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有用’与‘无用’”导写及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认为学问必须有益于解决社会问题;庄子却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有现代学者认为:“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
对于“有用”与“无用”的内涵与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1)理解有用和无用的内涵和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国人喜欢从功利角度判断是有用抑或是无用,习惯于排斥无形的精神世界。
对国人来说,无用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可是却不知,它们能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
它们能给我们提供人生的意义,提供精神的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
恰如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致答谢词的时候提及到:“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文学的最大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2)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比如面对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而在其他时候有用。
世俗之士所谓的“有用”,不一定是真有用,而他们所说的“无用”,可能恰恰却有着莫大之用。
【写作思路】第①②段:开篇引论、中心论点。
第③④段:分析问题| “有用”意味着经世致用,意味着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他们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力量。
第⑤⑥段:分析问题| 但是那些所谓“无用”的知识也有其大用。
第⑦段:分析问题| “有用”知识与“无用”知识相辅相成。
第⑧段:批判现实| 急功近利、摒弃“无用”知识的社会现象。
第⑨段:解决问题| 同时探寻“有用”与“无用”学问。
第⑩段:结尾。
【优秀范文】1披星戴月探问苍穹,亦将诗酒猖狂(写作知识点:化用法起标题。
“有用与无用”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

“有用与无用”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有用与无用”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范文示例【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幺,什幺是有用的,什幺是无用的呢?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
”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
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
既然如此,那幺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
”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的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一、审题审材料。
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
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
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
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
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有用”与“没用”作文

“有用”与“没用”作文清明回乡下祭祖, 行进路上听见一个小朋友问他妈妈:“妈, 扫墓有什么用?”“没什么用。
”“那我们为什么要去?”“让你去你就跟着, 别问那么多废话!”母亲不耐烦地呵斥。
这对话听得我心惊:一个只有三五岁的孩童, 却已经学会把“是否有用”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了。
纵观周围, 秉持这种行为的人并非只有那双母子, 而是大多数国人。
首先, 这与传统文化追求的实用品格有关。
传统文化追求实用, 对纯粹的精神事业并不提倡。
在此影响下, 难免会出现“扫墓有什么用”的念头。
其次, 在物质文明迅速发展的当下, 人们竭尽所能为自己谋求利益, 凡事都用功利的眼光看待, “这件事对我是否有利”成为最常浮现人们心头的问题。
祭祖一不会升官而不会发财, 也难怪母亲会回答“没什么用”了。
在这两个大环境的影响下, 许多人都忘记了, 精神生活不是能用功利的标准来衡量的。
清明祭祖, 是一个缅怀先人的契机, 而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一种“信仰”。
我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 我们相信的只有“祖宗”。
当我们点上香火蜡烛时, 当我们虔诚跪拜时, 我们相信祖宗能听见我们内心的祈祷;当我们碰到人生重大转折时, 口中常念叨着“祖宗保佑”, 我们相信会得到祖宗的庇佑。
