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急救技能操作流程教程文件

合集下载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1. 背景急诊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它的技术操作流程直接影响到急救工作的效果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服务质量,减少错误操作和时间浪费,制定一套科技术操作流程显得特别重要。

2.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急诊科医护人员提供一套清晰明确的技术操作流程,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提高救治效果。

3. 操作流程3.1. 患者接诊- 医护人员应按照急诊科规定的接诊流程,对患者进行快速初步评估。

3.2. 检查和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和急诊科流程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体温、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的测量。

3.3. 抢救处理-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采取相应的抢救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缝合等。

3.4. 医嘱录入- 医护人员应将抢救处理的结果和需要进一步处理的医嘱录入系统,确保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5. 治疗监护-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治疗监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输液、给药和监测。

4. 监测与评估为确保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的有效性,应定期对其进行监测与评估,包括但不限于:- 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 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护人员对操作流程的反馈和建议5. 更新与修订根据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医学进展,对技术操作流程进行定期更新与修订,以提高操作流程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6. 参考资料-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手册- 相关医学文献以上是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的简要概述,具体操作流程需根据实际情况和医院要求进行具体制定。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反馈。

谢谢。

-------------这是一个简要的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的范例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具体操作流程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院要求进行制定。

紧急急诊抢救流程

紧急急诊抢救流程

紧急急诊抢救流程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紧急急诊抢救流程的详细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在急诊环境下高效应对紧急情况。

2. 急诊抢救流程步骤
2.1 到达现场
- 迅速到达事发现场,并确保自身安全。

- 判断紧急情况的性质,例如心脏骤停、呼吸困难等。

2.2 呼叫急救队伍
- 立即呼叫急救队伍,提供准确的现场位置信息和紧急情况的描述。

- 在等待急救队伍到达的过程中,开始进行基本的紧急抢救措施。

2.3 开始急救抢救
- 针对具体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抢救措施。

例如:
- 心脏骤停:
- 进行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电击复苏。

- 呼吸困难:
- 确保患者通畅呼吸道。

- 如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4 持续监护与评估
- 在抢救过程中,持续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例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急救抢救措施。

2.5 转运患者
- 当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或需要进一步治疗时,安全而迅速地
转运患者到医院或医疗设施进行进一步抢救。

3. 急诊抢救流程注意事项
- 在紧急抢救过程中,保持冷静和专注,按照基本急救原则操作。

-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解释紧急情况的情况和抢救措施。

- 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抢救过程合法合规。

以上是紧急急诊抢救流程的概述及步骤,希望对医务人员在急诊情况下提供帮助和指导。

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

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

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处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因此急救流程的规范性和紧急性至关重要。

在急诊科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救助。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帮助急诊科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一、心脏骤停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心脏骤停是急诊科经常面对的情况之一,而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的急救操作之一。

在发生心脏骤停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按照《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应采用30:2的比例进行心肺复苏,每分钟100-120次的胸外心脏按压,并保持胸部按压深度为5-6厘米。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医护人员应注意保持通气畅通,避免口鼻遮挡。

另外,及时使用自动心脏除颤器(AED)也是心脏骤停急救的重要步骤之一。

二、气道管理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气道管理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救操作之一,包括气道疾患的处理和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在气道管理时,医护人员首先应评估患者的气道情况,采取相应的操作措施。

对于气道堵塞的患者,可以采用人工气道建立、吸引痰液等方法进行处理。

另外,对于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医护人员应熟练操作,避免损伤气道及周围组织。

三、休克处理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及时有效地处理休克对于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遇到休克患者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患者的休克类型,对症处理。

在休克处理中,早期复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快速输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方法。

在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出现液体负荷过多导致水肿等并发症。

四、多发伤患者处理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多发伤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的一类危重症患者,处理多发伤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快速、统一的团队合作。

