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有用无用作文800字 有用与无用作文素材

有用无用作文800字有用与无用作文素材【第一篇】有用无用作文800字有用无用有用无用作文800字【第一有用与无用有的人一辈子都在做有用的事,事实却一辈子都毫无价值;有的人一辈子都想做点无用的事,留下的东西后人却受用无穷。
即使那棵大树真的没什么价值,但至少它能给人们以隐庇本身就是“有用”了。
“京城第一名家”王世襄,生于名门世家,却沉迷于各种雕虫小技,如放鸽、养蛐、驾鹰、走狗、掼交、烹饪,而且玩出了文化,玩出了趣味。
荷兰王子专程向他颁发2003年“克劳斯亲王奖最高荣誉奖”的理由是:如果没有他,一部分中国文化还会被埋没很长一段时间。
人人力争上游自然是好,否则也不会有这30余年经济奇迹。
但有用之学主宰一切,成功学成时代主旋律,又使当今社会如一个典型“上火”型社会:心中欲望太强、步子太大、动作难免变形,所谓“步子太大扯着蛋”是也。
人体上火了,喝剂凉茶能去火。
社会上火了,亦需一剂能清心降火的药方:做点无用的事,关心点与己无关的事。
前者清心,缓和焦虑症,自己与自己和解;后者解毒,消化社会戾气,与社会达成和解。
说中国父母是世界上最功利的父母绝不为过,早教经济、学区房、奥数班甚至已成为庞大“教育经济”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中国父母,外人眼中是“虎妈”,自己心中是“孩奴”,里外都不是人。
18世纪的法国人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另一个爱把“这有什么用?”当做口头禅的,是中国的一些市长们。
在房产开发、GDP 数字这些“有用之事”面前,历史街区、文化保育实在乃太“无用之事”,它不能带来任何GDP数字增长、官职升迁或所谓的“城市虚荣心”。
所以,文化界一边在为北京古城墙不保而叹息,那边七朝古都开封为修通公路,打算开挖古城墙。
“十朝古都”南京市也打算借“城市危改”工程,将金陵古城夷为平地。
高二写作指导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导写及范文

2023年郑州市秋季高二期中考试作文“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11.09郑州高二期中联考)庄子曾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林语堂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有些细微无用之事,本身毫无意义可言,却极其重要。
时过境迁之后,回顾其因果关系,会发现影响之大,殊可惊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析】庄子的话谈到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林语堂强调了“细微无用”的独特魅力。
厘清“有用”和“无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概念,结合实际,辩证地分析“有用”与“无用”“大用”。
①在处处讲究实用的生活中,一些人偏爱做“有用”之事,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也应该关注那些不带目的的“无用”之事,思考如何成就“大用”。
如:不为功利主义所困,不为投机主义所缚。
唯有摒弃浮躁之风,破开浅显表象,看准无用之用,选择长远大用,不忘初心,肩挑民族复兴使命,奏响时代新乐章。
②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之事物,却有其自身的“大用”。
如:看似无用的长期积累反而能铸就坚固的根基,而唯有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带来质的飞跃。
实现“无用”的真正的价值——“大用”。
韩愈曾言:“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
”无法带来短期效益的无用之事却有着长远大用。
③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实用才有用”的观点,思辨性地阐释“有用”和“无用”的关系,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命题立意】①道似无用,实为大用;②无用之用,方为大用;③关注“无用”,成就“大用”;④“无用”,领悟人生真谛。
【下水作文】1.化“无用”为“大用”文/李寨主在木匠眼中毫无作用的大树,却可以给行人遮风挡雨,给鸟兽提供花叶果实。
由此可以说明,一些事物看似无用,实有大用。
然而,如何才能让看似“无用”的东西得以“大用”呢?化“无用”为“大用”,需要突破常规,大胆创新。
有用与无用作文