人总该相信些什么, 而这种“信仰”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和它自身的精神价值, 不是简单粗暴的“有用”与“没用”能衡量的, 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文化的价值也正是在于文化给人带来的精神力量。
曾有一段时间, 我们认为传统文化陈腐无用、封建落后, 于是以“破四旧”为由将它们弃若敝履、毁灭殆尽。
几十年后, 我们才幡然醒悟:对待传统文化只要有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态度, 传统文化一样适用于当下。
传统儒学中的“君舟民水”思想、法家“依法治国”主张、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就阅读而言, 为追求语文高分, 大多数同龄人更愿意将经典作品“肢解”为一篇篇阅读题, 而不是阅读原著。
他们的理由是“读原著对考试又没什么用”。
“有用与无用”素材解读与运用示例

“有用与无用”素材解读与运用示例【哲理故事】一只鹿到小河边来饮水,他低头看到了河水中自己的倒影。
鹿对自己两只又大又粗、枝杈美丽的角非常满意,可他看了看自己的四条腿,说:“只是我的腿不太漂亮,又细又弱。
”突然,一只狮子不知从什么地方窜了出来,朝鹿扑了过去。
鹿撒腿就往一大片空地跑了过去,狮子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可他刚一拐进林子,头就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追上来逮住了他。
临死之前,鹿说:“我是个地道的傻瓜!我认为丑陋软弱的,却救了我;而我引以为自豪的,却断送了我的性命。
”【运用示例】看似无用且丑陋软弱的腿使鹿躲过了狮子的追捕,而那貌似有用且美丽无比的角却最终断送了它的性命。
鹿在临死之前的感叹引发了我们对有用与无用的思考。
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世,沿途风光无奇不有,而俗世的烟尘容易朦胧原本纯净的双眼,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仅从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对我们是否有用,却忘记去探求事物最本质的价值。
殊不知,有些外表美丽充满诱惑的东西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相反,那些看似无用且被你不屑与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坠入悬崖之时,有力地拽住你,还你一方风景。
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素材呈现一】声音魔术师一个塑料袋子用手一搓,就发出油锅里煎鱼的声音。
两只小碗来回一敲,听来就像千军万马在奔腾。
几块绸布轻轻一抖,就发出熊熊大火燃烧的声音。
这就是魏俊华手里的拟音世界。
魏俊华每次出门,总能带回好多别人瞧不上眼的破烂玩意,破石头,烂棍子,一到她手上就成了宝贝,正是这些宝贝让她完成了七百多部电影、几千部电视剧的声音创作,电影如《霸王别姬》《云水谣》《天下无贼》《青红》,电视剧如《三国演义》《乔家大院》《潜伏》。
拟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魏俊华的话来说,“做拟音的都是心灵手巧的人”。
56岁的魏俊华至今还记得为《三国演义》拟音时的种种场景。
草船借箭那一场,她用棍子在废磁带条上敲打,模拟箭射进草里的声音。
遇到少数民族攻寨剧情时,她在脑子里反复构思,拿着道具不断尝试力道,生怕某个声音不合民族习惯。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1.关于审题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
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
“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
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
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有用和无用的例子

有用和无用的例子《嘿,有用和无用的那些事儿》在生活中啊,这有用和无用的事儿那可真是多得像星星一样。
咱就先从有用的事儿说起吧。
咱就说找工作,这可太有用了。
要是没个工作,那不得喝西北风去呀。
找个好工作,能赚钱养活自己,还能有点小积蓄,这用处可老大了。
就好比你有了一把钥匙,能打开那财富和稳定的大门。
再看看读书学习,那也是用处多多。
多学点知识,以后找工作也有底气,能选个自己喜欢的,工资还高的。
而且知识多了,和人聊天也有的聊,肚子里有货呀,不至于人家说个啥,自己在那干瞪眼,啥也不知道。
不过呢,这世间也不都是有用的事儿,也有些看起来没用,实际上也挺有意思的事。
就像我啊,有时候就喜欢发呆。
嘿,你可别小瞧这发呆,发呆的时候脑子也没闲着呀,说不定还能想出些新奇的点子来呢。
虽然别人可能觉得我在那干坐着浪费时间,可我觉得挺放松,挺愉快的呀。
还有啊,我喜欢收集一些小玩意儿,什么好看的石头啦,有意思的卡片啦。
有人就说了,这有啥用啊,占地方还浪费钱。
但我不这么觉得,每次看到这些小宝贝,我就特开心,有一种满足感。
其实吧,有用和无用也没那么绝对。
有时候那些看似没用的事儿,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说我发呆的时候想到的点子,收集小玩意儿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或者实际利益来衡量的。
咱不能光盯着那些有用的事儿,把自己逼得紧紧的。
也得时不时地来点没用的,让自己放松放松,找找生活的乐趣。
毕竟,人生不只是为了那几个有用的目标活着,还得有点小情调,小爱好不是。
所以啊,以后看到有人在做那些你觉得没用的事儿,可别忙着去嘲笑人家。
说不定人家正在享受其中的快乐呢,就像你享受自己认为有用的事儿带来的好处一样。