在处理多发伤患者时,首先应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伤情的严重程度和处理优先级。

对于多发伤的患者,应根据伤情的不同进行及时处理,包括止血、固定骨折、抢救生命等操作。

急诊急救流程图及临床操作

急诊急救流程图及临床操作

急诊(抢救)服务流程与规范1、急救通则 (4)2、休克抢救流程 (5)3、休克抢救流程图 (6)4、过敏反应抢救流程图 (7)5、昏迷抢救流程 (8)6、昏迷病人的急救流程图 (9)7、眩晕抢救流程 (10)8、眩晕的诊断思路及抢救流程 (11)9、窒息的抢救流程 (12)10、窒息的一般现场抢救流程图 (13)11、急性心肌梗塞的抢救流程 (14)12、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流程图 (15)13、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16)14、成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抢救流程图 (18)15、心脏骤停抢救流程 (19)16、成人无脉性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图 (20)17、高血压急症抢救流程 (21)18、高血压危象抢救流程图 (22)19、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流程 (24)20、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流程图 (25)21、支气管哮喘的抢救流程 (26)22、致命性哮喘抢救流程图 (27)23、咯血抢救流程 (28)24、大咯血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29)25、呕血的抢救流程 (30)26、呕血抢救流程图 (31)2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 .322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图 (33)29、抽搐抢救流程 (34)30、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状态的紧急抢救流程图 (35)31、抽搐急性发作期的抢救流程图 (36)32、中署抢救流程 (37)33、中署的急救流程图 (38)34、溺水抢救流程 (39)35、淹溺抢救流程图 (40)36、电击伤抢救流程 (41)37、电击伤急救处理流程图 (42)38、急性中毒抢救流程 (43)39、急性中毒急救处理图 (44)40、铅、苯、汞急性中毒诊疗流程图 (45)41、急性药物中毒诊疗流程图 (46)42、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流程图 (47)43、创伤抢救流程 (48)44、颅脑创伤的急救诊疗流程图 (49)45、胸部、心脏创伤的急救流程图 (50)46、腹部损伤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51)47、骨折的现场急救流程图 (52)48、急腹症抢救流程 (53)49、肝性脑病抢救流程 (57)50、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抢救流程 (59)51、子痫抢救流程 (60)52、产科羊水栓塞的抢救流程 (61)53、产科出血性休克抢救流程 (62)54、产科急性心衰的抢救流程 (64)55、产科甲亢危象的抢救流程 (65)56、产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流程 (66)57、新生儿窒息抢救流程 (67)68、麻醉科局麻药中毒抢救流程 (69)59、麻醉科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70)60、透析器破膜的应急处理预案 (71)61、动静脉内瘘穿刺引起出血、皮下血肿的应急预案 (72)62、溶血的应急处理预案 (73)63、血透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应急处理预案 (74)64、血透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的应急处理预案 (75)65、血透过程中出现空气栓塞的应急处理流程图 (75)66、血透发生低血压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76)67、透析中发生休克的应急预案 (77)68、透析过程中体外凝血的应急预案 (78)69、透析时水源中断的应急预案 (79)70、透析时电源中断的应急预案 (80)71、透析患者出现自杀倾向的护理应急程序 (81)72、输血反应处理预案 (82)73、医疗风险预警机制与预案 (83)急救通则(First Aid)休克抢救流程诊断依据1.有各种原因造成的出血、大量丢失体液、烧伤、严重创伤、感染或过敏等病史。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

急诊科技术操作指南1. 简介本文档旨在为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指南,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一项关键工作,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

2. 操作准备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之前,技术人员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熟悉所使用的设备及其操作说明;- 检查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准备所需的消毒材料和器械;- 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3. 操作步骤步骤一:准备患者-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所需的操作位置和姿势;- 与患者进行沟通和确认,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重。

步骤二:操作设备- 根据操作要求,准确设置设备的参数和功能;-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如电源、连接线等;- 遵循设备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步骤三:操作流程- 根据医嘱或操作要求,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注意操作的细节和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遵循操作的时间要求,掌握操作的节奏。

步骤四:操作后处理- 完成操作后,及时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器械和设备;- 对操作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操作时间、结果和患者反应等;- 与其他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反馈操作情况。

4.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关的操作资质;- 操作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流程,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步骤;-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操作人员应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5. 总结急诊科技术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本操作指南提供了操作准备、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希望能对急诊科技术操作提供帮助,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医院的急救程序

医院的急救程序

医院的急救程序一、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医院的急救程序,以指导医疗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有序的救治。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医院的急诊科和各临床科室。

二、急救程序概述急救程序是医院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日常急诊病例所制定的一系列救治措施和流程。

其目标是尽快地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减少病死率和伤残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急救程序流程3.1 预检分诊1. 接诊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病情,判断病情的紧急程度。