篇一:《作文:有用与无用》作文:有用于无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
”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
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
”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
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反之亦然。
我们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
【写作范文】有用与无用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
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
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202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导写与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作文题目: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李白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千古名句。
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佳作展示兼用有无(48分)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明朝的大儒则说,“学则经世致用”。
我却想说,所谓有用与无用,无非是“明用”与“暗用”,本就是硬币的正反两面,无分彼此,皆有其用。
无用不同于有用,在于其作用往往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
我们称读书上进为有用,而仰望星空为无用,因为前者确定性地带来世俗的名利,而后者的作用往往局限于陶冶人们的内在。
同样的,于国而言,或许经济发展因为其能为每一个人带来直接可感的利益而被视为有用,而文化的保存与艺术的发展则是无用。
可见,有用与无用的界定并非根据其作用的有无,而是根据其作用的直接性。
有用之事诚能经世治民,在人生与社会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归根结底,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
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任何事首先考虑的必须是效率。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我们社会的真实写照。
因此,无论是迫在眉睫的产业升级,还是分秒必争的高考备考,无形中的倒计时都要求着我们重理科而轻文科,重应试而轻积累,选择立刻见效的有用而不把功夫费在无用之事上,的确是一种适应社会的选择。
然而,有用之用想要长久发挥,往往需要暗中无用的功用。
如果说有用之事如同一剂药到病除的猛药,那么无用之事便如同一服调养身体的补品,滋补人们的内心,充实国家的底色。
宋濂读完了四书五经,选择了归隐修行,从中体悟到自然之理,将儒学化进散文中,成为了一代大家。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

有用与无用议论文有用与无用议论文一:有用,无用,顾名思义,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
而无用,是贬义词,指一个人一事无成,才疏学浅。
有些大老板、富翁、政治统治者总以有钱就是有用,洋洋自得,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没有手下那些无用的人会怎么样。
许多被有用的人看作无用的人经常自卑,认为自己真的成了那些有用的人说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竟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人。
一个人,如果可以开发自己的潜力,那他就是一个有用的人,人们的潜力不是自己的喜好。
认为自己天生喜好的东西是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相反。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想当翻译,另一个人想做一名作家,想当翻译的人学英语学了后句忘前句,决定练气功。
而想当作家的人,开始也失败了,但他坚持不懈,努力写作。
第一个人练气功没有成功,他又练习着写电影剧本。
第二个人终于在市报上发表了自己的一篇短篇小说,但还稍欠火候,他便继续努力写__。
第一个人给导演寄去的电影剧本都碰了壁,一位导演在给他回信的时候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他便马上开始练字。
这时,想当作家的那个人,已经在省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__。
五年后,想当作家的那个人还是没有成功,而就在这时,第二个人却成功了,他开发了自己的潜力,成了有用的人。
其实,我们都是一座宝藏,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开发它老子曾经说过这样的道理:有用和无用都是并存的,要是无用的没有了,那还要有用的这个词来干什么。
你不要小看无用,比如说,你站在一块土地上,只有你脚下的土地对你来说是有用的,因为站着只需要自己脚下的一片土地,可如果把其他的土地都挖掉,你会怎么样呢?有用可以是无用,无用也可以是有用。
一次,老子出门游学,碰到一个收葫芦的农民,愁眉苦脸的,老子一看,他的葫芦又大又好,问:老伯,你的葫芦这么好,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呢?唉,葫芦大了,就不结实了,水一装满,就会撑爆,装不了水,怎么卖?这时,这堆葫芦一些人就会认为它们没有用了,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无用之处。
2022高中作文欣赏----《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不可偏废》

2022高中作文欣赏----《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不可偏废》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报道称,某高校在听取在校生对课程设置意见时常常会听到对找工作没有用的课的抱怨,或对找工作有用的课为什么不多开一些、开早一些的疑问;但和已经毕业10年、20年、30年的校友交谈时,他们感到遗憾的是当时学的所谓有用的课在后来变得无用,而后悔当时没有更多地去学那些看上去“无用”,但后来实际上很有用的课,比如一些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类的课。
与此对应的另一篇报道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退而不休,深入边区,转战中学讲鲁迅,怎奈学校不热心、学生不愿听,反而时不时向钱教授请教“如何学好英语”等他们认为更有用的问题。
针对以上现象,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围绕“有用”与“无用”展开讨论。
请你结合实际,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实践创新:问题解决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的限制。
题目给出了有关学校课程设置两段材料。
第一段材料是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对于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同认识。
在校生认为有用的课程,毕业后的学生认为无用;毕业的学生认为有用的课程却是自己在校时和当下在校生认为无用的。
与此对应,第二段材料的矛盾双方是钱理群和边区中学的学生,钱理群牺牲退休时间去讲的课程,却是对方认为无用的课程。
“有用与无用”是一个话题,题目把它放到课程设置这个具体的情境中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
引导语中“针对以上现象”是对讨论范围的进一步明确。
学生要总结“以上现象”是哪些现象;“班级计划举行讨论会”,提醒考生写作身份为中学生,写作对象是本班同学,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围绕‘有用’与‘无用’展开讨论”,明确了讨论的主题;“请你结合实际”要求体现对现实中同类问题的思考。
作文范文之作文有用与无用

