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 控矿作用的关系。
旅游地质资源调查内容
对区内具有观赏价值和重要科学意义的典型地质现
象和地理地貌景观、古人类活动遗迹等地质旅游资
源进行调查研究。
矿产资源调查内容
对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潜在价值进行了解。
对新发现的矿化、蚀变现象进行观察记录,采集
第四纪地质填图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四系一般采用成因类型划分与地理景观相结合的地 质调查方法,以岩石地层与成因分类相结合地层单位 划分为主。 ——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种类、物质成分、厚度、 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围。 ——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 物质成分及其所处的地貌部位划分地层单位,建立地 层层序。 ——调查第四系可能赋存的矿产、古风化壳、古土壤 和古文化层,研究各类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期及其与 年代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区域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与和研究内容
运用地球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比例尺尺 度范围内)真实、准确、客观地划分和圈定不同尺度 的各类地质实体; 查明各地质实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组构)和 时代; 总结其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各地质体之间组合关系及 性质,总结调查区的地质特征、形成演化及其与资源 环境的关系; 用科学和艺术方法把调查研究的内容和认识表现在地 质图件和为指导,以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 新方法,把综合研究贯穿于全过程,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调查填 图质量。 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出发,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和地质矿产条 件的相似性划分片区,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一 般2—4幅)测制。 对区内的遥感图象和已有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 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地质填图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 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 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

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2019
4.1 目的任务 ....................................................................... 3 4.2 部署原则 ....................................................................... 3 4.3 总体要求 ....................................................................... 3 5 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定额 ............................................................. 3 5.1 调查区划分 ..................................................................... 3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 4 6 设计书编写与审查 ................................................................... 4 6.1 基本要求 ....................................................................... 4 6.2 设计书编写提纲 ................................................................. 4 6.3 设计书审查与变更 ............................................................... 4 7 调查内容 ........................................................................... 5 7.1 基本规定 ....................................................................... 5 7.2 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 5 7.3 特殊地区地质灾害条件调查 ....................................................... 7 7.4 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 ............................................................. 8 8 基本调查方法 ...................................................................... 10 8.1 遥感调查 ...................................................................... 10 8.2 地面调查 ...................................................................... 10 8.3 物探 .......................................................................... 10 8.4 钻探 .......................................................................... 10 8.5 山地工程 ...................................................................... 11 8.6 测试与试验 .................................................................... 11 9 综合评价与区划 .................................................................... 11 9.1 地质灾害分区评价 .............................................................. 11 9.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 11 9.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 12 9.4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 ........................................................ 12 10 成果编制与验收 ................................................................... 13 10.1 图件编制 ..................................................................... 13 10.2 数据库建设 ................................................................... 13 10.3 成果报告编制 ................................................................. 14 10.4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 14 10.5 资料归档 ..................................................................... 1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地质灾害危害等级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 1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 17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000)(试行)2020年3月目 次引 言 (5)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与定义 (1)4总则 (2)4.1目的任务 (2)4.2部署原则 (3)4.3总体要求 (3)5设计书编写 (5)6调查内容 (5)6.1基本规定 (5)6.2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地质灾害调查 (9)6.5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承灾体调查 (10)7基本调查方法 (10)7.1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遥感调查 (11)7.3地面调查 (11)7.4物探 (11)7.5钻探 (12)7.6山地工程 (12)7.7测试与试验 (12)8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总体要求 (13)8.2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图件编制 (14)9.2报告编制 (14)9.3数据库建设 (14)9.4成果验收 (15)9.5资料归档 (16)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B(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C(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D(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F(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 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1比5万地质填图要求
(2) 对区域性的主要构造带和地质体,必须要有足够 的地质路线控制,其路线控制程度,应以能较准确地 圈定出地质构造形态为原则。
(3) 所有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系,重要地质构造, 或重要地质现象等均应有地质观测点控制,观测控制 点的记录务必详实,测量数据准确齐全,并附必要的 照片和素描图、或录像资料,采集必要的实物标本。
12.2.5 野外区域地质调查简报。 12.2.6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 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 12.2.7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 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
13.2 地质图和专题图的编制
13.2.1 最终地质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 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 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所用资料 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 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
4.8
4.9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所涉 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 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 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 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 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 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相对稳定。
5.1 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5.1.1 1:50000地质图的地理底图采
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 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 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 数据采集手图)原则上采用符合精度要 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为工作 底图。
11 地质调查中的测试鉴定工作
11.1 为保证各类样品测试与分析质量, 对 不同地质体的测试技术方法和测试数量, 应反映在设计书中,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 批复意见书为准。
11.4 调查中采集的古生物化石、同位素 年龄测定、电子探针、稀土元素、稳定同 位素、微量元素、古地磁测定等重要样品 应及时送交国家认证的权威机构或国家级、 省部级开放实验室进行测试或鉴定。