2. 根据病情紧急程度,安排患者就诊或送至急诊科。

3.2 急诊科救治1. 接诊医生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救治方案。

2. 根据患者病情,立即开展救治,如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等。

3. 护士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4.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救治措施。

3.3 各临床科室救治1. 接到急诊科转来的患者,各临床科室应立即进行救治。

2.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严格执行。

3. 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与急诊科沟通,调整救治措施。

3.4 转院和转运1. 对于需要转院或转运的患者,应尽快联系相关医院或救护车。

2. 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持续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四、急救药物和设备1.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急救药物和设备,如急救箱、心脏除颤仪、呼吸机、氧气瓶等。

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药物和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正确地使用。

五、急救培训和演练1. 医院应定期组织急救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开展急救演练,检验医院急救程序的有效性,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总结医院的急救程序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通过明确急救流程、完善急救药物和设备、加强急救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医院的急救能力,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请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急救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医院的具体需求。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
1. 简介
本操作手册旨在提供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急诊科技术操作流程
以下是急诊科技术操作的一般流程:
2.1 患者接待
- 确认患者身份和主诉
- 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测量
2.2 快速干预措施
-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 如有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并开始给予急救药物
2.3 技术操作
- 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技术操作,如心电图监测、血氧监测等- 操作前确认设备的正常功能和准确性
2.4 心肺复苏
- 如遇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
- 按照最新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并及时调用专业人员的支持
3. 注意事项
在进行急诊科技术操作时,请注意以下事项:
3.1 安全措施
- 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性,如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无损坏
-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2 操作准确性
- 在进行任何技术操作前,请仔细阅读操作手册并理解操作步骤
- 操作时要细心、耐心,并注意遵循操作流程
3.3 紧急情况处理
- 如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协助
- 保持冷静和有效的沟通,以便迅速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急诊科技术操作手册提供了对急诊科技术操作的指导,帮助技术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准确和安全的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请始终遵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和干预。

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

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

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急诊科是医院中承担紧急医疗救助任务的重要科室。

它是医院的“门面”,在重大突发事件和急性病症发生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急救工作的高效、准确,急诊科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与操作规范。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急救流程与操作规范,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类急诊情况。

一、患者接诊实施急诊救治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初步评估。

主要包括患者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方面的观察。

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确定急诊救治的优先级。

患者接诊的主要步骤包括:1. 快速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循环状况,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和紧急性。

2. 快速问诊:询问患者或患者家属病史、就诊目的等相关问题,获取更多信息,有助于判断病情和制定救治计划。

3. 体格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主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心电图、血气分析等辅助检查,以明确患者的病情。

二、急救流程急诊科常见的急救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心肺复苏(CPR):对于心跳停止或丧失意识的患者,需要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操作规范包括按压、人工呼吸的比例,以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

2. 外伤处理:包括创伤患者的快速评估、止血措施、骨折固定等。

要注意尽量避免交叉感染,并在处理创伤时注意保护自己。

3. 中毒处理:对于中毒患者,需要尽快采取解毒措施,如洗胃、抗毒救治等,同时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4. 心电监护与治疗:对于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患者,急诊科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心电监护,并根据心电图结果判断患者病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或安置心脏起搏器。

5. 呼吸道管理:对于呼吸困难、窒息的患者,需要尽快建立呼吸道通畅,可以通过气管插管、创口氧气等方式进行管理。

6. 休克管理:对于休克患者,需要快速评估其休克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输液、升压药物等。

7. 其他急诊情况:如中风、癫痫、过敏反应等,都需要急诊科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一、成人机械通气(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

(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

(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

(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

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

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

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胃区、双肺底、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

(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十)机械通气准备物品: 氧气瓶、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十一)安装流量表、通气管道、复苏器、模拟肺。

(十二)开启氧气瓶,观察流量表氧气量,选择复苏器工作模式,设定为15/400模式。

(十三)检查复苏器运转情况. 观察3组通气。

(十四)去掉模拟肺,连接病人,观察病人呼吸及缺氧改善情况。

二、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安全。

(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检查颈动脉搏动,确认意识丧失,无颈动脉搏动。

(三)启动急救反应程序,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头侧膝部外缘与患者肩头平齐。

(五)建立人工循环: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首轮按压30次。

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 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3. 以上半身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4.按压频率100~110次/分;5.按压深度至少为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

