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拍卖行古玩古董公司诈骗套路
收藏品诈骗案判刑案例

收藏品诈骗案判刑案例
一起收藏品诈骗案件,2016年,被告人吴某在厦门市贩卖贩卖有问题的收藏品 (古董)给不认识的人,诈骗赃款达5万余元,厦门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其作出判决:被告人吴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
厦门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吴某在收藏品买卖中,明知收藏品有问题,而故意隐瞒客户,以收藏品推销非正宗文物诈骗,其行为构成了犯罪诈骗,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条规定,应当依法判处。
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吴某经历受害人的控告,以及证人的证词,法庭认为,勒索赃款的行为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其行为构成了诈骗罪的犯罪。
由于被告人吴某向法院认罪,曾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拿出部分赃款作为赔偿。
法院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且被告人吴某已经向法院认罪,配合裁判机关作出积极认罪,且认罪诚实,因此,准许被告人吴某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
文物诈骗案例分析报告

文物诈骗案例分析报告文物诈骗案例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背景的不断提升,文物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然而,在此过程中,文物诈骗案件也屡屡发生。
本文将分析一起文物诈骗案例,以期对于相关人士提醒与预防。
该案件发生在我国某城市,案件中的主要犯罪嫌疑人为李某。
李某是该城市的一名职员,他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伪造了一批文物。
在2018年,他通过互联网将这批假冒文物进行销售,并成功骗取了十多个买家的资金,共计100余万元。
这些买家一直以为自己买到了价值连城的珍贵文物,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买到了一些伪造品。
在分析这起案件时,我们发现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李某利用了自己的工作便利,伪造了文物并伪造了相关鉴定证书与资料,使得这些假冒文物看上去更具说服力。
其次,由于文物市场的复杂性,买家一般都对文物的鉴别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容易被这些伪造品所迷惑。
再次,互联网的普及和方便性,使得这些文物诈骗活动得以更加隐蔽进行,而且嫌疑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增大了被抓捕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文物诈骗的打击与预防。
首先,建立完善的文物鉴定机构与系统,使得文物的鉴别更加准确和可靠。
其次,加强对于互联网文物交易平台的监管,要求平台方严格审核卖家的资质与商品的真实性。
同时,设立相应的投诉渠道,加大对于文物诈骗的打击力度。
此外,对于买家而言,也要加强对于文物市场的了解与学习,增加购买文物时的慎重。
通过对于这个案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物诈骗犯罪的特点与危害,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可能的预防措施。
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以期全面打击文物诈骗犯罪,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珍贵文物。
“古董”大骗局,看看你是怎么被骗的?

“古董”大骗局,看看你是怎么被骗的?1、玩物本身是一种乐趣,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执著于新老或者材质——如果一件东西可以仿造到以假乱真,或者说已经达到了艺术品的标准,那也是值得赏玩的。
好的仿造品一定是高手的作品,只有与高手过招,摸着石头过河,才能越走越稳。
2、艺术品市场的工作者和参与者,应当做文化的有心人,投资艺术品,不只是获取商业上的利益,也是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一个诚信的市场和交易机制,给收藏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参与平台。
让艺术洗去铜臭,归于艺术。
3、艺术品已沦为圈钱工具,悲哉!只因艺术品投资门槛低,不需要大量资金,谁知道这个惠天下平台会否拿咱们平头老百姓的心血积蓄低价买进、炒高增值、高价拍出,恶意圈钱!4、诈骗公司会跟客户说鉴定不到代的就不用钱,到代的就要交鉴定费和证书费,很多客户会受此诱惑,感觉自己不会吃亏,其实这是一个漏洞,就这样,客户拿过去鉴定的藏品件件都“到代”,这样客户就会开开心心的交钱了!另一种就是会收取客户很少的鉴定费,例如五十一件,或者一百一件,这种就是靠量的,这种其实也是一个漏洞,看一眼就一百几十,所以基本上客户拿去鉴定的藏品他们每件最多看十秒,然后说是赝品!5、艺术品公司通常会打着高价收购,现金交易,买家购买的幌子把您邀约到他们公司,然后进行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只有一个结果,您需要出具一份坚定证书,或是备案登记,那么问题来了,钱谁出呢?.......当然是藏品持有人出,只要您一交钱,结果只有一个,藏品不对,有问题不到代,公司或买家不要。
这样自然而然您掉入他们设的局里面了。
6、一些正规的古董交易平台在交易之前会提前跟您讲明前期需要的费用、如何推广藏品、如何交易、怎样交易以及交易的时间等。
当然也会讲明古董出手不了的心理准备,而不是答应您肯定能出手,并不是每个藏家们的眼睛都是敏锐,还需考虑是否达到投资以及收藏的条件。
只有满足了以上这些条件,才可以安心合作。
揭秘艺术藏品交易背后的“骗局”