生活嘛,就是得丰富多彩,有用无用都来点,那才够滋味呢!嘿嘿!。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_高三作文_

高三材料作文:无用与有用(4篇)【原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材料:(1)初二学生家长鲍先生说:“中小学课本中能不能少些无用的知识。
”强调有用(2)荷蓧丈人责问子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强调有用(3)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民选学区委员说:“数学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的首要罪魁,其实那些题目测试的知识,在工作中都是用不到的。
”强调有用(4)庄子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无用中的大用读完上述材料,你一定有不少感触,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题目分析】(1)少些无用的知识强调有用(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强调有用(3)数学用不到强调有用(4)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核心立意:1、无用与有用的辩证关系参考题目: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无用与有用2、强调有用参考题目:惟去无用,但求有用3、强调无用(这种立意不存在,因为完全无用是一种极端消极主义。
)【范文赏析】1.“无用”之人终天年张采艺庄子言:“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废疾之人,役赋不及,故能终其天年。
”,而世人却不大懂得,其于事物如此,于人之命运,亦如此。
追溯刘邦项羽的时代,我们观极西楚霸王雄极天下,威震四方,却忘记看一眼他目光所不屑于至的刘邦。
刘邦出身卑微,集结了一帮乌合之众,要与项羽分天下。
项羽视他为无用之人,让他在荒夷之地称王。
项羽太过自信,他不明白“无用之人终天年”的道理,让刘邦表面臣服,只当他是无用,可正是因其“无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养精蓄锐,蓄势而发,最终一统天下,成就汉室。
汉室已立,天下一统,刘邦担心的不再是外敌,而是内臣。
功高震主自古君王大忌,更何况赢天下的刘邦?他善于用人,依靠臣子之力成为帝王,又怎能不怕?他开国不久便杀功臣,外姓王所剩无几。
萧何深谙君臣之道,此时他已不再是当年和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要成为“无用之人”,才能留条生路。
有用无用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相对抽象的题目有助于锻炼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把抽象理论对应生动现实的能 力。
“有用与无用”是著名的思辨命题,古往今来,
不停地被思考,被争论,被用以对应各种各样的现实。 应该说是个有容量,有广度,有深度的题目。
一、关于题意。
材料一:《庄子》中,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观点 听起来很好听,但且大, 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若只留下脚下踩 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那这块大 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
材料二: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 有一次邀请人们参观他的新发明,其中一个阔太太问: “可是,它有什么用呢?”富兰克林回答道:“夫人, 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 骈死槽枥,辱于奴隶,不如一骡一驴,到了真伯 乐的眼里,就成了千里马一匹!
❖ 方言土话,市井俚语,学者不屑一顾,到了李清 照的词里,就成了漱玉之珠玑!
❖ 定海神针,锈迹斑斑,形似破铜烂铁,到了孙悟 空的耳里,就成了如意金箍棒!
❖ 子虚乌有,小说家言,不登大雅之堂,到了曹雪 芹的手里,就成了文学之华光!
加深刻地反思我们的时代,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个人 的发展,反思我们民族发展的方向,反思我们共同的未 来。
作文只有联系活生生的现实,才能表现出生机勃勃 的感染力。
一类立意举例: 于无用处寻珍宝 落花尚余香,无用即有用 无用之用创造无限价值 用慧眼认识价值 莫被有用遮望眼 有用无用,时间见证 打倒实用主义 放下世俗的心,干些无用的事 我们需要无用功 天下没有无用之物 别急,会有用的
对应社会背景: 当今时代,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急功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有用与无用”写作指导与示例【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价值却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1.关于审题有的人自认为在做有用的事,事实证明却价值不大;有的人喜欢做些无用的事,但留下的东西却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是一则有思辨色彩、富有哲理的材料。
材料中“有用的事”和“无用的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有用的事”前面有“自认为”,后面有“价值不大”词语,可见“有用的事”并非真的有用,或者只能说是暂时有用,短期有效,从长远来看真是无用,或者是害人不浅的。
