能强的人思维逻辑缜密,善于分析、推理、处理抽象概念等,通常在科学、数学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对于空间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这种智能强的人善于辨别、组织和操作空间,能够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图形、图像和空间关系。

他们通常在艺术、设计和建筑等领域具备突出的表现力。

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对于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这种智能强的人对音乐的节奏、音调、旋律和和声等方面具备敏感度和表现力,擅长演奏、创作和欣赏音乐。

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对于身体运动和动作协调的能力。

这种智能强的人对于身体的感知和控制能力非常高,擅长体育运动、舞蹈和手工艺等活动。

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他人交往、理解和协作的能力。

这种智能强的人善于观察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能够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合作和领导。

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对自己内心思想、感受和情绪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张华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加德纳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于1983年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七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

这一理论提出后在美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高低。

1921年,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又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概念。

智商的公式是:智商(1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所谓智力年龄,是指一个人在做智力测试中所能达到的水平。

特尔曼还提出了通过智商测验了解儿童智力水平的一套方法,从而建立了“智商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成功取决于智商的高低。

从此,智商理论风行一时,人们已习惯于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高低,进而推断他的成就大小。

在大批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人的智力的同时,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则从智力之外的因素,来探讨其在人们成功之中的作用。

1935年,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之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

但是,这一理论提出后,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1957年11月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震动了全美国,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

一些教育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却是落后的,两国科技人员不同的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

经过十年的讨论,美国决定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由美国著名哲学家弋德曼主持。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简介
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行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 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系统地提出,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 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其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 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由于该理论的内涵和我国目前正在倡导实施的素质教育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国自20世纪90 年代以来对多元智能理论予以较多介绍,并且越来越认识到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价值,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是对 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提倡全面的、多样化的人才观
(1)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人才群体。
(2)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某方面的人才,都有可能获得 某方面的专长。
谢谢观看
理论内涵
理论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对智力的定义和认识与传统的智力观是不同的。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 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 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多元智能中的各种智能内涵是:
多元智能理论
心理学
01 简介
03 理论起源 05 教育理念
目录
02 定义 04 理论内涵
基本信息
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 (H.Gardner)博士提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
按照皮亚杰认知理论以及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一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 的一种能力。加德纳感到,“这种固定的观念强调了脑力的存在与重要性——这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有各种不 同的称呼:理性、智力或大脑的运用”。但这种传统的智力理论过于狭隘,它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 其他方面,如音乐、空间感知、肢体动作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以传统的智力观为基础的智力测试和考试,也主要 集中在语言表达和数理推断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这种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 预测学生毕业以后的情况,乃至今后的潜力和表现则无能为力。

多元智能简介

多元智能简介

多元智能简介多元智能理论的由来: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零点项目”创立于1967年,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

1973年纳尔逊·古德曼教授退休。

“零点项目”开始由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卫·帕金斯教授以及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负责。

1983年,加德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明确提出了“多元智力”这一概念,这标志着多元智力理论的正式诞生。

出乎意料的是该理论并没有在心理科学领域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招致了一些心理学专家的反对和批评。

然而,这一理论却在教育领域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不仅在其发源地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欢迎,而且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得到了认同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命性”变革,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

多元智力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对于智能的界定,加德纳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表述。

1983年,在《心智的结构》中,加德纳表明“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1993年,在《多元智力》一书中,加德纳明确提出“我们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活动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目标的正确路线。

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

1999年,在《智能的重构》中,加德纳再一次给出了自己的智能定义,即“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在某一文化背景中被激发出来,从而解决问题或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

由此可看出,加德纳的智能观非常强调智能的文化属性、实践性、可见性、发展性以及对创造能力的重视。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

多元智能理论介绍引言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一种理论,旨在重新定义智能。

传统的智力测试常将智能局限在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等方面,而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包括多个不同的维度。

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介绍。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多元智能理论将智能定义为一种在不同领域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智能不仅仅是通过智力测试来衡量的,还应该考虑个体在各种实际情境中的表现。

他提出了以下七种基本的智能:1.语言智能:指的是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如词汇量、语法运用等。

2.逻辑数学智能:指的是解决逻辑问题、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的能力。

3.空间智能:指的是对空间的感知、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如绘画、建模等。

4.音乐智能:指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演奏乐器、作曲等。

5.运动智能:指的是掌握各种身体动作和运动技巧的能力,如运动员、舞蹈演员等。

6.关系智能:指的是理解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如领导能力、社交能力等。

7.自然智能:指的是对自然环境的观察、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如动植物分类、环境保护等。

这七种智能可以相互独立地存在于个体中,每个人在各个智能方面都有不同的天赋和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教育和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意义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将教育重点放在个体的特长和兴趣上,通过培养多种智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智力测评只关注语言和数学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开发。

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个体在不同智能领域的潜能和发展,试图将教育与学生的兴趣和天赋相结合。

评估意义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种全面评估个体能力的方法。

传统的智力测试只考虑语言和数学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智能的表现。

多元智能理论引导人们关注个体在不同智能方面的表现,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个体的能力和潜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领域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涉及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和科学等各个领域。

多元智能论名词解释

多元智能论名词解释

多元智能论名词解释多元智能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首次提出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智能的概念应该超越传统的智商观念,将智力分为多个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智能类型。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能,每种智能都独立存在,可以相互运用和发展。

多元智能论是对智力多元性的一种解释。

加德纳确定了七种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智能类型:1. 逻辑数学智能:指人们在数学、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智能。