揭秘艺术藏品交易背后的“骗局”展开全文揭秘艺术藏品交易背后的“骗局”1、骗子和你签委托合同,并且以估价为基础按比例向你收取推广费,一般是1%。
想想几个月后,几百万巨款就能到手,几万的推广费也就很痛快地支付了。
2、有些皮包公司打着艺术品拍卖的旗号,伪装成正规的艺术品公司,派一些销售人员去寻找接触一些大的藏家或珠宝玉器古玩店店主,声称他们公司要采购一批艺术品或珠宝,并且把采购价提的很高,采购数量也十分巨大,并和店家签订采购意向书。
等到要付款结账的时候,销售人员便会告诉藏家店主,要先给领导送一些提成领导才同意在他们这采购,不然领导没好处不签字。
这时如果店主先向对方汇去所谓的提成,那大多这些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之后对方公司就会百般抵赖不执行采购合同,骗取收受害人送的好处费。
3、拍卖或私下交易不成交退费诈骗:当你接到业务员阐述私下交易或拍卖不成交不收费你们就要注意了,免费操作邀约上门,签合同操作需要交保证金和定金,防止单方违约,保证金和定金到了他们公司,他们就把资金拿到别的地方做投资,拍卖不出去定金退还,扣手续费1000-2000不等,这样公司拿着你们的钱赚钱,只赚不亏,遇到不好的公司宣布破产,你的钱就退不出来了。
4、玩的人都一定听过很多故事,也会讲很多故事,一面铜镜,可以照一段颠沛的岁月;一块美玉,可以锁一段啼笑因缘;一张书法,可以托一场人生感悟;一堆瓷片,可以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可以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可以讲一桩“捡漏”奇谈…可是对于古玩行千奇百怪的故事,我们应经得起推敲,我们都不应轻信。
看不准的东西,就千万不要存着侥幸心理去狂赌血拼。
人不能被故事误导,一切要用事实说话。
5、假扮民工,欺骗心地善良的买家.“假扮民工”是近年出现的新招,每到傍晚下班高峰,或者周末,隔三差五总会看到路边蹲着个民工模样的人,面前摆一个蛇皮袋,里面装一对满是泥土的瓷瓶、一尊铜佛造像等等。
这些基本是不入流的蹩脚赝品,开价也不高,一两千块钱,一旦有人询问,他们就说是在工地上挖到或者拆老房子时捡到。
触目惊心的“艺术品洗钱”手法和步骤

触目惊心的“艺术品洗钱”手法和步骤(1)艺术品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最便利的洗钱工具之一。
艺术品的价值认定没有权威机构也没有估价标准,可以轻易炒成天价.加之艺术品交易不透明,这些都决定了艺术品成为某些人洗钱工具的首选.艺术品拍卖背后进行的洗钱手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黑钱洗白。
例如,甲需要将数亿元黑金变成合法收入,那么就可以在市场上以10万元每张的价格购入艺术家乙的作品,再肆意炒作,将这批画作的价值炒成天价,并将画送拍,通过洗钱组织在不同的拍卖场安排不同的人用1000万元甚至更高的天价拍走,这些钱由甲的黑金来支付,这样黑金就以艺术投资的名义被洗白了。
二是贪污式洗钱。
假设甲手中可以操控1亿元公有资产,就可以成立艺术投资机构或美术馆。
接下来,甲就找到乙联手做局,将乙送拍的价值1000万元的艺术品炒至1亿元,那么多出来的9000万元就可以化公为私,由甲和乙协商分享。
三是关联洗钱。
有些天价交易并非买卖双方获益,而是为与之没有任何社会关系的关联方洗钱。
甲提前一两年大量吃进艺术家乙的画,把黑金变成艺术品,然后由洗钱组织安排丙和丁联手为乙炒出一波上涨行情,接下来甲可以随时在拍卖场或画廊出售乙的作品,并将收益转移给关联方,达到洗钱的目的。
为了达到洗钱的资金获利最大化,一般用来洗钱的货价格要被炒高100倍左右,货的真实价格也就是作为洗钱的手续费的一部分了。
有些洗钱交易可以分为真实交易和虚拟交易2部分,比如一个4.3亿的交易,真实交易部分是3000万,需要实际支付,虚拟交易是4亿,那么虚拟部分的4亿就是用来洗钱的。
如果文物被用来洗钱,拍卖行上的文物真伪并不重要,而且是假的更好,因为假的真实价格更加低,而减少洗钱的手续费.如伪造的汉代玉凳2亿成交,假的宋徽宗千字文1亿成交,假的齐白石虾1。
2亿多成交,假的徐悲鸿油画7000万成交。
由此可见,艺术品洗钱是个颇为复杂的勾当,有需求并能调动这么大规模资金的人并不多,主要是问题富豪、企业高管和腐败官员. 监管空白导致洗钱畅行艺术品成为一种资本,一种融资、行贿的工具,多是通过“做局"。
上海公安再度出手:严打“古玩备案”还藏家公道(附:拍卖诈骗公司黑名单)