作文有用与无用【篇一: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1.关于审题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
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
“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
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
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023届高考写作指导:“有用与无用”作文导写+课件19张

灵魂的生活比物质的获得更充实。想象一下,在一个静谧的下午,迎着软软的阳光, 坐在一把藤椅上,左手一杯茶,右手一本书,在鸟儿的叫声中开启美好的阅读时光, 这是多么惬意而舒适的享受啊!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愿意在忙碌的 生活中抽取片刻时间,在自己的内心种菊修篱。或许这些无法让你获得功名利禄,但 是这是精神的交汇、思想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可以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自己的 小确幸。
当今社会,人潮汹涌,如何追求现实利益的最大化早已成了人们心中无法挣脱的铁链 和枷锁。选择专业时,这样的声音充斥,“不要选这个专业,不好就业,学了没用!” 当孩子捧起一本课外书籍,“别看那没用的书了,现在不是你看书的时候,要好好学习 才有用。”蒋勋先生曾说:“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和他人的 过程中成为受害者。”我们的行为都像物品一样,被冠以“有用的”、“无用的”的定 语。
周国平先生曾有那么一句话: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 终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陈道明喜欢从有用的世界挣脱出来,做一些无 用之事:读书,练字,下棋。冯小刚取笑他这么做远不如一场饭局来得有用,陈道明却 淡淡回应: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有用,意味着一种奴役;无用,才意味着 从容自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中的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励志导读:庄子说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事实上,没有用的用处,才可能是最大的用处。
从前,一个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到齐国去。
师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
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树荫可以容纳几千头牛在树下休息;树干又粗又直,在几丈高之后才能见到分枝,而这些树枝粗到可以用来作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几十枝。
许多路人都在围观,连声称奇,只有这个木匠瞄了一眼,扭头就走。
徒弟们看腻栎树之后,追上师父,问道:“生平从未见过这么高大华美的树木,师父怎么看都不看就走了呢?”
没想到徒弟眼中的奇树神木,在师父眼里竟然只是一文不值的朽木!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
用来造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器具,器具会破裂;做门窗,门窗会流出汁液;做柱子,柱子会被虫蛀。
正是因为它没有用,才会这么长寿,这么高大。
”
晚上,木匠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能说我没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谓有用的橘树、梨树和柚树,在果实成熟时,就会被人拉扯攀折,树很快就会死掉。
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
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
假如我像你所说的那样有用,岂不早就被砍了吗?”
木匠醒来,若有所悟。
他把这个梦告诉了徒弟。
徒弟问道:“它既然向往无用,为什么要长在土地庙旁边,引人注意呢?”
木匠答道;“如果它不是长在庙旁边,而是长在路中央,不也早就被人砍掉当柴烧了吗?”
当环境不利于生存时,有许多人想明哲保身,但是不能。
从庄子的这个故事可以知道,即使想当一个“是非红尘不到我”的自了汉,想要明哲保身,也需要大智大勇。
强出头、锋芒毕露,还妄想不遭人忌,那是不太可能的。
然而,以无用之姿出现在世人面前,也要慎选环境,像故事里的栎树,长在神庙旁边,人们不敢在它身上动脑筋,反之,如果长在路中央,它必死无疑。
世间没有绝对的标准,“有用/没用”,“美/丑”,“有成就/没有成就”,甚至于“长/短”,“胖/瘦”等,都是人为所定,它们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改变,根
据社会的发展而改变。
用一把绝对的尺子来测量并且作为衡量得失的标准,只会自寻烦恼。
庄子说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事实上,没有用的用处,才可能是最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