这种智能的人在逻辑学和科学领域具有出色的能力。

2. 语言智能:指人们在阅读、写作、口头表达和语言理解方面的智能。

具有这种智能的人通常在语言表达和文字处理方面能力较强。

3. 空间智能:指人们在空间认知和思维方面的智能。

具有较强空间智能的人通常擅长解析和构建空间图形。

4. 音乐智能:指人们在音乐理解、创作和表演方面的智能。

具有较强音乐智能的人通常对音调、节奏和音乐的变化非常敏感。

5. 身体运动智能:指人们在身体运动和协调方面的智能。

具有较强身体运动智能的人通常在体育、舞蹈等领域具有出色的能力。

6. 人际智能:指人们在处理他人情绪、交际和沟通方面的智能。

具有较强人际智能的人通常善于与别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7. 自我认知智能:指人们在理解自己情绪、意图和目标方面的智能。

具有较强自我认知智能的人通常具有自我批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多元智能论的核心观点是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多种智能,这些智能之间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因此,教育和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种智能的培养和发展机会,以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多元智能论对教育的影响非常深远。

它提供了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鼓励教育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转变。

同时,它也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类型,教育应该尊重和培养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以激发每个人的潜能。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 理论)由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H。

Gardner)博士提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的理论。

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认识的方式是多元的。

20世纪初,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创造了智力测验,用来测量人的智力的高低。

1916年,德国心理学家施太伦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用数值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重要概念。

1935年,亚历山大第一次提出“非智力因素”这个概念。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之外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因素都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

但是,这一理论提出后,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 源和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内容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 二.智能的内涵与多元智能理论的主
要观点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源起
• 哈佛大学的《零点项目》(Howard Zero Program)
–始于1967年,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纳尔逊.古德 曼教授。
多元智能理论产生的其他原因
•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符 • 和多元文化的理念不谋而合 • 对过分重视标准化检验提出反省 • 受到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 受到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二、智能的内涵与多元智能理论 的主要观点
1. 传统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2. Gardner的突破及对智能的新定义 3. 传统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比较 4. Gardner的八种智能 5.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传统的智力观
• 法国心理学家,Alfred Binet建构了一组智力测验。此测 验中主要以一连串的认知问题测量学生的推理与判断能力, 并且于1905年首度发表,称为「Binet智力测验」。
• 因为Binet测验的结果可以高度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因 此立即受到各国教育界的重视而被翻译成各种语言的版本。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传统的智力观
•Charles Spearman与Alfred Binet •智力是一种一种相当抽象且一般性的能力,是个
人可以应用到任何工作或任务的的单一能力,并 且称这种能力为「g因素」,「g-factor」, “g” 代表的就是一般能力-general capacity (Rybash, Roodin, & Hoyer, 1995)。 •一般人不论进行何种工作或者任务之表现大约都 维持稳定的水平就是因为g因素的关系。
• 在美国的版本受到史丹福大学的心理学家Lewis Terman于 1916年的修正,因此成为广为人知的「Stanford-Binet智 力量表」。
– 在Stanford-Binet智力测验中是将每个年龄所应该具有的能力 为基准,并将此一年龄层的平均表现设定为100,以评断受试 者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在的可能性。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示意图
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语文智能: 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 面文字以表达自己想法 和了解他人的能力。
逻辑数学智能:
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 能力。
1、传统的智力理论观点
• 单一智能:智力仅与认知有关 • 高度遗传性 • 不可塑性 • 高度可评估性:可以脱离具体情景判断 • 可以测试:智商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2、Gardner突破了两点假设
• 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 • 采用单一的、可量化的智能概念即
可对个体进行恰当的描述。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纳尔逊.古德曼教授认为西方人过去花费了大 量精力和金钱去研究和改进逻辑思维和科学教 育,对形象思维和艺术教育的认识却微乎其微, 而东方人则恰好相反。
–他立志从零开始弥补科学教育研究和艺术教育
之间的不平衡,将研究项目命名为《零点项
目》。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oward Earl Gardner)
智能取决于个人和社会情境的相互作 智能是发展的、可培养的
多数人智力水平大致相同
不同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 通过智能组合发挥作用
开设相同的课程、教学模式统一 一刀切
不同领域,学习内容不同 不同学生,学习内容、方法不同 因材施教
智力组成相同、有优劣之分 有差生
智能组合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 每人都有潜能、有优势领域
Gardner对智能的定义
•Gardner(1983) :「在某种文化情境的价值 标准下,个体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 力」,这个定义强调智能的社会文化性, 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价值观,因而人们 对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现形式的要求也有所 不同。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对智能的定义
•Gardner (1999):一种处理讯息的身心潜 能(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这 种潜能是在某种文化情境下能主动地解决 问题或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产品,这种智 能的定义,智能是看不到也无法测量的, 这些潜能能否被引发出来,要视文化所重 视的价值观及所提供的机会而定,以及一 个人自身、家庭、老师或其他人影响下所 作的选择和决定。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Gardner认为:
智能是“一种加工信息的生物心理潜 能,这些信息能在某文化形态中激活, 并对某种文化进行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或 产品创造。”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 智能看不到、也无法测量; • 潜能能否被激发出来,要视文
化所重视的价值观及所提供的 机会而定,以及一个人自身、 家庭、教师或其他人影响下所 作的选择和决定。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3、传统智力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的比较
传统智力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智力是以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 8种智能、各种智能是平等的

智能组合中有强势智能
解答问题、寻求特定答案的能力 迅速、有效学习的能力
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 实践能力(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能力)
智力属于个人心理范畴 智力相对稳定
–“零点项目”的共同主持人,哈佛大学教 育研究生院教授,美国发展心理学家, 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多年的研 究。
–1983年,出版《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 理论》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 telligences ),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以学科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
多元多维的评价
以统一标准衡量、以纸笔形式多测元试智能理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4、 Gardner的八种智能
• 加德纳认为:
– 智能是多元的 – 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
一书中,加德纳定义了最初的七种智能; – 1996年,增加了一种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 两年后,又讨论了第九种智能(存在智能)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