DZ/T 0158-95 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DZ/T 0158-95 1:50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 %& ’ ( $$$! %& ’ ( $$*0 %& ’ ( $!#! %& ’ ( $!#1
引用标准
区域地质图图例(! " #$$$$)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 #$$$$)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 #$$$$)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 #$$$$) ! " #$$$$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
’"&
地质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
基岩露头区,按 $% & ’ ((() 第 # 条执行。 ’ " # 浅覆盖区,参照 $% & ’ ((() 第 # 条要求,采用地质观察、工程揭露、结合遥感、 物(化)探资料综合分析并对覆盖层以下的沉积地层、火山地层、变质岩层、岩浆岩的 分布规律和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基岩顶面的起伏情况进行调查了解。 ’"$ 第四纪地质 ’ " $ " & 查明区内第四纪沉积物类型、物质成分、厚度、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和分布范 围,以及整个覆盖层的分布特征与厚度变化规律。 ’ " $ " # 调查研究第四纪沉积物与地貌条件的关系,根据物质成分、成因类型及其所处 的地貌部位(如阶地、古河道、古夷平面等)划分岩石地层单位,建立第四纪沉积物的 相对层序。 ’ " $ " $ 对不同地貌单元的第四系详细分层,根据地表和工程揭露资料,利用综合方法 对地表和地下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研究其岩性、岩相、古生物、古气候和年代学特 征,了解古风化壳特征与类型;有条件时可进行古地磁、古河道、古湖泊、古海岸线变 ・ )(*# ・
&
印出版五个程序。 %"( 立项论证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Z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T D10 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技术要求(1∶50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

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3 总则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

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b、矿产地质调查;c、环境地质调查;d、旅游地质调查。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城市区调的作法,原则上采用实测为主的方式,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编测结合的方式。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磁法工作细则

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磁法工作细则

新疆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细则(试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二○○六年二月【标题】新疆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细则【内容分类】地质矿产【文号】【颁布部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颁布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正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2005年西天山地区、阿尔泰山地区1∶5万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参照相关标准制定新疆1∶5万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细则(试行)。

第二条本细则规定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引用标准、目的任务、设计和野外工作要求以及资料处理方法、异常解释、提交基本技术资料文件等。

第三条引用标准(一)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二)DD2004-04《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三)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第二章目的任务第四条作为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重要勘查组成部分。

配合地质、化探、遥感等方法,为矿产预普查直接提供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发挥高精度磁测在构造研究、地质填图、直接寻找磁性矿产或间接找矿、圈定找矿靶区(包括贵金属、有色、多金属、黑色金属及具有磁法间接找矿前提的非金属矿床靶区等)方面的作用。

第三章设计要求第五条作为新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的重要工作方法组成部分,总体设计中必须反映磁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六条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内容需要对调查区内所处区域的中、小比例尺航空磁测、地面磁测、布格重力异常资料进行分析,简要说明区域磁场、区域布格重力场总体特征,调查区在区域磁场及重力场中的位臵,表现的磁异常和布格重力异常特点及与已知地层、岩体、构造、矿产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等。

第七条磁测工作技术路线按照自治区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目标任务及技术要求,在充分研究工作区及相邻区域或成矿带已有不同比例尺地、物、化、遥、重要矿床特征等资料基础上,针对调查区已知地质矿产、化探异常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地质找矿、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新理论、新方法为指导,以DZ/T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DD2004-04《中国地质调查局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及本细则(试行)为依据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XX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Standards of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Scale: 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12月各大区各位区调主管专家:本《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是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征求区调、矿产专家意见修改后,又经2006年12月13-14日宜昌会议上充分讨论审定定稿的,现发给你们。

如在使用中还有修改意见,望及时将意见以文字形式(电子文档)告知中国地质调查局区调处于庆文。

Email:《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编写组2006-12-22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工作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基本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资料收集与利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地形资料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遥感数据收集、处理和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地球化学资料收集、处理和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野外踏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设计编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设计编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设计审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调查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各岩类区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沉积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火山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侵入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 变质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5 蛇绿岩和混杂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6 第四纪地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地质构造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区域矿产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 异常查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 矿产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略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重点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