(六)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胸外按压过程中由助手完成。

(七)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

(八)连续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立即指示助手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P导联监护位置,选手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心律为“室颤”。

(九)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十)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

(十一)选手指示助手充电200焦耳,助手按动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除颤能量选择: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200J,双相指数截断波用200J。

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

(十二)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观察自己、观察助手、观察周围人,大声说:“旁人离开”)。

(十三)除颤仪显示充电完成,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

(十四)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指示助手关机,选手清洁电极板,归位。

(十五)擦干胸壁皮肤,口述: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

三、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

(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

(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

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

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

(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一85度,并检查止血效果。

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

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二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

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

(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

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

四、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伤员坐位)(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或从侧面弯腰使患者能看到术者面部为宜),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操作中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术”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术”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后头锁:伤者坐位,术者立于伤者后侧位置,并与伤者身体前后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紧贴躯干或置于靠背),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至于枕骨两侧,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固定其面颊,小指放在下颌角下托住下颌,调整颈部为正中位置。

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或乳突处,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

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

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

不可遮盖伤者口鼻。

4.斜方肌挤压法(双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

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

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头肩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

(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坐位)1.初步判断伤情,术者行胸背锁稳定患者,一助至患者后方,进行头外耳道颈后部查体,一助行后头锁,术者固定患者双肩,保持患者上身稳定,一助将患者头部复位至正常体位。

2.术者进行颈部查体,判断患者有无呼吸道损伤,然后放置颈托。

3.放置颈托(1)测量伤者颈部长度:拇指与掌面垂直,其余四指并拢并与患者额面垂直,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2)调整颈托,塑型;(3)放置颈托时,颈托中间弧度卡于患者右肩处并略向前下倾斜,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

4.颈托放置后,术者进行全身体格检查,顺序由上到下,由躯干到四肢。

5.使用解救套(短脊板)(1)术者行胸背锁固定患者;(2)一助与二助放置解救套在患者背部,平滑面的一面紧贴伤者身体;(3)把解救套的中央放在伤者的脊椎位置后,一助换头锁;(4)术者和二助把胸前的活动护胸甲围绕伤者的身躯,并向上轻微拉动贴在腋下;(5)将肩带和胸腹部固定带扣好,确保活动护胸甲顶端置于患者腋下;腿部固定带(黑色)自内而外、自下而上绕经伤者的膝间,紧贴腹股沟位置,由大腿内侧穿出,拉向外扣好并收紧;(6)术者将颈部衬垫放好并将右手于短脊板后方行胸背锁,在颈部与解救套之间放置衬垫紧贴,确保无空隙,一助将头部护甲整理并至于正确位置后,行后头锁;(7)术者将下颌固定带放于下颌位置并向上拉贴紧头部活动护甲,额部固定带放置额前后也将之向下拉贴紧头部活动护甲,注意保持气道通畅;(8)从下至上拉紧各固定带,并用三角巾宽带将膝踝部固定;(9)检查所有固定带松紧度并整理。

6.搬运(1)移动伤者:术者与二助在两边各自抓住腰两侧握把处,另一手放在伤者腿下,两人双手互扣抓牢,将患者分两次45°移动转体至90°。

(2)使用长脊板:长脊板放置上车担架与伤者背侧成一直线,稳定上车担架,一助用双肩锁固定头部,术者与二助抬高下肢先将伤者躯干平放于长脊板上,逐渐移动到位,适度放松肩、胸、腹、腹股沟固定带,解除膝踝三角巾,并平放在长脊板上。

(3)固定伤者:将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腿部固定带斜行固定,并固定伤者与上车担架。

术者自下而上检查各固定带,并判断患者呼吸情况。

(4)急救员平稳升高上车担架,搬运伤者,足侧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

五、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伤员仰卧位)(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或从侧面弯腰使患者能看到术者面部为宜),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操作中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术”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

(二)“颈椎损伤徒手固定术”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后头锁:伤者坐位,术者立于伤者后侧位置,并与伤者身体前后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紧贴躯干或置于靠背),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至于枕骨两侧,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固定其面颊,小指放在下颌角下托住下颌,调整颈部为正中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