上海公安再度出手:严打“古玩备案”还藏家公道(附:拍卖诈骗公司黑名单)日前,上海虹口公安破获一个古玩诈骗团伙,短短一个月,骗得80多名被害人近百万元。
这个团伙不少都是古玩的行骗高手,他们采用了哪些套路?警察:这些客户的目的是什么?嫌疑人:就是把藏品出手。
能达得到客户的目的么?达不到。
主要是打电话给手里有藏品的客户,叫他们来了之后出备案费,赚取备案费。
这是温港公司员工到案后的交待。
这家今年6月注册成立的上海温港文化传媒公司,在虹口逸仙路某大厦租借了两个楼面作为办公地点。
公司员工主要从收藏品论坛上了解到藏家信息,然后主动打电话与之取得联系。
虹口公安经侦支队探长周巍说,他们以上海有买家想要出高价购买为由,把被害人请到上海。
“被害人99%都是外地的藏家,本地的几乎没有,手法也是通过网上邀约、电话沟通、微信联系,把被害人诱骗到上海,采取种种的名目,比如报名费、展览费、还有一个备案费。
”以前,被媒体曝光过的所谓古玩鉴定费,他们坚决不收,但有其他名目的费用。
虹口分局江湾派出所办案民警陶鲁介绍,最常用的就是备案费。
“他说备案,用什么理由来说备案呢?说国家对文物有管理规范,要证明你的文物是合法享有的,不是出土文物,利用这一点,必须做备案,确认这个东西是你本人的,要不然买方有风险。
公司对备案费完全不设上限的,看你的本事,你能从被害人那里骗来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陶鲁说,平均每名被害人受骗金额在1.5万元左右,最多的被骗了5.6万。
收取备案费后,他们会安排买卖双方见面,骗取被害人信任。
“他们有冒充买家的情况,专门有一到两个人,在和被害人约到现场后,这个人坐在嫌疑人旁边,衣着打扮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大老板,交流过程中不直接跟被害人讲话的,只是私下里面和嫌疑人沟通,做戏给被害人看,让被害人觉得这个老板有实力购买你的东西的”。
做戏到最后,结果都是交易不成。
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然后再以帮助藏家开展览为由,继续欺骗被害人。
“备案之后,要么说你的东西成分不好,或者品相不好,会说近代一个仿品,他不会轻易说你的东西是假的,再粗暴一点就说买家反悔了。
网络拍卖诈骗方法大揭秘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网络拍卖诈骗方法大揭秘如何避免上当受骗网络拍卖诈骗方法大揭秘如何避免上当受骗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拍卖成为了人们购物的一种便捷方式。
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网络拍卖诈骗,给购物体验带来了风险。
本文将揭秘一些常见的网络拍卖诈骗方法,并提供一些避免上当受骗的建议。
I. 什么是网络拍卖诈骗网络拍卖诈骗是指以网络拍卖平台为媒介,通过虚假信息和手段欺骗他人,达到非法牟利目的的行为。
其特点是以低价诱饵吸引买家,骗取付款后不发货或发放伪劣商品。
II. 常见的网络拍卖诈骗方法1. 虚假商品描写诈骗者在商品描述中夸大商品的功能和品质,吸引买家购买。
一旦买家支付了货款,收到的商品却与描述不符甚至是伪劣商品。
2. 虚假交易诈骗者通过伪造交易记录、收据等虚假文件,让买家相信自己是可信赖的卖家。
一旦买家付款后,诈骗者则逃避发货或提供虚假发货信息。
3. 支付欺诈诈骗者通过虚假转账页面或恶意软件窃取买家的个人账户信息,进而操控买家的支付操作。
买家被欺骗后,资金被转移到了诈骗者的账户。
4. 假冒官方客服诈骗者冒充拍卖平台或银行的客服人员,以解决账户问题为由,引导买家提供个人敏感信息,进而盗取账户并进行非法操作。
III.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1. 仔细阅读商品描述购物前认真阅读商品描述和评价,确保对商品的了解准确,避免被虚假描述所诱导。
2. 谨慎选择卖家选择在知名平台上有良好信誉的卖家进行交易,可以通过卖家的评价、历史交易记录等途径进行评估。
3. 多方对比价格对同样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进行比较,谨慎对待过低价格,避免贪图便宜被诈骗。
4. 确认支付页面安全在进行支付时,务必仔细核对网页链接和安全标识,确保支付页面安全可靠。
5.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给不明来源的第三方,特别是银行账户等重要信息,以免遭受身份盗窃。
6. 牢记维权渠道在遇到诈骗问题时,及时向拍卖平台或相关部门举报,保留相关证据并寻求法律维权途径。
IV. 总结网络拍卖诈骗为人们的购物体验带来不小的风险。
文玩拍卖诈骗套路