“无用的事”前面有“喜欢”一词,后面有“留下的东西让人受用无穷”一句,可见“无用的事”并非无用,只是短时看不出来,或者暂时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生发展非常有利,是真正有用的东西。
作者或命题者意在批评“做有用的事”的人,因为事实证明做有用的事,价值不大。
同时肯定“做些无用的事”的人,因为能够“让后人受用无穷”。
这种现象生活中普遍存在,联系生活,“有用的事”所指可以很多,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或利益;跟升官、发财、成名有关的事;追求急功近利、名利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看重早教、购买学区房进名校、参加奥数培训班等短期教育行为;选择将来能够找到好工作、发财的专业,选择能考取公务员、有房有权有钱的职业;跟GDP有关的政府官员热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跟政绩有关的房地产开发、土地拍卖、仿古街区。
与此相反的“无用的事”所指同样很多,崇尚心中的事业理想、精神生活;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能丰富情感、滋养精神的事;选择为民谋福利的民生工程以及尊重大自然的生态建设;淡泊名利、不求功利、本真地享受生活;选择不能发财的冷门专业甘之如饴,并且留下了值得称道的东西;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品德高尚风气的学校教育;倡导学生读书、在读书中提升阅读素养、培养能力的做法;淡化物欲和名利的思想、亲近大自然、用文学净化心灵的举动;亲近文化名人、走进经典名著的读书活动;坚守民族气节、弘扬民族道德的行为;坚持理想的信念;保持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
2.关于立意立意应该从材料出发,是对材料的发掘和提炼。
考生应该准确诠释什么是所谓“有用的事”,什么是在有些人看来“无用的事”,然后要揭示“有用的事”只是暂时有用,短时有效,长远看实则无用,而且对人生或社会发展还有害的真相或本质,与此同时,还要分析“无用的事”实则包含着有用的道理,只是暂时看不出来,不明显罢了,从长远来看,从发展来看,从科学性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因为它是心灵世界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事情,事关人的思想性格品德的养成,事关人生发展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幸福追求。
考生可以侧重一个方面,而兼顾另一方面,但要把道理说清楚,把“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这是审题的关键,也是评判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因素。
3.思路指导“有用”和“无用”是本则材料的核心词,相反相成,不可分割。
而从材料的倾向看,着意于强调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用的,所以写作的着力点主要在表现实际“有用”的“无用”。
具体写作角度有:①剖析认识实质。
频频出现“无用论”的实质是什么?是功利化的认识,是狭隘的思想,是肤浅的认知水平,是目标主义。
无目的的旅游最美,无目的的观影最美,无目的的交友最美,无目的的艺术创造最美……②分析二者关系。
首先,“有用”和“无用”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用”的完满。
其次,“有用”和“无用”会相互转化,“有用”会转化为“无用”,“无用”也会转化为“有用”。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③列举现实病例。
在这个成功,金钱,权力,名位充斥的时代,“无用论”自然在很多人的心里勃勃生长,并表现为现实的行动。
个人层面,功利化认识,功利化做人,结果成为扁平人,甚或空心人;信誉不佳,美誉不足,交不到真朋友,不会有大格局。
政府层面,功利化发展,为了眼前的税收和产值,破环环境,高耗资源,不顾子孙后代。
教育方面,功利化教育,对就业无用的不学,结果就是创新能力不足,人文素养欠缺,人格发育不健全,很多成为问题孩子。
【作文例文】有用与无用(70分)风萧萧处,多少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赴考场;温柔乡里,多少贪官污吏机关算尽赴名利;平凡城市,多少工作家庭拼命工作求生存;一国一家,多少人物大笔一挥便是发展图强。
倘将上述均归为“有用”之行列,试问岂不是过于草率?“急之国”的人们,可以为的是名利,但大多只为了生存。
当然,这绝不曾与“无用”相违背,因为“无用”并非简单的时间挥霍,更多只是精神诉求、心态平和。
可以想见,提“贫家子弟”的人只是在混淆概然而放眼大千世界,“有用”、“无用”已成为一对互不共生的矛盾,原因很简单,“有用”看不清“无用”的价值,“无用”也不明白“有用”的意义。
于是一边高举儒家大旗,一路高歌猛进;一边却心浸老庄思想,躺在室外桃源。
不过倒也奇怪,儒家华丽外衣里包裹的只是名利,而非急躁,与速度毫无关系。
子曰:“欲速则不达。
”心急气躁如何能求得名利?倒是黄老学说彻底无为,无为成为避世,自然无法成为主流价值观。
只能说,提出“无用”之人同样在混淆概念,心急与名利并无必然联系,甚至恰好相反,心急做的只能是无用功。
追本溯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速度之风,进而世界风行,传至中国亦不能例外。
回想马克思﹒韦伯对工业革命的结论:生命本是一张由意义构成的丰富之网,而当下人们早就把这张网给撕破了。
换而言之,“有用”被撕成了“无用”,“无用”进化成为“有用”,甚至成为财富、声誉、地位的代名词。
由是,二则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