文玩拍卖诈骗套路
1.鉴定费
只要给钱,都能鉴定,到处配合“套路拍”公司虚假鉴定、虚高估价。
2.报关费
这个主要是海外拍,骗取出关费,一般诈骗金额在3万至5万元。
3.图录费
这个主要是国内套路拍,一般诈骗5000元至8000元不等。
4.流拍费
这个主要是国内套路拍,一般诈骗5万元至10万元不等,前期估价高些,肯定流拍,收取前期估价的1%至1.5%。
5.推荐费
这个主要是说会有特殊渠道送进拍卖行,让帮助出售,普通人是肯定不会接受的,一般诈骗金额在6万元至15万元一件。
6.检测费
这个主要是量子检测、荧光检测、热释光检测,2000元一件。
7.保证金
这个主要是说有买家喜欢,你不能卖给别人,要缴纳保证金,钱到手后,马上关门走人,一般诈骗金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不等。
8.收购费
这个一般主要是利用一些买家、商会去骗一些古玩收藏爱好者,要求鉴定,缴纳3000元一件。
9.拍卖费
这个主要是利用大家贪便宜心理,现在很多网络微拍都是假的,一般诈骗金额10万元至20万元。
10.备案费
这个主要是说有买家看上,结果一做备案,买家又不要了,一般一个备案费是8000元至3万元,其实这是套路拍公司与备案公司开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拍卖行古玩古董公司诈骗套路
展开全文
揭秘拍卖行古玩古董公司诈骗套路
1、你会信以为真,觉得自己的宝物价值连城,并在几个月后将变成几百万的现金,虽然你自己并不了解自己的“宝物”,但宁愿相信拍卖公司的高估价。
这也是骗子所利用的人性弱点。
2、近几年艺术品交易市场火爆,随着人们对精神追求的提高对艺术品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也就在这里找到了漏洞,开始从事一些违法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
讲讲艺术品行业的新型骗局,这个骗局是骗子专门针对一些大的藏家或是珠宝玉器古玩店主设计的,手法隐秘,容易上钩,希望各位引以为戒。
3、电话号码共享诈骗:当你在某公司上当受骗后,随即你会接到多个陌生电话搔扰,问你藏品出手沒有,并约你参加私下交易活动,这是骗子公司经纪人共享藏友电话号码再次实施诈骗方法,对于陌生的电话请一律拒绝!
4、艺术值不值钱,得懂艺术,懂人。
懂人,懂艺术!一样藏品老百姓值几百,名人的炒到上百万或上千万。
各种把戏都是一样的玩法,都在玩把戏,只是大小深浅有别,看不見也只是你不知其奥妙而己……,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各有角色哈!
5、收藏圈自古就有“七分故事三分宝、扒开故事仔细找”的说法,意思是说藏品无论真假,每件宝贝都附加着一个故事——真品身上的故事,叙述的自然是宝贝的出身、来历和传承;赝品只能依靠捕风捉影来胡编乱造。
6、在如今的古董市场中,鉴定证书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先不说假证书泛滥,即使是真证书,谁又能保证一定能卖出去呢?所以买东西的时候千万不要迷信证书,更不要为了给自己手中宝物“镀金”而花大价钱鉴定,花冤枉钱,最终还是自己吃亏。
7、现金收购古董的骗局套路很一般,不过还是有很多
藏友掉进对方的圈套,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人性的贪婪!其实你自己想想,哪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对方如果真的看好你的藏品怎么还会让你去做鉴定,并且敢玩现金收购的谁没有点眼力劲儿?提醒各位藏友不要看免费就往里跳,嘉德、保利这些大的拍卖公司为什么每年会收那么高的会员费?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记住免费的东西才是最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