试举一例,一件艺术品究竟有用没用?对艺术家而言,“有用”因为这是自己的生存之道。
于是急于求成、粗制滥造、推向市场,遇到一个心求“无用”的买家为粉饰自己本无知的修养,成为“有用”的门脸道具,于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恶性循环,艺术家生产出越看似“有用”的“无用”产品,消费者越买进装饰“无用”的“有用”之作,可谓一拍即合。
坚持“无用”的艺术家就算作品真成了无用,大概也会用心将其成为“有用”。
灵感孕育激情、汇聚洒脱,泼墨写意,正如品茗一般,三月不知肉味,倘若遇一知己子期,纵是一生潦倒也无复何求。
见高更情愿放弃城市生活与野人同吃同住,梭罗身由心往,居瓦尔登湖畔。
伴随实用主义的大厦将倾,恐怕人们才会明白“有用”引人前行,而“无用”才是生命的归宿啊。
有用与无用(66)生于“急之国”的我们从甚至未出生起就被功名所困,忙碌的生活更是使我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额色彩单调而乏味。
我想说,“缓缓你不停奔跑的脚步吧,让蜗牛牵引你去花园走走。
”现代人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于是我们只成了一个个匆匆过客,而不知道生活终究为了什么。
这样的社会风气不仅应追究于个人,更应整个社会反省。
在学术界,清华大学为了校庆而特意将“著名校友”的照片拼制成“二校门”的形状,至顶的都是政界名流,依照级别逐个而下,而更多的学者、专家则不见其影。
这便是现今高校的缩影。
如同一个小小官场,有言道:“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作为中国学术界的先锋都如此弃大师于不顾,以功名定义成就,那又如何指望社会有个积极的风气。
因此,大学们应更重视学术为“有用”,给正在下坠的灵魂们一个有力的托举。
无用与有用并非绝对的。
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这个道理。
乔布斯读大学时几乎花光了养父母的积蓄,但是贫穷并未阻挡他作出正确的选择:放弃父母期许的大学学位,选择退学。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退学后他学习的他所喜爱的美术字体看似无用,但他运用到了之后电脑开发的过程,微软也借鉴与此。
乔布斯当初的选择也只是出于精神需求,但日后这成为了他成功路上的一把钥匙。
智者的才能就体现在他们目光远大,而不是一时求成。
有人说,贫穷的人只有靠夜以继日的苦读才能与富人喝上一杯咖啡,鼓励他们做无用之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秤界定什么是成功。
“喝咖啡”在我看来并非人生的终极目标。
我们努力、奋斗,不只是为了获得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充实内心,修身养性。
而真正能填补人精神空虚的正是看似无用的精神食粮。
想起钱钟书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多少人在垂涎于富人们的财富,而富人们更容易领悟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只有灵魂跟上脚步,生活才有意义。
上蹿下跳,四处叫嚣的那是内心空虚的人,升官成名又有何用?智者的人生如同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他们懂得真正有用的不是如那氤氲般缱绻般飘散的名利,而是留在杯中的甘甜。
有用与无用(65分)记忆中,“有用”与“无用”的论述应该是道家学说的一个亮点。
那般的朴素辩证法与后来所谓的一些玄学上的释义其实大多共通。
之于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以“有用”为始态,以“无用”为终态。
生发于“有用”,回归于“无用”。
有些人说得不错,那些贫困出身的子弟,正式夜以继日地努力做了“有用”之事,才能获得与不同出身的人同等的地位。
这也许过于现实,但也正是现实应该教会我们的——奋斗拼搏追求“有用”之道。
人的一生姑且不谈出生与死亡,单是过程就足以精彩,点缀其中的“繁星”便是无数的理想与目标,这样的目标无论是大是小,使得其所安贫乐道,抑或是孙文所道“天下为公”,周恩来所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将其付诸实现。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王选院士、陈景润教授为了看似“无用”的1+1做大量时间的研究;可以想象海明威用铅笔写作时的样子,一遍遍擦去重复修改的身影;能够体会到钱钟书专心致志做学问完全不为外界所干扰的静心。
这便是“有用”。
褪去追名逐利、升官发财的俗套本质是对理想目标至高无上的信仰和追求,值得喝彩。
既然如此,何为“无用”,它的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就是抽象的“让脚步暂停等灵魂跟上,以平和的心境迎接新境界”,或者说,回归生命的本真色彩,掷弃浮华与喧嚣,叶落归根。
也许有人会疑惑不解,为什么像巴菲特、比尔·盖茨一样的名人会选择早早地推出那个给自己带来无限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圈子。
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经历过了,享受过了“有用”,最终悟出了“无用”的真谛。
正如乔布斯所言:“过程就是奖励”。
是时候让自己放下一切,让心态归于平静,去做些平日没有机会完成的事吧。
抽出时间读一本好书;和家人聚会;带上相机去公园捕捉瞬间的美丽;回望人生一笔一画勾去“清单”上的项目,然后会心一笑。
我想这些就是人生的大道了吧。
“有用”和“无用”并不应该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反之它们应该是两个连续的有交集的过程:我们要先奋斗,先经历“有用”,再逐渐实现过渡,经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